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之培养初探
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初中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如何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一、初中音乐课程设置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1. 多样化的音乐作品选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选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鉴赏能力。
2. 创设多样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室环境的氛围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增加音乐装饰,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3. 注重音乐欣赏除了学习乐理和演奏技巧外,学生应该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感受音乐的美。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 开展音乐鉴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活动,通过听音乐、阅读音乐作品的介绍、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独立思考,分析音乐的结构、情感表达、表演技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观点,使其能够用理性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
3. 注重情感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情感的滋养,提高审美情感的表达能力。
三、学生个体发展的培养学生应该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包括参加音乐比赛、参加乐团、合唱团等,培养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2. 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积极主动地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开阔自己的音乐视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组合和演奏表达情感和思想。
学生应该通过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对不同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听音乐活动,让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音乐作品是音乐艺术家创作的产物,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向学生介绍其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创作技巧,如旋律的构建、和声的运用等,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表演的欣赏能力。
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的实际呈现,学生应该通过观看音乐演出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音乐剧、交响乐团等音乐演出,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表演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音乐演出中的舞台布景、道具和演出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表演的欣赏能力。
通过音乐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创作是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通过自己创作音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音乐的本质,并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合唱、乐队等音乐团体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个人创作音乐作品,通过评比和展示,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音乐表演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02
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除了审美能力的提升, 学生们在文化素养、情感表达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这些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 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03
音乐欣赏教学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或古典 音乐缺乏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和培养。此外,教学方法和手段也 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需求。
03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的关系
音乐欣赏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音乐,学生 可以培养感知、理解、感受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感知、理解、想象 、情感体验等方面,音乐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这些能 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互动式欣赏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分享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看法,引导他们深入 理解音乐,提高其审美能力。
案例二
01
音乐表演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如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让他们在实践
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02
创作性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歌曲创作、配乐等,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 力提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实验、 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验证音乐欣 赏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作 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更加科学 的依据。
探讨如何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音乐 欣赏教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 以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 段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音乐欣赏体 验,从而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和感受。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中学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
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多种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音乐欣
赏不仅仅是被动地听音乐,更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感受和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艺术特征、表达手法等方面来分析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
的审美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音乐鉴赏活动,比如参观音乐会、合唱比赛等,让学生亲身
体验音乐的魅力,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中学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音乐表演,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增强自信心,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组
织学生进行合唱、乐队、个人演唱等形式的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音
乐的艺术特征和表达方式。
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演唱技巧、音准、表演
自信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
教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音乐创作能
力以及音乐知识与文化素养。
只有综合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摘要】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因素,并探讨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探讨了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以及通过音乐作品欣赏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途径。
在总结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强调了对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指导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探究、重要性、因素分析、方法、引导、情感、音乐作品、欣赏、水平、策略、终身受益、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个性和情感,提升综合素质。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修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通过对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
本研究还旨在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培养审美品味和审美态度,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提升他们的终身受益能力。
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审美观念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可以影响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音乐是一门艺术,而审美能力则是欣赏、理解和评价艺术的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寻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小夜曲》等,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流派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对多样化音乐的接受能力。
音乐理解能力是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对音乐内容、音乐形式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动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节奏、旋律和和声,从而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课外阅读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理解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在不断的理解和分析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音乐表达能力是学生在演奏、创作和表演音乐时的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乐器演奏、声乐表演、音乐创作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把握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表达技巧和表演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表演技巧,还可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探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探究1. 引言1.1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审美对象所蕴含的美的意义进行感知、理解、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的美学特点,提升音乐鉴赏水平。
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发展细致入微的感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改进。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过分强调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学生只注重于练习乐器演奏或唱歌的技巧,却缺乏对音乐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情感表达。
这导致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足,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现代社会的音乐环境日益多元化,学生接触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也越来越丰富。
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学生对于当代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新颖形式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有所欠缺。
部分音乐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审美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当前音乐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正文2.1 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音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音乐知识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他们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其审美能力。
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情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欣赏和理解音乐的美,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开始。
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情感三个方面。
学生应该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乐理、音乐史、音乐形式等,掌握基本的音乐符号和音乐术语。
学生还应该通过听音乐、演奏乐器、合唱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音乐技能。
只有充实了音乐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提供多样化的音乐素材和体验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曲目,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欣赏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让他们了解不同音乐曲目的特点和背景。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音乐剧、合唱比赛等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进行音乐欣赏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堂,引导学生听取音乐曲目,分析音乐的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并探讨音乐背后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音乐创作,让学生通过创作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审美兴趣和品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情感和感受。
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之培养初探发表时间:2018-07-03T15:31:04.06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8期作者:张媛[导读] 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初中学生对审美的理解很片面,只是一味的追求时代潮流。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
张媛(贵州省贞丰县鲁容乡初级中学贵州贞丰 562203)摘要: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初中学生对审美的理解很片面,只是一味的追求时代潮流。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
而在所有的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学生音乐欣赏审美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8-0101-02一、初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现状。
1.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对中学生的影响。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掌握的一种过程。
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很多的中小学校不重视音乐课,即便是教授音乐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
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也只是歌唱课。
受普遍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音乐课就是歌唱课,把音乐课简单等同于唱歌课。
唱歌只是音乐课程类型的一种,如果简单的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与锻炼,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受到局限。
在所有的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欣赏课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2.社会传媒对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能是一架钢琴,一台影像机就能对付的了的。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成了课堂教学中必要的手段。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今天的学生去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学生去创造,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为中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当中大众传媒肩负了重要的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种责任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是大众传媒应该肩负起的光荣神圣的责任”。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新课程改革纲要》与《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
“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
”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
可以说审美,特别是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
同时“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而在实施审美教育的全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基本的任务之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2.塑造美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
”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基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
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情欲的满足,把获得生理快感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
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
苏联的卡巴列夫斯基曾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德国的音乐家奥尔夫也说他的教育思想理念是“从根本上对人进行培养的思想”。
接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往往在很多方面都表现优秀。
他们具有较高的情商,比较能够对社会事务,生活环境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使得他们在对艺术的鉴赏力和感悟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几乎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
他在儿时就接受钢琴和小提琴的训练。
他的小提琴演奏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有人说,若不是他的小提琴,也许他想不到他的相对论。
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坚韧的人格,和他所受到的精良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我国著名的女文学家蔡文姬。
她的父亲就是东汉末期的大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
蔡文姬有惊人的辨音能力。
在作曲,历史,文学方面有着极高的天分和成就。
她从小接受的音乐教育使她能够比他人更容易认识,并以特殊的方式理解世界万物。
敏感的心灵和杰出的综合提取表达能力,令人惊叹。
这正是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提高所导致的。
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基于这一点,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三、在音乐欣赏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细心聆听,学会感知,并且教学生有选择性的聆听音乐作品。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
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音乐欣赏活动离不开人的想象联想、情感体验。
而想象联想、情感体验的前提是人的感知觉。
感知是一切音乐欣赏活动的心理基础,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形式。
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需要审美主体有捕捉审美对象的所蕴含的审美信息的能力。
只有当人的听觉器官从纯生理器官上升到审美器官的高度,才真正成为一个能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的人。
然而,人感知音乐美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静心感受,用心探究,学会想象和评价。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成新形象的过程。
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属于审美想象。
英国现代著名美学家科林伍德认为,“我们所倾听的音乐并不是听到的声音,而是由听者的想象力用各种方式加以修补过的那种声音,其他艺术也是如此。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在音乐语言的感召下,在进行情感体验的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想象和联想。
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利用这种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要让学生自己静心感受,不要用详细地讲解扑灭他们想象的火花,告诉学生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没有了精神压力,思维就活跃了,想象力也就丰富了。
这些审美想象可能并不符合成年人的审美标准,甚至有点天马行空,但每一次审美想象都是可贵的,都是有价值的。
作为学生,他们拥有自己审美想象的权利;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不要把自己的想象强加于学生。
在欣赏教学中,还要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空间,允许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只要学生所产生的听后感是真实的、自然的,并能有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
当学生沉醉于优美动听、饱含情感的音乐中,会自然而然地在情感诱导下,产生丰富的想象。
总之,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是可以锻造的,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
前面对于中学音乐欣赏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做了简单的探讨。
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工作。
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
”从这个观点出发,教师如果能够行之有效地完成音乐欣赏活动,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音乐审美达到一种更高更深的境界。
参考文献[1]舒伯特,《关于音乐美的思想》,文艺出版社;[2]赵何起,《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考试;[3]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美国教育出版社;[4]胡吉娜,《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前沿;[5]杜风兰,《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科教新报;[6]陈晓婷,《浅谈职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新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