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好大一幅画》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好大一幅画》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好大一幅画》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使用画笔和颜料,以自由的形式涂抹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图景。
2.理解画画需要大胆的尝试和不断的实践,并明白成功绘画的背后需要自信、毅力和坚持不懈。
3.通过感性理解和表达,理解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图片,引导学生察觉画面中的细节和元素,激发孩子们的审美思维和感受。
2.通过与家会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表达能力。
3.通过上手实践、发现创新和互动合作等形式,激励学生热爱美术、探索美的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自信和自尊心。
2.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3.注重思维的启发和感情的陶冶,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度和品质。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掌握画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涂抹、描绘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认识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3.通过互动合作和思维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1.通过互动合作和思维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2.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自由地进行涂抹和描绘。
教学准备:1.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2.图片、海报等多媒体材料。
3.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一幅大画,你会想画些什么?2.通过图片等多媒体材料,帮助学生认识画画的基本用具和绘画技巧。
3.观看美术家作品视频,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Step 2 情景引入1.播放《好大一幅画》,引导学生认识故事主人公并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给学生展示标题为“好大一幅画”的卡片或挂图,并引导学生想象这幅画会是怎样的。
Step 3 实践与体验1.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颜料和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那幅“好大一幅画”。
一年级下美术导学案-好大一幅画-苏少版

一年级下美术导学案-好大一幅画-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版画的定义;2.了解版画的工艺方法;3.了解并运用版画创作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什么是版画版画是指通过墨或者其他颜料,把图案在版面上刻或者画并压印出来的一种艺术品,是一种印刷艺术。
版画的工艺方法版画有浅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等工艺方法,其中最基础的是浅版印刷。
浅版印刷的工艺流程1.设计稿:图案或者文字设计的稿子;2.制版:在基材上刻或者画出图案,制作印版;3.涂墨:把油墨涂在印版上;4.压印:用印刷机或者手工,压印纸张或者其他材料。
2. 创作实践本次创作实践的主题为“好大一幅画”,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创作。
具体步骤如下:实践步骤1.设计:根据主题,自由选择图案进行设计,并将图案画在版面上;2.刻版:使用小刀或刻刀,将设计刻在版面上;3.涂墨:将颜料或油墨涂在版面上,并均匀涂抹;4.压印:使用印刷机或手工压印;5.完成:将压印好的作品晾干,完成版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版画的定义和工艺方法;•学习并掌握版画创作的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版画的工艺方法较为复杂,需要耐心和细心操作;•创作实践需要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和操作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中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与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了解版画的定义及工艺方法(20分钟)2.讲解浅版印刷的工艺流程(20分钟)第二课时1.制作设计稿(20分钟)2.实践操作:刻版和涂墨(40分钟)第三课时1.继续涂墨和压印(40分钟)2.回顾和总结(20分钟)2. 课时安排本节课采用3节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每节课时长为1个小时。
六、教学评价与作业要求1. 教学评价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实践技能情况,自我评价主要让学生从思考、创意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估。
好大一幅画示范教案反思

师徒结对美术教学设计与反思第16课好大一幅画丹徒实验学校贡白仙教学目标:通过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现代建筑的壁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表达巨幅作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毅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享受绘画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欣赏图片资料时,观察需要仔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大胆的表现,展示自己。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若干。
学生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1)准备活动环境。
(2)师:有了人类就有了艺术。
远古时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极不安全的恶劣的环境中。
但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们还用自己发现和创造的工具在岩石和洞穴的石壁上表现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渴望。
被称为东方天书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上,留着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石头磨出的子午线和当时人们活动的情景;徐州出土的众多的画像砖,是汉代的先祖们活动、生活的缩影和对佛教的崇拜。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去寻找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生活和艺术的痕迹。
2、展开活动(1)儿童自己欣赏书上的图片,感受画面形式和场面,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2)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和壁画,让学生观看、感受和进一步理解,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A、画面的共同特点:尺幅较大,概括性强,自由奔放,描写的景物和当时的生活有关,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画面的由来:劳动记事,图腾,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术,表达感情、游戏、自娱、狩猎、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
C、重点了解一些有广泛影响或个性特点的作品:a、尼沃洞穴中带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带箭的美洲狮形象,常常被人类学家们用来说明旧石器时代岩画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子,"他们非常喜欢用这类人工制品去仿造他们梦寐以求的猎物"。
B、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用石头磨画而成,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好大一幅画》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好大一幅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意义;2.学习掌握具体的绘画工具和用法;3.学会使用盒式计数器、尺子等绘画工具进行作品的构思和设计;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培养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1. 艺术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意义;2. 具体的绘画工具和用法;3. 使用盒式计数器、尺子等绘画工具进行作品的构思和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图片,引入本课程教学的主题,并让学生探讨艺术品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美术的必要性和意义。
2. 学习具体的绘画工具和用法(2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绘画工具,如铅笔、钢笔、彩色笔、颜料、颜料板、尺子等,并逐一讲解它们的用法和特点。
接下来,分发绘画材料,并让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可以自己先借助不同的绘画工具,尝试画出简单的形状或者图案。
老师可以在一旁指导、辅导,提醒学生如何用好绘画工具。
3. 使用盒式计数器、尺子等绘画工具进行作品的构思和设计(30分钟)结合本课程的主题,让学生使用盒式计数器、尺子等绘画工具进行作品的构思和设计。
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素描本,引导学生进行画面构图和准备过程。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完成作品的精细绘制,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4. 总结(10分钟)在本课程教学的最后,进行本节课程的总结。
重点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艺术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并总结和掌握具体的绘画工具和用法;鼓励学生在平日里多加练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素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程是关于美术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教学,教学目标和内容都比较明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数学工具和素描本的使用有时候会占用较多的时间,甚至会影响学生对于绘画工具和素描本的掌握程度。
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注意和改进。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好大一幅画-苏少版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好大一幅画-苏少版教学背景在一年级下学期的美术课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艺术史、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培养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孩子们来说,本学期美术课程重点是学习形状、颜色、构图等基础的美术素材,并逐步引导孩子了解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开发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幅画-苏少创的《美丽的草原》。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幅画作,让孩子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学习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素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同时,通过对作品和作者的介绍,让孩子了解绘画的过程和技巧,培养对美术呈现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认识苏少的《美丽的草原》的作品,并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理解用色、线条、形状等素材表达草原的景象和情感。
•学习创作思路和技巧,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和想象。
•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讲解美术词汇:颜色、线条、形状等。
2.展示苏少的《美丽的草原》,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3.分析和讨论《美丽的草原》的色彩构成、线条表达、形状和构图等要素,解读画作的主题和情感。
4.采用板书和教师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和形状,表达草原的景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美术素材的运用能力和美术表达的创新能力。
5.让学生自由创作或配合教师指导,完成图画,展示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1.演讲与讨论法。
通过介绍画作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画作主题和表达情感,提高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
2.观察分析法。
通过观察画作的细节和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和表现力。
3.示范与实践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美术素材和表达方法,提高美术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本教案共设计四节课,课程内容和安排如下表所示:时间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美术素材入门:颜色、线条、形状介绍第二课时展示苏少的《美丽的草原》,分析画作要素,理解主题和情感第三课时教师带领学生,用不同的线条、形状和颜色表达草原,完成图画第四课时学生自由创作或配合教师指导,完成图画,展示作品,发表感言,学会欣赏和评价作品。
《好大一幅画》教案

15、好大一幅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现代建筑的壁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欣赏巨幅作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毅力。
3、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感悟,了解用美术工具合作表现和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各种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巨幅作品构图的整体把握,色彩的大胆运用,情感的尽情表达,形式美感的体现。
教学准备:图片若干预习要求:欣赏书中作品,准备好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
1、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艺术。
远古时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极不安全的恶劣的环境中。
但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们还用自己发现和创造的工具在岩石和洞穴的石壁上表现自己的生活,展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渴望。
2、被称为“东方天书”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上,留着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石头磨出的子午线和当时人们活动的情景;徐州出土的众多的画像砖,是汉代的祖先们活动、生活的缩影和对佛教的崇拜。
3、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去寻找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生活和艺术的痕迹。
二、精讲探究。
1、欣赏书中作品。
(1)问:书中的作品分别是一些什么样的内容?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教师小结。
A、画面的共同点:尺幅较大,概括性强,自由奔放,描写的景物和当时的生活有关,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画面的由来:劳动记事,图腾,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术,表达情感、游戏、自娱、狩猎、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
C、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有广泛影响或是有个性特点的作品。
a、尼沃洞穴中带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带箭的美洲狮形象,常常被人类学家用来说明旧石器时代岩画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子。
“他们非常喜欢用这类人工制品去仿造他们梦寐以求的猎物b、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用石头磨画而成,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
c、敦煌壁画,记载着很多本生经卷故事,著称于世界。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好大一幅画-苏少版

教案名称:《好大一幅画》年级:一年级教材:《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欣赏和尊重。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和社会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如铅笔、水彩、剪刀等。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绘画作品,了解绘画的艺术特点。
4. 进行小组合作绘画创作,展示和交流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创作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画教材、范画作品、绘画材料(如铅笔、水彩、剪刀等)。
2. 学具:学生绘画材料(如铅笔、水彩、剪刀等)、画纸、画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
二、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1. 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示范绘画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展示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了解绘画的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评价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小组合作绘画创作(10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绘画创作。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五、作品展示与交流(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板书设计:《好大一幅画》1. 绘画基本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
2. 绘画材料与工具:铅笔、水彩、剪刀等。
3. 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合作精神,相互欣赏和尊重。
一年级美术下册《好大一幅画》教案、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仍需加强,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相互借鉴、交流中共同提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使他们在美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4.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借鉴、交流,共同提高。
5.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6.融入生活,拓展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7.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师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幅富有创意的画作,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好大一幅画》。
三、教技能:使学生掌握线条、形状、颜色等基本美术语言的运用,学会运用对比、对称、重复等美学原则进行画面布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术、关爱自然、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好大一幅画》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好大一幅画》教案教学设计
第16课好大一幅画
教学目标:
通过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现代建筑的壁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表达巨幅作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毅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享受绘画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欣赏图片资料时,观察需要仔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大胆的表现,展示自己。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若干。
学生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活动
(1)准备活动环境。
(2)师:有了人类就有了艺术。
远古时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极不安全的恶劣的环境中。
但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们还用自己发现和创造的工具在岩石和洞穴的石壁上表现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渴望。
被称为东方天书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上,留着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石头磨出的子午线和当时人们活动的情景;徐州出土的众多的画像砖,是汉代的先祖们活动、生活的缩影和对佛教的崇拜。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去寻找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生活和艺术的痕迹。
2、展开活动
(1)儿童自己欣赏书上的图片,感受画面形式和场面,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2)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和壁画,让学生观看、感受和进一步理解,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A、画面的共同特点:尺幅较大,概括性强,自由奔放,描写的景物和当时的生活有关,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画面的由来:劳动记事,图腾,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术,表达感情、游戏、自娱、狩猎、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
C、重点了解一些有广泛影响或个性特点的作品:
a、尼沃洞穴中带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带箭的美洲狮形象,常常被人类学家们用来说明旧石器时代岩画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子,“他们非常喜欢用这类人工制品去仿造他们梦寐以求的猎物”。
B、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用石头磨画而成,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
C、八千年前非洲原始人在洞穴岩壁上的人物活动图,人物和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d、敦煌壁画,记载着很多本身经卷故事,著称于世界。
(1)猜一猜:南美洲高原上许多巨大的画,它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画的?为什么要画?画的是什么?
(2)壁画等巨幅绘画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A、商业宣传广告。
B、装饰生活环境,
C、人们自娱自乐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巨幅绘画作品,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互相讨论,表述。
第二课时:
1、分享活动
(1)教师组织儿童分组,安排场地、准备巨幅绘画创作的材料。
(2)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绘画表现内容,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参考:
A:小组表现同一个主题,先集体构思,再分配具体任务到个人,一起表达。
小组里每个人都自由发挥,看看组合到一起回形成什么样的画面。
(3)老师提醒注意事项:
A:鼓励儿童大胆涂抹,不要受约束,尽情表现自己的想法。
B:提醒儿童注意色彩的搭配,让画面有流动感。
C:提醒儿童在墙壁绘画时,如果站在凳子上要注意安全。
D:提醒儿童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护。
E:相互友好合作,互相支持。
(4)学生分头活动。
A:墙壁绘画。
B:大纸上绘画。
C:地面绘画。
(5)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不怕苦和累,坚持到底,并协助学生完成美术活动。
2、延伸活动
(1)展示创作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2)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讨论。
(3)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的表现。
(4)拍照留念
3、收拾活动
整理工具,打扫卫生。
教学反思: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