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燃烧和灭火》[段伟萍]【市一等奖】优质课

合集下载

《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稀盐酸
现象 分析
A 蜡烛熄灭 氧气耗尽
Na2CO3粉末
B
C
正常燃烧
蜡烛熄灭
符合燃烧条件
CO2灭火,隔绝 空气
Na2CO3 +2 HCl =2 NaCl + H2O + CO2↑
怎样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 吹灭

★ 用水浇

★ 用沙子盖

★ 用湿抹布盖灭 绝

★ 用烧杯罩住

★ 用两个木条夹住蜡烛火焰 移除可燃物 ★ 用剪刀把烛芯剪掉
(取一即可)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不不
飞鸣
则则
已已
,,
一一
飞鸣
冲惊 天人
(
司 马

)
再 见
着火点
2.薄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均是可燃物, 但白磷燃烧红磷没有
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 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如何使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
给铜片上的红磷继续加热
物质 【着白火磷 点红】磷 木材
………………………………………
2、灭火方法:
结论:只要破坏任意一个燃烧条 件,就可以灭火。
总结:选择合适的方法灭火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 液化气、煤气起火:关闭阀门
与其它物品隔离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 其他:用沙、土、灭火器……
用水、干冰、灭火器……
蜡烛的燃烧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 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 应的历史 。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冶炼铜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 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
一、燃烧的条件
一、提出问题
二、我的猜想 三、实验探究
物质燃烧需要什么 条件呢?
四、实验结论
五、实验反思
一、提出问题 二、我的猜想 三、实验探究 四、实验结论 五、实验反思
—— 约·诺里斯
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 ),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达到着火点、有氧)气。
5.通常所说的燃烧一定(CD )多选 A.属于化合反应 B.属于分解反应 C.属于氧化反应 D.发光发热 6.下列有关燃烧和缓慢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多选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不是 C.前者反应缓慢,后者反应剧烈 D.前者剧烈且发光发热,后者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7.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
1994年新疆克拉 马依大火,300多 名中小学生葬身火 海
20名消防员英勇牺牲
火灾自救知识
•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 ,要沉着应对。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 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 灭;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 性,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 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 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燃烧的现象了解燃烧的概念。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 能够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 火、防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2)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中的一大段,蜡烛很快熄灭。
(去除可燃物)
灭火事例和方法
灭火事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破坏哪 种燃烧条件
熄灭酒精灯 用灯帽盖灭 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熄灭蜡烛 嘴吹灭 纸箱着火 用水浇灭 煤气着火 关闭阀门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隔绝可燃物 隔绝可燃物
钻木取火
升高温度——达 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因此能燃烧。
原理:破坏 燃烧的条件!
实验
实验1:将纸卷燃着的一 端用剪刀剪掉
实验2:将燃着的蜡烛用 玻璃杯罩住
实验3:用书扇正在燃烧 的蜡烛
看到的现象
火一会熄灭 火一会熄灭 火一会熄灭
灭火原因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得出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 隔、 绝氧气 温灭度火降实质至上着是火破点坏以了燃下烧的 条件
木 炭 在 氧 气 中 燃 烧
硫 在 氧 气 中 燃 烧
铁 丝 在 氧 气 中 燃

蜡 烛 在 空 气 中 燃 烧
煤 在 空 气 中 燃 烧
镁 条 在 空 气 中 燃 烧
燃烧有哪些共 同点?
事例
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
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燃烧的现象了解燃烧的概念。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 能够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 火、防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2)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使温度降 到着火点
隔绝氧气 或(空气)
以下 隔绝氧气
或(空气)
清除 可燃物
隔绝氧气 或(空气)
这些方 法为什 么可以 灭火?
探究活动2(P129)
三根蜡烛的燃烧有何不同?
三支蜡烛的燃烧现象
观察与思考
现 象
熄灭
分 可燃物与 析 空气隔绝
继续燃烧 产生气泡后,蜡烛熄灭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
具备燃烧的 了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 三个条件 碳,使蜡烛熄灭。

降低温度到


着火点
可燃物着火

点以下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 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酒精灯、镊子、火柴、烧杯、 蜡烛、小木条、棉 花、小石头、玻璃、水
猜想 1. 2. 3.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一
实验用品:石头、小木条、火柴、酒精灯。




小石块呢?


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即可燃物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二
• 实验用品:烧杯、小蜡烛、 火柴
在空气中,已点燃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污染 ??
60℃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三
试管A中的白磷燃 烧,发黄光,放 热,产生大量白 烟,气球略膨胀。
AB
试管B 中的红 磷没有 燃烧。
三 者 缺 一 不 可
实战演练
打火机给人们生 活带来方便,右图 是普通电子打火机 的实物照片。下面 可以做到符合燃烧 条件能打火的组合
是( A)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室温下存放的 蜡烛会燃烧吗?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通用10篇)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通用10篇)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一、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燃烧和灭火(省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燃烧和灭火(省一等奖)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燃烧的概念
②掌握燃烧的条件
③学会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科学分析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的原理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滴水燃烧”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通过“滴水燃烧”的趣味实验,引入“燃烧”概念,再由燃烧带给人类的好处,导入本课课题
生:小组合作完成有关燃烧的实验操作,填写相关的实验现象
师: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从而得出燃烧所需要的初步条件。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现象,交流与讨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师:燃烧的条件是同时满足还是缺一也行呢提醒学生先按要求分析一些实验数据,然后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并实验验证,再归纳总结。

4.让学生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二、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分析与讨论:可燃物都不能燃烧是什么原因
2.实验探究:对比燃烧的条件,请选择合适的方法破坏蜡烛燃烧的条件,观察有没有达到灭火的目的
三、灭火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演示实验:点燃2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学生:分析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活动与探究
在500ml烧杯中注入400ml水并 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 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 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 面上水的白磷,用酒精灯加热,观察 现象。
是否与氧气接触 大约达到的温度 是否燃烧
铜片上的白磷
与氧气接触
约80℃
燃烧
水中的白磷
没有与氧气接触
约80℃
不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
与氧气接触
约80℃
不燃烧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活动与探究
如果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 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 察现象。
是否与氧气接触 大约达到的温度 是否燃烧
水中的白磷 与氧气接触
约80℃
燃烧
通过上述两个探究实验,你现在能总结出燃 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了吗?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如何使物质燃烧起来?
又如何使燃烧的火焰熄灭呢?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一.燃烧的条件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手帕是可燃物,容易着火而燃烧,可 酒精烧完了,手帕却安然无恙,你能给出 合理的解释吗?
1.隔离可燃物 2.隔离氧气 3.降低到该物 质的着火点以 下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满足一条即可)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奇怪的现象:
该实验对我们在火灾中逃生自救有何启示?
遇到火灾,烟雾较浓时,如何 逃离火场?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练习

初中化学优质课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优质课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验证我们的猜想。
真正使课堂成为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 把
[教师点拨]
1、“可燃物”是首要条件,不用验证。我们的任
务是验证“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
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验证,所以应一个一个
的验证。
因为此处是本
2、如果我们要验证“与氧气接触”这个条件, 就要控制这个条件,即:“一个不与氧气接触,一个 与氧气接触。而让两者都具备下面的条件;”即“让
理(带录音)。
巩固燃烧条件 和灭火原理的知识。
2、俗话说:“救火不如防火,怎样防火?
[投影]防火十要点。
[实物挂图]校园防火。
3、假如你被困在火区时,你怎样逃生?根据你
增强安全知识。
居住环境的特点,设计一个逃生的方案。
[投影]火场逃生动画。
[总结与反思]
激励学生热爱
完成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回顾一 化学,探究化学,选
惨剧的发生除了与消防设备的陈旧有关以外,也
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兴趣。
与人们对灭火原理不熟悉,对在火灾中的自救知识的
匮乏有关。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么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知识。
[讲 述]燃烧产生火,火是……请看屏幕。
[投 影]燃烧给人带来“福”。
[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联想
结合日常生活你还能举出哪些物质能够燃烧? 生活实验的能力。
[学生演示改进实验]
[教师评价]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
太好了,这两位同学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实验,老 在表扬之中,他就学
师为你们高兴,我和大家谢谢你们。
会了感激。
[呈现问题] 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哪位同学能想办法让水
中的白磷也燃烧呢? [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
条件,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掌握基本的逃生方
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
学会观察实验、对比、控制变量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
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
养。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
神。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
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在认识燃烧与灭火这对矛盾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
应的进行,人类就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使化学反应为人类所用。

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不是难点,关
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引入

2022年的冬奥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每一届的冬奥会前都会进行火
炬传递。在上一届索契冬奥会的火炬传递过程中出现了非常震撼的一幕。
(视频)索契冬奥会火炬水下传递
现在我们将画面定格在“水下生火”的瞬间,如果我们要在今天的课堂上重现
“水下生火”的瞬间,大家觉得能实现吗?

(引入课题)
活动2
【讲授】提出问题

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2、这个温度是燃烧所要达到的最高温度还是最低温度?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并进行辨析)
3、燃烧的三个条件是需要满足一个、两个还是同时满足?
4、如何证明呢?
活动3
【活动】学生分组实验

请你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展示:药品和仪器)

(点拨)
1、为什么这样设计?
2、你的设计中,满足了什么条件,不同的是什么?
3、你的设计运用的什么方法?体现了什么思想?

活动4
【活动】教师演示实验

大家用3个实验分别验证了3个条件,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实验中来完成燃烧条
件的验证

【演示实验】
1、你观察到了现象?为什么?
2、燃烧时三个条件需要满足几个?
3、我们想重现“水下生火”的瞬间,如何使水下的白磷燃烧呢?

活动5
【讲授】讲授

对比“火炬的水下传递”和“水下的白磷燃烧”这两个我们平常以为不可能发生
的现象,它们的共同点都说明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问题】
什么是燃烧?
活动6
【练习】当堂练习

见课件
活动7
【讲授】灭火原理

【过渡】
这是截取了刚才大家实验中的画面,我们熄灭了酒精灯、吹灭了蜡烛、熄灭了
火柴,燃烧为什么会终止呢?

【问题】
从以上灭火的方法中找共同点,你能用一句话总结灭火的原理吗?
活动8
【练习】当堂练习

以下灭火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1、用酒精灯盖盖灭酒精灯
2、森林着火挖隔离带
3、用水泼灭火
活动9
【讲授】安全知识

【过渡】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们从钻木取火到火箭升天,燃烧在不
断改善着

人类的生存条件。燃烧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美食、带来
了节日的快乐,燃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对火使用
不当,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问题】
1、如果你身在火灾现场,首先该怎么做?
2、拨打119都要说明哪些情况?
3、在我们等待救援时,也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的展开自救。
(视频)自救小常识
4、在今年8月12日天津开发区的一个物流公司的危险品仓库发生了爆炸,给
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救火不如防火,来了解一下日常生
活中的防火小常识。
活动10
【讲授】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