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表达技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表达技巧
以下是老师讲解的做阅读理解题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表达技巧是什幺?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总结:老师分两步给同学们讲解了在做阅读题时,如何写出表达技巧是什幺。

工作报告的专业术语与语言表达技巧

工作报告的专业术语与语言表达技巧

工作报告的专业术语与语言表达技巧工作报告是组织内部或外部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展示工作的进展、成果和问题,并为决策提供参考。

在撰写工作报告时,运用专业术语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以提升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和语言表达技巧,帮助读者撰写更出色的工作报告。

一、专业术语的运用1. 项目管理术语:在报告中使用项目管理术语可以准确描述工作进展和成果,例如“里程碑”表示项目中的重要节点,“关键路径”指的是影响整个项目进度的关键活动。

使用这些术语可以使报告更具专业性和可读性。

2. 统计术语:如果在报告中需要呈现数据和分析结果,运用统计术语可以增加报告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例如,“平均数”可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标准差”则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3. 行业术语: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使用相应的行业术语可以准确传达信息。

例如,在金融行业的报告中,使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术语可以更好地描述财务状况和业绩。

二、语言表达技巧1. 清晰简洁:在工作报告中,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报告的内容。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和长篇大论,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意见。

2. 逻辑严谨:在报告中,逻辑严谨是至关重要的。

确保报告的结构清晰,段落之间有明确的过渡,观点之间有合理的连接。

同时,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词,如“因此”、“然而”等,可以使报告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

3. 活用修辞手法:在工作报告中,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报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例如,使用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报告更生动有趣,同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报告的内容。

4. 注意语气把握:在工作报告中,语气的把握至关重要。

要避免过于主观或情绪化的表达,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同时,使用积极的语气和措辞,可以增强报告的正能量和影响力。

总结:工作报告是组织内外交流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反映工作的进展和成果。

在撰写工作报告时,合理运用专业术语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以提升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表达效果(表达技巧)

表达效果(表达技巧)

表达效果(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详细、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拍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谈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讲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周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模糊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办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述、说明、谈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卸。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联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址、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成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表达技巧综合图表(印发)

表达技巧综合图表(印发)
(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语言风 格
婉约细腻、雄壮豪迈、沉郁顿挫、含蓄委婉、清新明丽、(风趣)幽默讽刺
平实(明白晓畅、多用口语、朴实无华、简练生动)、典雅粗俗、华美绚丽
意 境
幽静、宁谧、苍莽、深远、高昂、空灵、悠远、辽阔、苍凉、幽美、朦胧、荒芜、肃杀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思想内 容
常用词语: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旷达、悲苦、洒脱、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古诗词鉴赏术语汇总(要求熟悉、背诵)
类 别
术 语
感情基 调
烦恼、烦闷、苦闷、郁闷、愁苦、惆怅、忧郁、忧愁、孤独、寂寞
思念、闲适、恬淡、迷恋、喜爱、仰慕、欣赏、喜悦、欢快、欢乐
悲伤、伤感、离恨、悲愤、悲壮、焦急、憎恶、忠贞、哀怨、同情、慷慨激昂
评价主旨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语文表达技巧归纳大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诗歌中无说明)第一节:修辞技巧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双关(隐语)、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B3、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及炼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及炼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要求1、把握诗中的形象;2、理解诗歌的语言,了解其艺术风格及其表达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理解诗歌的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鉴赏常用的术语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为同一概念,均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来表现诗歌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它是总体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行文结构等。

2、修辞手法从属于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比兴、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3、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对事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5、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有总有分(总——分,分——总),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详略得当、过渡、铺垫、伏笔等。

二、了解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离愁别恨5、长亭送别6、归隐情怀7、生活杂感三、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类型1、写景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往往通过景物特点的叙写蕴含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或者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

言在此而意在彼,景物只是作者抒情的手段,多采用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鉴赏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中寄托的感情。

2、羁旅赠答诗:这类诗情真意切,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飘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生价值。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多表现古人卫国护家,热爱生活,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怀,有的则抒写战士的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但意境雄厚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分析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分析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三)注重写景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 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怎样 传情达意?古人常用手法便是借景 达情了。
1.侧面烘托
2.以景衬情(景)
3.侧重写动、静景或动静 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4.塑造意境,渲染气氛, 抒发情感
5.虚实结合
(三)注重写景 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 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三)构造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利用较多,因其
具有层次性旳特点,构造性较强,如: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下。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 读诗措施:
生活有诗意
考 场 大 顺 意
二〇〇四年四月十六日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回主目录
二、体现手法
(一)象征 (二)托物言志 (三)注重写景 (四)卒章显志
回主目录
二、体现手法
5.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 想像对体现诗歌旳主题能起到很好旳效果。但联 想与想像须有一定旳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 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旳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经 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旳景物,虚实结合更能体现 出一种浓溢旳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

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按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

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

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

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

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