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艾滋病

合集下载

全国艾滋病管理办法(2023最新版)

全国艾滋病管理办法(2023最新版)

全国艾滋病管理办法全国艾滋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艾滋病的管理,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艾滋病的管理遵循科学预防、统一治疗、全面关爱的原则。

第三条艾滋病管理的任务包括:监测艾滋病疫情、预防艾滋病传播、确诊治疗艾滋病患者、提供艾滋病防控和健康教育、保障艾滋病患者合法权益、开展科学研究等。

第二章艾滋病疫情监测第四条艾滋病疫情监测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分析和发布艾滋病疫情信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艾滋病疫情的发展趋势、感染人群的特点、感染途径和传播链等。

监测范围涵盖全国,并重点关注高风险地区和人群。

第三章艾滋病传播预防第六条艾滋病传播预防应当遵循科学、规范、人性化的原则,重点加强高风险场所和人群的预防措施。

第七条有关部门应当开展艾滋病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和高风险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四章艾滋病患者的确诊与治疗第八条艾滋病患者的确诊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九条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采用科学、规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第五章艾滋病防控和健康教育第十条艾滋病防控和健康教育应当依法进行,重点推广科学合理的预防方法和措施,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第六章艾滋病患者权益保障第十一条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侵犯。

第十二条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第七章科学研究第十三条科学研究应当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加强艾滋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推动艾滋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第八章附则第十四条对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

附件:⒈《艾滋病防控知识手册》⒉《艾滋病治疗技术指南》⒊《艾滋病患者权益保障条例》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艾滋病:指人类免疫缺陷(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的慢性病。

智慧树艾滋病性与健康章节满分答案

智慧树艾滋病性与健康章节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2-10 23:59•题目数5•总分数 10•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6•第1部分•总题数:5•1【单选题】(2分)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侵入_____系统引起的疾病?A.消化系统B.血液系统C.免疫系统D.神经系统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2【多选题】(2分)学习艾滋病、性与健康课程的意义有______。

A.可以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B.可以学会理解和尊重,关心艾滋病患者,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C.可以更好理解科学使命与科学精神,投身艾滋病防治等科学研究。

D.可以了解各国与艾滋病、性和健康有关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正确答案是:A,B,C查看答案解析3【判断题】(2分)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A.对B.错正确答案是:A查看答案解析4【判断题】(2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外表看上去与常人无异。

A.对B.错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5【判断题】(2分)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

A.对B.错正确•对应章节第二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2-10 23:59•题目数11•总分数 22•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8•第1部分•总题数:11•1【单选题】(2分)我国90年代卖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关键因素是A.卖血者不安全的性行为B.输入混合的血液C.采血人员业务知识低D.有些人吸食毒品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2【单选题】(2分)男男性行为者易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因为A.性取向与异性不同B.有些人吸食合成毒品C.阴茎和肛门性交而易损伤黏膜D.输入带有病毒的血液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3【单选题】(2分)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条件之一是A.异性间发生性行为B.同性间发生性行为C.带有病毒的体液交换D.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感染者正确答案是:C查看答案解析4【单选题】(2分)下述描述中,哪项不是大学生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原因:A.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缺乏启迪心智的、科学的性健康教育,而社会上愚昧的、色情的性教育则大行其道;B.我们没有认识到今天的学生与30年前、50年前的学生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完全不同,他们性发育的特征以及相应的社会特征完全不同,他们对待性的观念和态度完全不同,而我们则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样的变化;C.我们没有为大学生提供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致大学生体内缺乏抗体;D.我们的健康教育多局限在艾滋病的知识上,缺乏感染风险的教育,缺乏生活技能的教育。

艾滋病快速检测手册

艾滋病快速检测手册

艾滋病快速检测手册导言: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其传播途径多样且具有隐匿性,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重大威胁。

为了使公众更好地了解艾滋病并及时进行检测,本手册将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帮助公众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第一章艾滋病简介1.1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

其特点是病情进展迅速,免疫系统受损,导致机体无法抵御其他疾病侵袭。

1.2 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咳嗽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乏力、体重下降、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

第二章艾滋病快速检测方法2.1 家庭式自测艾滋病家庭式自测是一种简单、快速、私密的检测方法,通过家用试剂盒进行。

只需取少量口腔黏膜样本,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即可获得初步结果。

2.2 专业机构检测艾滋病专业机构检测是一种准确性高的检测方法,具有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结果。

前往社区医疗机构或艾滋病防治中心进行检测,可以获得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第三章艾滋病防控措施3.1 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促进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3.2 安全用具在性行为和其他可能涉及血液传播的活动中,使用安全套、采血针等安全用具,减少感染的风险。

3.3 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艾滋病防控的相关服务,如免费艾滋病检测、艾滋病药物治疗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第四章艾滋病的心理支持4.1 心理咨询和辅导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歧视,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患者面对困境、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4.2 密切关怀和支持家庭和社会应给予艾滋病患者充分的关怀和支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艾滋病性病防治条例

艾滋病性病防治条例

艾滋病性病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保护公众身心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艾滋病,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本条例所称性病,是指除艾滋病之外的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性传播疾病。

第四条艾滋病、性病防治实行属地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是艾滋病、性病防治的专业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参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

第二章预防与控制第九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公民加强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计划地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农业、民政等部门应当编写、印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材料,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定期播放或者刊登有关的公益性广告。

第十条教育部门应当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和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纳入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健康教育计划。

艾滋病防治条例(2019年修订)

艾滋病防治条例(2019年修订)

艾滋病防治条例(201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3.02•【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施行日期】2019.03.02•【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正文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7号公布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规定和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发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公益事业,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本条例规定以及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捐赠,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关怀和救助。

全国艾滋病管理办法

全国艾滋病管理办法

全国艾滋病管理办法全国艾滋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全国艾滋病的管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保障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艾滋病患者的权益保障第二条艾滋病患者享有平等就业和教育的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因艾滋病歧视或限制艾滋病患者的就业和教育。

第三条艾滋病患者享有医疗保障的权利。

各级应设立艾滋病医疗机构,提供免费的艾滋病防治服务。

第四条艾滋病患者享有隐私保护的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或泄露艾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

第五条艾滋病患者享有社会支持和心理援助的权利。

各级应建立艾滋病患者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心理援助和康复服务。

第三章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第六条各级应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第七条各级应加强艾滋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掌握艾滋病的疫情和传播动态。

第八条各级应建立艾滋病防治体系,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九条各级应加强艾滋病的病例管理,确保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第四章监督和处罚第十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监督和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附件:艾滋病患者权益保障制度法律名词及注释:1-艾滋病:由人体免疫缺陷(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艾滋病患者:指感染人体免疫缺陷(HIV)并经诊断确诊的患者。

3-预防和控制:指在保障公共安全和个人健康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

4-监测和报告:指对艾滋病病例进行监测,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掌握艾滋病的疫情和传播动态。

艾滋病检测规章制度

艾滋病检测规章制度

艾滋病检测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艾滋病的检测工作,规范检测程序,提高检测准确性,保护检测者的隐私权,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可能接触艾滋病病毒的人员的检测工作。

第三条艾滋病检测应遵循自愿、机密、无偿原则,并尊重被检测者的人权和隐私。

第四条艾滋病检测应当采取科学、规范的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所有参与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

第六条对于艾滋病检测结果应当谨慎处理,避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第二章艾滋病检测流程第七条在进行艾滋病检测之前,应向被检测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并得到其明确的同意。

第八条艾滋病检测应当遵循标准化的程序,包括采样、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和结果通知等环节。

第九条采样过程应当符合卫生标准,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卫生安全。

第十条检测结果应当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一条检测结果的确认应当经过复核,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二条检测结果应当及时告知被检测者,并当面解释检测结果的含义和后续处理建议。

第十三条对于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被检测者,应当及时引导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第十四条对于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被检测者,应当告知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引导其采取防护措施。

第三章艾滋病检测管理第十五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艾滋病检测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工作流程。

第十六条艾滋病检测工作应当由专业机构或具备艾滋病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确保检测质量和准确性。

第十七条艾滋病检测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检测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十八条被检测者的隐私信息应当得到妥善保护,严禁泄露个人隐私。

第十九条对于艾滋病检测结果应当严格保密,避免泄露检测者的个人身份信息。

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应当进行相应处理,包括停止工作、撤销资格等。

第四章艾滋病检测宣传第二十一条各单位应当加强艾滋病检测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关注度。

艾滋病相关英文缩写及名词解释

艾滋病相关英文缩写及名词解释

第三章专有名词解释及英文缩写一、名词解释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也称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由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

2.艾滋病患者: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3.HIV感染者:感染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个体。

4.HIV急性感染期:通常发生感染HIV的6个月内,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自行缓解。

5.HIV慢性感染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

持续时间一般为4~8年。

6.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终末阶段。

7.机会性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的感染性疾病。

8.窗口期:从HIV感染人体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时期。

注:在窗口期内的血液已有感染性。

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9.CD4+T淋巴细胞:表达CD4分子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

10.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立方毫米(或每微升)外周血中含有的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

11.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12.HIV血清抗体阳转:感染HIV后机体血清中的HIV抗体由无反应转为有反应的过程。

13.HIV抗体筛查试验:一类初步了解机体血液或体液中有无HIV抗体的检测方法,也包括同时检测HIV抗体和抗原的方法。

注:检测得出HIV抗体或抗原有反应或无反应的结果。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免疫凝集试验、免疫层析试验、免疫渗滤试验和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验。

14.HIV补充试验:在获得筛查试验结果后,为了准确判断,继续检测机体血液或体液中有无HIV抗体或核酸的方法,包括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十五节艾滋病
一、学习要点
㈠掌握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艾滋病(AIDS)的传染源是艾滋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通过性接触、注射途径、母婴及器官移植等医疗行为进行传播;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为高发人群。

㈡掌握艾滋病的临床特征
艾滋病毒(HIV)感染人体后经2~10年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在临床上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期。

在艾滋病期临床谱十分广泛,主要表现有①体质性疾病;②神经系统表现;③机会性感染;④继发肿瘤;⑤免疫缺陷并发的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㈢掌握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主要依靠检查抗-HIV来建立实验室诊断,常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做初筛试验,而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做确诊试验。

在某些情况下可用检测P 24抗原、用Northern blot 或RT-PCR法检测HIVRNA来明确HIV感染。

㈣熟悉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CD4+T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由于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

二、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母婴传播
2.肺孢子虫肺炎
3.卡波氏肉瘤
名词解释答案:
1.母婴传播:已感染HIV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将HIV传播给婴儿,此称之为母婴传播。

2.肺孢子虫肺炎(PCP):由肺孢子虫引起的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及短期发热,呼吸急促和紫绀,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部少有罗音,X线胸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痰或支气管灌洗液等检出肺孢子虫可作出诊断。

3.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是HIV与人庖疹病毒8型共同感染所导致的恶性肿瘤,常侵犯皮肤或黏膜。

(二)填空题
1. HIV感染后使人体CD4+T细胞的受损的方式及表现有①-------------------------②----------------------------------③-------------------------------------④-------------------------------
2. 艾滋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受累系统和器官通常是①----------------②----------------
③-------------------④------------------⑤------------------
3. 目前抗HIV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①-----------------②-------------------③-----------------
填空题答案:
1.HIV感染后使人体CD4+T细胞的受损的方式及表现有①病毒直接损伤②非感染的CD4+细胞受累③HIV感染干细胞④免疫损伤。

2. 艾滋滋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受累系统和器官通常是①肺部②胃肠系统③神经系统④皮肤黏膜⑤眼部。

3. 目前抗HIV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①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②非核苷类逆转录
酶抑制剂③蛋白酶抑制剂
(三)选择题A型题
1.HIV下列哪些成分与CD4分子结合而进入靶细胞
A.RNA B. P24 C. gp120
D. gp41
E. RNA逆转录酶
2.HIV感染主要导致下述哪种损害而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A.细胞免疫 B. 体液免疫 C. 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 E. B淋巴细胞
3.在我国现阶段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是:
A.打击卖淫嫖娼B.禁止同性恋 C. 避免输血
D.应用疫苗 E. 防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
5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是:
A.禁止HIV感染者结婚B.提倡自然分娩
C.鼓励母乳喂养D.替婴儿注射疫苗
E.母亲在妊娠期及围产期、婴儿在出生后应用抗HIV药物
6 评估HIV感染者预后的常用实验室指标是:
A.抗-IV B.P24抗原 C.HIVRNA定性试验D.CD4+T细胞绝对值记数和HIVRNA定量(病毒载量) E.微球蛋白7.HIV下列哪些成分与CD4分子结合而进入靶细胞
A.RNA B. P24 C. gp120
D. gp41
E. RNA逆转录酶
8. HIV感染主要导致下述哪种损害而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A.细胞免疫 B. 体液免疫 C. 非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 E. B淋巴细胞
(四)问答题
1. 艾滋病是通过哪些方式传播的
2. 艾滋病毒感染后其自然病程可分为哪几期艾滋病常见的表现有哪些
3. 如何建立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问答题答案:
1. 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染,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主要的传播途径;②注射途径传播,这在我国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药瘾者共用针头,血友病患者应用第Ⅷ因子和注射含HIV的血和血制品,均可传染;③母婴传播,感染本病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传播给婴儿;④其他途径,包括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进行移植,人工受精等。

此外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有可能受感染。

2. 艾滋病毒(HIV)感染人体后经2~10年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在临床上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期。

在艾滋病期临床谱十分广泛,主要表现有①体质性疾病;②神经系统表现;③机会性感染;④继发肿瘤;⑤免疫缺陷并发的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3. 主要依靠检查抗-HIV来建立实验室诊断,常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做初筛试验,而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做确诊试验。

在某些情况下可用检测P 24抗原、用Northern blot 或RT-PCR法检测HIV RNA来明确HIV感染。

(五)病例分析
某男40岁,教师职业,低热伴乏力、钠差及消瘦月余。

因血友病有多次血制品输注史。

体查见唇周苍白,口腔黏膜布满白色膜状物,四肢大关节畸形。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109/L,HGB78g/L。

1. 本病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病 B. 伤寒 C. 艾滋病
D.钩体病 E. 疟疾
2. 本例患者首先应做何实验室检查建立病因诊断
A.X线胸部检查B.血细菌培养和抗-HIV C.咽拭子涂片找真菌
D.淋巴结活检 E.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3. 患者口腔所见提示有
A.口腔毛状白斑症B.鹅口疮C.牙周炎
D.麻疹 E.白喉
病案分析答案:1. C
试题分析:患者以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其临床经过与伤寒、钩体和疟疾不符合;而
结核病少见有鹅口疮及血白细胞低下,加上既往有血制品的反复输注史,故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艾滋病。

因不能除外并发真菌败血症,病因检查须同时作血培养和抗-HIV试验。

(长沙医学院:周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