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验-课件-第26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合集下载

免疫检验课件ppt

免疫检验课件ppt

移植免疫监测
器官移植后,患者需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以防止排斥反应。通过监测免疫功能和相关抗体,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移植效果。
02
CHAPTER
免疫检验基础知识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抗原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通过检测T细胞增殖和转化能力,评估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通过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了解机体的免疫应答状态。
通过检测免疫细胞的杀伤、吞噬、释放细胞因子等功能,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
利用基因芯片等技术对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了解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
基因表达谱分析
通过制备针对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免疫学检测和免疫治疗。
通过检测炎症因子(如IL-1、IL-6、TNF等)的水平,了解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
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的水平,了解机体的自身免疫状态。
04
CHAPTER
常见免疫检验项目及解读
总结词
乙肝两对半检测是常见的免疫检验项目之一,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和抗体。
详细描述
乙肝两对半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通过检测这些抗原和抗体,可以了解个体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及感染阶段和免疫状态。
01
免疫组学技术
利用免疫组学方法,研究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为免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02
生物信息学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PPT(共64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PPT(共64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 江西省胸科医院:熊国亮
一、概述
• 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 检验领域应用的一门学科。免疫检验技术 则重点阐述各类免疫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方法类型和临床应用。19世纪末相继建立 了凝集试验、沉淀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 三大经典血清学试验,用于检测病原微生 物的抗原或抗体对传染病的诊断起到重要 作用。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发展,放射 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流式细胞免疫分析技 术等免疫标记技术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验, 加快了免疫学检验的自动化、标准化进程, 极大地提高了免疫学检验的灵敏度,拓展 了免疫学检测范围,从检测免疫相关物质 (抗原、抗体、补体、免疫活性细胞和细 胞因子等)到检测体液中的微量物质(激 素、酶、血浆微量蛋白、血药浓度、微量 元素等)。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 此法常用多孔聚苯乙烯反应板作为固相载 体,读取结果需用酶标仪。标记抗原或抗 体所用的酶常选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碱性磷酸酶(AP)等,HRP常用的底物有 邻苯二胺(OPD)或四甲基联苯胺 (TMB),碱性磷酸酶一般采用对硝基苯 磷酸酯(P-NPP)作为底物,产物为黄色的 对硝基酚,在405nm波长处有最高吸收峰。
二、免疫检验技术在临床免疫学 检验的应用
• 3.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补体的测 定 包括测定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血清 总补体活性及补体成分的含量和在多种疾 病时血清中升高的循环免疫复合物。
二、免疫检验技术在临床免疫学 检验的应用
• 4. 细胞免疫相关指标测定 检测淋巴细胞亚 群和淋巴细胞的功能以及白细胞介素—2等 多种细胞因子,用于判断机体细胞免疫功 能状况。

肿瘤免疫医学免疫学课件

肿瘤免疫医学免疫学课件
特点
肿瘤免疫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应用 前景广阔等特点。
肿瘤免疫学发展史及研究现状
发展史
肿瘤免疫学经历了从古典免疫学到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过程。其中,肿瘤免疫 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而现代肿瘤免疫学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逐渐发展起来的。
研究现状
目前,肿瘤免疫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等多个层次,发现了 众多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免疫调节机制和靶点。同时,随着免疫治疗技术 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了多种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肿瘤免疫应答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包括抗原、抗体、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 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
肿瘤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肿瘤免疫应答涉及多种细胞类型,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这些细胞 之间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T细胞是肿瘤免疫应答中的重要细胞类型之一,T细胞通过识别肿瘤抗原,被激活后可分化 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 细胞。
要点二
发现新的免疫治疗靶 点
探索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如细胞表面 分子、细胞内信号通路等,为肿瘤治 疗提供新的策略。
要点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针对免疫检查点分子的抑制剂可以解 除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提高机体免 疫系统的杀伤作用。
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景展望
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将进一 步优化肿瘤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对药物 进行初步的药效学和毒性评估, 确定药物是否适合进入临床试验 。
临床试验设计和实 施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目标适应 症进行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包 括单臂试验、双臂试验、随机对 照试验等设计和对照组的设置等 。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ppt课件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ppt课件

Elispot
Elispot结果判断
方法学评价
Westernblot原理
Westernblot缺点
抗原表位可能被破坏而漏检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原理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抗原表位不会破坏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 ELISPOT)
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test, IBT)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RIPA)
IFA 和ICA
免疫渗滤测定 (IMMUNOFILTRATION ASSAY,IFA) 免疫层析测定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
免疫金标记技术
免疫金标记技术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 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 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 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 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 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immunogold silver staining,IGSS)。
第八代
INSTANTCHEK HIV 1+2
第九~十二代
研制中
ICA技术的发展
1990年 ABBOTT公司 Unipath公司 胶体硒标记ICA CLEARVIEW 立明衣原体 彩色胶乳标记ICA Cardiac Reader TnT 定量 0.1~3 ng/ml 合成TnT质控点
ROCHE
半定量测定
IFA 穿流(FLOW
THROUGH)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PPT课件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PPT课件
四、降钙素原检测
严重全身性细菌感染时升高 动态监测可评估治疗效果
五、特异性IgE检测
介绍了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检测方法及参考范围,各 临床免疫学检测项目的特点。
谢谢您的观看!
CA125存在于卵巢癌组织细胞和浆液性腺癌组织中,不存在于黏液型卵巢癌中。
(五)癌抗原242测定 (六)癌抗原153测定
乳腺癌时,30%~50%的病人可见CA153明显升高,但在早期乳腺癌时,它的阳性率仅 为20%~30%左右,因此主要用于乳腺癌病人的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
诊断学(第9版)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测定 (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
诊断学(第9版)
降钙素
四、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甲状腺滤泡细胞C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激素,甲状腺髓样癌病人血清降钙素 明显升高,而且由于降钙素的半减期较短,因此可作为观察临床疗效的标志物。
第四节
自身抗体检测
诊断学(第9版)
一、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一)甲胎蛋白测定
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
1.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AFP的含量明显升高,常>300μg/L 2.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病人血清中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常300μg/L 3.生殖腺胚胎肿瘤病人血清中AFP可升高 4.妊娠3~4个月,孕妇AFP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但多低于400μg/L,分 娩后3周恢复正常
第八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第一节 体液免疫检测 第二节 细胞免疫检测 第三节 肿瘤免疫检测 第四节 自身免疫检测 第五节 感染免疫检测 第六节 抑制免疫检测 第七节 其他免疫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小结
概述
肿瘤的流行与危害 流行:肿瘤死亡率高(180.5/10万)、每年癌症 死亡270万,我国癌症死亡率为13%,即每7-8人 就有1人死于癌症 五大癌症:肺癌(居首)、肝癌、胃癌、食管 癌和结直肠癌。 癌症地域分布明显:食管癌(河南、河北中原 地区)、肝癌(东南沿海),且男多于女 (1.68:1)
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一) T细胞 CD8+T细胞:主要的效应细胞,其一通过识别肿瘤 上抗原,通过溶细胞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其二分泌 多种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CD4+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FN-γ、IL-2)激活NK 细胞、巨噬细胞,并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 γδ+ T细胞:类似CTL,可直接杀伤靶细胞,但不受 MHC限制。
② 胚胎抗原:是胚胎组织成分产生的正常成分,出 生后逐渐消失或微量表达。而肿瘤细胞该抗原异 常表达,可作为肿瘤诊断的重要依据。如AFP和 癌胚抗原(CEA),抗原性弱。
③ 过度表达抗原:细胞癌变后多种信号分子过度表 达,具有抗凋亡作用,使肿瘤细胞长期存活, 如ras,c-myc等基因产物。
④ 细胞突变产生的独特型抗原:某些肿瘤细胞表 面表达TCR和BCR,如可作为诊断标志物。如T 和B细胞白血病细胞表达独特型TCR和BCR 。
肿瘤的诊断 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影像学检查(X射线、B超、CT、MRI、超声 波), 病理活检(内窥镜,胃癌),准确性高 肿瘤标志物:肝癌(AFP)、结肠癌(CEA)
肿瘤标志物的目的 肿瘤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和判断预 后、转移复发有效手段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性 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 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的科学。
肿瘤免疫学检验是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肿瘤的辅助诊 断、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 。在肿瘤诊治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中,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检测是通过实验室方法发现肿瘤异常存在的 一种手段。
第一节 肿瘤抗原分类
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 定义:是指在细胞在癌变过程中新出现或异常 表达的抗原物质。如新出现的如神经元特异性烯 醇化酶(NSE,小细胞肺癌),异常表达的如甲胎 蛋白AFP(肝癌)
第二十五章 肿瘤免Βιβλιοθήκη 及免疫检验第一节 肿瘤抗原分类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第三节 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与相关肿瘤标志物
一、肿瘤标志物概述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三、常见恶性肿瘤与 相关肿瘤标志物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第五节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检测与临床应用
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DNA或RNA病毒诱发:病毒DNA整合到宿主染色 体上,诱发细胞恶变。
特点:具有病毒特异性,及较强的免疫原性,无 种系、个体和器官特异性。
人原发性肝癌(HBV、HCV)、人宫颈癌(HPV、 HSV)、人鼻咽癌(EB)、人T细胞白血病(人类 嗜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
(四) 树突状细胞 参与肿瘤抗原的提呈 参与激发针对肿瘤的初次和再次T细胞应答的功能
二、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一) 提呈肿瘤抗原 B细胞:以BCR扑捉肿瘤的可溶性抗原,加工处理 后提呈给CD4+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意义 肿瘤发生发展和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作用 肿瘤免疫诊断和防治的分子基础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它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 曾称:肿瘤特异移植性抗原或肿瘤排斥抗原 存在:不同个体的同一组织类型。如黑色素瘤相关排 斥抗原(MARA),在正常黑色素细胞不存在,但存在不 同个体的黑色瘤细胞
2.肿瘤相关性抗原 (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
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 抗原物质
此类抗原在癌变细胞的表达水平远远超过正常细胞。 TAA表现为量的变化,而无肿瘤特异性,如胚胎抗原
(AFP、CEA)、分化抗原和过度表达的癌基因产物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
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系 统能识别并及时清除突变细胞,防止其形成肿瘤。 机体抗肿瘤的效应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细胞免疫是主力,体液免疫起协同作用。 对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主要的, 而免疫原性弱的肿瘤,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重要 意义
(二) NK细胞 广谱杀伤肿瘤的效应细胞,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是
清除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无肿瘤特异性和MHC限制性 (三) 巨噬细胞 1.将肿瘤抗原信号提呈给T细胞,并促进其激活,诱导
细胞免疫应答 2.释放溶酶体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3.ADCC 4.分泌TNF、NO等毒性分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
1.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它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 化学致癌剂(甲基胆蒽诱发肉瘤、偶氮染料和二乙基硝酸)、
物理致癌(紫外线、X射线) 特点:特异性强但免疫原性弱,具有高度异质性。即不同个
体甚至同一个体,其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均不相同,很难诊断 和检测此类抗原。
3.自发性肿瘤抗原 机制尚未阐明,人类大部分属于此类。
抗原大多为基因突变产物:如癌基因(ras)、
抑癌基因(p53)、及突变产物(bcl-abl) 一些抗原类似自发肿瘤抗原,有独特的抗
原性;一些类似病毒抗原,具有共同特性。
4.正常细胞成分的异常表达
① 分化抗原:是组织细胞在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 表达或消失的正常分子。肿瘤细胞可停滞到某个 细胞的幼稚阶段,可表达该类型的分化抗原,可 作为肿瘤起源的诊断性标志。如B细胞恶性淋巴 瘤,若检测到CD10(B细胞特征性标志),可诊 断B细胞恶性淋巴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