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整理]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

[整理]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

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

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一具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节奏与节拍节奏包括节拍(metre)和速度(tempo)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

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time)。

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

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

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

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

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

音乐的四种基本要素

音乐的四种基本要素

音乐的四种基本要素
音乐的四种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

这些要素在音乐创作、演奏和欣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种要素。

1、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和强度的组织方式。

它确定了音符和休止符的排列和时长。

节奏可以使音乐充满动感和活力,为音乐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节奏可以通过强弱、快慢和重复的方式来表达。

它可以产生不同的节奏模式,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2、旋律:
旋律是音乐中的主要音符序列。

它是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旋律可以通过音高、音程和音符的排列方式来表达。

它可以是简单的音符序列,也可以是复杂的音乐主题或主题变奏。

3、和声:
和声是音乐中不同音符同时发声所产生的效果。

它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和复杂。

和声可以通过不同的音符的组合、层叠和音色的改变来实现。

和声可以产生和音进程、和弦进行和和弦的变化。

它可以影响音乐的情感和氛围。

4、音色:
音色是音乐中不同乐器或声音发动机所产生的声音特点。

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源具有独特的音色特征,可以通过音色的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音色可以通过乐器的选择、演奏技术和音效处理等手段来塑造。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音乐的四种基本要素

音乐的四种基本要素

音乐的四种基本要素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

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容得出一具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节奏与节拍节奏包括节拍(metre)和速度(tempo)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

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time)。

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

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

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

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

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2、曲调:曲调也称旋律。

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9、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音乐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人声类和器乐类两大类。

一、人声类1、独唱一种声乐演唱形式,由一人单独演唱,常用乐器伴奏,亦有用人声伴唱者。

因性别和各人的条件、音色不同,又可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独唱。

2、齐唱齐唱是指一个歌唱集体,大家都唱同一个旋律,也就是单声部的群唱。

3、重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

指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

4、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二、器乐类1、独奏一人演奏一件乐器,称“独奏”。

如手风琴独奏、钢琴独奏等。

2、齐奏1)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奏者,用相同的乐器,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2)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奏者,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3、重奏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

4、交响乐、协奏曲1)交响乐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其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

2)协奏曲协奏曲形式通常是指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独奏协奏曲”。

欧洲音乐发展历程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与沉淀。

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

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

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2、旋律:旋律也称曲调。

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

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为级进,三度的跳进称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进称大跳。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

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

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

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

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

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9、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旋律是乐曲的基础,乐曲的思想感情都是通过它表现出来的。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意义。

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不可分离的。

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

带重音和不带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

譬如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就充分体现了这点。

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由多个基本要素构成。

这些基本要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动态和表情等。

1. 旋律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它指的是以连续而有组织的方式排列在时间轴上的单个音符或音阶序列。

一个好听且易记住的旋律可以使人们产生共鸣,并引起他们对歌曲或作品更深入地思考与感受。

2. 和声和声涉及到不同同时发出并相互关联着但却具备矛盾性质量(如高度)的两个以上音响所造成效果。

通过合理安排各种调子与伴随线条,利用其间距大小来创造悦耳美妙或令人震撼心灵的效果。

3. 节奏节奏描述了时间单位内事件发生频率变化规则, 是控制整首歌曲结构以及给予听者舞蹈步法便利工具;此外还能够传达某些特定情感状态.4. 动态动态表示为演唱过程中强弱温柔粗糙等的变化,通过动态可以表达音乐作品中所要传递出来的情感和意境。

5. 表情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够以无需文字或者图像而直接抵达人们心灵深处。

这就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加入各种技巧与手法使之更具有个性特点。

附件:1. 旋律示例文件:melody_example.mp32. 和声分析报告:harmony_analysis.pdf注释:- 旋律(Melody): 在音符序列上连续组合形成悦耳、易记住且富有表现力的主题线条。

- 和声(Harmony): 不同同时发出并相互关联着但却具备矛盾性质量(如高度)的两个以上音响所造成效果。

- 节奏 (Rhythm): 时间单位内事件发生频率变化规则,控制整首歌曲结构及舞蹈步伐,并传递某些特定情感状态.- 动态(Dynamics) : 演唱过程中强弱温柔粗糙等方面随时间推移产生变化,通常用于表达音乐作品中所要传递出来的情感和意境。

- 表情(Expression) : 音乐中的个性特点,通过各种技巧与手法使之更具有表现力。

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

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

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许多人在感到压力和焦虑时喜欢听音乐。

可见音乐可以放松人的心情,那么你知道音乐是怎么构成的吗?下篇会做介绍,记得看!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 1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2、曲调:曲调也称旋律。

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

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曲调的进行方向是变幻无穷的,基本的进行方向有三种:“水平进行”、“上行”和“下行”。

相同音的进行方向称水平进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进行称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进行称下行。

曲调的常见进行方式有:“同音反复”、“级进”和“跳进”。

依音阶的相邻音进行称为级进,三度的跳进称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进称大跳。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

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

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

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

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

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9.旋律:由意境形成的声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旋律是音乐的基础,通过旋律来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

音乐的重要性1、陶冶情操古人说过,“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大声不入里耳、曲高和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声音四要素是:音强、音高、音色和波形包络。

现将它们的含义分述如下:1.音强音强就是人们在听闻时感到的响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重,轻。

它是人耳对声音稳弱的主观评价尺度之一。

其客观评价尺度——也即物理量的测量,是声波的振幅。

音强与振幅并不完全一致或成正比,在声频范围的低频段相差很大,高频段也有相当的差别。

声频范围也就是人们可以听到的声振动频率范国,为20赫到20千赫。

20赫以下称为次声波,20千赫以上称为超声波。

在声频频率范围内,人耳对中频段1~3千赫的声音最为灵敏,对高、低频段的声音,特别是低频段的声音则比较迟钝。

人耳还有一种特征,对很强的声音,感觉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不大,或者说同振幅的各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响度差不多.但对低声级信号(即很轻的声音),感觉到它的响度与频率关系甚大:对于同样振幅的声音,低、高频段的声音听起来响度比中频段的轻。

声音振幅愈小,鸡种现象就愈严重。

对1千赫的声音信号,人耳所能感觉到的最低声压为2X10(负4次方)微巴。

微巴是声压的单位,,它相当于在1平方厘米面积上具有1达因压力。

电声工作者把这一声压称为声压级的0分贝,通常写为O分贝SPL(SPL是声压级的缩写),正如把0。

775伏定为在6OO欧电路中的0分贝一样。

不用声压而用以对数表示的“声压级”来表示声音振幅的大小,有明显的好处。

这是因为人耳能听闻的声压范围很大,可由2X10(负4次方)微巴到2XlO(负四次方)微巴,相差一千万(1C)倍。

对如此大范围的变化,计算很不方便,用声压级表达就比用声压方便多了。

另外由于人耳对响度的感觉是非线性的,用对数来计量更接近于人耳的主观特性。

当声压级达120分贝SPL时,人耳将感到痛楚,无法忍受,因此,人听闻的动态范国由0~120分贝SPL,在音乐厅中听乐队演奏,音乐的自然动态范围是多少呢?对大型交响音乐,最响的音乐片段可达115分贝SPL,最弱的音乐片段约为25分贝SPL,因而动态范围可达90分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

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一具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节奏与节拍节奏包括节拍(metre)和速度(tempo)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

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time)。

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

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

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

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

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

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慢、快和适中。

速度术语一般记在乐谱开头,它大多是意大利语(也有时采用本国语)。

常用的速度标记如下:慢速类: Large 广板 Grave 非常缓慢庄严而缓慢 Lento 慢板 Adagio 柔板中速类: Andante 行板 Andantino 小行板 Moderato 中板快速类: Allegretto 小快板 Allegro 快板 Allgero molto 很快的快板 Vivace 活泼的、轻快的 Presto 急板 Prestissimo 最急板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

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我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一股地说,表现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度相配合的;表现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大自然风光时则往往和适中的速度相配合,而宏大的颂歌、沉痛的挽歌、深深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诗歌的特征和音乐演奏的特征是在节奏,这个艺术功能上被规定被融合的。

诗歌的节奏在中国诗歌的五,七言中就只能讲究节奏;他们有一个在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上的必然的停顿,就是“折腰”,是节奏化的无可替代的因素。

英国诗歌的重音明显,所以他们的诗歌即便不压尾韵,也能籍节奏而前行;而法国诗歌就要靠尾韵而成句,因为其语言的重音并不明显————中文同样的特点即平仄的不明显,使得诗歌的韵脚成为必要。

二、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它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

文学家写一本小说,用文字叙述了小说的情节,这个情节比较容易记住,这一方面是由它叙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回忆这个情节。

音乐所描述的内容从本质说来总是比较抽象的(某些标题音乐例外),音乐的“情节”只能依靠旋律表达出来,因此,旋律在音乐中似乎相当于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

旋律是听众的向导。

因此听众在接触一支旋律时,必须能够把它辨认出来,而且以后还要自始至终追随它的行踪。

这是对于有理解力的听众的起码要求。

旋律和我们的日常语言关系十分密切,最早的音乐,它们旋律的曲折变化,是依附于语言本身的,可以说,它就是将语言中的音高加以夸张得来的。

比如吟诗,就是将诗句用较为音乐化的调子朗读出来,西方古老的圣咏也是这样。

后来渐渐地有了不依附于语言的音乐旋律,但如果仔细想想,这些形态各异的旋律仍然和语言有着深层的关系,比如曲折婉转的旋律,有如亲切的谈话;短促有力的旋律,很象是命令或惊叹的口气;下行的旋律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叹气声,它往往用来表现哀伤的哭泣或沉重的叹息。

音乐的叙述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叙述。

这一点很重要。

一般而言,叙述是文字达至叙述目的地的手段而非目的。

但是音乐的叙述则大为不同。

因为没有一个观众和听众会只是为了了解音乐文本所拟达到的目的和意义而听音乐。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严格地说,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

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

旋律离开了其它各种音乐要素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旋律的表现为和感人力正是通过音乐的各种要素作用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旋律可分为声乐器乐旋律两种,声乐旋律是供人声演唱的,一般说音域比较狭窄,富于歌唱性是它的最大特点。

器乐旋律是供乐器演奏的,它和声乐旋律相比,音域较宽,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比较大,富于节奏性和技巧性,但歌唱性对器乐旋律的表现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旋律进行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四种:1、级进。

即旋律按照音阶式进行,可以是上行(12345),也可以是下行(54321)。

2、跳进。

旋律进行时作三度以上的跳跃称为跳进(135或531)。

3、同音反复。

相同音连续出现(1155665,4433221)。

4、模进,即不同高度的重复(123,456,654,321)。

此外,旋律还可以通过某些手段,使之变化发展,从而扩大了旋律的范围,丰富了旋律的内容。

旋律是连续不断地引导听者自始至终听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听音乐时必须紧紧捉住这根线索,大多数旋律或多或少都是由精心设计的一些次要素材所伴随。

不要让旋律被伴随它的其它素材所淹没,要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的一切素材中分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

三、和声调式(mode)和调性(key) 在欣赏古曲音乐时,了解乐曲所用的调式,是相当重要的基础知识,下面先谈音阶。

孤立的音是不能表达音乐思维的,彼此毫无关系的音也以表达音乐思维。

能够表达音乐思维的音,往往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唱名)1 2 3 4 5 6 7 (音名)c d e f g a b 这是由七个音组成的音阶(scale)。

因此音阶是按照音的高低顺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有相互关系的音。

这个七声音阶的每个音都有一定的名称,现在假定1(唱名Do)这个音是钢琴上小字组(即中央C下一组)中的C音,并把这个音阶的音在钢琴琴键上的位置画出,同时在下面注明各个音的名称。

这个音阶有个特点:就是第三音和第四音之音、第七音和第八音之间的距离都是半音,而其他相邻两音间的距离都是全音,具有这种特点的音阶,称为大音阶。

因为这个大音阶的主音是C音,所以就叫做C调大音阶。

上述大音阶的七个音,显然不是随意选定的,它们是按照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这个问题在后面说明),它们以某一个音为中心(上例中是C音)组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mode),由大音阶的七个音组成的调式,称为大调式(major mode)简称大调(major)。

调式体系中各个音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有几个音特别重要,其余的比较不重要。

在一些乐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1、3、5这三个音(相当于c、e、g三个音)是比较稳定的,对曲调起支柱作用。

而2、4、6、7这四个音(相当于d、f、a、b四个间)是比较不稳定的,并直接间接地倾向于稳定音,几个稳定音中,又以1即c音)最为稳定。

总的来说,调式体系各个音中,以主音最为重要,占主导地位。

属音和下属音的重要性仅次于主音,主音、属音、下属音这三个音称为稳定音,它们在乐曲中不但出现得较为频繁,而且往往起支柱作用,乐曲中常用它们开始,在乐句或乐段结尾也常用这些音,特别是整个乐曲结束时,一定要落到主音上,才显得圆满。

为什么大调调式中有七个音而不是六个或八个,要说明这个问题,得先从音的本质说起。

实践证明,两个音同时发出,如果两个音的振动频率成为简单整数比,这两个音的组合听起来就比较和谐,例如C和C1(以C调简谱表示为1和i)两个音振动频率之比为261.6:523.2?1:2,这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所以听起来十分和谐,几乎听不出来是两个音,其次c和g 两个音(相当于1和5)相差五度,它们的振动频率比为261.6:392?2:3,听起来也和谐,其和谐程度仅次于C和C1的组合。

从人类的唱歌实践中,如果最初只有一个音(假定为c)的话,那么后来会首先出现相差五度的g,也就是曲调只由c、g两个音组成。

依次类推,从g双出现相差五度的d1, 从d1又出现相差五度的a1,从a1又出现相差五度的e,所有这些相差五度的两个音的频率之比都是2:3。

以上过程,用符号表示就是: (音名) c ? g ?d1 ?a1 ?e2 到此为止,由C出发,按每次高五度的规律,产生了g、d1、a1、e2四个音,如果把d1、a1降低一个八度(这样只是音高改变,和其他音的关系没有改变),同时把它们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可得到: (音名) c d e g a (C调唱名)1 2 3 5 6 这就构成了一个五声音阶。

中国的一些民族音乐和爱尔兰的一些音乐,都是用五声调式写成的。

如著名的爱尔兰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用的就是五声调式。

如果继续按上述过程,在e2的上方再加一个相差五度的d2(e2 、d2比仍为2:3),在C的下方找出一个低五度的F(F、C 频率比仍为2:3),用符号表示这个过程,得到: (音名) F ?C ?g ?d1 ?a1 ?e2?d2 按上述方法,把一些音分别降低和升高八度,并重新排列,得到: (音名) c d e f g a b (C调唱名)1 2 3 4 5 6 7 这就完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常用七声音阶。

以上讨论的是大音阶,除大音阶以外,还有一种小音阶。

这个音阶由A音(相当C调唱名6)开始到g音(唱名5)结束,这样构成的音阶就称为小音阶,更准确地说是自然小音阶,因为它的主音是A,就称为a调小音阶。

由图可以看出,小音阶的特点与大音阶不同,大音阶是第三音第四音和第七音第八音之间相差半音,而小音阶是第二音第三音和第五音第六音之间相差半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