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精彩的戏曲》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
-在培养戏曲艺术审美方面,教师可挑选经典戏曲片段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关注唱腔、表演等细节,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精彩的戏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过或听说过戏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戏曲艺术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戏曲的基本概念、剧种特点、角色分类和脸谱绘制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戏曲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戏曲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精彩的戏曲》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背景及特点;2.观赏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剧种的经典片段;3.学习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特点;4.动手绘制戏曲脸谱,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戏曲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民族精神,符合新教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以及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区分。
-脸谱绘制技巧:如何运用线条、颜色、图案等元素,表现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现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观点。

小学美术《精 彩 的 戏 曲》教学设计(公开课)

小学美术《精 彩 的 戏 曲》教学设计(公开课)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精彩的戏曲》。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与下一课《戏曲人物》形成一个学习单元。

中国戏曲是高度综合的民族传统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合各种艺术门类——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服装、化妆等,还表现在“唱、念、坐、打”于一体的综合表演,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

中国戏曲的艺术种类有三百多种,如京剧、评剧、豫剧、粤剧、黄梅戏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本课教材以国粹京剧为主,依托不同戏曲形式,引导学生对戏曲艺术进行综合性的探索研究。

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手法、行当划分、脸谱艺术、名段名家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探素研究,并通过戏曲欣赏、画脸谱、学唱戏等方式进行体验,加学科整合,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我们本地区的地方戏曲:秦腔、碗碗腔、眉户等戏曲,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戏曲的艺术魅力,并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感到自豪。

【教法】:本课内容含量多,课前我布置了调查问卷,课上主要以汇报、欣赏、聆听、合作分析、探究、体验、学唱为主。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在审美、造型、色彩、动手制作能力等多方面均有一定的积累和提高。

此外,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搜集并筛选资料、归纳整合、合作探究等综合探索学习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虽然接触过一些包含戏曲元素的艺术,如春节晚会上的戏曲表演、流行歌曲中的戏曲唱段、相声及评书表演中的片段等,但很少有人能拿出较长时间听戏、看戏,品味其艺术魅力。

即就是经常路过的戏曲自乐班,也可能从来都不在意,所以本节课一开始就要提起他们的戏曲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戏曲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尝试绘制脸谱。

通过听、说、画、唱、等艺术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种类戏曲片段视频、图片,戏曲大师教唱戏,课前调查、探究等方法,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精彩的戏曲 |人美版(2012)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精彩的戏曲 |人美版(2012)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精彩的戏曲 | 人美版(20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中国戏曲的基本元素,如脸谱、服饰、唱腔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戏曲特色的美术作品。

3. 学生能够表达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戏曲主题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活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戏曲文化介绍: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主要剧种、角色类型等。

2. 戏曲艺术特点:分析戏曲中的脸谱、服饰、唱腔、动作等艺术特点。

3. 创作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戏曲角色或场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技巧创作戏曲主题作品。

难点1. 对戏曲中复杂脸谱和服饰的绘制或制作。

2. 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个性化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戏曲视频资料、脸谱和服饰图片、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剪刀、胶水、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戏曲片段,引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2. 新授: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戏曲的艺术特点。

3. 示范:展示如何绘制戏曲脸谱和服饰,讲解创作技巧。

4.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精彩的戏曲2. 提纲:戏曲文化、艺术特点、创作实践3. 关键词:脸谱、服饰、唱腔、动作、创作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创作一幅戏曲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制作作品。

2. 小组作业:小组合作,创作一个戏曲场景或故事情节。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中国戏曲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戏曲的细节,鼓励他们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人美小学美术六下《第9课精彩的戏曲》word教案

人美小学美术六下《第9课精彩的戏曲》word教案

《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课题精彩的戏曲课型综合.探索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加以学习和运用。

2.培养学生对戏曲脸谱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的热爱。

难点对中国戏曲人物的了解及特征的把握。

教学准备有关戏曲的录像、图片,各种工具和材料。

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播放一段学生最喜欢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戏曲片段让学生欣赏。

并问戏中的人物是谁?演的是哪段戏曲?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那你还想了解更多的戏曲人物吗?出示课题:精彩的戏曲(契合学生生活的案例学生很容易被这段戏曲所吸引,并有很浓厚的兴趣)三、讲授新课师:这节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组织讨论,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归为两类:1.了解中国戏曲(1)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2)中国戏曲之特点,它是融音乐、美术、文学、表演、武术、灯光、服装、道具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2.我国大约有多少个地方剧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种?(1)京剧共分几大行当?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性别、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利用播放戏曲片断引出课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国粹艺术的感染力,激发对民族艺术的学习兴趣。

丑四大行当。

“生”老生、武生、小生;“旦”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净”正净、副净、武净;“丑”: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

(2)京剧中的脸谱的特点京剧脸谱就是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料,用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品质、命运。

一般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多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

(3)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艺术。

课件出示各种脸谱。

学生辨别剧中人物。

(4)京剧人物的服装也是很讲究的,不同的人穿戴不同头饰和服装。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如戏曲的起源、分类和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3. 通过对戏曲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戏曲的主要分类和特点3. 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4. 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法5. 欣赏优秀戏曲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戏曲表演艺术的讲解和示范,以及如何欣赏和分析戏曲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

2. 采用示范法,展示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法。

3.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戏曲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戏曲人物形象,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如戏曲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戏曲片段,引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讲解戏曲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戏曲的艺术风格。

4. 欣赏与分析:播放优秀戏曲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绘制戏曲人物形象,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戏曲艺术的重要性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戏曲的热爱。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了解自己喜欢的戏曲种类,简要介绍其特点。

2. 绘制一幅戏曲人物画,展示对戏曲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创造力。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十、课后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戏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

2. 开展戏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9课精彩的戏曲》(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9课精彩的戏曲》(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9课精彩的戏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书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技能为主要目的,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9课精彩的戏曲》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材通过简单的文字介绍,精美的图片,以及富有启发性的绘画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戏曲艺术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教学,来逐步理解和欣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戏曲艺术的特点,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戏曲人物。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了解戏曲艺术的特点,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戏曲人物。

2.难点:学生如何通过绘画,表现出戏曲人物的动态美和服饰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戏曲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老师简要介绍戏曲艺术的特点,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特点,以及戏曲的服饰、道具等。

3.示范:老师现场示范如何绘画戏曲人物,边示范边讲解绘画的技巧。

4.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自行绘画戏曲人物,老师巡回指导。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6.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曲艺术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六年级美术下册《精彩的戏曲》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精彩的戏曲》教案、教学设计
3.脸谱艺术:教师讲解戏曲脸谱的分类、寓意和绘制技巧,同时展示不同类型的脸谱,让学生感受脸谱艺术的魅力。
4.戏曲服饰:教师介绍戏曲服饰的特点、设计风格及寓意,引导学生了解服饰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你最喜欢哪种戏曲剧种?为什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一段经典的京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视频片段作为导入,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戏曲的魅力和特点。
2.教师引导: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戏曲表演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你能说出它属于哪一种戏曲剧种吗?”
3.学生思考: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尝试回答。
1.针对学生对戏曲艺术了解不足的问题,教师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2.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戏曲艺术的独特风格。
3.发挥学生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引导他们运用到戏曲脸谱、服饰的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你觉得戏曲脸谱和服饰有哪些特点?它们在表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小组讨论: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的戏曲知识,进行以下练习:
-绘制自己喜欢的戏曲脸谱,并解释其寓意。
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戏曲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戏曲文化。

人美版美术六下第9课《精彩的戏曲》word教案

人美版美术六下第9课《精彩的戏曲》word教案
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加以学习和运用。2.培养学生对戏曲脸谱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加以学习和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性别、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老生、武生、小生;“旦”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净”正净、副净、武净;“丑”: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
(2)京剧中的脸谱的特点
京剧脸谱就是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料,用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品质、命运。一般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多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
学情
分析
培养学生对戏曲脸谱的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的热爱。
教学
难点
难点
对中国戏曲人物的了解及特征的把握。
解决办法
教学策略
查找资料、小组分享资料,探究技法。
教学资源
有关戏曲的录像、图片,各种工具和材料。
板书
设计
9.精彩的戏曲
(3)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艺术。课件出示各种脸谱。学生辨别剧中人物。
(4)京剧人物的服装也是很讲究的,不同的人穿戴不同头饰和服装。
京剧服装大体分为长跑、短衣、长短靴。学生欣赏剧装。
(5)为京剧伴奏的主要乐器有什么?(主要有京胡、锣鼓、月琴等)
课件展示各种民族乐器,学生欣赏各种民族乐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掌握脸谱的谱式以及各种脸谱颜色代表的性格和品质,能根据人物的特征进行制作脸谱,能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理解。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探究、表演等多种方式,感受传统京剧的艺术特征,根据戏曲中的人物角色制作他们的脸谱、头饰和道具,增强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基础知识,学会制作脸谱,感受传统戏曲魅力。

难点:根据所要表演的人物进行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导入,播放歌曲《说唱脸谱》,提问学生:从歌曲中听到哪些人物?学生回答: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老师继续提问:还想了解更多精彩的戏曲人物吗?顺势导出课题《精彩的戏曲》。

环节二:描述分析
1.出示京剧中不同角色卡片,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卡片应该和京剧中什么行当对应?学生观察并分析,师生共同总结:生、旦、净、丑。

2.教师提出问题:京剧有哪些脸谱的谱式?这些脸谱的纹样有什么特征?师生总结: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花脸、整脸。

三块瓦脸:夸张眉、眼和鼻窝,额部和两颊三块主色,马谡。

十字门脸:用抽象的手法减去两颊主色,自鼻端至脑门的色条表示面部主色。

碎花脸:正额主色,各个部位复杂的纹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整脸:脸部一种颜色为主,关羽、曹操。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是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

3.出示红色、蓝色、黑色、白色、黄色等颜色为主的脸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这些脸谱分别代表哪些京剧人物?这些脸谱呈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和
品质?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师生总结:关羽、窦尔敦、包公、曹操、宇文成都。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脸谱的不同颜色和纹样代表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性格品质。

环节三:示范讲解
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示范脸谱的制作步骤:
1.在硬纸板上画出两眼的位置和脸形的轮廓;
2.剪出两个眼睛,沿着轮廓线剪下脸形;
3.脸形上下两侧各剪一个口,钉好或粘好;
4.选择脸谱谱式,起稿,着色。

在共同示范中,指导学生重点注意着色要细腻、平整。

学生通过与教师合作方式,感受脸谱制作过程。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编家乡地方“小戏”。

根据戏曲中的人物的角色分别制作他们的脸谱、头饰与道具,完成后与同学们排练并进行表演。

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脸谱制作精美,体现人物性格、戏曲表演精彩。

2.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戏曲表演,展示各组成果。

学生阐述戏曲人物特征,并进行小组表演精彩“小戏”,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

环节五:小结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感受戏曲艺术魅力,并结合现实生活,创造出更美好的东西,美化我们的生活。

2.课后请学生和父母一起欣赏一部戏曲作品。

四、板书设计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