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

合集下载

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

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

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01概述外拉线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方法,是利用铁塔分段的特点。

先用外拉线抱杆把铁塔最低层一段组装起来,固定在基础上。

然后,把外拉线抱杆上升,固定在已经组装好的一段铁塔上,再组装上一段铁塔。

这样,使用一副外拉线抱杆,就能把铁塔分段,按照由塔腿至塔头的顺序,分解组立起来。

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所用抱杆的长度只要满足吊装全铁塔最高的一段的要求,故组立几十米高的铁塔,仅用7~8米、最长也不超过11~13米的抱杆即可。

因此,组塔设备轻巧,安装简单迅速。

但由于分解组塔,要一吊一吊地在高处进行安装,如图3-25所示。

因此,施工时要格外细心,要由较高技术和熟练的工人,严格遵守有关安全工作规程,进行塔上高处作业。

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从使用抱杆数量上来划分,可分为外拉线单抱杆组塔、外拉线双抱杆组塔和四根抱杆组塔三种;从起吊构件的分段上划分,可分为分段起吊组塔法、分片起吊组塔法和单腿起吊组塔法三种。

各种方法现场布置、施工工艺和受力计算基本相同。

02现场布置2.1 整体布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现场布置都是以一根抱杆为中心组成一个起吊系统,或用两副抱杆各自系住一个构件的两端部,同时进行起吊安装。

下图为外拉线抱杆分解组立铁塔的现场布置示意图。

在现场布置的要求如下:1)将抱杆置于带脚钉的塔腿上[即上图(b)中D腿],以利抱杆根部固定;2)临时拉线地锚应位于基础对角线的延长线上,其距基础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塔高;3)放置抱杆的塔腿的临时拉线及地锚应加强;4)牵引机具地锚应选在AB腿或BC腿之间的方位上,其与塔位中心的距离应视塔高而定,一般不应小于25米。

2.2 抱杆(1)抱杆的长度抱杆的长度应按同类型铁塔最高的一段确定,对于酒杯型、猫头型等铁塔,则应按塔颈段高度而定。

根据施工实践,抱杆的长度L=(1.0~1.2)H,常用抱杆长度为7~13m。

(2)抱杆的构造抱杆由头部、身部和根部三部分组成。

抱杆的头部系有四根外拉线以稳定整根抱杆,在靠近外拉线绑扎处,系有起吊滑车。

内悬浮内(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安全措施

内悬浮内(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安全措施

内悬浮内(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安全措施一、起吊构件(或塔片)的安全措施(1)塔片的绑扎点应在构件节点处,两吊点绳的火角应不大于120°。

塔片的补强方案应当符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2)塔片吊离地面时应暂停牵引,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及塔片变形情况。

(3)塔片起吊过程当中,指挥人应站在构件起吊方向的侧面,随时监视塔片与已组塔体的间隙,宜控制在0.2〜0.5m,严格防范塔片触碰或挂住塔体。

(4)提升抱杆使用腰环时,起吊塔片时腰环不得受力。

(5)随着塔片的上升,塔片的控制绳(即攀根绳)应随之松出。

(6)塔片就位时应该先低侧后高侧;主材和大斜材未全部连接牢固前,不得在出住的塔片上作业。

(7)对于内拉线抱杆,若双面吊装构件时,两侧荷重、提升速度及就位应基本一致。

(8)塔片起吊过程当中,髙处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塔体内侧的非起吊方向);就位时高处应有人统一指挥。

二、提升内悬浮内拉线抱杆的安全措施(1)抱杆应当设置两道腰环。

若为单腰环,抱杆顶部应设临时拉线控制。

(2)两道腰环间的垂直距离应尽量大一些,不宜少于6m,以保持抱杆的稳定。

(3)若不用腰环时,应利用内拉线控制抱杆的提升和稳定,防止抱杆倾倒。

三、提升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的安全措施(1)外拉线应通过拉线控制器或滑车组进行操作控制。

地锚应牢固可靠,不得以岩石或树桩代替地锚。

(2)外拉线应随抱杆的提升而随之松出;应当由技工操作,不得由不熟练的民工单独进行操作。

(3)抱杆提升到位后应该先固定承托绳再收紧四侧拉线。

(4)需要收紧临时拉线时,应采用链条葫芦或双钩收紧。

四、抱杆调整的安全措施(1)抱杆的倾斜角不应大于10°,以保证承托绳受力均衡。

(2)调整抱杆倾斜时应当由专人指挥,拉线松出应缓慢操作。

(3)抱杆调整到位后,四根拉线应同时收紧并固定。

外拉杆塔分解组立

外拉杆塔分解组立
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操作方法的一般内容有:地面组装对 料、各部件吊装(含塔腿组立)、抱杆始放和起立、抱杆升 降、调整绳和构件绑扎吊装等。 1. 地面组装对料 (1)按施工图纸注明的料号、规定的方向进行。通常先从 带脚钉侧开始,然后再安装其它各侧。先吊装的先对料,并 将其置于铁塔基础的近处位置; (2)铁塔构件组装时,若因所穿螺栓孔不准,螺栓穿不过 去时,可用膨胀冲子打通后安装;但应注意其扩孔不得超过 3mm。 (3)各吊随带的水平材、斜材等辅助材一次带全,以免重 装和漏吊。图7—8所示为分片组装时的带铁方法示意图(图 中虚线为里铁、实线为外铁,箭头方向表示带铁方向)。
调整绳和起吊绳受力图
2.起吊绳受力
R
S
Q
sin sin(90 ) sin(90 )
2.起吊绳受力
R Q sin Q sin cos(45 ) sin(45 )
S Q cos cos( )
Q cos 45 0.707 Q
S

cos(45 ) sin(45 )
❖ 大跨越工程的跨越耐张段长度约3703m,跨 距档长度约2303m,跨越铁塔高度达346.5m、 单基重4000多t,比国外目前最高的德国易北 河跨越铁塔高出119.5m。
工确定艺方图案
塔基操平
地面对斜组装
抱杆起立
根据施工设计要求选择
分腿吊装
分片吊装
分段吊装
抱杆降落
提升抱杆 组装完毕
补落、紧固
第7.2节 外拉线抱杆分解组立铁塔
7.2.1概述 1.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方法
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示意图
冲天抱杆组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双土字形外拉线抱杆组塔
7.2.2 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所需主要工器具 及布置

外拉线抱杆组塔作业指导书

外拉线抱杆组塔作业指导书

外拉线抱杆组塔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工序流程图:二、施工方法及要求: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是一种运用较广的组塔方式。

它不仅在送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而且在其它建筑领域、起重施工中普通应用。

掌握其要领后可不断发挥。

它具有形式多种多样、组塔设备轻巧、安装简单、迅速等特点,又可以视铁塔结构、塔型及重量的不同分段、分片、分件吊装,甚至还可以采用双抱杆、多抱杆、小抱杆和摇臂抱杆等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由于使用外拉抱杆组塔具有塔上高空作业多、危险性大的特点,施工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施工技术准备:施工人员必须了解掌握外拉线抱杆分解发组塔的施工工序及工艺要求,针对不同塔型编制施工方案。

2)人员组织准备:现场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应根据塔型、结构大小、施工的难易程度,明确塔上、塔下指挥人员、施工人员及普工,并应将安全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交底。

3)做好材料及工器具的准备,合理选用好现场所需的机具、抱杆和各种规格的钢绳、滑车是确保安全、顺利组塔的关键,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要对其仔细验算、核对后选用,并对所用工器具、机具做好认真的检查。

(二)施工现场布置:(由施工负责人负责并检查落实)外拉线抱杆组塔,无论是采用单抱杆、双抱杆或多抱杆,还是采用分段、分片或单腿、单材的起吊方式,其现场布置均是以抱杆为中心,向四方散开组成临时抱杆组的一个起吊系统,现场的布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一般应将抱杆置于带脚钉的塔腿或主材上,以利抱杆根本固定。

2)临时拉线地锚应位于基础对角的延长线上,地锚与基础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塔高,放置抱杆的塔腿一侧临时拉线及地锚为主受力侧需加强。

3)牵引设备地锚应选在铁塔正面或侧面之间的方位上,以不妨碍地面塔件组装为准。

地锚与塔位中心的距离视塔高和牵引绳长度而定。

一般不得低于25米。

4、抱杆的选择:1)抱杆的种类:外拉抱杆的种类很多,如杉木、钢管、角钢组合、铝合金组合等,目前送变电施工单位采用木和铝合金抱杆的较多。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立铁塔工艺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立铁塔工艺

目录1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工艺简介 (2)2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3 人员组织 (16)4 材料与设备 (16)5 质量控制 (18)6 安全措施 (19)7 环保措施 (22)1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工艺简介(1)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的主要工艺原理。

1) 利用已组立好的塔身段,通过承托系统和外拉线系统使抱杆悬浮于塔身桁架中心来起吊待装的铁塔构件。

2)利用已组装好的塔身提升抱杆,并连接承托绳,调整好外拉线,继续起吊安装下一个高度段的待组塔片构件。

3)循环以上步骤,直至铁塔组立完毕。

利用铁塔落下抱杆并将其拆除。

4)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铁塔工艺布置正视图见图1-1俯视图见图1-2。

图1-1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铁塔工艺布置正视图1-抱杆;2-腰环(起吊工况不受力);3-外拉线;4-已起立塔片;5-起吊滑车组;6-转向滑车;7-手扳葫芦;8-塔片;9-吊点补强;10-控制大绳;11-承托绳(2)抱杆参数简介。

采用常见的角钢组合钢抱杆,抱杆中段为口700mm,两端为口300mm断面的钢抱杆。

抱杆组合长度:双回路塔多采用28m;单回路塔多采用32m。

抱杆受力工况下最大偏心为10°,最大起吊重量一般控制在70kN( 7143kg)及以下。

口700mm抱杆主要参数见表1-1。

表1-1 □700mm抱杆主要参数主要参数角钢组合抱杆主材规格∠75mm×6mm(Q345,表面防腐处理)斜材规格∠40mm×3mm(Q345,表面防腐处理) 抱杆组合高度(m) 28(4m×7节)、32(4m×8节)重量(kg) 1520(28m)、1710(32m) 单边最大起吊负荷(kg) 6900(32m)/7200(28m)(安全系数≥2.6)注:表中单边起吊负荷为计算荷载。

起吊时,抱杆斜倾角度为10°,吊重钢丝绳与铅垂面的夹角为15°。

图1-2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铁塔工艺布置俯视图1-抱杆;2-塔身;3-手扳葫芦;4-外拉线地锚;5-钢绳外拉线(3)适用范围。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
悬浮式电力线路是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的布置方式,它可以在既有的输电线路上安装外悬挂抱杆来增加输电线路的运行能力。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是悬挂式电力线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的相关内容。

一、悬浮抱杆的选型计算:
在悬挂式电力线路设计中,悬浮抱杆的选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选型计算要考虑到抱杆与线路之间的距离、线路的电气参数以及线路的机械强度等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抱杆型号和规格。

二、悬浮抱杆的强度计算:
悬浮抱杆作为电力线路的支撑结构,其强度必须能够承受线路的负荷及外力的作用。

悬浮抱杆的强度计算包括抱杆的最大抗扭矩、挠度、破坏荷载等参数的计算,以保证抱杆在运行中不发生断裂或变形等事故。

三、外拉线与悬浮抱杆的连接计算:
外拉线与悬浮抱杆的连接计算主要包括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连接件的强度计算要考虑到连接点的受力情况,以确定连接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和强度要求。

连接件的刚度计算要考虑到连接点的变形情况,以确定连接件的刚度要求。

四、高压导线的风荷载计算:
高压导线作为电力线路的主要承载结构,其受到风荷载的作用。

风荷载计算要考虑导线的长度、形状、材料及风速等因素,以确定导线在受到风力作用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以上是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理论模型,并利用计算软件和工程经验进行计算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以确保外拉线内悬浮抱杆组塔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完整版)内悬浮外拉线组塔施工方法

(完整版)内悬浮外拉线组塔施工方法

附件二、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时,抱杆的临时拉线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内拉线,另一种是外拉线。

外拉线是抱杆拉线由抱杆顶引至铁塔以外的地面,通过拉线控制器与地锚连接固定,所以也称落地拉线。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与内拉线抱杆相比,前者更适于起吊较重的塔片,各种组塔方法对于吊装酒杯塔横担都存在一定困难,但使用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出装酒杯型铁塔的横担困难相对较小。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与内悬浮内拉线抱杆组塔相比,除将抱杆拉线由塔身内侧改为塔身外侧外,其余操作及施工计算均相同。

第一节现场布置一、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现场布置其现场布置示意如图6-1所示。

二、计算抱杆长度(1)对于干字型塔(包括上字型及双回路直线塔等),抱杆长度应满足吊装塔身各片的要求。

其长度应满足:L A ≥ 2/3L 1 2 D X+L +H +H式中: L —按塔身段长度计算的抱杆长度, m ;AL —塔身各段中最长的一段段长, m ;1L —抱杆插入已组塔段的长度,可近似取已组塔体上端根开, m ; 2H H D X —吊点绳的垂直高度,可近似取被吊构件上端的根开, m ;—起吊滑车组收缩后的最小长度, m ,一般取 2? 4m。

(2)对于酒杯塔(包括猫头塔等),抱杆长度应满足吊装横担的需要。

其长度应满足L ≥ H +L +L +H +HB b 3 2B D X式中: L B b —按吊装酒杯塔横担计算的抱杆长度, m ;—酒杯塔横担的立面高度, m ;H L —酒杯塔平口至横担下平面的高度 ,m ;3L —抱杆插入塔身部分的长度,可近似取平口的根开, m 。

2B 当抱杆根部的承托绳能挂在下曲臂靠上端(注意应有横杆支撑等补强措施)时,可取 L =0,由此得出的抱杆长度会稍短些。

2B三、抱杆的临时拉线布置(1)抱杆临时拉线的地锚应位于与基础中心线火角为 45°的延长线上。

拉线的对地火角不宜大于 45°。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

增补三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下文中,把通过起吊提升钢丝绳滑车组上下滑车的铅垂面剖视图称为“主视图”;而“平衡侧视图”则是从被起吊物的相反侧(平衡侧)向抱杆方向的水平视图。

外拉线共四根,正交布置,拉线地锚位于杆塔的四角方向。

一、在铁塔的正面或侧面单侧组吊塔材组件在铁塔的正面或侧面用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可分单侧起吊塔材组件和双侧同时起吊塔材组件两种。

单侧起吊塔材组件如图3-1所示。

图3-1 单侧起吊塔材组件主视图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单侧吊塔在被吊塔材组件就位位置时工器具受力达到最大值,其中尤其关注就位位置最高和塔材组件自重最大时的吊装。

图3-2 所示为在被吊塔材接近就位状态时的各方向视图。

图3-3 所示为被吊塔材接近就位状态时各视图中的有关尺寸和作用力。

AB——塔材组件;CD——系吊钢丝绳套(即千斤绳)段C1D、C2D的投影;CH——塔材控制绳合力线;DE1——提升钢丝绳的向上段;E1F1——提升钢丝绳的向下段;E1F——抱杆;GE——平衡侧(位于起吊的对侧)抱杆的上拉线G1E、G2E的投影;JF——起吊侧承托钢丝绳J1F与J2F的投影。

12 增补三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a)平衡侧拉线平面;(b)主视图;(c)起吊侧系吊钢丝绳套平面和承托钢丝绳平面;(d)俯视图图3-2 在铁塔的正面或侧面方向单侧起吊增补三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 13下列公式计算塔材组件接近就位时的情况,此时、各工器具承受的力达到最大。

1. 提升滑车组的张力P (亦即系吊钢丝绳套的合力T )()ϕαϕ'+'⋅==cos cos W T P 塔材组件接近就位时:Ce h H -+≈'-231tan ϕ()13211cos sin tan H H h L h C -+--≈-ξξα其中: hi 1s i n-=ξ 2. 系吊钢丝绳(即千斤绳)套的张力T ′βsin 2PT ='其中:bδβ2t a n1-=(a )平衡侧拉线平面; (b )主视图;14 增补三 外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计算(c )系吊钢丝绳套平面及起吊侧承托钢丝绳平面 ; (d )俯视图图3-3 在铁塔的正面或侧面方向单侧组吊塔材组件3. 塔材控制绳的总张力F ′()ϕαα'+⋅='cos sin W F4. 抱杆顶端承受的的轴向压力N()()R N ξϕηαϕ++-=cos cos 其中:ξξϕsin 2cos tan 111h xH L ++≈-R ——提升滑车组张力P 与提升滑车组引向腰滑车的提升钢丝绳向下段张力(P /n 工作绳数)的合力(见图3-4),kN ;()21sin 21工作绳数工作绳数nn P R +-+=ατη——R 与提升滑车组张力P 间的夹角(见图3-4),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铁塔整体组立的优点是安装质量高,高空作业少,因而可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怛这种组立方法需要机具设备多,准备工量大,而且对施工场地的要求高。

相对而言,虽然分解组塔法高空作业多,但其需用机具设备少,准备工量小,尤其是对施工场地的适应性较好,因此在目前实际铁塔安装中,分解组塔法仍在广泛采用。

分解组塔法,根据起重支承结构型式及其相应操作工艺的不同,主要地可分为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摇臂抱杆分解组塔、小抱杆分解组塔和倒装组塔等五种方法。

本章专门介绍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不同吊装方式及其索具静力解算方法。

6-1外拉残抱杆分解组塔的吊装装方式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法的起重抱杆,是用钢丝绳将其根部固定于已组塔身一角的节点处,而顶端以四根塔外落地拉线加以稳定的。

松紧顶端拉线就可调整抱杆顶的倾斜位置以适应各工作面上塔构的吊装。

因此,根据抱杆工作方式和塔构起吊方式的不同,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法,又可再区分为下述六种吊装方式:一、内抱杆吊装与外抱杆吊装根据塔构连接方式(螺栓连接或电焊连接)和场地条件的不同,塔构可采取分片吊装或整节吊装。

分片吊装一般将抱杆根部固定于已组塔身主材的内侧,称为内抱杆吊装,如图6-3、图6-4、图6-6、图6-8、图6-9、图6-12、图6-13c而整节吊装则须将抱杆根部固定于已组塔身主材的外侧,以方便塔构就位,故称做外抱杆吊装,如图6-5、图6-7、图6-10、图6-11。

二、单抱杆吊装与双抱杆吊装门型铁塔,其塔身由两个立柱组成,一般采取两套单抱杆分别单独吊装,以提高工效,称为单抱杆吊装^但吊装横担则采取两套单抱杆平行协同作业,故称做双抱杆吊装,如图6-4。

对于根开较大的酒杯型和猫头型铁塔,因抱杆作过大的倾斜后会使每次起重量锐减,工效降低,所以往往也采取两套单抱杆平行协同作业的双抱杆吊装,如图6-11。

三、旋转吊装与直线吊装在塔腿吊装过程中,塔腿片藉牵引动力作用,整体绕塔腿底脚旋转板起就位,称为旋转吊装,如图6-1、图6-2。

但在塔身及塔头吊装过程中,塔构藉牵引动力作用是使整体沿直线平行提升就位的,则称做直线吊装,如图6-3 至图 6-13。

图6-1内抱杆分片吊装塔腿1 一内抱杆(置于基础之间);2—抱杆拉线;3—系吊钢绳(即千斤绳)4—提升钢绳;5—总系吊钢绳;6—塔腿片图6-2外抱杆分片吊装塔腿1—外抱杆(置于基础之外);2—抱杆拉线;3—系吊钢绳(即千斤绳);4一提升钢绳;5—总系吊钢绳;6—塔腿片图6-3内抱杆分片吊装塔身1 一内抱杆(置于主材内侧);2一抱杆拉线;3—系吊钢绳(即千斤绳4一提升钢绳;5—总系吊钢绳;6—塔身片;7—控制大绳图6#5外抱杆整节吊装塔身!一外抱杆(置于主材外侧);2—抱杆拉线;3—系吊钢绳(即千斤绳);4一提升钢绳;5—总系吊钢绳;6—整节塔身;7—控制大绳图6-6内抱杆分节吊装下塔颈 1一内抱杆(置于主材内侧);2一抱杆拉线;3—系吊钢绳 (即千斤绳);4一提升钢绳;5—总系吊钢绳;6—左右侧整节下塔颈;7—控制大绳图6-7外抱杆整节吊装下塔颈1 一外抱杆(置于主材外侧);2—抱杆拉线;3—系吊钢绳(即 千至牵引设备至牵引设备正面/" T J/T » ",侧面斤绳);4一提升钢绳;5一总系吊钢绳;6一整节下塔颈;7—控制大绳图6-8内抱杆分节吊装上塔颈 1—内抱杆(置于主材内侧);2—抱杆拉线;3—系吊钢绳(即千 斤绳);4一提升钢绳;5 —总系吊钢绳;6—左右侧整节上塔颈;7—控制大绳图6-9内抱杆分片爷装横担中段1—内抱杆(置于主材内侧);2—抱杆拉线;3—系吊钢绳 (即千斤绳);4一提升钢绳;5—总系吊钢绳;6 —前后面横担片;7—控制大绳至牵引设备777至牵引设备图6-10外抱杆整节不装横担中段〗一外抱杆(置于主材外侧);2—抱杆拉线;3—系吊钢绳(即千斤绳) 4一提升钢绳;5—总系吊钢绳;6~整节横担中段;7—控制大绳至,引设备侧面至牵引设备图6-11双外抱杆整节爷装横担中段1一双外抱杆(置于主材外侧);2一抱杆拉线;3—系吊钢绳(即千斤绳);4一提升钢绳;5—总系吊钢绳;6—整节横担中段;7—控制大绳图6-12内抱杆整节吊装地线支架(一)1—内抱杆(置于平n 主材内侧);2—抱杆拉线;3—系吊 钢绳(即千斤绳);4一提升钢绳;5—总系吊钢绳;6—左右侧整节地线支架;7—控制大绳图6-13内抱杆整节吊装地线支架(二) 1 一内抱杆(置于K 形节点主材内侧);2—抱杆拉线; 3—系吊钢绳(即千斤绳);4一提升钢绳;5一总系 吊钢绳;6—左右侧整节地线支架;7—控制大绳至牵引设> 777r^777~TT 7T6-2外拉钱挹科兮斛飯嗒姥嚀置廣則与後备本抵tl裨一、布置原则(0为提高抱杆的稳定性和充分利用抱杆的承载能力,内抱杆对铅垂线的倾斜角应不大于15\外抱杆对铅垂线的彳顷斜角应不大于1T;(2)提升钢绳对抱杆的夹角应不大于30°;(3)随着吊装高度增加,抱杆拉线对地平面的夹角也增大,为提高其对抱杆的稳定作用,抱杆拉线对地平面的夹角一般应不大于45。

,在受地形限制时也应不大于60°;(4)随着吊装高度增加,控制大绳对地平面的夹角也增大,为发挥其调整作用和减小对抱杆的附加荷重,控制大绳对地平面的夹角一般应不大于45。

,受地形限制时也应不大于50°;(5)四根抱杆拉线须布置在顺、横线路的分角线方向,即与各吊装平面成45。

偏角,以方便塔构的提升和就位;(6)在塔构连接提升钢绳的结构面的背面和左右侧均须布置控制大绳,以备塔构片在提升就位过程中对其进行控制调整;(7)抱杆的固定位置,应根据抱杆工作方式(内抱杆分片吊装或外抱杆整节吊装)和塔构组装在地面的方位进行选定,同时要使塔构提升和就位方便、抱杆受力条件良好;(8)尽可能使牵引设备顺线路或横线路方向设置,其距塔位中心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塔高的1.2倍;(9)制动钢绳地锚距塔位中心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塔高的1.2倍。

二、设备参数选择1.抱杆长度在分解组塔施工中,为使塔构就位方便,应使提升滑车组为最短长度时悬吊的塔构仍具有相当的活动幅度。

因此,抱杆长度除须满足最长塔构提升到需要的安装高度之外,还需要0_8〜1.0m的裕量,以便于做安装调整。

参见图6-14,抱杆的最小需要长度由式(6-1)确定。

///3 "/ T T—图6-14抱杆长度计算图其中 式中h --- 抱杆长度, 1,035( hi + h 2 + + S + 0-5) — 2d 。

+ 2*0h x ——抱杆根低于已组塔身顶端的高度,m; h 2——最长塔构底端到系吊钢绳(即千斤绳)套绑扎点的高度,m; h 3——提升滑车组的最短长度(上下吊钩间的距离),m; d,——提升滑车组的滑车轮径, ^——系吊钢绳套顶点对两绑扎点连线的高度,m 。

2.抱杆拉线长度 平坦地形下,平衡侧及起吊侧的抱杆拉线长度,分别由式(6-2)、式 (6-3),式(6-4)确定。

(1)抱杆顶位于塔位中心吊装(参见图6~9、图卜10)时,抱杆拉线长度为 (6-2) (2)抱杆顶偏于一侧中心吊装地线顶架(参见图6-丨2、图卜13)时,抱 杆拉线长度为 2 H 2 + D\ 抱杆顶位于塔位中心吊装时,抱杆拉线长度, 抱杆顶偏于一侧中心吊装时,平衡侧(即起吊的对侧)抱杆拉线长度,m;抱杆顶偏于一侧中心吊装时,起吊侧抱杆拉线长度,H ——抱杆在最高位置时,抱杆顶离地面的高度,rn;D p ——拉线地面锚点至塔位中心的水平距离,⑴;Z),——抱杆根固定处的塔身正面宽度,ni;-抱杆根固定处的塔身侧面宽度,\ D ' D, ~2 ( ("sin 冬) D f ( D (6-3) /2Z)P (/i s i n 冬) D (/isin ^) D f 飞 (6-4) ilD P -^P (6^1) (hsin^)2 L式中L P L pt D f邊油第六章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 ^^ ~~^ ------------------------- — -------------------------------------- ~~—C ——抱杆对铅垂线的倾斜角。

3. 提升铜绳总长度U ^ n \/h 2 Hh d 2 + H + 1,2 倍塔高 + 15 (6-5)式中L t ——提升钢绳总长度,m;抱杆在最高位置时,平置地面的塔构系吊钢绳绑扎点距塔位中心的水平距离,U1; n ——提升滑车组的滑轮数或工作绳数,采用单根提升钢绳提升时,4.牵引设备距塔位中心的氷平距离D ^ 1.2倍塔高 式中 D 牵弓丨设备距塔位中心的水平距离,m 。

6-3 外拉钱抱杆今解极蝝 鲶素為昝力针龙0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法,根据吊装方式的不同虽有单抱杆吊装和双抱杆 吊装之分,但双抱杆吊装实质上是两套单抱杆吊装的并列作业。

其每套的索 具布置及操作方法均基本与单抱杆吊装相同,而且其索具静力计算方法也基 本与单抱杆吊装相同,只是在进行图解或数解时,每套的计算静荷载取应 取整个吊装塔构总静重力的60免。

因此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索具静力计 算,可以取单抱杆吊装方法作为基准进行分析。

在吊装过程中,各索具的静力变化与吊装塔构的运动方式有密切关联, 吊装方式不同,其静力变化规律便不同。

所以对于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静 力计算,本节分为单抱杆旋转吊装和单抱杆直线吊装两种基本方式进行介 绍。

静力计算的目的,在于了解整个吊装过程中各索具承受的静力变化情 况,从而找出各索具的最大静力值,以作选择索具强度与规格的依据。

对于 旋转吊装,在开始起吊初瞬,各索具的受力均达到最大,在作静力计算时, 一般即取开始起吊初瞬状态作为静力分析的依据。

对于直线吊装,随着吊装0静力是指未计吊装过程中冲击、震动及荷载分配不均衡等影响时的力值。

(6-6)髙度的增加,各主要索具的受力愈益严重,因此作静力计算时,一般以静重最大的塔构片接近就位的状态和安装高度最大的塔构片接近就位的状态作为静力分析的依据,从两者IP找出各索具承受的最大静力值。

须要说明,按本冇所述方法解出的各索具承受的静力,均未计及吊装过程中因冲击、震动及倚载分配不均衡而导致静力增大的影响,该项影响须在选择索具强度及规格吋,根据其工作部位的不同而引用相应的动荷系数K 与不均衡系数AV考虑。

其引用方法详见《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手册(起重运输部分)》的第一章。

由于起吊侧控制大绳作控制、调整时可能使主要控制方向h两根平行的控制大绳之间以及平衡侧(即起吊的对侧)两根抱杆拉线的间静力分配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抱杆拉线和控制大绳作强度及规格选择时,其不均衡系数K2建议取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