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纪录片解说词

合集下载

介绍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

介绍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

介绍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陕西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我今天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的宫殿,并带领大家领略这里的文化底蕴。

请大家跟随我,开始我们的行程吧!一、大明宫的历史背景大明宫,又称为大明皇宫,是在唐朝时期建造的宫殿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而大明宫作为唐朝的皇宫,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繁荣和文化的高度。

大明宫修建于公元634年,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建设和扩展,直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大明宫也逐渐废弃。

二、大明宫遗址的规模和布局大明宫遗址位于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占地面积约为3.2万平方米。

遗址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是皇宫的主要建筑群,外城则是宫廷的辅助建筑群。

内城的主要建筑有皇城、内殿、后殿等,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皇城,它是大明宫的核心区域,体现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和规模。

皇城的面积达到1750亩,比紫禁城还要大。

它建造了许多宫殿、庙宇和花园,令人叹为观止。

外城的建筑主要包括行宫、佛寺、佛塔等。

行宫是皇帝接待外宾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举行宴会和舞会的场所。

佛寺则是供奉佛祖和修行的场所,佛塔则是储存佛经和舍利的地方。

三、大明宫遗址的文化价值大明宫作为唐朝皇宫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大明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建筑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唐代建筑风格,对后世的建筑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大明宫是唐朝皇帝处理政务、举行庆典和祭祀的地方,也是皇帝展示权威和声威的场所,因此反映了唐朝政治文化的特点。

此外,大明宫还是唐朝文化繁荣的象征,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对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大明宫遗址的发现和保护大明宫遗址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的,当时考古人员在临潼区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建筑遗迹,确认了这里就是大明宫的所在地。

为了保护和研究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址,中国政府于1962年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6年开放给公众参观。

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欢迎借鉴参考。

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长安城拥有三处大型宫城,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

其中的大明宫,因为规模最大、制度完备、被看作是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大明宫的布局非常讲究,它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法配置建筑,从南至北依次为: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门、重玄门等重要建筑,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共有五个门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门楼。

丹是红色,代表热烈、兴旺,而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曾被历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图腾。

丹凤合起来就是红色的凤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

丹凤门为古代城门中最高等级五门道制的杰出代表,丹凤门的五个门道,每个门道宽8.5米,五个门道总计达51米多,比现在天安门的门道都要宽。

丹凤门门阙墩台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它的建筑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创下中国古代皇宫的宫门之最。

丹凤门是一个交通通道,皇帝由正中的门洞进出;其它官员只能由两侧的门洞通行,右进左出,直到今天,我们的交通规则还是沿用这种“靠右前行”的办法。

丹凤门不仅仅是交通通道,更是唐代最高统治者与民众沟通的最佳场所。

每逢颁布赦令、登基大典、重大宴会、献俘等活动时,皇帝会出现在门楼上,供万民瞻仰。

每逢皇帝宣赦时,丹凤门前一侧就立一根高杆,上面悬一只金鸡,另一侧放一面大鼓,待皇帝登楼,被赦免的囚犯在鼓声中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后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道:“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说的就是宣赦;此外,唐玄宗还曾两次在丹凤门门楼上举行宴会,招待突厥首领和使节。

介绍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范文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大明宫遗址,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这座古老宫殿的历史之旅。

大明宫位于西安市的北郊,是中国历史上唐代皇宫的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所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明宫始建于公元635年,历经三个主要阶段的修建,规模宏大,建筑精湛,被誉为“东方宫殿之冠”。

它共有四个大殿、四个次殿、三个月台和一堂祈年殿,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到大明宫的东大殿。

这座大殿是全宫最为宏大的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殿”,也是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地方。

东大殿的建筑特点是宽敞、豪华,重檐歇山顶,东西檐有14个檐廊,是中国建筑史上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多檐廊建筑。

大殿内部的梁柱、彩画、雕花等装饰极为精美,展示了唐代建筑工艺的巅峰之作。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明宫的祈年殿。

祈年殿位于宫殿的中轴线上,是供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

在唐代,祈年殿是举办盛大祭祀仪式的地方,展现了当时唐王朝的威严和神圣。

殿内有一座供奉天地神明的大殿,殿前有一座祭坛。

祈年殿的建筑非常庄严肃穆,体现了唐代帝王的气度。

然后,我们来到大明宫的西苑。

西苑是大明宫的居住区,是皇帝和皇后的居所。

在800余间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液池和凤凰楼。

太液池是宫殿中心的一座大型人工湖泊,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池边还有一座供皇帝行船游玩的船厅,让皇帝能够在这里尽享舒适和美景。

凤凰楼是皇后的宫殿,建筑高大宏伟,以凤凰图案为主题,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最后,让我们来到大明宫遗址的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大明宫的中央,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

馆内的藏品包括唐代宫殿建筑的模型、唐代瓷器、金银器、织锦、书画等,展现了唐代的繁荣和壮丽。

同时,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展示,让游客们更好地了解大明宫的历史和文化。

大明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不仅展现了唐代的繁荣和辉煌,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大明宫遗址。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之旅。

大明宫始建于公元635年,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所建,是唐朝的皇家宫殿。

从唐朝建造开始,历经300余年之长,发生了无数的事情。

经历了千百年的沉淀,大明宫所留下的城墙、碑刻、建筑、雕塑、石刻等等,都是我们珍贵的历史遗迹。

现在,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历史之路,一起了解大明宫的历史、文化和风貌。

一、大明宫的历史与地理位置大明宫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建造的皇家宫殿。

建造时间为公元635年,扩建时,占地达到了3.2平方千米,是古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居住空间之一。

大明宫东西长达3.3公里,南北宽达2.2公里,共计有500余处建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经历了唐太宗、唐玄宗两个皇帝的修缮和扩建后,大明宫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宫殿之一。

经历了唐朝的鼎盛时期,随着唐朝的灭亡,大明宫也逐渐荒芜,并在后来的岁月里,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大明宫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大明宫建筑群极为宏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太和殿、钟楼、金水桥、九天阙、东华门、昭陵辕门、谏院、禁漏岩等建筑。

太和殿是大明宫最重要的宫殿之一,也是唐代最重要的殿堂之一,是唐朝皇帝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

时至今日,太和殿已成为了陕西省的标志之一。

钟楼建于唐太宗、唐玄宗时期,用于报时、调度农时、警戒等。

金水桥连接着大明宫内外的玄武湖和皇城,一直是大名鼎鼎的唐长安城的城门之一。

九天阙是大明宫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高耸入云,宽敞开阔,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屹立在大地之上。

东华门是大明宫城墙上的一个正门,是唐代洛阳东城门的仿制。

昭陵辕门是陵墓墙上的入墓大门,门前竖有石狮,狮身为各不相同的神兽形象。

谏院起步于唐高宗贞观年间,经过唐太宗和唐玄宗两位皇帝的扩建,规模更加宏伟,成为唐代的重要皇家机构。

禁漏岩位于大明宫内部的长孝体,是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之一。

西安大明宫导游词

西安大明宫导游词

西安大明宫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

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千年古都的重要遗址之一——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纺织东路北侧,是唐朝的皇宫,也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古代王朝宫殿建筑的典范。

大明宫始建于隋朝,原名为大兴宫,后来唐朝宣布建都西安,改名为大明宫。

大明宫有着千年的历史,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是当时东亚最宏伟的宫殿之一。

现在,我们首先来到了大明宫的正门——东大门。

东大门是大明宫的正门之一,两侧有兵马俑排列。

在唐朝,皇帝和官员们常常通过这里进入大明宫。

现在的东大门是按照唐代的原貌重建的,你们看,门上有着精美的彩绘,上面描绘着当时宫廷生活的场景,非常具有历史艺术价值。

进入大明宫,我们先来到了大明宫的中心庭院——太庙。

太庙是皇帝祭祀天地和先祖的圣地。

太庙的面积很大,有许多庙宇、殿堂和祭坛。

太庙的规模之大,建筑之美,可谓是古代建筑的瑰宝。

太庙内的祭坛上有着一块巨大的上面刻着皇帝名字的石碑,我们称之为帝坛。

帝坛是当年压马路和祭天用的。

在庭院的正中央,是一棵高大的古树,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种植的。

大家可以看到,太庙内的建筑都采用了黄色的琉璃瓦,金光闪闪,非常壮观。

从太庙出来,我们来到了大明宫的主殿——皇宫。

皇宫是大明宫的核心,也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皇宫当时的建筑极其宏伟,分为前宫和后宫,而后宫更是悬空了三层楼。

皇宫内有许多大殿和宴会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花果山,位于皇宫的正中央,是皇帝举办盛大宴会的地方。

皇宫建筑的规模之大,装饰之华丽,使人不禁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所折服。

大家看到了眼前这座宫殿吗?这是皇宫内的神武门。

神武门是皇帝出行的门,也是皇帝登基和出征时举行仪式的地方。

神武门上方有一块匾额,上书“神武门”几个大字。

神武门的上方还有一个宠物石狮子,皇帝登基时会用马匹冲来,跳过狮子,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力量。

离开皇宫,我们来到大明宫的东侧——演武场。

演武场是训练士兵和举行武术表演的场所,规模庞大。

历史纪录片《大明宫》

历史纪录片《大明宫》

历史纪录片《大明宫》历史纪录片《大明宫》探索发现《大明宫》纪录片 CCTV纪录片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王宫。

它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

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战火。

大型历史纪录片《大明宫 2022精编版》全6集一集视频时长 29:57《大明宫》由导演金铁木耗时三年倾力打造的历史剧情纪录片。

由李翠翠、刘长纯等人主演。

影片时间跨度近300年,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主线,通过这一空前绝后的庞大宫殿群自建造、辉煌到毁弃的全过程,讲述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历史风云。

本片于2009年9月10日上映。

2009年9月9日,史诗纪录片《大明宫》在联合国总部首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在联合国首映的先河。

唐代的大明宫,它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在郭城的东北处,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宫城的东北隅,占据龙首原的高地之上。

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名永安宫,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避暑用的宫殿),宫殿还未建成,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就此停工,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

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

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

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

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三年又二次增修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

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群之一,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

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称为“东内”,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

关于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

关于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

关于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陕西大明宫遗址,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让我们一起探索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宫殿遗址。

大明宫是中国唐代的皇宫,也是历史上建筑规模最宏大的宫殿之一。

它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旧称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穿越时光之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辉煌灿烂的大明宫。

大明宫占地面积达到370万平方米,约为北京故宫的四倍。

它拥有一系列宏伟的建筑群,包括内殿、大殿、观中央、宴殿和后宫等。

首先,我们来到大明宫的正门,这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城门,名为太华门。

太华门前还有石狮子和石马,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和力量。

太华门的上方刻有金色大明宫四个字,它展现了当时的繁荣和雄伟气势。

经过太华门,我们进入宫内的广场,这是一个宽阔开敞的区域。

当年,这里曾是皇家活动和重大仪式的举行地。

广场四周环绕着漫步回廊,凉亭和花园,让人感受到皇家宫廷的华丽和舒适。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内殿区,这是大明宫宫殿的核心部分。

内殿是皇帝的住所和办公地点,被视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内殿还有许多漂亮的花园和精美的陈设,展示了贵族生活的奢华和雅致。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殿区,这是大明宫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大殿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和招待外宾的场所,可以容纳数千人。

大殿的建筑气势恢弘,装饰华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让人目眩神迷。

观中央是大明宫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是皇帝集会和举行宴会的地方。

观中央是一个圆形建筑,中央是宴会厅,周围是观众席。

观中央的建筑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最后,我们来到大明宫的后宫,这是皇帝妃嫔和妾室居住的地方。

后宫有许多院落,建筑宏伟,环境优美。

在后宫有一座独特的建筑,叫做昭仪院,是唐代后妃的起居之所。

在参观过程中,您还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物展览,了解唐代的文化和历史。

这些文物包括瓷器、玉器、绘画和书法,展示了唐代的艺术和制作技术的精湛。

除了建筑和文物,大明宫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

例如,有关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他们的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学之一的重要题材。

大明宫导游词

大明宫导游词

大明宫导游词大明宫导游词 15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

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大明宫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明宫导游词 1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平面略呈梯形。

大明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唐朝的国家象征,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毁于唐末,面积3.2平方公里。

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使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唐大明宫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原宫墙周长为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有40余处。

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大明宫导游词 2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李,各人可以叫我小李。

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大明宫》解说词 梦回唐朝大明宫 CCTV10 探索.发现《大明宫》系列专题 解说词 一、盛世气象的大明宫 西安,一个充满了传奇和荣耀的城市。在这个城市的北部,有一个大型遗址。它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大小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4个紫禁城,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 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一千三百多年前,长安是大唐的都城,长安城中的大明宫,是世界上最耀眼的宫殿。这里不仅蕴藏着一个帝国湮没已久的秘密,也铭刻着整整一个时代的记忆…… 1956年,在西安铁路学校的修建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的文字表明,这里是一个叫含光殿的宫殿和马球场遗址,据史书记载,含光殿的隔壁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代大明宫。历经半个世纪的发掘调查,这座沉睡在小学校之下、铁道之下、闹市之下,湮没在历史之尘中的传奇宫殿,渐渐显露出其巨大的背影,矗立在世人面前。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大明宫不但代表了唐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还是唐王朝繁荣鼎盛的象征。 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位于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整座宫殿坐北朝南,居高临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大明宫正南门:丹凤门。 丹凤门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是唐大明宫的正南门,享有“盛唐第一门”之誉。丹凤门上有高大的门楼,是唐朝皇帝举行登基、宣布大赦和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考古学家确证了丹凤门有5条门道,整个丹凤门东西长达二百米,可见当初丹凤门气势恢弘。 大明宫第一正殿: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含元殿的作用和太极殿相似,它与丹凤门配合是举行“外朝”的地方,每至元正、冬至,皇帝则临此殿听政和举行朝会。所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写当时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 大明宫里的皇帝办公室:宣政殿。 宣政殿是皇帝召见朝集使、贡使与策试举人之处。殿前东西则,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这里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 唐朝皇帝的日常办公室:紫宸殿。 紫宸殿为第三大殿,是大明宫的内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紫宸殿北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 大明宫的国宴厅:麟德殿。 麟德殿是皇帝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见来使的主要场所。史载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并表演百戏,还可在殿前击马球,故殿前极可能是开敞的广场。麟德殿是迄今所见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筑群。

大明宫的人间仙境:太液池。 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园。它位于大明宫内庭(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场所)的中心地区,史书载,大明宫太液池环池有游廊400间,从池北至玄武门,有多处殿堂楼阁。 大唐国立艺术学院:梨园。 梨园作为我国古代音乐舞蹈艺术的雅称,源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由唐玄宗李隆基倡导确定把梨园作为音乐、舞蹈、戏剧活动的中心,从而使唐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皇家歌舞戏剧综合艺术学校,唐玄宗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鼻祖。 皇帝接见文人的场所:金銮殿。 紫禁城中清故宫的太和殿经常被俗称为“金銮殿” 。然而,金銮殿的出处却是唐朝的大明宫。大明宫的金銮殿位于太液池之南,是唐代皇帝召见学士等官员的大殿。李白在翰林院就职的时候,就经常出入金銮殿,受到唐玄宗的召见。 唐朝宫廷的环保空调房:含凉殿。 含凉殿是后宫寝区中一座非常重要的宫殿。含凉殿依水而建,史料记载,唐代时,皇帝在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 大明宫最高学术机构:翰林院。 翰林,即文翰之林,意犹文苑。翰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学家扬雄的《长杨赋》。而以其名官,则始于唐代。此后翰林院长期存在于在中国历史中,并一直带有浓厚学术色彩。 大唐皇室的精神圣地:三清殿。 三清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角,台基面积达4000平方米,台上原来是楼阁式的建筑。唐代崇尚道教,供奉老子,三清殿是宫廷内供奉祭祀道教的建筑。如唐玄宗不仅自己煮炼丹药,登坛受,甚至还要把玉真公主嫁给道士张果。

二、鸡鸣紫陌曙光寒 帝国在蒸蒸日上,但这无法弥补父子之间感情的裂痕。新宫殿被命名为“大明”。李世民真心希望,“大明宫”可以成全自己的一片孝心…… 武门政变之后,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退位,儿子李世民继承帝位,这就是唐太宗。公元630年,北方的游牧民族全部归顺,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帝王被周边的游牧民族如此尊崇,非常罕见。在唐太宗的苦心经营下,帝国开始走向兴盛之路。大唐在蒸蒸日上,但这无法弥补父子之间感情的裂痕。退位之后的李渊成为太上皇,从此不问政事。史书记载,晚年的太上皇郁郁寡欢,整日沉迷于琵琶弹奏当中。 唐太宗曾经为建立大唐而浴血奋战,大唐又在他的统治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退位的父亲使唐太宗的内心一直难以安宁。这是一个渴望完美的帝王。他不仅希望建功立业,而且希望自己有一个孝子的名声。公元632年的夏天,当唐太宗出长安城避暑的时候,父亲却不愿意同行。 公元582年,隋帝国营建长安城。根据古老的乾卦理论,皇宫被安排在长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公元618年,大唐代隋而立,仍旧以太极宫为皇宫。理想化的设计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极宫正处在长安城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上。长安的夏天经常下雨,太极宫因此很潮湿。由于多年征战,唐太宗一身伤痛。当夏天来临的时候,皇帝不得不出长安城避暑。 唐太宗避暑的一个地方叫九成宫,在长安城以西三百里。九成宫是隋帝国建造的,史书记载,隋帝国的开国皇帝杨坚猝死于九成宫。长安城中流传,杨坚正是在九成宫被自己的儿子——隋炀帝杨广所杀。玄武门之变一直是李渊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苦。因为争夺权力,儿子们互相残杀,父子之间也形同陌路。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不愿意目睹父子反目为仇的是非之地。当唐太宗邀请父亲前往九成宫避暑的时候,李渊拒绝了。 就在这时候,一个叫马周的官员建议,在长安城为太上皇营造一所避暑行宫。马周认为,这件事可以昭告天下,皇帝一刻也没有忘记对父亲尽孝。 在长安城的东北方向,有一片隆起的高地,离宫的位置就选在那里。工匠云集,打夯的声音响彻天空。在唐太宗的旨意下,帝国开始为太上皇营建避暑行宫。新宫殿称为永安宫,后更名为“大明”。李世民真心希望,“大明宫”可以成全自己的一片孝心。然而,工程开始刚刚几个月,李渊就怆然离世,大明宫的营建戛然而止。

三、九天阊阖开宫殿 到高宗时代,威望日隆的帝国急需一座与之匹配的皇宫。为建大明宫,国库划拨了十五个州的赋税收入,停发了长安各级官员一个月的俸禄…… 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帝王。他心胸宽广、任人为贤,统治大唐23年期间,文治武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唐太宗开创了最值得称道的治世——“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五十周岁的唐太宗病入膏肓,身边服侍的是他选定的继承人——太子李治。李治在端汤送药的时候,看见了风姿绰约的武媚娘,涉世未深的太子被深深地打动了。武媚娘是太宗的妃子,已经二十六岁。没有人知道,武媚娘和未建成的大明宫有什么关系,也没有人想到,这个女人将主宰大唐帝国整整半个世纪的命运。 就在这年的夏天,唐太宗撒手人寰。作为先皇的妃子,武媚娘被送往长安城西北的一座寺院。青灯做伴,武媚娘似乎只能在孤独中度过余生。寂寞的武媚娘用一首情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媚娘希望这首情诗能够拯救自己的命运。情诗最终送到了太极宫。 唐太宗离世后不久,武媚娘又回到了日思梦想的皇宫。昔日的太子已成大唐的高宗皇帝,绵绵的情思使李治久久不能释怀。他始终无法忘记这个曾经属于父亲的女人。公元655年,先皇的妃子成为大唐的新皇后。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人,她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又拥有超常的胆识和气魄。但是,她身上真正独一无二的,是对权力无边无际的渴望。命运给了武皇后千载难逢的机会。 史书记载,唐高宗身体羸弱,患有严重的“风”症。被疾病折磨的唐高宗再也不愿居住在潮湿的太极宫。到高宗时代,大唐立国将近半个世纪,威望日隆的帝国也急需一座与之匹配的皇宫。 公元662年的春天,数以万计的工匠第二次汇集到长安城的东北方向,规模浩大的皇家工程开始了。唐代诗人李华记载了大明宫的建筑盛况。“涉碛砾而登崔嵬,择一干于千木……”这些栋梁之才来自于遥远的南方,伐木的声音曾经响彻山谷。“势动连崖,拉风碎雷……”经过长达半年的运输,这些巨木才能到达大明宫的工地现场。 这是大唐开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建筑工程。在中国历史上,如此宏伟的工程,大概只有秦始皇没有完工的阿房宫可以相比。从史料推算,参与大明宫营建的工匠,很可能达到数十万人。为了迅速建成大明宫,国库划拨了帝国十五个州的赋税收入,又停发了长安各级官员一个月的俸禄。大唐日益富足,大明宫工程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根据史料记载,皇家工程的监造者是一个叫梁孝仁的官员。梁孝仁是帝国的司农少卿,作为掌管农业的高级官员,他不可能是大明宫的设计者。令人惊奇的是,史书中没有任何关于大明宫设计者的记载。 大明宫营造期间,一个叫阎立本的人正担任帝国的将作大匠,将作大匠专门负责皇家工程的设计和营造。我们有理由推测,大明宫的设计者就是声名显赫的大画家——阎立本。举足轻重的皇家宫殿,必定是帝国最杰出的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帝国的官署精简干练,政务清明,行政效率很高,百姓的负担很轻。唐人李华这样解释大明宫的涵义,“如日之升,则曰大明” 公元663年五月二十五日,这是大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大明宫尚未完全竣工,迫不及待的皇室就准备搬迁了。从太极宫到大明宫的路上,皇家卫队已经戒严。搬迁宫室不仅是皇家的私事,也是帝国的大事。立国四十五年之后,大唐的皇帝离开了太极宫。从此,帝国的权力中心从太极宫转移到大明宫。 公元664年正月初一,这是大唐的新皇宫——大明宫落成后的第一个元日。元日的大朝会是帝国最为隆重的庆典。对于帝国的官员来说,元日这天能够进入丹凤门意味着无上的荣耀。丹凤门里的大明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丹凤”是红色的凤凰。“丹凤门”的命名究竟来自何人,史料已不可查,但它与武皇后似乎存在着某种不可思议的联系。中国古代典籍中说,天下安宁太平,凤凰就会降世。大唐的皇后就像一只火红的凤凰,降落于大明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