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神经阻滞及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超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PPT课件

超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PPT课件
3. 焦点的调节
选择适宜的焦点数,并调节聚焦深度,使聚焦深度与目标结 构深度一致。
4. 合理使用多普勒功能
5. 利用多普勒效应帮助鉴别血管及药物扩散方向。

9
探头的选择和准备
探头既是超声波的发出装置,也是超声波的接收装置。探头内 的压电晶体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物体后反射回来,由探头接 收并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转换成电压信号,通过超声仪处理后 形成影像。
根据探头内压电晶体的排列方式,探头可分为线阵探头,凸阵探 头,扇形探头等,线阵探头获取的超声影像为方形,而凸阵探头 和扇形探头获取的超声影像为扇形。根据探头发出的超声波 频率,可分为低频探头与高频探头,低频探头穿透性好,分辨率 低,而高频探头穿透性差,但分辨率高。
推荐: ①目标结构较表浅,选择高频线阵探头; ②目标结构位置较深时,选择低频凸阵探头。
(二)探头的选择
(五)导管技术,适应 证和禁忌证,无菌技

(四)进针技术
8
(一)超声仪器常用
的参数设置
1. 图像深度的调节
选择适宜的深度可更好地显示目标结构。适宜的深度是指 将目标结构置于超声图像的正中或使深度比目标结构深 1cm。
2. 增益的调节
即时间/距离补偿增益。超声在穿过组织时会发生衰减,调 节增益补偿衰减,能够使组织结构内部与表面的回声一致。
目前 麻醉 动态
3
5 精准化医疗
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 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 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 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 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 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超声在神经阻滞及镇痛中的应用进展.课件

超声在神经阻滞及镇痛中的应用进展.课件

三、超声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2、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学龄儿童术后 镇痛
在学龄儿童下肢手术中,相比于单纯采用 PICA,复合超声引导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 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儿 围术期的焦虑,减少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 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三、超声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二、超声在神经阻滞 麻醉中应用进展
(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越性
(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
1、硬膜外阻滞中的应用 ⑴1980年,Cork等首次描述了硬脊膜超声图像特
点,为超声引导硬膜外麻醉奠定了图像基础; ⑵2005年8月,德国的Rapp等报道了25名小儿患
者超声实时引导硬膜外腔置管,均获得成功; ⑶2007年,Marhofer等报道了32名婴幼儿椎管内
结构的超声图像特点,并表明随着儿童的年龄和体 重的增长,椎管内在超声下的成像质量明显减低。
1、硬膜外阻滞中的应用
⑸由于脊柱骨性结构的阻挡干扰和椎管内组 织结构较深,超声定位用于成人椎管内阻滞 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国内硬膜外阻滞的应 用报道较少,从国外研究结果看,超声引导 下的硬膜外阻滞效果可靠,故对于特殊患者 穿刺前利用超声检查可尝试推广使用。
(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进展
4、超声引导还可进行多种神经阻滞以治疗多 种疾病
eg:超声引导膈神经阻滞治疗食管鳞癌食管 支架置入术后顽固性呃逆,取得了良好的疗 效;
(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进展
• 5、目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多集 中于临床应用方面,对该技术的Meta分析 研究较少,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效果影 响因素仍需系统研究,治疗后的长期随访 也应进行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 究,这些都值得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秦朝生1,蒋奕红1,刘敬臣2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摘要:术后有效的疼痛管理是剖宫产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保障。

周围神经阻滞在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常用的周围神经阻滞方式包括椎旁神经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腰方肌阻滞、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及竖脊肌平面阻滞。

不同周围神经阻滞的优势与不足各不相同,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相应的镇痛策略。

研究表明,术后合理采用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参与多模式镇痛策略可使产妇获益。

同时,部分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如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患者实施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支持,伴随超声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更多地探索。

关键词:剖宫产术;麻醉镇痛;周围神经阻滞;超声引导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02.029中图分类号:R719.8;R61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02-0111-04剖宫产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疼痛剧烈,术后有效的疼痛管理可以使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和方便母乳喂养,也是产妇生理及心理上的迫切需求。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椎管内麻醉的方式对剖宫产患者进行术后镇痛,但对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的产妇并不适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需要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临床医生及患者对此存在顾虑。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学的发展,周围神经阻滞参与的多模式镇痛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不仅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同时可以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使患者受益[1]。

因此,对于一些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的产妇,周围神经阻滞参与的多模式镇痛方式可以作为椎管内镇痛的有效替代。

周围神经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上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现将超声引导下不同类型的外周神经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便为剖宫产手术患者的镇痛策略选择提供更多临床参考。

超声介入技术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介入技术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介入技术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徐仲煌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关节内注射、痛点阻滞及神经阻滞疗法是治疗慢性疼痛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人们以此作为引导技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就超声成像技术在关节及神经阻滞治疗慢性疼痛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

一、超声引导技术原理及进展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神经阻滞的历史较短。

1978年La Grange等[1]应用多普勒超声施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由于技术限制,相关解剖结构的超声成像难以令人满意,仅用于确定血管位置。

最近十年中,鉴于超声成像技术本身取得的巨大进步,其临床应用前景大为扩展,就区域阻滞而言,超声引导技术将是继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后又一重大革新[2]。

近十余年,随着超声检查设备和诊断技术的发展, 超声技术在区域阻滞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常超声波频率越高,成像效果越好,但穿透性就差;同样,较低的频率可以穿透到较深的组织中,但成像效果相对较差。

宽带换能器(Broad-band transducers)的出现和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HRUS)的提高,使用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可清晰地显示外周神经的分布、走行及粗细,脉冲(pulsed-wave)和彩色Doppler显像还可以显示血管结构乃至血粘度。

当前的大多超声设备还配备提高成像质量的软件以及彩色/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以分辨血管、血流,均可应用于外周神经阻滞。

另一方面,超声设备小型、便携化不仅降低设备购置成本,也为其在临床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目前国内已有专门用于临床外周神经阻滞的便携式超声设备上市(iLook TM 25,Sonosite Inc)。

目前超声引导技术适用于较为粗大的神经,例如臂丛神经、坐骨神经、股神经等,对于细小的神经,如喉返神经、迷走神经等的定位尚不适用。

二、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的优缺点理想的区域神经阻滞是指使用合适剂量的局麻药精确阻滞目标神经,同时不损伤其他神经或周围组织,因此目标神经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应用

神经阻滞的种类和方法
▪ “三叶草”法是将低频超声探头垂直于身体长轴,置于侧卧位患者 腋中线髂前上棘头侧,先识别腹壁肌肉,然后探头向背侧缓慢移 动并向尾侧倾斜探头扫描。
▪ 寻找由第4腰椎横突、腰大肌、竖脊肌及腰方肌构成的类似“三叶 草”形的图像,超声图像中可见横突前的腰大肌和横突后的竖脊肌, 腰方肌在横突上方,腰大肌后椭圆形或条索状高回声结构即为腰 丛神经。
神经阻滞的种类和方法
6.收肌管阻滞 ▪ 收肌管又称Hunter氏管,位于股前部中下1/3段,缝匠肌深面,长
约15 cm,是位于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的一断面呈三角形的管状 间隙,其内包含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神经股内侧肌支、 股内侧皮神经、内侧韧带神经和闭孔神经关节支。在此间隙注入 局部麻醉药既能保证镇痛效果,又不影响股神经的运动支。
超声引导下神 经阻滞在全膝 关节置换术后 镇痛中的应用
副标题
前言
▪ 膝关节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采用全膝关节置 换术(TKA)治疗。在美国每年约有70万人接受TKA治疗,且每 年增加7.9%,但术后有30%~60%的患者存在中、重度疼痛,导 致膝关节活动受限,妨碍了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神经阻滞的种类和方法
▪ SOFT阻滞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髋关节外展和外翻,将高频线阵 探头置于腹股沟韧带处,识别股神经和股血管。采用平面内技术, 穿刺针从股静脉内侧进入,到达皮下后调整进针方向,朝向外侧 的股神经,当针尖接近股神经时注入局部麻醉药15 mL;然后探头 向内侧移动到进针点上方,并将探头手柄向尾侧倾斜。
▪ 通过倾斜和旋转探头辨识坐骨神经,并在获取坐骨神经最佳长轴 图像后,将穿刺针再次退至皮下调整方向,采用平面内技术进针, 直到股方肌。股方肌在超声图像上形似“V”形,坐骨神经位于股方 肌下缘的深面,在此注入局部麻醉药20 mL。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14.4
[文献标识码]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章编号] 1674-4721渊2018冤8渊c冤-0030-04
Application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LA N Y ing-nian W EI Hui HUA NG Xiao ZHOU Fei-ren TA N Xin-mei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Hechi People忆s Hospita,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Hechi 547000, China [Abstract]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is widely recognized due to reducing the blindness of operations and in鄄 creasing the success rate at present.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can be used to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ody, such as cervical shoulder, brachial plexus,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plexus and sacral,and so on, whose nerve and associat鄄 ed blood vessels can be shown by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which provides the prerequisites for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can not obvious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nerve injury caused by puncture, but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nerve stimulator may improve the safety of nerve block op鄄 eration.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Key words] Ultrasound; Nerve block; Puncture; Nerve damage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新进展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新进展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新进展金荒漠;郭向阳【摘要】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目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单纯使用神经刺激器相比,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更高,耗时更短.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将超声应用于硬膜外麻醉是否可行仍存在争议.超声引导技术并不能显著减少穿刺所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但与神经刺激器联合使用仍能改善神经阻滞操作的安全性.【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1(003)010【总页数】8页(P51-58)【关键词】超声;周围神经阻滞;神经刺激器;局部麻醉;神经损伤【作者】金荒漠;郭向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安全、便捷、有效和快速的医疗工作是现代医学的核心内容,麻醉科的许多临床工作针对的是病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怎样在高效运转的医疗模式下保证医疗质量,是摆在麻醉学从业人员面前的严峻问题。

目前,以超声技术为代表的诸多可视化技术使麻醉学科逐渐摆脱了“盲目”操作的时代,进入到可视化操作的新纪元。

超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认可度最高的可视化技术。

它对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改善了临床麻醉操作的水平,将麻醉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麻醉超声技术包括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技术(TEE)、经颅多普勒技术、以及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等等。

其中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近年来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值得我们在下面进一步阐述。

1 超声引导技术与应用神经刺激器在外周神经阻滞研究进展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有多种辅助方法,如超声引导[1]、透视引导[2]、神经刺激[3]和筋膜突破音[4]等,从最初的寻找异感法,到神经刺激器的广泛使用,再到超声引导辅助神经刺激器,周围神经阻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历了逐步提高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有多项研究对神经刺激器或超声引导技术进行了比较,有证据显示,单纯通过神经刺激方法引导置管对改善下肢的镇痛效果作用很小[5-6]。

超声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超声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基本步骤:
1.辨方向 移动或翘起探头一侧,辨别超声图像的方向。 2.辨标志 辨别图像中的标志性结构,如血管、肌肉、骨骼。 3.辨目标 根据标志性结构和目标神经的局部解剖关系、神经纵截面和横截面 的不同超声特征,确定目标神经。
2018/8/20 xx 5
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阻滞的准备
(一)环境和抢救器械的准备 必须备常规监护设备、供氧设备、抢救设备和药物。 (二)患者的准备 择期手术需禁食。常规开放一外周或中心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血压和指 脉氧饱和度。可给予咪唑安定0.02mg/kg~0.06mg/kg,芬太1ug/kg~2ug/kg进 行镇静,对于小儿患者,可静注0.5mg/kg~1mg/kg 氯.胺.酮。对于呼吸障碍的 患者使用镇静药物应谨慎。穿刺过程最好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三)探头的选择和准备 表浅的神经应选用线阵探头,图象显示更清楚,而深部的神经应选用凸阵探 头,可增加可视范围,有利于寻找目标神经。探头要先涂上超声胶,然后用 已灭菌的塑料套或无菌手套包裹,并用弹性皮筋扎紧。 (四)其它用品 消毒液(碘伏、酒精)、无菌的胶浆、不同型号的注射器和穿刺针。最好准 xx 2018/8/20 6 备一支记号笔,可根据解剖标志,大致标记目标结构的位置,有助于减少超
2018/8/20
xx
7
超声探头与穿刺针及目标神经血管的相对关系
(二)超声探头与穿刺针的相对关系 当穿刺针与超声探头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时,穿刺针的整个进针途径 就会显示在超声图象上,这种穿刺技术被称为平面内技术。当穿刺 针与超声探头排列垂直时,在超声图象上仅能显示穿刺针针干的某 个横截面,需要注射少量液体和移动探头来寻找和确定针尖的位置, 这种穿刺技术被称为平面外技术。当穿刺针与超声探头排列成0且小 于90时,在超声图象上仅能显示穿刺针针干的某一段或斜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非实时的三维成像技术,可更全面地 判断药物沿血管或神经扩散情况,但神经周 围肌肉骨骼的复杂性对三维超声下神经成像 是个挑战。
(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发展
3、采用头戴式显示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 超声引导操作进行培训,模拟区域麻醉下超 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可有效地提高实际操 作的技术水平。
(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进展
5、小儿区域麻醉中的应用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领域的应 用时日不长,因资料尚少,大多数为应用 报道,对其研究仍欠深入。
• 关于小儿神经阻滞应用超声引导的准确性、 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尚缺乏大型研究, 其是否能明显减少局麻药的用量尚无确切 依据。
6、颈肩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是诊疗颈神经根性疼 痛的重要方法之一,超声可视化技术引导 下可探及各椎体节段颈神经根走行及较大 神经分支,为靶点注射准确定位。
⑷2008年,Karmaker等首次报道了超声实时 应用成人硬膜外腔穿刺,15例患者中有14例 椎管内结构可以在超声下分辨,其中8 名患 者可以在超声下看到局麻药硬膜外间隙扩散 及背层硬脊膜向前移位的征象。
1、硬膜外阻滞中的应用
⑸由于脊柱骨性结构的阻挡干扰和椎管内组 织结构较深,超声定位用于成人椎管内阻滞 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国内硬膜外阻滞的应 用报道较少,从国外研究结果看,超声引导 下的硬膜外阻滞效果可靠,故对于特殊患者 穿刺前利用超声检查可尝试推广使用。
• 1994年,第一次真正在超声引导下完成锁骨 上臂丛神经阻滞。
• 近年来,超声在临床麻醉领域发展迅速,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超声的无创性、实时性、可视性以及可重 复性为临床麻醉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以 及疼痛治疗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和丰富的手 段。现超声已广泛应用于麻醉领域。
二、超声在神经阻滞 麻醉中应用进展
6、《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学龄儿童术后镇痛的研究》 谢丽金等 临床医学工程2016年11月第23卷第11期
• 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 肩关节压迫是安全的,对肩关节周围疼痛 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发展
1、神经超声成像技术进步:
神经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神经成像 质量和穿刺针成像质量,提高神经定位的准 确性,更好地发挥了超声对穿刺针的引导作 用。
2、三维或四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
4、超声引导还可进行多种神经阻滞以治疗多 种疾病
eg:超声引导膈神经阻滞治疗食管鳞癌食管 支架置入术后顽固性呃逆,取得了良好的疗 效;
(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进展
• 5、目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多集 中于临床应用方面,对该技术的Meta分析 研究较少,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效果影 响因素仍需系统研究,治疗后的长期随访 也应进行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 究,这些都值得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 5、《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肩关 节镜术后镇痛效应评价 》
• ……
四、参考文献
1、《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进展》裴冬杰 屈双杰 中国医师杂志 2017年1月第19卷第1期 2、《超声引导下的小儿神经阻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刘阳 等 新医学2017年1月第48卷第1期 3、《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与进展》贺轲渝等 实用 医院临床杂志2016年1月第13卷第1期 4、《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雷鸣等 广东医学2017年4月第38卷第8期 5、《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 研究进展》蔡海 综合医学
4、腰丛及股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 ⑴腰丛神经阻滞 • 齐学勤等将64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观察组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 滞组,对照组为传统腰丛神经阻滞组,结 果显示,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较快,麻 醉维持时间较长。
4、腰丛及股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⑵股神经阻滞
传统的股神经阻滞成功率仅为80%左右,且 容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Marhofer等人研究了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其 周边区域麻醉的安全性,以及超声引导在临 床麻醉中的意义,充分肯定了这项技术在股 神经阻滞中的作用。
(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越性
项目 定位
优点
神经直接可视 有助于神经定位的周围结构直接可视
直接可见局麻药注射时的扩散
安全性 阻滞效果
减少局麻药剂量 避免血管内或神经内注射 避免创伤病人疼痛性肌收缩 神经阻滞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 提高阻滞效果
(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
1、硬膜外阻滞中的应用 ⑴1980年,Cork等首次描述了硬脊膜超声图像特
2、胸椎旁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 (Kim等人)有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行胸 椎旁神经阻滞对肺功能仍然存在一定的影 响,但主要原因与高浓度麻醉药物有关, 降低麻醉药物浓度可以确保肺功能,利于 胸部手术与预后。
• 国内(杨纲华等人)一宗对60例超声引导 下连续胸椎旁阻滞对择期开胸手术的应用 研究,研究表明其镇痛效果完善,且可明 显改善开胸术后的肺功能,促进肺部氧合。
点,为超声引导硬膜外麻醉奠定了图像基础; ⑵2005年8月,德国的Rapp等报道了25名小儿患
者超声实时引导硬膜外腔置管,均获得成功; ⑶2007年,Marhofer等报道了32名婴幼儿椎管内
结构的超声图像特点,并表明随着儿童的年龄和体 重的增长,椎管内在超声下的成像质量明显减低。
1、硬膜外阻滞中的应用
2、胸椎旁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提供与硬膜外阻滞相 当的镇痛效果,更好地维持通气,减少尿潴 留、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已广泛应用于 胸外科手术、上腹部手术、乳腺手术、麻醉 镇痛和胸部区域疼痛诊疗中。
传统的阻滞方法采用解剖定位,运用压 力监测或阻力消失定位法,存在操作的盲目 性,而在超声引导下可实现实时可视化,可 获得理想的引导图像。
超声在神经阻滞及镇痛 中的应用进展
要点
一、超声与麻醉 二、超声在神经阻滞中应用进展 三、超声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四、参考文献
一、超声与麻醉
发展历史:
• 1978年间接完成了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但对神经结 构显示非常模糊。
三、超声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 1、超声引导下隐神经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 后镇痛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 术中起到了显著的镇痛效果,不会影响患 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低血压发生,且不 会产生全身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而隐神 经是股神经的纯感觉分支,隐神经阻滞对 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能促使患 者术后功能恢复。
三、超声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2、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学龄儿童术后 镇痛
在学龄儿童下肢手术中,相比于单纯采用 PICA,复合超声引导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 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儿 围术期的焦虑,减少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 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三、超声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2、胸椎旁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现今国内外对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 阻滞多为小样本研究,鲜见大样本多中心研 究,但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该方法麻醉效 果明显,使用的麻醉药物浓度和剂量较小, 并发症较少,可作为临床胸部手术麻醉和围 术期镇痛的有效方法。
3、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 1978年,La Grange等最早报道了用多普勒 超声辨别动静脉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成功率高达98%。
5、小儿区域麻醉中的应用
• 目前常用的超声引导下小儿神经阻滞包括 臂丛、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
• 小儿的腹部或阴茎等部位的手术常选择超 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腹直 肌鞘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及阴茎背神经 阻滞。
5、小儿区域麻醉中的应用
• 国内(张晖等人)有研究比较了传统的骶 管阻滞复合全麻和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 滞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提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较骶管阻滞 镇痛持续时间更长,拔出尿管时间更早。
三、超声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 1、《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和腹横 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 》
• 2、《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 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
• 3、《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部术后镇痛 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 4、《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乳腺癌 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
• 3、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联合 PCIA在跟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谢建伟、许培红等 万方数据)
• 观察组: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 骨神经阻滞联合PCIA镇痛
• 对照组:单纯的PCIA镇痛
• 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 联合PCIA能够有效地减轻手术患者术后疼 痛,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