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心理特点4篇

合集下载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苏婷婷湛师基础教育学院政史系 11政治班摘要:所谓的后进生,是指那些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不求上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和信任,往往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

这些学生人数不多,活动影响力却很大。

有时只是一两个人就把一个班级搅得乱七八糟,但如果教育得法,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将对班级建设产生良好的作用,以及对后进生的个人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转化一、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各班都有一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的学生,根据相关调查分析,他们具有以下特殊的心理状态:(1)自卑。

根据调查发现,后进生中有40%有自卑心理,因为他们成绩差或表现不好,是班上的“丑小鸭”或“灰姑娘”,有时甚至被指责为“败类”、“包袱”。

他们除了要应对学习的困难,还有面对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鄙视。

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易产生厌学情绪,惶惶中也会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

(2)依赖。

后进生中,大多数人的依赖心是比较重的。

在学校,他们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考抄完成,考试靠作弊蒙混过关;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的监督,自己缺乏进取心。

其本质是意志薄弱,怕吃苦的表现。

(3)虚荣。

后进生中,有些人虚荣心很强。

他们看到别人吃好,穿好,有派头,自己也跟着学,当家长不能满足他们的经济要求时,他们就会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

有时为了达到虚荣好强的目的,甚至会以突出的方式表现自己,如在课堂上与老师顶嘴,吵闹。

(4)孤独。

根据调查,后进生中有25%的有孤独感。

这些人寡言少语,性格孤僻,与班集体格格不入。

这种精神上寂寞和颓废,往往带来举动上的自我摧残,他们吸烟,喝酒,玩游戏,沉迷网络,自我封闭。

(5)易冲动。

大多数的后进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他们相互间讲友情,为哥们,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打群架,触犯法律。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嘿,咱来说说后进生孩子的那些事儿。

后进生孩子啊,就好像是那还没被打磨光滑的宝石,有点糙,但潜力可大着呢!这些孩子呀,心里头可能有点小自卑,觉得自己好像总是比别人慢半拍。

就好比跑步比赛,人家都跑老远了,自己还在后面慢悠悠地晃。

但这能说明他们不行吗?才不是呢!他们也许只是需要多一点的时间去找到自己的节奏。

你想啊,他们就像是那晚开的花儿,虽然开得晚,但一旦绽放,那也是美得很呐!他们可能在学习上遇到点困难,就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呢。

可这算啥呀,谁还没有个不擅长的事儿呢。

咱得让他们知道,这世界可不是只看学习成绩的,他们有好多其他的闪光点等着被发现呢。

对于这些孩子,教育可不能马虎。

咱不能老是拿他们和那些优秀的孩子比,这不是打击他们自信心嘛。

得像那耐心的园丁一样,慢慢浇灌,等着他们成长。

比如说,他们要是有点小进步,那咱就得狠狠地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很棒的。

咱也得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也许他们学习不行,但画画厉害呀,或者特别会照顾人呢。

就像那不起眼的小草,也有它独特的价值。

咱不能把他们的路给堵死了,得让他们知道,这人生的路啊,宽着呢!有时候,咱还得陪着他们一起面对困难。

他们就像那在风雨中摇晃的小树苗,咱就是那给他们支撑的木棍,让他们能站稳脚跟。

别小瞧了这陪伴的力量,这可是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勇气和信心呢。

咱还得让他们知道,失败没啥可怕的。

谁没失败过呀,摔倒了再爬起来不就得了。

就像那学走路的小孩,不摔几个跟头怎么能学会走路呢。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垂头丧气的,这时候咱就得给他们鼓鼓劲,告诉他们这只是个小挫折,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后进生孩子的心其实很单纯,也很容易满足。

只要咱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鼓励,他们就能像那春天的小草一样,蹭蹭地往上长。

咱不能因为他们现在是后进就放弃他们,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未来的星星,只要咱好好培养,他们都能闪闪发光呢,难道不是吗?所以啊,咱们可得好好对待这些后进生孩子,让他们也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4篇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4篇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4篇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第1篇表现之一:以自我为中心,一切总是从自我出发,好表现自己,好支配和指责他人,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表现之二:自卑和忧郁,这些学生在失败后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看看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却一切都不行。

于是,引起情绪不稳定或忧郁,有时以伤害他人的言语和破坏性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

表现之三:挫折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一批评就泄气,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于是,他们就会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久而久之,惰性逐渐抑制了上进心。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第2篇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其特点有四:其一,有好胜逞能心理。

后进生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只因自身品德和学业的现实表现,使他们的期望无法实现。

因而,这种好胜心就以一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尤其讨厌被当众批评,吃软不吃硬,越压越不服。

其二,有逆反心理。

后进生常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常常自以为是。

因此,对老师的管理和批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正确的管理和批评教育也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

其三,有疑惧心理。

后进生由于思想品德和学生成绩低下,其心中有一种受到外界环境排斥的感觉,他们企求人们理解甚至原谅他们,而实际上得到的却是与其主观愿望截然相反的待遇。

人们如果对他们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他们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反抗,或以出走来要挟。

有时凭空臆测,怀疑其他同学背后捣鬼,特别怀疑老师对自己不怀好意,一句普通的话,却可能认为跟自己过意不去。

老师的教导,他们往往当耳边风。

其四,有矛盾心理。

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

一是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

但后进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

二是要求上进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决心。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后进学生在学校或班里,人数虽然不多,但能量很大,影响面广。

他们在思想品德或学习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他们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在心理上形成了特殊的矛盾的一种反映。

后进生心理上的特殊矛盾,可以从主观心理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内部心理结构之间的矛盾两方面加以分析。

从主观心理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

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并且对此特别敏感。

人们有时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就会引起他强烈的冲动。

有的人认为,有些学生”软硬不吃,无羞耻心,自尊心可言”。

无非是”训”和”压”。

而不论是哄和训都是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做法,学生不吃这一套,乃是对哄和训的消极抵制,正是高度自尊的表现。

人们还普遍认为:”后进生普遍都有自卑感,有被遗弃感”。

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但应当看到,自卑乃是自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自尊心受到摧残后的心理状态,是”被遗弃”的结果和反映,又是对被遗弃的一种消极的反抗。

他们感到委屈,心里又不服气。

于是叹息自己”没希望”。

这种情绪,并不是他们感到自己不行而自卑,而是对人们把他们”看扁”的反抗和不服。

这些,正是自尊心受到损害时极度自尊的典型心理特征。

好胜和不能取胜的矛盾。

孩子们之间经常爱比,在这个”比”字里面,就包含着争强好胜之心。

如果一个在学习上多败,好胜之心受到挫折,这对他心理上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如果再遭到一些冷遇甚至嘲讽,这对倔强而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

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行为品德上范错误的时候,切莫简单处理。

而要细心研究其原因,有的放矢地积极引导,具体帮助,鼓励改进。

个人需要和客观可能性的矛盾。

有些后进生,智力超群,求知欲强,上进心切,但是教师在教学上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多余的精力没有用到正确的方面,结果便朝着邪道上发展。

人是有感情的,也需要感情。

孩子是需要爱护和温暖的。

但是,后进生往往受人歧视,遭到嫌弃,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爱护,有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过师长的关怀和爱护,性格变得粗野,孤避,他们极需要师长用诚挚的深情去感化。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后进生是指在学习成绩、学业水平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同学稍逊一筹的学生。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自卑、消极、懈怠等,对于这些心理特点的教育应注重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提升自信心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后进生常常因为学习成绩、学业水平不如其他同学而感到自卑。

这种自卑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

对于这一特点,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教育者应关注后进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他们认可和鼓励。

通过及时表扬和奖励,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使其产生自信心。

其次,教育者应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针对后进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通过给予后进生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后进生常常表现出消极和懈怠的特点。

这种消极和懈怠情绪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克服困难和挫折。

针对这一特点,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措施。

首先,教育者应积极引导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和经验,激发后进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其次,教育者应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组织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或者比赛,培养后进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教育者应提供正确的学习指导,帮助后进生识别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后进生还需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学习成绩稍逊一筹,后进生常常缺乏对于学习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针对这一特点,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鼓励后进生积极提问和思考。

通过解答问题和合理引导,培养后进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后进生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合作。

在小组活动中,后进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自卑、消极、懈怠等,针对这些特点的教育应注重激发学习动力、提升自信心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4篇

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4篇

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4篇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第1篇何谓后进生,国内外教育界对其含义阐述很不统一,至今也没有定论。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的理解是学习不努力,成绩上较差,思想上不求上进,最主要是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但这是与品德无关的学生。

后进生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先进的学生而存在。

每个班都有相对的先进生和后进生。

后进生往往让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头疼不已,但如果忽视对他们的关心与教育,任其发展下去,则可能让这些学生在不良诱因的引导下走入歧途,最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穷的后患。

如果我们的班主任关注他们的发展,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心血,注入更多的爱,那就可能化腐朽为神奇,挽救和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后进生的特点1.不喜欢目前这种学习方式,但兴趣广泛因为不喜欢目前这种学习方式,因此他们不把学习当回事,纪律松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差。

他们对其他方面则兴趣广泛,特别是对体育运动,文艺活动等颇感兴趣。

2.有一定的进取心,但坚持性差他们都有意愿积极进取,符合班主任和家长的期望的时候。

但由于转化过程是艰苦的,反复的,漫长的过程,他们长期形成的自由散漫,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等缺点,因此在争取上进的道路上走得很艰辛,很多时候由于遭受一些失败和其他打击而放弃。

3.自尊心受挫,自卑感强由于他们很多方面较差,受到批评多。

父母的训斥,同学的挖苦,加上某些班主任的另眼看待,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4.重义气,易感情用事他们虽然成绩不好,行为上不拘小节,但他们内心有朴实和细腻的情感。

一旦有人真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他们往往愿意和这些人交朋友。

凡是心里敬佩的班主任,他们会无条件的执行他的命令,听从他的劝告。

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发现一种矛盾现象,就是那些毕业后的学生中,曾经让我引以为傲的优等生往往对自己视而不见,躲着自己,那些曾经经常被自己批评惩罚的后进生毕业后对我有很深的感情,对我很尊重。

如何做好后进生4篇

如何做好后进生4篇

如何做好后进生4篇如何做好后进生第1篇所谓“后进生”,即品德和学习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

他们具备一个学生应具备必须的基本条件,他们的本质特征是既落后又能技术革新。

后进生有别于某些遗传的或生殖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神经质等等的人,也不是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具有“反社会行为”的人。

可见,后进生的最显著特点是具有“双向性”——既落后又能进步。

采取科学的方法,可将其转化,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就会使其很快向“坏”的方向堕落。

后进生何去何从?班主任的教育将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产生后进生的原因后进生有两类,一类是智力性后进生,另一类是他的性后进生,非智力型后进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较差的学生。

根据国家的一些专家和学者的核查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成绩常量最大和成绩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普及教育、旺盛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一些心理学家也明确指出: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个基本,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后进生多数是非智力型后进生。

非智力型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和纪律较差,在班集体或家庭中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因此,形成了与一般学生所每种的特点,如自卑、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不合群等。

而形成非智力型标准型学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家庭教育不当。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有的自小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有的家长文化发展水平不高,随便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则纠偏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反问。

②社会的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影视影响。

③教师的高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老师的难以获得暗中帮助和指导。

而智力型后进生大多是由于因为学习缓慢,理解力和记忆力都较差。

后进生的思想教育4篇

后进生的思想教育4篇

后进生的思想教育4篇【后进生的思想教育第1篇】掌握心理,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是十分矛盾复杂的。

他们常常表现粗野、骄横,但内心深处却有自卑心理;他们对于犯错误常常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内心深处有一种期待心理;他们对好学生常常表现出鄙视和瞧不起,少数人还存在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谁管得严,就对谁反感,想寻找机会报复或发泄怨恨。

有鉴于此,班主任在教育后进学生时,必须找到积极的因素。

总之,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唤起后进生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激情,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进生虽然有缺点,但他们并不是不可救药,“动之以情”,就是班主任老师对后进生要从思想上引导,从生活上关心,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使他们从内心为之感动,愿意接受你,信任你,听你的话。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是也。

“晓之以理”就是要向他们讲道理,要从具体的、明白的和与学生有直接关联的小道理,逐渐引申出有关人生哲学的大道理。

讲道理时要注意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培养兴趣,开发智力一般来说,后进生往往是“双差生”,思想品德差,学习差。

因此,班主任在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之外,还应当用文化科学知识来哺育他们,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使他们能听懂课,会做习题,逐步赶上学习好的同学。

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第一位的,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积极沟通与后进生家长的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后进生在家的表现状况,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

在向家长介绍情况时,应坚持“多引导、少告状”的原则,把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告诉家长,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

集体发力,促进转化班主任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时,要注意运用班集体的力量,发挥“同化”的功能,使后进生不得不约束自己,以适应班集体的良好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4篇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第1篇
表现之一:以自我为中心,一切总是从自我出发,好表现自己,好支配和指责他人,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表现之二:自卑和忧郁,这些学生在失败后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看看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却一切都不行。

于是,引起情绪不稳定或忧郁,有时以伤害他人的言语和破坏性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

表现之三:挫折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一批评就泄气,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于是,他们就会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久而久之,惰性逐渐抑制了上进心。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第2篇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其特点有四:
其一,有好胜逞能心理。

后进生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只因自身品德和学业的现实表现,使他们的期望无法实现。

因而,这种好胜心就以一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尤其讨厌被当众批评,吃软不吃硬,越压越不服。

其二,有逆反心理。

后进生常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常常自以为是。

因此,对老师的管理和批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正确的管理和批评教育也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

其三,有疑惧心理。

后进生由于思想品德和学生成绩低下,其心中有一种受到外界环境排斥的感觉,他们企求人们理解甚至原谅他们,而实际上得到的却是与其主观愿望截然相反的待遇。

人们如果对他们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他们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反抗,或以出走来要挟。

有时凭空臆测,怀疑其他同学背后捣鬼,特别怀疑老师对自己不怀好意,一句普通的话,却可能认为跟自己过意不去。

老师的教导,他们往往当耳边风。

其四,有矛盾心理。

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

一是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

但后进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

二是要求上进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决心。

但上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作基础,而后进生恰恰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所以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又容易心灰意懒,悲观消沉。

三是要求爱而得不到温暖的
矛盾。

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由于不思进取,得到的常常是批评和惩罚,这便与其要求爱抚的心理发生矛盾。

四是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的矛盾。

逞能好胜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后进生也同样希望自己各方面超过别人,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但由于他们不能严于律己,尤其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思进取,因而被老师打入冷宫。

他们学习上难以满足好胜之心,于是转移兴趣,另辟蹊径,释放其过剩精力,显示自己的才华,达到心理的平衡。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第3篇
(1)逆反心理
有些后进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

虽然他们在内心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因为心里的烦躁,却故意地或不自觉地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他们故意牢骚满腹,对集体不满,对老师反感,拒不接受师长的教育和帮助,从心底产生外界的对立情绪。

邵建辉同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由于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歧视,因而产生与班集体、教师对抗的情绪,常常表现出敌意、挑衅或破坏性行为,有较强的攻击性。

他上课时喜欢说个调皮话,接老师的话茬,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反应淡漠,常说:反正老师怎么都瞅我不顺眼。

所以上课不愿意记笔记,课下贪玩,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2)自卑心理
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处于失败和落后的境地,在家常受到父母的训斥或责骂,在学校也受到批评较多,甚至还有来自同学的讽刺、挖苦。

连续的挫折使自尊心长时间得不到满足。

他们自惭形秽,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脑子笨,没人喜欢,是失败者,在家长、学校、同伴中总是抬不起头来,渐渐地转化为自卑,感觉低人一等。

这种心理在本课题所研究的多数个案中普遍存在。

(3)抑郁心理
有些后进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

他们甚至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

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中学生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造成后进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和心理上的抑郁。

这种心理在所研究的个案王雅君同学身上表现比较突出。

(4)厌学心理
后进生在学习中背负着比其他人更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一方面在学习上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不足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一方面可能还要承受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的精神压力。

特别是几经努力仍不能让自己站起来的后进生就会失去勇气,在他们的眼里学习的前途十分暗淡。

再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5)心理障碍
由于以上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时间久了,在后进生的身上就会形成心理障碍。

有强迫症状的学生总在想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么办,总是反复检查作业做得对不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到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有敌对倾向的学生的表现是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叫大嚷;常与人抬扛,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有偏执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觉自己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难与他人合作。

其实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他们的内心常常是充满着矛盾。

例如,他们有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

他们有着自卑的心理,而在其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所以有时他们也会极力地表现一下自己。

例如,王浩林同学就常常用一些惊人之举引起同学老师关注。

如果得不
到尊重,就会变得更为自卑。

后进生也有着蛮横与畏惧的矛盾心理。

他们的蛮横可能是畏惧心理过度自卫的一种表现。

或是表面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下面也掩蔽着一颗畏惧的心。

他们在闭锁内心的时候,也同时渴望着能有理解自己的交流,渴望着真正的朋友,也希望能在集体中得到尊重。

他们在退缩的时候,也有着一点点的不甘心,也真的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有所进步。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第4篇
(一)矛盾心理:
1.后进生的上进愿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人人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 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也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不想自己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也想去改正,但是由于他们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做事情,从而表现为行为的反复变化.
2.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矛盾.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可是,由于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 后进生早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因此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感到心理失衡.
3.道德良知犹存,但又以自我为中心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往往是家庭的中心.长期这样的家庭教育,使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其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到处碰壁,不受欢迎.实际上, 后进生并不是都不懂得道德良知,明辨是非的,而是在道德良知与自我中心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了自我为中心.
(二)厌恶心理
具体表现为厌恶学习、厌恶老师、厌恶学校.在群体中处于不利位置的他们,对自己失去自信心,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这种状态长期以往,他们便会产生厌恶心理.这是对自己在群体中被他人视为特殊的一种消极心理反映.他们不喜欢人与人之间这种不良状态的环境,包括环境里面的人.这种厌恶心理到达一定程度会使他们完全脱离于学校这个集体,脱离于老师的教育.这种心理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需要及时做好调整.
(三)自卑心理
当消极心理战胜积极心理, 后进生就会精神颓废,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而害怕失败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怠工的自我暗示.他们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丧失独立向上的精神.自卑心理一
般产生于学习或品德问题受到多次批评之后,在经历多次失败体验之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永远赶不上别人而放弃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