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悬浮抱杆内、外拉线组塔计算及受力分析

合集下载

线路立塔内拉线受力计算

线路立塔内拉线受力计算

抱杆的受力计算研究一、概述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优点有:1)施工现场紧凑,不受地形、地物限制。

使用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轻易地解决了外拉线抱杆组塔法的外拉线不易或不能布置的困难。

2)简化组塔工具,提高施工效率。

取消了外拉线及地锚,缩短拉线长度,进一步使工器具简单轻便,运输、安装、撤除工具的工作量大为减少。

3)抱杆提升安全可靠,起吊构件平稳方便。

4)吊装塔材过程中,抱杆始终处于铁塔的结构中心,铁塔四角主材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受力不均使局部塔材变形;同时,四个塔腿受力均匀,避免了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底板较小的基础型式如金属基础尤其有利。

缺点是因内拉线抱杆的稳定性取决于已组装塔段的稳定性,所以不适合吊装酒杯型、猫头型等曲臂长、横担长、侧面尺寸小、稳定性差的铁塔头部,高处作业较多,安全性能稍差。

拉线抱杆组塔法分单吊组装法和双吊组装法。

双吊法朝天滑车为双轮朝天滑车,两片塔材两侧同时吊装;采用双吊法时,牵引钢绳穿过平衡滑车,两端经过各自地滑车腰滑车、朝天滑车起吊两侧塔片,平衡滑车用一根总牵引钢绳,引至牵引设备。

图3-36为内拉线抱杆组立铁塔的施工现场图。

二、现场布置单、双吊法现场布置分别如图3-37、图3-38所示。

1.抱杆的组成内拉线抱杆宜用无缝钢管或薄壁钢管制成。

抱杆上端安装朝天滑车,朝天滑车要能相对抱杆作水平转动,所以朝天滑车与抱杆采用套接的方法,四周装有滚轴。

朝天滑车下部焊接四块带孔钢板,用以固定四根上拉线。

抱杆下部端头安有地滑车,地滑车上部焊有两块带孔钢板,用以连接下拉线的平衡滑车。

双吊法使用的双轮朝天滑车构造如图3-39所示。

单吊法使用单轮朝天滑车。

2.抱杆长度的确定内拉线抱杆长度也是主要考虑铁塔分段长度。

由于内拉线抱杆根部采用悬浮式固定,所以抱杆长度要比外拉线抱杆长一些。

一般取铁塔最长分段1.5~1.75倍,一般220~500kV铁塔内拉线抱杆全长可取18-24m。

抱杆总长由悬浮高度和起吊有效高度两部分组成。

组塔受力分析

组塔受力分析

项目总工培训教材汇编(组塔部分)2007年8月10日前言公司培训中心于2007年7月23日—25日举办了全公司项目总工程师技术培训班,重点对组塔施工技术进行了培训。

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都很认真学习和听讲,但因课时安排有限,不能太详尽讲解,另外,尚有部分学员未能参加学习,为使学员所能够在培训班结束后,业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现将培训班讲课内容加以整理和完善,并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和结业测试题答案汇编到本教材内,供大家参考。

笔者2007.8.5第1节:铁塔施工发展概况1、一般铁塔施工:解放初期采用小抱杆(本质)施工(35~110kV)。

60~70年代:60kV~220kV,小抱杆、内外拉线、分解组塔。

80~现在:220~500kV,内外拉线(单吊或双吊)分解组塔;整立铁塔(抱杆或吊车);倒装(包括混合倒装);全液压顶升工艺;直升机分段吊装(内外导轨)。

2、大跨越铁塔施工:70年代:绝大部分采用内悬浮内(外)拉线摇臂抱杆。

例如:武汉阳罗长江大跨越铁塔、南京燕子矶长江大跨越塔等。

76年我公司采用钢绳滑轮组系统倒装组塔(前榆线松花江大跨越)。

80年代:我公司施工“长江吉阳大跨越塔头全液压吊装”。

90年代至今:采用落地冲天摇臂抱杆组大跨越塔,以及采用建筑用“塔吊”内、外置吊装大跨越铁塔。

例如:山西送变电采用附着QT80A-250塔吊,施工235m高塔等。

第2节:内(外)拉线组塔施工设计程序为清晰明了起见,用框图描述其设计过程和方法。

(见图2-1)内(外)拉线组塔施工设计程序图2-1本节讲述的是采用厂家现成产品抱杆的设计程序,如果是自行设计抱杆时,除按上述程序外,还要使用本节中的抱杆受力数据(还要考虑抱杆的偏心受力),来设计抱杆的参数。

第3节:组塔施工设计中要考虑的有关问题1、如果组塔抱杆是采用市售的现成产品,那么,我们应该向厂家索要抱杆的特性参数,即抱杆材质、结构的几何尺寸(主、斜材规格、断面尺寸、各段长度和总长)、重量、允许轴向压力、允许偏心距等,以及试验报告。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立铁塔工艺资料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立铁塔工艺资料

目录1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工艺简介 (2)2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3 人员组织 (16)4 材料与设备 (16)5 质量控制 (18)6 安全措施 (19)7 环保措施 (22)1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工艺简介(1)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的主要工艺原理。

1) 利用已组立好的塔身段,通过承托系统和外拉线系统使抱杆悬浮于塔身桁架中心来起吊待装的铁塔构件。

2)利用已组装好的塔身提升抱杆,并连接承托绳,调整好外拉线,继续起吊安装下一个高度段的待组塔片构件。

3)循环以上步骤,直至铁塔组立完毕。

利用铁塔落下抱杆并将其拆除。

4)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铁塔工艺布置正视图见图1-1俯视图见图1-2。

图1-1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铁塔工艺布置正视图1-抱杆;2-腰环(起吊工况不受力);3-外拉线;4-已起立塔片;5-起吊滑车组;6-转向滑车;7-手扳葫芦;8-塔片;9-吊点补强;10-控制大绳;11-承托绳(2)抱杆参数简介。

采用常见的角钢组合钢抱杆,抱杆中段为口700mm,两端为口300mm断面的钢抱杆。

抱杆组合长度:双回路塔多采用28m;单回路塔多采用32m。

抱杆受力工况下最大偏心为10°,最大起吊重量一般控制在70kN( 7143kg)及以下。

口700mm抱杆主要参数见表1-1。

注:表中单边起吊负荷为计算荷载。

起吊时,抱杆斜倾角度为10°,吊重钢丝绳与铅垂面的夹角为15°。

图1-2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铁塔工艺布置俯视图1-抱杆;2-塔身;3-手扳葫芦;4-外拉线地锚;5-钢绳外拉线(3)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法普遍适用于110kV~1000kV输电线路单回路、双回路和120m以下的普通自立式铁塔组立吊装施工。

对于个别现场地形条件严重受限或塔基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如邻近带电体,有重要建筑物或其他重要地表附着物等情况,以及大跨越塔型或特殊设计塔型则不适用本施工方法。

2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1 施工工艺流程本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所示。

内拉线悬浮抱杆施工方案

内拉线悬浮抱杆施工方案

补充方案:内拉线悬浮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案说明及关键工序注意事项1.本方案适合于地形条件受限制,无法打外拉线处。

2.抱杆采用500×500铝合金抱杆,起吊采用机动绞磨,每次起吊一片(构件)。

500断面尺寸组成段落后的荷载如下:由上述数据及本工程的铁塔特性,采用500×500×19 m铝合金抱杆进行组立施工。

3.本方案按采用动滑车起吊设计,最大允许起吊重量(含组装成片)为1.5吨,当构件超过允许吊重时,应拆下部分辅材,使吊装构件不超重。

4.为保证升抱杆时在腰环控制下抱杆的稳定性,抱杆埋入塔身长度不小于7米。

每次升抱杆时,塔脚板处四根拉线应缓缓放出,释放速度要稍低于升抱杆速度,避免抱杆倾斜过大。

5.每根上拉线的控制方法为:在塔身上部“K”点或水平铁处用钢丝绳套固定一5tU环,拉线穿过U型环后沿主材在塔身内侧向下至塔脚,在塔脚固定一幌绳辊,拉线通过幌绳辊控制。

如需收紧拉线时,用手板葫芦、卡线器。

6.为减小抱杆受力,在塔身处固定一腰滑车使磨绳改变受力方向。

7.提升抱杆时,应先将腰环提升至组好段上部,四周用棕绳固定在塔身,以保证抱杆在提升过程中的偏倾。

8.抱杆倾斜后与铅垂线夹角不大于10°,此时抱杆在水平面的投影不大于3.5米,基本满足抱杆对角起吊铁塔主材及组成塔片的施工要求。

9.其余注意事项、施工方法及质量、安全要求同外拉线组塔方案。

(二)主要部位受力1、计算条件按照起吊吊件重量为1.5吨,抱杆外露塔身12米(埋入塔身7米),内拉线对抱杆夹角10°-15°,磨绳对抱杆夹角5°-10°,抱杆所处平口尺寸为4米。

由于双回路下部根开较大,主材相对较长(9-12米)、较重(800-1100公斤),起吊时应单根组装,不超重的情况下可带少部分斜材。

2、主要受力工器具受力结果计算如下表:(三)主要工机具(见下页表)(四)起吊布置示意图(见图)自立式铁塔组立(内拉线)工机具配置表拉线固定示意图。

内悬浮内拉线抱杆组塔施工方案讲义

内悬浮内拉线抱杆组塔施工方案讲义

左贡县35千伏及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左贡Ⅱ标段)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制:四川洲桥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左贡县35千伏及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施工(Ⅱ标段)项目部二O一四年四月左贡县35KV及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Ⅱ标段)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施工方案内悬浮内拉线抱杆(简称内拉线抱杆,下同)是指抱杆置于铁塔结构中心呈悬浮状态,抱杆拉线固定于铁塔的四根主材上,故称其是内拉线。

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按一次吊装塔片数的不同,分为单片组塔和双片组塔。

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在吊装铁塔头部特别是酒杯塔横担时,塔身断面较小,拉线受力增大,抱杆稳定性较差,在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增设外拉线。

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及现场布置一、施工工艺流程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二、现场布置内拉线抱杆单片组塔现场布置示意见图5-2。

内拉线抱杆双片组塔现场布置示意见图5-3。

(一)抱杆的选择及布置1、抱杆的构成抱杆由朝天滑车、朝地滑车及抱杆本身构成。

在抱杆两端设有连接拉线系统和承托系统用的抱杆帽及抱杆底座。

朝天滑车连接于抱杆帽,其主要作用是穿过起吊绳以提升铁塔塔片并将起吊重力沿轴向传递给抱杆。

单片组塔法用单轮朝天滑车,双片组塔法用双轮朝天滑车。

抱杆帽与抱杆的连接,一般采用套接力式。

朝天滑车能在抱杆顶端围绕抱杆中心线水平旋转,以适应起吊绳在任何方向都能顺利通过。

朝地滑车连接于抱杆底座,其作用是提升抱杆。

抱杆分段应用内法兰连接,以便在提升抱杆时,能顺利通过腰环。

如果为外法兰接头,提升抱杆过程中,接头通过应有防卡阻的措施。

2、常用的内拉线抱杆(1)木抱杆400mm*9-12m,适用于吊装110kV及以下线铁塔,限吊质量1500kg以下。

(2)薄壁钢管抱杆∮250mm*15-18m,分段内法兰,适用于吊装220〜500kV线路铁塔,限吊质量1500kg以下。

(3)铝合金抱杆□400 mm *15〜18m,分段内法兰,适用于吊装220kV线路铁塔,限吊质量1000kg以下。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立钢管塔中辅助人字抱杆的应用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立钢管塔中辅助人字抱杆的应用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立钢管塔中辅助人字抱杆的应用作者:章旭升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5标段,地处安徽合肥市肥西县境内,采用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立钢管塔上横担时因横担整体重量重、长度长,利用主抱杆不能起吊整个上横担。

针对此情况,新设计加工了□350×350×12000mm钢抱杆,组装成辅助人字抱杆,解决钢管塔上横担外侧段的吊装难题,经实际施工证明方案可行。

【关键词】皖电东送;外拉线内悬浮抱杆;钢管塔;辅助人字抱杆中图分类号: TM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引言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5标段,地处安徽合肥市肥西县境内,针对我标段双回路钢管塔上横担长、重的特点,采用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立时不能整体起吊上横担,需将上横担分段吊装,但主抱杆无法直接吊装上横担的外侧段,为此设计加工了□350×350×12000mm的钢抱杆作为辅助抱杆,解决钢管塔上横担外侧段的吊装问题。

2 铁塔参数我标段所有塔型上横担内侧段、外侧段的长度和重量情况,见表1、表2。

表1直线塔上横担内侧段、外侧段的长度和重量统计表表2耐张塔地线横担内侧段、外侧段的长度和重量统计表3 建立辅助人字抱杆布置及受力模型3.1 辅助人字抱杆布置结合本工程双回路钢管塔结构,对辅助人字抱杆吊装钢管塔上横担外侧段时的布置情况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

图1辅助人字抱杆吊装上横担外侧段示意图3.2 辅助人字抱杆受力分析3.2.1 辅助人字抱杆受力分析示意,如图2所示。

图2辅助人字抱杆受力示意图起吊滑车组采用用2-1滑轮组(走三路绳),磨绳从定滑轮取出。

图中:G-辅助人字抱杆起吊荷载,kg;N-两根辅助人字抱杆的中心压力,kN;P-磨绳牵引力,kN;T-辅助人字抱杆顶部连接主抱杆顶部拉线拉力,kN;α-两根辅助人字抱杆有效高度方向与铅垂线方向夹角,度;β-磨绳与两根辅助人字抱杆中心夹角,度;γ-辅助人字抱杆顶部连接主抱杆顶部拉线与铅垂线方向夹角,度。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立铁塔工艺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立铁塔工艺

目录1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工艺简介 (2)2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3 人员组织 (16)4 材料与设备 (16)5 质量控制 (18)6 安全措施 (19)7 环保措施 (22)1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工艺简介(1)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的主要工艺原理。

1) 利用已组立好的塔身段,通过承托系统和外拉线系统使抱杆悬浮于塔身桁架中心来起吊待装的铁塔构件。

2)利用已组装好的塔身提升抱杆,并连接承托绳,调整好外拉线,继续起吊安装下一个高度段的待组塔片构件。

3)循环以上步骤,直至铁塔组立完毕。

利用铁塔落下抱杆并将其拆除。

4)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铁塔工艺布置正视图见图1-1俯视图见图1-2。

图1-1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铁塔工艺布置正视图1-抱杆;2-腰环(起吊工况不受力);3-外拉线;4-已起立塔片;5-起吊滑车组;6-转向滑车;7-手扳葫芦;8-塔片;9-吊点补强;10-控制大绳;11-承托绳(2)抱杆参数简介。

采用常见的角钢组合钢抱杆,抱杆中段为口700mm,两端为口300mm断面的钢抱杆。

抱杆组合长度:双回路塔多采用28m;单回路塔多采用32m。

抱杆受力工况下最大偏心为10°,最大起吊重量一般控制在70kN( 7143kg)及以下。

口700mm抱杆主要参数见表1-1。

表1-1 □700mm抱杆主要参数主要参数角钢组合抱杆主材规格∠75mm×6mm(Q345,表面防腐处理)斜材规格∠40mm×3mm(Q345,表面防腐处理) 抱杆组合高度(m) 28(4m×7节)、32(4m×8节)重量(kg) 1520(28m)、1710(32m) 单边最大起吊负荷(kg) 6900(32m)/7200(28m)(安全系数≥2.6)注:表中单边起吊负荷为计算荷载。

起吊时,抱杆斜倾角度为10°,吊重钢丝绳与铅垂面的夹角为15°。

图1-2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铁塔工艺布置俯视图1-抱杆;2-塔身;3-手扳葫芦;4-外拉线地锚;5-钢绳外拉线(3)适用范围。

内拉线悬浮抱杆组塔工器具选用分析

内拉线悬浮抱杆组塔工器具选用分析

内拉线悬浮抱杆组塔工器具选用分析1. 施工方法本标段基本位于高山大岭,由于受山区地形比较复杂和限制,铁塔组立无法设置外拉。

在这种情况下,决定采用内拉线铁塔组立。

该方法将抱杆悬浮于塔中间,抱杆顶部设置4根拉线,往对角方向布置,通过塔身进行固定,并用4根承托绳挂住抱杆底端耳环与铁塔主材连接,施工中采用1台机动绞磨,塔腿以上的主材及内封铁可以用单吊,横担过重可以分两次吊。

126357498图中:1--被吊塔片,2--起吊绳,3--朝天滑车,4--落地滑车,5--承托绳,6--控制绳,7--抱杆,8--朝天滑车,9--机动绞磨2. 正确选择工器具内拉线组塔工器具正确选择,首先要查看图纸,下面我们就拿ZGV4例子来说,上横档是ZGV4塔形中最重的,为G x =28.3KN ,并以此选择工器具。

在各部分受力系统中要考虑吊物有动荷系数和不平衡系数,得出起吊重量G=37.4KN2.1控制绳选择:起吊重量G=39KN ,控制绳对地夹角ω=38°,起吊滑轮组与铅垂线夹角β1=16°,计算出控制绳的合力F(kN)53.17)cos(sin 11=+=G F βωβ2.1.1 使用方法方法一:可以采用2根φ13.5钢丝绳做控制绳,经计算φ13.5安全力16.4KN ,拉断力为82.1KN方法二:可以采用2根φ11钢丝绳做控制绳,经计算φ11钢丝绳安全力为10.9KN ,拉断力为54.5KN 。

起吊横担时,务必要用2根φ11钢丝绳合力21.8KN 来操作控制保证平稳。

采用2根φ11钢丝绳合力21.8KN 满足施工要求。

而采取φ11绳比φ13.5绳的优点在于:①φ11的重量0.42kg/m ,φ13.5的重量0.63kg/m,很明显就减轻钢丝绳的重量 ②减少钢丝绳搬抬人员数量③方便人员在操作钢丝绳缩放得到更好控制根据以上分析情况及优点,总结在施工过程中起吊28.3KN 横担时,采取φ11绳2.2起吊绳选择:(1)在抱杆顶部耳朵挂一个5T 的双滑轮,起吊绳挂一个8T 的滑轮,这样起吊绳实际用力减少了1/3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8 页 目录 一、 说明 ..................................................................... 2

二、 内拉线组塔受力分析及计算公式 ............................................. 2

1. 起吊绳、调整大绳受力 ....................................................... 2 2. 抱杆轴向压力 ............................................................... 4 3. 下拉线受力 ................................................................. 5 4. 上拉线受力 ................................................................. 6 5. 腰滑车、底滑车受力 ......................................................... 7 三、 外拉线组塔受力分析及计算公式 ............................................. 7第2页共8页

组塔受力分析及计算 说明 1. 附件为Excel计算表及AutoCAD做的图解法验算,另附了用 于受力分析的立体示意图。已应用 AutoCAD图解法对计算表 中公式分四种情况进行了校验(吊件重均按1000kg计算),计 算结果均能吻合: 第一种情况:抱杆垂直,不反滑轮组; 第二种情况:抱杆垂直,反1-0滑轮组; 第三种情况:抱杆向吊件侧倾斜 5°,不反滑轮组; 第四种情况:抱杆向吊件侧倾斜 5°,反1-0滑轮组; 2. 图解法中力的比例为1:100,即图中的10表示1000kg,以此 类推; 3. 图解法中长度单位为1:1,长度单位为米,即图中的5表示5m, 以此类推; 4. 计算表及图解法中吊件与塔身距离均按 0.5米进行计算; 5. 计算表用于受力分析后归纳出的公式测试, 不是真正的组塔计 算; 二、内拉线组塔受力分析及计算公式 1. 起吊绳、调整大绳受力 1)请参见“受力分析图”中的“图(一)”及“图解法验算图”中的 “图 1-1” 及“图 1-2”; 2)依正弦定理,有: sin(90: F 心)sin : sin(90:亠心)

可得, 调整大绳受力:F=旦空“ ......................... •公式(1) cos( P + ⑷) 第3页共8页

起吊绳受力:T二旦空 ,考虑反动滑轮组时,起吊绳受力递减情 COS(I ' ■')

况,因反1个动滑轮受力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可得: G .coseo T 二 ------ : ---

夕 cos(— •) .............................................................. 公式(2)

式中: G:吊件重; F:调整大绳受力; T:起吊绳受力; B :起吊绳与铅垂线夹角;

3:调整大绳与水平夹角;

n:反动滑轮组时动滑轮个数,例如:反 1-0时,n=1。 B2 - L *sin 6 + X 3)起吊绳与铅垂线夹角:[二tg'-2 ....... 公式(3) L *co^ - L2

式中: L2 :抱杆竖直时坐深,即抱杆竖直时抱杆在上拉线绑点以下部分长度; B2:上拉线绑点处铁塔水平面上宽度; X :吊件吊起至吊件绑点与上拉线绑点位于同一水平面时与塔身水平 距离 第4页共8页

2. 抱杆轴向压力 1) 请参见“受力分析图”中的“图(二)”及“图解法验算图”中的 “图 2-1”、“图 2-2”; 2) 由正弦定理,有: N _T *2n sin(.亠心亠) sin

可得,

抱杆轴向受力:N丿

T$nC '

........... ..公式(4)

sin ;

式中: 丫 :抱杆与上拉线合力方向夹角; S :抱杆与铅垂线夹角;

注:因为计算起吊绳受力时考虑了反动滑轮组时力的减半作用, 而计 算抱杆受力时,抱杆在吊件侧受起吊绳的拉力应为反动滑轮组前的 力,故应为2nxT。

3) = 90 - i

其中: 1 L * co^ -1_2

1 二tg B

+ L・sin抵 2

可得, 式中:

Y仁平衡侧(即吊件对侧)上拉线合力方向与抱杆间夹角;

4)注:当抱杆竖直时,将5 =0代入公式(5)及公式(4)中,可计 算出抱杆竖直时轴向压力

=90「」「tg L -cos、- L2 B2

2 L *sin、

•公式(5) 第5页共8页

3. 下拉线受力 1) 请参见“受力分析图”中的“图(三)”及“图解法验算图”中的 “图 3-1”、“图 3-2” 及;“图 4-1”、“图 4-2”; 2) 依正弦定理,有: N G0 S 5 sin(180 -2 ) 一 sin( 、)- sin( -、)

因为:sin(180° -2© )=sin(2© ) 可得, 吊件侧下拉线合力:S^(N Go) sin(宀 ................. ••公式(6) sin2*

吊件对侧下拉线合力:S^(

N

Go) sin(「)

sin 2$

因吊件侧下拉线合力S1大于吊件对侧下拉线合力 S2,故下拉线计算 时只考虑S1,而S2不做计算。 式中: Go:抱杆自重;(在公式校验时未考虑); S:吊件侧两下拉线合力; S2 :吊件对侧两下拉线合力; © :吊件侧(或吊件对侧)两下拉线合力与铅垂线夹角。 3) 吊件侧(或吊件对侧)两下拉线合力与铅垂线夹角 B1

二tg 斗 2 =tg B1

L3 2L3 ............................. .公式(7)

式中: 第6页共8页

Bi:下拉线绑点水平面上铁塔宽度; L3 :下拉线绑点水平面下抱杆长度。 注:当上下拉线在同一绑点时,Bi=B2, L3二L2

式中: K :下拉线受力不平衡系数,取1.5; n :单根下拉线与下拉线合力方向间夹角

5)单根下拉线与下拉线合力方向间夹角:

4. 上拉线受力 1) 请参见“受力分析图”中的“图(四)”及“图解法验算图”中的 “图 5-1”、“图 5-2” 及;“图 6-1”、“图 6-2”; 2) 依正弦定理,有: Ph T _ 2nT sin(,丄巧 sin

可得,

式中: Ph:平衡侧(吊件对侧)上拉线合力; 3)平衡侧单根上拉线受力:

4)吊件侧单根下拉线受力:s = K

・2C「

•公式(8)

Bi

芈 +(B)

2 ............................................................

•公式(9)

Ph订( 2nsin「:、) sin -1) •公式(10) 第7页共8页

式中: 0 :平衡侧单根上拉线与平衡侧上拉线合力方向夹角。

B2

v -tg 1 2一

L ・cos6 - L2 cos(咅丄’)

B2 ・cos© + 冷 9 = --------------

即. 2(L ・cos、 - L2)

5. 腰滑车、底滑车受力

式中: ® Y :腰滑车处起吊绳夹角; ® D :底滑车处起吊绳夹角。 3)底滑车钢绳套受力:T

DC = TD.

..................... …公式(15)

2co^-DC

2

式中:® DC:底滑车钢绳套间夹角。

三、外拉线组塔受力分析及计算公式 1•请参见“受力分析图”中的“图(六)”、“图(七)”; 2. 依正弦定理,有, TW

_____ ______ R _____ = ________ N

w _______________

sin(、「- ') sin(90 -- w) sin(・w 90 -'))

Ri

Ph

2cos v ...................................................................... •公式(11)

4) 平衡侧单根上拉线与平衡侧上拉线合力方向夹角

…..…公式(12) 1) 腰滑车受力: 2) 底滑车受力: 屮Y

TY =2Tcos(」)

2

屮 TD =2Tcos(—D) 2

• •公式(13) • •公式(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