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术鉴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走进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走进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走进美术》教案课程类型:初中美术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3. 美术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绘画、雕塑、设计等。

2. 教师介绍美术的特点,如造型、色彩、构图等。

三、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美术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阴影等。

2. 教师介绍美术的表现方法,如写实、抽象、夸张等。

四、美术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美术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2. 教师介绍美术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五、实践环节(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进行创作。

2.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和表现方法进行实践。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美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美术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程度。

教学资源:1. 美术作品展示: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美术教材:提供给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初中走进美术课堂教案

初中走进美术课堂教案

初中走进美术课堂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 学生创作实践的指导。

教学准备:1. 教材《美术鉴赏》。

2. 教师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或视频。

3.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美术的认识和感受。

二、欣赏美术作品(15分钟)1.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美术作品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教师介绍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如:关注作品的整体和局部,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等。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欣赏。

四、学生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进行绘画或制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美术创作,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美术领域。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走进美术教案(精选11篇)走进美术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认识常见的颜色。

3、尝试运用线、形及平涂着色的方法描绘身边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重难点:1、认识常见的颜色。

2、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准备:歌曲《春来了》、《春天在哪里》,表现春天的绘画作品,六种颜色的大张色纸。

四、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说春天-了解春天2、演春天-了解春天中生物的形态3、赏春天-感受春意4、唱春天-体验春天二)、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以《春姑娘来了》为主题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的作品:可以用绘画、剪纸、折纸等各种方式表现春天。

注意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三)、评价与反思把学生的作品贴在老师准备好的有简单装饰的绿色纸上,聆听《春来了》,在音乐声中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喜欢它。

走进美术教案篇2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去寻找美、发现美;2、学会构图、色彩的搭配。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春趣盎然。

春天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春天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曲曲抒情的乐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二、欣赏春天的美景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板书课题。

欣赏春天大自然的美景。

三、讨论春天里的活动场景春耕播种、植树节、放风筝、春游等。

四、欣赏他人作品分析别人是怎样构图和色彩搭配的。

五、生自画一副有关春天的图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六、作品展示。

走进美术教案篇3一、教学内容:《风景写生》——钢笔淡彩二、教学目的:通过观察,学会取景,并运用钢笔淡彩的表现方法画一幅风景写生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习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和用表现物体的质感及特征。

四、教学难点:学习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和用表现物体的质感及特征。

五、教学教具:1、在校园内选定一处有特色的简洁面层次分明的景物供学生写生。

2、布置学生携带铅笔、钢笔、水彩。

第四课 走进博物馆-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四课 走进博物馆-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四课走进博物馆-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进入博物馆,体验美术品的真实魅力,增加学生对美学的理解和认识。

2.学习欣赏湖南美术馆中的各类艺术作品,了解湖南美术创作的历史发展。

3.学生能够感受和表达美术品的情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

4.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宽自己的视野。

二、教学内容1.博物馆中的绘画、雕塑艺术品欣赏。

2.湖南美术馆中的美术品鉴赏。

3.美术品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论述和思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实践环节步骤1:前往博物馆教师引领学生来到博物馆,自由参观。

步骤2:欣赏绘画、雕塑艺术品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对博物馆中的绘画、雕塑艺术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步骤3:湖南美术馆中的美术品鉴赏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湖南美术馆,欣赏其中的美术品并进行鉴赏。

步骤4:论述美术品与文化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一同探讨美术品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思考和探究。

3. 总结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欣赏表现进行点评,概括课堂内容,引申美术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实践体验博物馆中的绘画、雕塑艺术品。

2.能够进行个性化的美术品鉴赏与分析。

3.能够探究美术品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术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语言。

五、教学方式1.实践探究式教学法2.互动讨论式教学法六、教学资源1.博物馆资源2.智慧课堂资源七、课后作业1.继续在博物馆中观看欣赏各类艺术品,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个人观后感。

2.尝试自行寻找一幅或一件美术品,进行艺术鉴赏和分析,并撰写一篇作品阐述。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实践环节富有趣味性,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美术品的艺术与文化内涵。

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美术品的深层次内涵,培养起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同时,将美术品与生活联系起来,寓教于乐,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美术鉴赏教案范文

美术鉴赏教案范文

美术鉴赏教案范文教案: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2.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的风格;3.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个人观点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2.学习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2.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展示;3.教学素材(包括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的介绍);4.学生用品(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回顾上次的课堂内容,对于学生们对艺术欣赏的理解进行一次简要的总结。

2.通过一幅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展示作为引导,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艺术风格的图片和介绍,让学生们了解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向学生们介绍几位著名的艺术家,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作品和风格。

3.分析艺术家作品的构图、线条运用、色彩运用等艺术手法,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讨论。

第三步:欣赏与分析(30分钟)1.展示一幅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们自由欣赏和观察。

2.学生们用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

3.教师引导学生们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表达和感受传递等方面,鼓励学生们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

2.小组成员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形成小组共同的观点和意见。

3.每个小组从构图、线条、色彩等角度对所选作品进行分析。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5分钟)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和分析的作品。

2.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对所展示的作品进行欣赏和总结,引导学生们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进行再次思考和提高。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通过观察和讨论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学生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年级美术上册《走进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走进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4.观察与欣赏:学生能培养观察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5.创新与表现: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
1.课堂讲授: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技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美术学科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审美方面仍需提高。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对设计感兴趣,有的则对美术理论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七年级美术上册《走进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美术的基本概念:学生能理解美术的含义,了解美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2.美术的分类:学生能掌握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主要美术门类的基本特点。
3.美术的基本技法:学生能学习并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和制作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本章节的教学设想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美术基本概念和分类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难易适度的绘画和制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强调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追求。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美术鉴赏初中课本教案

美术鉴赏初中课本教案

美术鉴赏初中课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和方法。

2. 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和价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相关美术作品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的美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二、什么是美术鉴赏(10分钟)1. 教师介绍美术鉴赏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和方法。

三、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分析、评价和理解。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美术作品,学习如何评价和理解作品。

四、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雕塑等。

2. 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作品,注意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案例分析。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和价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和心得。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分析。

2. 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和价值。

作业布置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美术鉴赏教案

美术鉴赏教案

美术鉴赏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绘画风格——美术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流派;2. 学会鉴赏艺术作品,并用适当的术语描述和分析;3. 培养欣赏艺术的能力,并启发学生发现自己对特定风格的偏好;4.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

适用对象: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时间:2-3学时教学材料:1. 展示图片或打印的艺术作品代表,包括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画作,例如印象派、立体主义、抽象艺术等;2. 学生用纸、铅笔和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幅著名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讨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引发关于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的讨论。

主体活动:步骤1:介绍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流派(约1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由一位学生代表介绍一个风格或流派;- 学生使用展示的图片或打印的艺术作品代表来说明该风格或流派的特点、代表作以及艺术家。

步骤2:艺术作品鉴赏(约25分钟)- 分发图片或打印的艺术作品代表给每位学生;- 学生观察和欣赏作品,尝试用适当的术语描述和分析作品的特点,包括线条、色彩、空间感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步骤3:学生绘画练习(约20分钟)- 学生使用铅笔或彩色铅笔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风格或流派进行绘画;-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选择的风格,并加入自己的创作元素;- 辅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例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总结:-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讨论各自选择的风格和创作元素;-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不同风格的特点和艺术家的代表作;-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艺术。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美术展览或美术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2. 布置学生继续研究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家或风格,并制作展板或口头报告进行分享。

评估方法:-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来观察他们对不同艺术风格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估,包括对创作元素的运用和艺术风格的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美术鉴赏一、教材内容分析: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美术鉴赏知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作为课程开篇,对学生接触后面丰富的中外美术作品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及美术鉴赏的意义,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作品图片进行对比、欣赏、点评,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美术鉴赏的四个基本环节,并懂得将之运用于具体的美术鉴赏活动中。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美术鉴赏活动中,养成用美术术语来评价美术作品的习惯。

四、课时:一课时五、课型:欣赏课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源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与鉴赏的区别与联系)师:我们将要学习什么是美术鉴赏。

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美术鉴赏(学生回答),引出“鉴赏”和“欣赏”两个关键词。

提问:鉴赏=欣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讲解:假设有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乙:这幅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本质区别(甲是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欣”字,指身心愉悦的看,可以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强调“鉴”字,可以肯定赞赏,也可以批判否定)所以,我们说鉴赏不等于欣赏,但是鉴赏包括欣赏。

教师给出图片元代壁画《朝元图》和意大利波提切利的《春》。

让同学们自主发言,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能读到那些讯息。

(学生回答)师:《朝元图》是绘制于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

永乐宫是元代初年为传说中的道教祖师吕洞宾建造的一座道教宫观。

永乐宫内共存四座大殿,每个上面都有丰富的壁画,内容各不相同。

其中,三清宫为主殿。

“三清”即道教中的最高尊神,玉清、上清、太清,分别是指道教中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和太上老君。

(类似纯阳殿是以吕洞宾号纯阳子命名,描写吕洞宾出生成长成仙感化等52壁画)三清殿所描绘的是众神去朝拜道教的最高主宰元始天尊的画面。

共画天神289身,有帝王、文臣、妃嫔、玉女等突出表现其各自不同的性别、年龄、表情及内心世界的瞬间思想变化,体现作者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卓越的人物画水平。

《春》是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

佛罗伦萨画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画派。

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的解放。

他的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神话题材,把神人化。

《春》是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来创作的:中间画维纳斯,维纳斯的左边画三位优美女神,他们在森林边沐浴阳光,携手起舞。

右边一位象征“华美”中间一位象征“贞淑”左边一位象征“欢悦”,他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

波提切利用中世纪的装饰风格来展现这三位女性形象,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形体美。

画右边,自左至右分别是花神、春神和风神,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

画面中唯一的男子—墨丘利,这位众神的使者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报春的象征。

此外,维纳斯的头上还飞着被蒙住眼睛的爱神丘比特,准备把金箭朝左边的人射去,谁要是中了它的箭,便产生如痴似狂的爱情,这一切都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写照。

可见,要对作品进行鉴赏就必须了解其历史地位、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成就等,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去感受理解分析作品。

(二)美术鉴赏的含义所以,什么是美术鉴赏呢即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进行认真的感受、分析研究和鉴别之后,对作品作出或肯定赞赏或批判否定的判断其鉴赏依据有作者、生活年代、作品题材、表达内容、历史地位等。

那么下面给出大家两幅作品,一幅是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一幅是宋代赵佶的《柳鸦芦雁图》,大家根据刚才所说的几大鉴赏依据,一起讨论鉴赏,找同学回答。

《墨葡萄图》以狂放泼辣的行笔和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出枝叶低垂掩映着的串串葡萄,画上方又以奇崛的行草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

表现画家落魄、激愤。

《柳鸦芦雁图》则淡雅明丽、作画精致,临湖坡面上芦竹数杆,三只雁子傍水而饮,或是一株枝条低垂的古柳树,几只乌鸦栖息其间,悠然自得。

整幅画面娴静安逸,带有一丝柔媚之气。

两幅作品都是中国花鸟画,但风格相差却特别大,为什么呢我们就需要根据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赵佶,宋徽宗,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

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在书画方面却颇有才华。

生活在宫苑之中,从小养尊处优,因此其绘画中无法超越其贵族精神生活的圈子。

而《墨葡萄图》作者徐渭是一介布衣,也就是平民,他非常有才华,自幼博览群书,弹琴、骑射、击剑、学佛、戏剧样样精通。

但是乡试却屡应不中,37岁时幸得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赏识,招为幕僚。

后来,胡宗宪因涉查严嵩案被查办入狱。

徐渭怕被连坐,于是自己作墓志一篇计划自杀。

用锤头击头,用锥刺两耳,用锤子击打下身,都没死成。

最后精神失常,误杀自己的妻子,被捕入狱七年,出狱时已经53岁。

《墨葡萄图》就是此时所作,一种饱经忧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和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下。

他的绘画更多的是表现主观情怀,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抒发内心情感的高境界。

可见,一个人的生活处境、生平经历对他的作品影响是多么大啊!(三)美术鉴赏的基础1、美术语言要进行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

什么是美术语言呢(看ppt回答),美术语言包括美术作品的各种造型元素、艺术媒材和风格手法。

造型元素即美术作品最基本的组成元素---点、线条、形状、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

艺术媒介也就是所用材料---土、石、纸、笔、颜料等等很多。

风格手法就有豪放的、细腻的、唯美的、写真的、抽象的、具象的等等。

其中美术的造型元素是美术语言最基础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艺术家便能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

(9-15页各元素分析)P16 各元素在绘画中的表现《结构之八》、《梦》P17 学生讨论各个画所表现的主要元素《列女仁智图》顾恺之其线条被后人评价为“春蚕吐丝”,如行云流水。

用连绵婉转、稠密流畅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和神韵,线条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是一座有纪念碑性质的着名俄罗斯风格建筑。

红砖砌造,各细部镶以白色的石头。

中央主塔用俄罗斯民间建筑特有的帐篷顶,各大小高低错落的葱头拱顶用强烈的色彩装饰,表现出欢快和饱满的气氛。

它凝结着俄罗斯人民由于结束了几个世纪来遭受外族统治的奴役生活而产生的无比欢乐和激动的情感。

《地中海》作者通过丰满的女裸体象征地中海丰腴的土地和悠久的文明。

作品注重大的体面关系,减弱形体的细微起伏,其简括洗练的头发增强了作品的体量感,给人以含蓄、浑厚、健壮、朴实的美感。

(1)美术造型元素的组织原理与法则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

,《北京故宫太宫广场》对称与均衡中国古建筑以对称、稳定、博大、壮观取胜。

从中轴线上逐次展开,纵横交替,主体建筑与次要建筑同中有异,统一而富于变化。

《八十七神仙卷》人物组合高低疏密,错落有致,富于韵律和节奏感,寓变化于统一之中。

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长宽高比例尺度一直被作为古典建筑的典范。

后人测量,高和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于希腊人喜欢的黄金比例。

这一黄金比例不管是在绘画构图上,还是用在人体学上都是非常和谐的。

把人体进行分割,从肚脐以下的部分和人的整体身高比为0.618是最完美的身材比例。

波普艺术-pop art 流行的、廉价的、短暂的、年轻的、浮华的、性感的。

《玛丽莲梦露》一画中头像作为基本元素一排排重复排列,色彩简单、整体单调的一个个女明星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浮躁)不是画的是印刷品。

《掷铁饼者》希腊着名雕刻家米隆的作品。

选取掷铁饼过程中即将使出爆发力前的一个最关键的瞬间动作来造型。

倒三角形的构图增强了作品运动的感觉。

两手的对称又使雕刻保持稳定感。

运动员镇静的面部表情和紧张的肢体形成对比,作品静中有动,富于艺术感染力。

怀素《自叙帖》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豪情勃发,一气贯之。

美学法则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2、鉴赏方法要进行美术鉴赏,除了要了解美术语言之外,还要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对于如何鉴别、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古今中外美术理论家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方法。

如,我国古代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中国绘画)我们现在对作品的鉴赏往往是从对一件作品的感受感悟开始的,喜欢上之后便希望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

这一过程通常分四个环节: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叙述----它是五代时期南唐画院画家顾闳中受李后主之命观察大臣韩熙载家夜宴情景后,凭记忆创作的长幅画卷,它描绘了韩熙载为逃避出任宰相而故意纵情声色的夜生活。

画面以长卷的形式表现了夜宴的五个场景:听乐、观舞、休息、清吹、散宴。

形式分析---画家选取不同时间进行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五个片段,把它们组织在同一个片段上,每段巧妙的以屏风隔开,使之具有独立性,又连贯一气。

画中人物虽多,却安排得宾主有序,繁简得当。

解释---作者生动地刻画了韩熙载失意颓废、空虚苦闷、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显示了画家对主人公命运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评价----此画用笔缜密,线条细润圆劲,设色浓丽沉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四)再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再现性艺术:《餐前祈祷》夏尔丹描绘的普通市民家庭生活的场景。

两个小孩坐上餐桌已经准备吃饭,但信奉基督教的家庭吃饭前要做祈祷。

画面上的小女儿似乎还不太会做祈祷,她的母亲正慈爱的看着她,好像正要告诉她如何说颂祷词。

室内简单朴素的家具、斑驳的墙以及他们的道德修养,体现中下层人民的朴素、真挚。

唐伯虎《王蜀宫妓图》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

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

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真实再现当时当地的生活状况让我们了解了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

表现性艺术:《带有红黄蓝的三色构图》几何抽象作品,画面由长短不同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块,然后在方格中涂上纯净的三原色,达到方块的平衡和稳定。

《蜗牛、女人、花朵和星星》画面被许多奇怪的、令人担忧的符号及生物形象和人类身体所占据,它们的周围是一些象形文字和一些看上去似乎让人放心却其实不然的线条。

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米罗表达了那个社会冲突开始加剧的时代,纳粹主义、西班牙战争,使画家陷入巨大的悲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