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会谈策划

合集下载

朝鲜核爆炸与六方会谈

朝鲜核爆炸与六方会谈

朝鲜核爆炸与六方会谈江西邓夏生【社会热点背景】2006年10月9日,朝鲜违背了有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承诺,宣布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2006年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718号决议对朝鲜表示谴责,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在相关领域对朝鲜采取制裁措施。

中国政府也坚决反对朝鲜进行核试验,强烈要求朝鲜信守无核化承诺,同时又力促各方重启六方和谈。

六方会谈指由朝鲜半岛与周边国家,即美国、朝鲜、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日本和韩国六国组成的对谈组织,到2005年9月19日,有关各方进行过四轮会谈。

由于朝美双方分歧太大,六方会谈中断了13个月之久。

2006年12月18日_22日,朝鲜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下于北京举行。

经各方代表努力和协调,会议通过了《主席声明》。

通过本次会谈,各方主张更加明确,立场更加靠近,共识不断积累。

各方重新确认了共同声明的精神,重申将认真履行各自在共同声明中作出的承诺,表达了继续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和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意志,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涉及考点概括】一、历史学科1.全球视野中的中外交往:①史论结合:对中国古代史上中外交往规律性认识如目的、基本条件、基本途径、基本格局、基本趋势和基本影响。

孙中山外交思想变化。

现代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基本准则、基本国策、基本立足点、基本政策、根本目标、基本条件和主要影响。

中外关系理论分析法:历史阶段性和阶段性历史分析法;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析法;社会制度和阶级立场分析法。

②以和为贵与和平崛起:中国古代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实;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及成果;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和日本以及“冷战”时苏联“战争崛起”的教训并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再崛起的经验;2003年温家宝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崛起”思想。

2.历史上的中朝关系和朝韩统一进程:①古代时的中朝两国之间政治和经济交流。

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

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
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
朝核危机的历史背景
• 朝鲜核问题由来已久,自上世纪90年代以 来危机凸显,迄今已两次险酿破局。究其 原因,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严重的 现实动因。 • 1959年9月,与苏联签署《关于双方和平利 用原子能协定》后,朝鲜正式在宁边地区 建立原子能研究所。朝鲜从80年代起即着 手研发核武技术。
• 采取打伊方式的现实性较小,如朝不甘就 范、进而刺激局势,美使出“外科手术式” 打击的可能性则随时存在。
2008年美朝关系明显缓和
• 朝发射导弹,进行核试,导致安理会通过 1695号、1718号两项对朝制裁决议。 • “2· 13共同文件”签署后,朝核问题和平 解决进程进入“行动对行动”阶段。 • 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更趋务实,进一步放 宽了与朝双边接触的限制。 • 继柏林会谈之后,举行纽约会谈,平壤会 谈,日内瓦会谈。
美国的对朝政策
• 2003年年初,美对朝采取无条件地放弃开发核武 器、同时以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相威胁的强硬姿 态,提前修订了对朝作战5027计划,进而出台了 5030计划。 • 布什为寻求连任,面对从伊拉克战后泥潭中难以 自拔、国内渐升的反战情绪,调整了对朝谈判战 术。从六方会谈后美政府内发出信息频率看,主 和性的远高于主战性的,美强调无意攻击和入侵 朝,也无意更迭朝政权。
• 朝鲜面对失去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国内经 济困境加剧、外部环境险恶的严峻形势, 从生存战略出发,谋求与美国签订和平协 定、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 • 美国从未改变对朝敌视遏制战略。美国不 但拒绝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而且继续 在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制裁、军事上封锁 朝鲜。
• 朝鲜于1985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NPT)》,1991年与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签署《全面安全保障协定》,并 于1992年与韩国签署《朝鲜半岛无核化共 同宣言》。 • 1993年,在美国要求对朝核设施实施全面 核查的压力下,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 武器条约》,从而美朝剑拔弩张,第一次 朝核危机发生。

六方会谈

六方会谈

六方会谈讲稿一、会谈背景(一)、朝鲜半岛核危机,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美朝争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疑朝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其核检。

朝反复声明没有,同时指责美在韩部署核武器威胁其安全。

双方核争端从此而产生。

2.朝签署《协定》接受检查●1991年朝同草签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核安全协定》,同意该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

●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进行6次核检,双方对检查对象和结果意见不一。

●1993年2月该机构理事会对朝鲜核设施作出进行强制性的“特别检查”决议。

●同时,美韩恢复举行曾于1992年暂停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

3.朝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3年3月,朝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退出它于1985年底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问题的出现1.美朝争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疑朝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其核检。

朝反复声明没有,同时指责美在韩部署核武器威胁其安全。

双方核争端从此而产生。

2.朝签署《协定》接受检查●1991年朝同草签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核安全协定》,同意该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

●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进行6次核检,双方对检查对象和结果意见不一。

●1993年2月该机构理事会对朝鲜核设施作出进行强制性的“特别检查”决议。

●同时,美韩恢复举行曾于1992年暂停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

3.朝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3年3月,朝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退出它于1985年底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4、1994年10月21日美朝谈判签订《核框架协议》(四)中国和朝鲜我国的态度1、从经济上来说,当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在新世纪的社会转型期致力于社会全面发展已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点所在。

稳定的国际环境对发展的中国尤其重要。

朝核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出现新的战端,那么周边国家就肯定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卷入其中。

“四方会谈”与“六方会谈”互动下的双轨并进:朝鲜半岛和平机制

“四方会谈”与“六方会谈”互动下的双轨并进:朝鲜半岛和平机制

“四方会谈”与“六方会谈”互动下的双轨并进: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构建路径再探作者:张弛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年第05期摘要随着2018年以来朝鲜半岛形势的转圜,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正面临着有利的历史机遇。

尽管关于和平机制的构建路径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但只有中国提倡的“双轨并进”才是实现朝鲜半岛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其接受度也在日渐增高。

因此,半岛南北双方和周边大国应同时推动建立解决停和机制转换的四方会谈和解决核问题的六方会谈,通过两个会谈的“并进”来建设半岛和平机制。

另外,为了保证两个会谈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在借鉴制度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努力促使两“轨”的同向而行、协同增效,从而妥善平衡各方的利益关切,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同时,构筑起维护地区和平的新制度安排。

关键词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四方会谈六方会谈制度互动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地缘屏障,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然而不幸的是,作为大国利益碰撞与交汇的热点地带,朝鲜半岛受复杂地缘政治和冷战历史遗存的影响,至今仍是全世界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之一。

朝核问题的曲折反复、南北双方与周边大国间的复杂矛盾等都迫切要求有关各方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彻底解决核问题,重构地区的安全秩序。

2016-2017年短短两年间,朝鲜连续三次进行核试验,并试射洲际弹道导弹(ICBM);新上台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则针锋相对,宣称要对朝鲜采取军事手段,半岛局势一度逼近战争的边缘。

然而,自2018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发生重大转折,中朝、韩朝、美朝首脑峰会的次第实现使几近“崩盘”的形势一下子“峰回路转”。

这一情势的变化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因此,本文试从分析此次朝鲜半岛局势转圜的背景特征出发,闡释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新路径,并提出为落实这一路径而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朝鲜半岛第三次大缓和的背景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初朝核危机爆发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始终陷于“紧张—缓和—再紧张—再缓和”循环往复的怪圈之中。

朝核问题 六方会谈 PPT

朝核问题 六方会谈 PPT

•背景
2002年,朝鲜宣布发展核武器,并希望与美国 年 朝鲜宣布发展核武器, 双方会谈, 双方会谈,但最终形成了六方会谈的形式以解 决朝核问题。 决朝核问题。
•目的
是谋求朝鲜半岛无核化 朝鲜半岛无核化; 一. 是谋求朝鲜半岛无核化; 二. 是通过六方会谈机制和重要平台实现 有关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常化; 之间的关系正常化 有关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常化; 是通过这个平台,推进东北亚和平与 三. 是通过这个平台,推进东北亚和平与 稳定, 稳定,最终实现长治久安。
朝鲜: 朝鲜: 看似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实则为了对内 对内实现 看似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实则为了对内实现 最大限度的集权 对外获得与大国 集权, 获得与大国讨价还价的 最大限度的集权,对外获得与大国讨价还价的 筹码 俄罗斯: 俄罗斯: 维持现状不折腾, 维持现状不折腾,以此牵制美国在半岛的势力 韩国: 韩国: 统一是最高目标 依靠美国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现半岛统一是最高目标;既想依靠美国 实现半岛统一是最高目标;既想依靠美国牵制 独立处理本国事务 朝鲜,又想独立处理本国事务;过分渲染冲突 朝鲜,又想独立处理本国事务;过分渲染冲突 借此渔利
六方会谈与利益纠纷 会谈与利益 六方会谈与利益纠纷
提纲简介 1. 六方会谈的含义,背景和目的。 六方会谈的含义,背景和目的。 2. 会谈背后各国的立场和态度。 会谈背后各国的立场和态度。 3. 六方会谈的过程和现状 4. 简论六方会谈的成败
•释义
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 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 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 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 的一系列谈判。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 日开始, 题的一系列谈判。会谈于 年 月 日开始 到目前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 到目前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

试析六方会谈各方在朝核问题上的考虑及所扮演的角色

试析六方会谈各方在朝核问题上的考虑及所扮演的角色

试析六方会谈各方在朝核问题上的考虑及所扮演的角色围绕朝鲜核问题,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六国齐聚一堂,为寻求解决之道已举行过六轮会谈,但六国各有各的考虑,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朝鲜和美国是两大主角,前者视安全和发展为第一要务,后者则旨在防止核扩散和增强其在东北亚的存在;中国是积极斡旋者,努力推动朝核问题和平解决;韩国谋求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俄罗斯发挥平衡作用,希望维护其在东北亚的利益;日本注重优先解决日朝双边问题。

标签:六方会谈;朝核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据怀疑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器以来,朝鲜核问题已数度引发危机。

朝核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现实背景,牵涉众多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关系到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有鉴于此,从2003年8月开始,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六国代表齐聚一堂,寻求朝核问题的解决之道,但六国各有各的考虑,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本文将一一进行剖析。

朝鲜:安全和发展是第一要务朝美关于朝核问题的龃龉由来已久。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美国试图取得对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以其卫星照片为据指控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器。

虽然朝美在1994年签署了一项核安全监管协议,但由于美国出于朝鲜经济凋敝、行将出现政权更迭的错误判断,没有认真执行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的承诺,两国关系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但这时朝鲜并未真要发展核武器。

直到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将朝鲜定位为邪恶轴心国,指责其支持恐怖主义和发展核武器,朝美关系骤然紧张起来,朝鲜才大张旗鼓地实施起核计划。

与此同时,朝鲜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冷战结束后,由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市场消失、美国等西方国家继续对朝鲜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以及连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朝鲜经济形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极度恶化,经济总量减少一半,出现了严重的粮食、能源和原材料危机。

关于六方会谈的材料

关于六方会谈的材料

关于六方会谈的材料——日方组长:陈欣(17208102)组员:乔舒雅(17208106)、陈靖(17208131)论题一: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朝核问题的态度?朝鲜是否放弃核武器?论述材料:论坛进程:第三轮日本首次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对朝鲜实施核冻结提供能源帮助。

第四轮朝日双方在声明中承诺,根据《朝日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尊重朝鲜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为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的问题第五轮朝方和日方将开始双边对话,旨在根据《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邦交正常化。

第六轮朝日将根据《朝日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认真努力,迅速实现邦交正常化。

朝日双方承诺将为此通过充满活力的双边磋商采取具体行动。

在东北亚的近代史上,日本是加害国,中、朝、韩是受害国,因此这3个国家是日本恢复军事大国地位,复活军国主义最大的障碍。

日本作为战败国,二战中是五方共同的敌人,加入六方会谈本身就是其国际地位的一次提升。

在六方会谈中,日本纠缠于与核问题无关的“绑架”问题,对谈判起到了阻碍作用。

日本阻碍朝核问题和解,目的是分化中、朝和韩国。

相对于朝鲜3座小功率核反应堆,最理想条件下只能年产4~5枚核弹头的核能力而言,日本有51座核反应堆,储备的核原料足够制造3000~4000个核弹头,同时还拥有先进的导弹技术。

显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日本是不惧怕朝鲜的核力量的。

日本对朝核危机的每一次风波,都会精心利用。

例如航空自卫队计划空袭朝鲜军事基地;朝鲜试射远程运载火箭之前,部署“宙斯盾”驱逐舰准备拦截等。

但是,即使没有朝鲜核问题,日本也一直按部就班推进其军事大国的进程。

日本走向军事大国是以其强大的产业基础为后盾,是日本财阀获取更大经济利益的需求推动的。

从防卫经费突破1%、修改历史教科书、海外派兵、“周边事态”、“有事”法制、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等等。

形势与政策课之“模拟六方会谈”

形势与政策课之“模拟六方会谈”

3、危机爆发时期
2006年10月9日 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 (中国:悍然) 2008年4月:朝鲜就李明博对朝新政策发表评论,抨击李明博为“叛徒”,
宣布暂停与韩国的一切对话。 2008年7月:一韩国妇女在朝鲜军事禁区被朝方开枪打死,双方中断旅游。 2009年1月:朝鲜人民军宣布将对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并废除朝
2、谈判缓和时期
1990年9月,朝鲜总理延亨默与韩国总理姜英勋在汉城举行第一次总理 会谈。这是朝鲜分裂45年后第一次举行北南双方总理的面对面会谈。
1991年12月,第五次总理会谈在汉城举行,双方签署了《北南和解互不 侵略和合作交流协议书》。当月,朝韩双方代表在板门店草签《朝鲜半 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1994年6月28日,双方代表在板门店接触,确定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和 韩国总统金泳三于当年7月25日至27日在平壤会晤。7月8日,金日成主 席逝世。朝韩首脑会晤未能如期举行。
2000年4月8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朝韩签订协议,再次确认双方于1972年签订的《七·四 北南联合声明》中阐明的祖国统一三大原则。双方还商定,韩国总统金 大中当年6月12日至14日访问平壤。
2006年10月9日朝 鲜第一次核试验
2009年5月朝鲜 第二次核试验
主线一:武力威胁
主线二:和平解决
中国呼吁重启六方会谈解决问题
恢复谈判或者不恢复谈判,利弊关系比较明显。 过去这几个月里面,美国、韩国、日本对朝鲜采 取一系列的行动,包括外交上的孤立,包括军事 上的演习压力,还有经济制裁等等,都没有起到 任何作用。所以你喜欢不喜欢六方会谈,这个选 择要是放弃的话可能问题更加复杂。
韩间停止政治军事对抗协议。 2009年5月: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 2010年3月:韩国的“天安”号警戒舰在巡逻时突然发生爆炸。韩国指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六方会谈”策划方案
一、会议背景
所谓“实践出真知”。

在《商务谈判》这门课程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谈判技巧,在实践中熟悉谈判从准备到沟通的整个过程。

我们以朝核“六方会谈”为模拟情景,让同学们走向模拟的谈判桌,有机会把知识学以致用!同时,这也是旨在考究大家对国际政治的了解,培养大家对国际时事政治发展动态的关注与兴趣,充实大家的文化内涵,提高大家的政治修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二、会议内容
㈠会议目的:让同学们走向模拟谈判桌上,学以致用,实践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㈡会议主题:模拟六方会谈,锻炼你我他。

㈢会议形式:情景模拟,全体同学分组扮演“六方会谈”中六国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走向谈判桌。

三、 会议前期工作
㈠会议场地:提前借好学十五的一间教室。

㈡会议道具:事先准备好参会六国的会议铭牌。

㈢会议座位安排:提前到教室按照座位安排图对教室场地进行布置。

六方谈判座位安排图
㈣参会人员分组:根据同学们的意愿,把全体同学分成7个小组,1个为秘书工作组,6个为模拟参会国的国家代表团。

分组情况如下:
1.中国代表团:朱斌、林金豪、来媛媛、范蔚、宋晓雪、傅梦玲、蒋天。

2.日本代表团:赵博、潘建益、周洁、张弘、俞建平、丁紫琼、倪秀秀。

3.朝鲜代表团:刘于瑞、熊承东、蔡梁亮、曾茜茜、陆雪娇、张颖佳、王君。

4.韩国代表团:金骏、谢亦飞、王进、沈黎玲、朱依琳、魏琛洲。

5.美国代表团:刘涵、刘文涛、黄光伟、张祎立、王莹、方建国。

6.俄罗斯代表团:褚国良、金方伟、蔡海鹏、郭黄颖、石舒静、高慧静、徐霞。

7.秘书组成员:高振洋、郭毅、李吉、应思远、吴珊珊、王军、谭国权。

㈤召开团长预备会议:在六方会谈会议正式开始前,秘书组组织六国代表团团长召开一个团长的预备会议,主要讨论出模拟六方会谈谈判的2个议题,会议的全程记录由秘书组的郭毅同学负责。

㈥制定会议议程表(附件1):在召开六国团长会议之后,根据会议的结果以及秘书组人员的讨论结果,制定出模拟六方会谈的整个议程表,让整个会议有次序地进行。

四、会议总流程安排
㈠各国参会代表签到。

㈡主持人宣布模拟会议正式开始。

㈢举行会议(按照会议议程安排表)。

㈣会议结束。

㈤老师进行点评。

五、秘书组工作安排
㈠会前场地选择与布置:王军谭国权李吉郭毅高振洋
㈡会时各国代表签到确认:高振洋
㈢会议总主持:王军谭国权
㈣会议记录与总结:应思远吴姗姗
附件1
会议议程安排表
会议日期: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会议地点:学十五教室4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