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行星的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一行星运动物理知识点

高一行星运动物理知识点

高一行星运动物理知识点行星运动是天体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揭示了行星在太阳系中的轨道运动规律以及引力定律的应用。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理解行星运动的物理知识点对于学习天文学和解释地球运动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一行星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物理知识点。

一、行星运动的基本规律1. 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是描述行星轨道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它包括三个定律:第一定律:行星运动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焦点之一。

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距离太阳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这些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对于研究太阳系的组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解释行星运动的物理原理。

根据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对于太阳系中的行星,太阳是其中最大的物体,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

这种引力可以解释行星轨道的形状和行星运动的速度变化。

二、行星运动的关键量和公式1. 飞行速度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它的速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距离太阳的距离变化而变化。

通过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可以推导出行星飞行速度与离太阳距离的关系:v = √(GM / r)其中,v为行星飞行速度,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太阳的质量,r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2. 行星轨道的周期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T^2 = (4π^2 / GM) * r^3其中,T为行星公转周期,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太阳的质量,r为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三、应用案例1. 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24天,而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这两个周期的不同导致了我们所熟悉的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

通过了解行星运动的物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

行星的运动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行星的运动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三.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1)内容:对于每一个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
积相等。
思考9:行星在不同的位置速度大小相同吗?
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靠近太阳时速度增大,远
离太阳时速度减小。
近日点速度最大,远日点速度最小。
例题2: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1和F2是椭圆轨道的两 个焦点,行星在A点的速率比在B点的大,则太阳位于( A )
同步卫星
108 149 228 778 1426 2870 4498 0.3844 0.0424
87.97 225 365 687 4333 10759 30660 60148 27.3
1
3.36×1018 3.36×1018 3.36×1018 3.36×1018 3.36×1018 3.36×1018 3.37×1018 3.37×1018 1.03×1013 1.03×1013
星的运动
例题4: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 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的运转周期是( B ) 1~4天 B. 4~8天 C. 8~16天 D. 大于16天
例题5:某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如图所示,在这颗行星的轨道
上有a、b、c、d四个对称点.若该行星运动的周期为T,则该行星
A.F2
B. A
C. F1
D. B
练习:如图所示,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距太阳距离为a,近 日点距太阳距离为b,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a,则过近日点时速率 vb为( C )
A.vb
b a
va
a B.vb b va
C.vb
a b
va
b D. vb a va

物理高一必修二天体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二天体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二天体知识点物理高一必修二天体知识点主要包括有关天体的基本概念、行星运动和引力定律等内容。

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概念1. 天体:指存在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 星系:由大量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如银河系、仙女座星系等。

3. 宇宙:包括了所有存在的空间、时间和能量。

宇宙是无限的。

二、行星运动1. 行星运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被称为椭圆轨道。

这种运动被称为行星公转。

2. 椭圆轨道:椭圆轨道由近日点和远日点组成。

近日点是离太阳最近的点,远日点是离太阳最远的点。

3. 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行星运动轨道为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第二定律:相同时间内,行星在椭圆轨道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 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三、引力定律1. 引力: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称为引力。

引力是一种万有力,适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引力定律:牛顿通过实验得出了引力定律,即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地球上的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即为重力,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离地球的距离。

四、天体的性质1. 恒星:恒星是由巨大的氢气球体中心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而发光的天体。

恒星通过核融合反应将氢转变为氦,并释放大量能量。

2. 卫星:绕行行星或恒星的天体称为卫星。

例如,地球的卫星是月球。

3. 小行星:太阳系中绕太阳运行,没有清理出来的一些天体,它们的体积较小,不具备行星特征。

它们主要存在于小行星带中。

总结:物理高一必修二天体知识点主要包括天体的基本概念、行星运动和引力定律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宇宙的奥秘和天体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天体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星体的特性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7.1行星的运动 课件-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1行星的运动 课件-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公元二世纪 1543
托勒密 地心说
哥白尼 日心说
1546
第谷 出生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1600
开普勒 任第谷助手
开普勒 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开普勒 第三定律
1609 1619
3
PART 03
第三部分
课堂练习
练习1 练习2 练习3
课堂练习1
• 1 假设某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行,其周期为T,地球半 径为R0.该飞船要返回地面时,可在轨道上A点将速率降到适当数值,从 而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椭圆与地球表面的B点相切,如 图所示.求该飞船由A点运动到B点所需的时间.
1 222 000
2 575 1.35×1023 惠更斯 1655
A.土卫五的公转周期较小 B.土卫六的转动角速度较大 C.土卫六的向心加速度小 D.土卫五的公转速度较大来自堂练习2• 【答案】ACD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平
方的比值相等,r 越小,T 也越小,故 A 正确;土卫六的周期较大,则
由 ω=2Tπ,得土卫六的角速度较小,故 B 错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向心
加速度公式
a=
ω2r=

T
2r
及开普勒第三定律Tr32=k,得
a=
4π2 T2 r

4π2·Tr32·r12=4π2·k·r12,可知轨道半径大的向心加速度小,故 C 正确;由于
v=2Tπr=2π Tr32·1r=2π k·1r,由推理可知,轨道半径小的卫星,其运
PART 02
代表学说及代表人物
地心说 弟谷
日心说 开普勒
主要观点:地球静止不动,是宇宙 的中心,太阳和月亮以及其他行星 绕地球匀速圆周转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行星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行星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行星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理解行星的运动轨迹和规律。

2.掌握行星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熟悉行星的运动模拟实验过程,能够正确分析实验数据。

4.了解行星运动与宇宙物理学的关系。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行星的运动轨迹和规律。

2.行星的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行星运动的三大运动定律如何应用。

2.通过模拟实验计算出行星的加速度值。

3. 教学内容3.1 行星的运动轨迹和规律行星运动的规律是由开普勒三定律给出的,行星按照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

具体而言,第一定律是说行星的轨道为椭圆,太阳在椭圆两个焦点中间一个。

第二定律是说,当行星接近太阳的时候,行星的速度会加快,离太阳越远的时候,行星的速度会减慢。

第三定律是说,行星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行星到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3.2 行星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行星的加速度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因为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不同,另一个是因为行星速度不同。

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太阳引力对行星的作用和行星向心力的大小来计算行星的加速度。

具体而言,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行星的轨道速度为v,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为F,那么行星的加速度为$a=\\frac{F}{m}=\\frac{GM}{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太阳质量。

4. 教学步骤4.1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行星的运动规律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掌握实验流程和数据采集。

2.教师介绍实验流程,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结果。

3.小组成员们进行数据采集,记录行星的轨迹和速度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组长将小组实验结果展示给整个班级,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4.2 讲解理论知识基于模拟实验结果,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行星的运动规律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1.介绍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并让学生理解应用方式。

2.讲解计算行星加速度的方法,强调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7.1行星的运动-高一物理精品讲义(人教)

7.1行星的运动-高一物理精品讲义(人教)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1课 行星的运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主要内容.2.理解开普勒定律,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 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3.知道行星运动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的近似处理. 1、物理观念:开普勒定律。

2、科学思维:椭圆轨道与圆轨道类比分析。

3、科学探究:开普勒对行星的运动数据的分析。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人类对行星动数据的分析。

知识点01 两种对立的学说1.地心说地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球以及其他星体都绕 运动. 2.日心说日心说认为 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 运动. 【即学即练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球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B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C .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D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不完善知识点02 开普勒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 跟它的 的比都相等.其表达式为a 3T 2=k ,其中a 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比值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 的常量.【即学即练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惊艳全球,如图是地球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所处不同位置对应的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夏至时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最大B .从冬至到春分的运行时间等于从春分到夏至的运行时间C .太阳既在地球公转轨道的焦点上,也在火星公转轨道的焦点上D .若用a 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32a k T=,则地球和火星对应的k 值不同知识点03 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可按圆轨道处理.这样就可以说: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 . 2.行星绕太阳做 运动.3.所有行星 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 ,即r 3T2=k .【即学即练3】如图所示,两卫星A 、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 、T 、k E 、S 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

高一物理《必修2》6.1行星的运动 人教版

高一物理《必修2》6.1行星的运动 人教版

日心说
哥白尼雕像(华沙) 哥白尼雕像(华沙)
观点: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观点: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 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日心说
哥白尼雕像(加沙) 哥白尼雕像(加沙)
观点: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观点: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 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思考
在古代,人们对天体的运动存在哪两种学说? 在古代,人们对天体的运动存在哪两种学说?
你能不能谈谈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 你能不能谈谈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
日心说
托勒密
日心说
哥白尼
16世纪,波兰天 16世纪 世纪, 文学家哥白尼根据天 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 40多年的天文观测 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 和潜心研究, 和潜心研究,提出 日心体系” “日心体系”宇宙图 景。
1
学习目标
行星的运动
1.阅读教材, 1.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 阅读教材 历程 2.通过学习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 2.通过学习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 通过学习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 3.对比了解开普勒第三定律中 对比了解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 3.对比了解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的大小只与中 心天体有关
思考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海王星离太 最远” 阳“最远”,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最 对吗? 长,对吗?
Yes, Yes,you are right !
练习 关于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 A.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长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 B.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就越长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 C.水星轨道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就最长 水星轨道的半长轴最短, D.海王星离太阳“最远”,公转周期就最长 海王星离太阳“最远”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七章第1节行星的运动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七章第1节行星的运动

答案:B
二、开普勒定律 [微探究]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如图所示,观察并思考下列
问题:
(1)行星的轨道是什么样的? (2)太阳在行星轨道的什么位置? (3)行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速率是否相同? (4)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否相同? 提示:(1)椭圆。(2)一个焦点上。(3)不相同。(4)不相同。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确;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必须
是对同一行星而言,D错误。
答案:C
开普勒定律的理解
描述 定律
角度
理解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严格
开普
来说不是圆而是椭圆,不同行
勒第 轨迹 星的轨道是不同的。
一定 空间 (2)太阳不在椭圆的中心,而是
B.两者运行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C.太阳位于两者椭圆轨道的公共焦点上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_地__球__运动
最和谐的_匀__速__圆__周_运
日 (1)_太__阳__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 动,但计算所得的数
心 动的
据和丹麦天文学家第
说 (2)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_太__阳__运动 谷的观测数据不符
[试小题] 1.判断正误。
(1)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3)地心说是错误的而日心说是正确的。 (4)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说明太阳围着地球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一:
❖ 木星绕太阳转动的周期为地球绕太阳转 动的周期的12倍,则木星绕太阳运动的轨 道半长轴约为地球绕太阳半长轴的几倍?
解 :因为中心天体都是太阳, 所以有
R木3
T
2 木
R地3 T地2
R木 3
R地3 T木2 T地2
3 122 R地 5R地
例题二:
❖ 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 1/3,则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多少?
行星的运动
一、地心说
❖ 托勒密于公元二世纪, 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结构 学说,即“地心说”.
❖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 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太阳、月亮及其他的行 星都绕地球运动.
❖ 地心说直到16世纪才被 哥白尼推翻.
托勒密
二、日心说
❖ 哥白尼在16世纪提出 了日心说.
❖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 止不动的,地球和其 他行星都绕太阳运 动.
实际上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很 接近圆,在中学阶段,可近似 看成圆来处理问题,那么开普 勒三定律的形式又如何?
1、多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 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 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 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 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地球
F
F
Ra 3 T2
k
a
比值k是与行星无
关而只与太阳有
关的恒量.
需要注意: (1)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卫星,只不过
此时比值 k 是由行星质量所决定的另一恒量.(即K的值 由中心天体决定)
(2)行星的轨道都跟圆近似,因此计算时可以认为行星是 做匀速圆周运动.
(3)开普勒定律是总结行星运动的观察结果而总结归纳出 来的规律,它们每一条都是经验定律,都是从观察行星 运动所取得的资料中总结出来的.
开普勒三定律
1. 开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
F
F
a
2.开普勒第二定律:
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S1
S2
S1= S2
离太阳近时速度快,离太阳远时速度慢.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 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 1543 年哥白尼的《天 体运行论》 出版,书 中详细描述了日心说 理论.
哥白尼
第谷,1576 年,在丹麦 国王的资助 下,建立天 文台.被称 为“星学之 王”.
1609年开普勒在《新天文学》 一书中公布了开普勒第一、第二 定律,1619年又公布了开普勒第 三定律。
被称为“地球的卫星,
故有 R人3 T人2
R月3 T月2
T人
R人3 T月2 R月3
217T月
T月 5
例题三:
❖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 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 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 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 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 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天 空中不动一样.
课堂训练
1、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天文 学家哈雷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 出现,请预算下一次飞近地球是哪一年?
提供数据:
(1)地球公转接近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 一个非常扁的椭圆;
(2)彗星轨道的半长轴R1约等于地球公转半 径R2的18倍。
❖ 课后练习: ❖ 1、P33页问题与练习; ❖ 2、大视野第一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