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17T13:16:15.4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作者:刘瑜

[导读] 在肾移植术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饮食护理,能够使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显著的降低。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目的:针对肾移植术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疗效展开分析。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0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肾移植患者210例,从中任意挑选10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为参照组,余下105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饮食护理为研究组。结果:数据显示,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肾移植术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饮食护理,能够使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显著的降低,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肾移植;围手术期;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328-02 肾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在饮食上进行严格控制,能够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保障[1],并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使得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10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饮食护理,取得了显著性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0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肾移植患者21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研究和参照两组,研究组的105例患者中,所涉及到的男性患者例数为65例,余下40例患者为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3~53岁,年龄中间值为(38.6±1.2)岁。参照组的105例患者中,所涉及到的男性患者例数为55例,余下50例患者为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1~55岁,年龄中间值为(43.1±1.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模式是参照组患者最为主要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加以饮食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患者在术后2d-7d所需要摄入的总能量范围为5400kg~7500kg,而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占据总热能的比率分别为54%~60%、15%~17%、20%~25%[2]。患者在术后2d~5d内,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当多摄入含有优质低蛋白的食物;在术后3d~7d内患者的肾功能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此时能够摄入0.8~1.2g/(kg体重·g)的蛋白质,优质蛋白含量大于50%,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伤口愈合、应激状态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进行充分的考虑,给予患者隔天实施鲜血与白蛋白的输入。而在术后7d~30d内,患者的肾功能基本康复。患者在结束肾移植手术之后,需要补充足够的动物蛋白,比如说多食用蛋类、瘦肉和牛奶等食物,患者更加容易吸收这些食物的蛋白。但是患者也需要注意术后不宜摄入过多胆固醇[3],比如说需要控制每日所食用的蛋类的数量,摄入蛋黄的数量应该控制在每日1个。与此同时,患者需要进行生化检验,医护人员可参照生化检验结果,指导患者每日蔬菜与水果的摄入量,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贫血症状,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适当的添加含铁量较为丰富的食物,比如说鸡蛋和红枣等食物。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对比两组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满意所占的比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这次研究中各项与所选取患者相关的数据都导入到SPSS18.0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卡方作为检测指标,其中P<0.05时证明数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参照组(18.09%),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肾移植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容易多种出现并发症,比如说最为常见的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5]。有相关研究表明,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饮食护理,能够使得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明显的降低,确保肾移植术后能够拥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饮食护理,在饮食护理当中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多食用含有优质低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结果表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