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化学作业1反应热焓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1.1 焓变、反应热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1.1 焓变、反应热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1.1 焓变、反应热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学习目标] 1.记住焓变的含义,能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能从微观角度,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焓变、反应热的概念。

难点:从化学键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1.焓变(1)焓变①概念:焓(H )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ΔH )决定。

②常用单位:kJ·mol -1(或kJ/mol)。

(2)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因此,我们常用ΔH 表示反应热。

2.1 mol H 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36 kJ 的能量,1 mol Cl 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243 kJ 的能量,2 mol HCl 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862 kJ 的能量,则H 2(g)+Cl 2(g)===2HCl(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3_kJ·mol -1。

3.ΔH 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1)放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

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ΔH <0(填“<”或“>”),即ΔH 为-(填“+”或“-”)。

(2)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

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ΔH >0(填“<”或“>”),即ΔH为+(填“+”或“-”)。

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图1为放热反应,ΔH 1<0;图2为吸热反应,ΔH 2>0。

5.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答案 放热反应是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而浓H 2SO 4溶于水是浓溶液的稀释过程,不是化学反应,故不属于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1.1.1焓变反映热练习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1.1.1焓变反映热练习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化学反映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映与能量的转变第1课时焓变反映热A组1.下列进程必然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映B.分解反映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份子解析: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原子结合成份子放出能量,化合反映、分解反映有可能是放热反映,也有可能是吸热反映。

答案:D2.下列对化学反映的熟悉错误的是( )A.有化学键破坏的必然是化学反映B.会产生新的物质C.可能会引发物质状态的转变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转变解析:化学反映的实质是反映物化学键断裂同时生成物化学键生成。

可是有化学键破坏的不必然就是化学反映,如食盐的熔化进程中只有离子键的断裂,可是没有化学键的生成,食盐的熔化是物理转变。

答案:A3.下列化学反映属于吸热反映的是( )A.盐酸与烧碱溶液的反映与稀盐酸的反映+CO22COD.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解析:酸碱中和反映,活泼金属与酸的反映均属于放热反映;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属于放热反映;C与CO2反映需持续加热,属于吸热反映。

答案: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映中,发生物质转变的同时不必然发生能量转变B.ΔH>0表示放热反映,ΔH<0表示吸热反映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无关D.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映物的总焓时,ΔH>0解析:在化学反映中,发生物质转变的同时必然伴随能量的转变,因此A项错误。

ΔH>0表示吸热反映,ΔH<0表示放热反映,因此B项错误。

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因此C项错误。

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映物的总焓,即反映为吸热反映,ΔH>0,因此D项正确。

答案:D5.下列转变进程,属于放热进程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映③浓硫酸稀释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A.②③④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解析:①物质三态转变,由固→液→气的转变为吸热进程;⑥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反映为吸热反映。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目标要求]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焓变 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2)反应热的本质(以H2(g)+Cl2(g)===2HCl(g)ΔH=-186 kJ·mol-1为例)E1:E(H—H)+E(Cl—Cl)E 2:2E (H—Cl)ΔH =E 1-E 2 知识点一 有关反应热的概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D .焓变的符号是ΔH ,单位是kJ·mol -1,反应热的单位是kJ答案 C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高中化学 作业1 反应热 焓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 作业1 反应热 焓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试题

课时作业(一)A组—基础巩固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解析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的相对大小,前者大的为放热反应,后者大的为吸热反应。

所以,放热反应中每种反应物的能量不一定比每种生成物的能量都高。

放热反应也往往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碳的燃烧;吸热反应不一定都需要加热,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用加热就能发生。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据条件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只有D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而A、B、C三项均为吸热反应。

答案 D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应3.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解析由于A+B―→X为吸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和,可排除A项和C项;而总反应A+B―→C为放热反应,故C的能量小于A和B的能量和,B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4.(双选)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Ba(OH)2·8H2O与NH4Cl固体的反应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解析A、C两项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D两项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D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应5.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四1.1.1《反应热、焓变》word课后作业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四1.1.1《反应热、焓变》word课后作业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四1.1.1《反应热、焓变》word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答案:D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了()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但加热至反应发生后,停止加热,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B、C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等质量的硫分别在足量的纯氧气中、空气中燃烧,设前者放出的热量为Q1,后者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和Q2相对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A.Q1=Q2B.Q1>Q2C.Q1<Q2D.无法判断解析:从硫在空气中燃烧比在纯氧气中的火焰明亮度差、剧烈程度缓和可知,硫在纯氧气中燃烧速率更快,发光更强。

相等质量的硫燃烧放出的能量(在相同条件下)是一定的,而发光、发热均是能量的体现形式,根据总能量一定,发光越多,则转化为热能的部分就越少,所以等质量的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比在纯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C4.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解析: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1焓变反应热(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1焓变反应热(含答案详解)

课时作业(一)焓变反应热1.(2012·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月考)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反应产物的总焓可能相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反应产物的总焓【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变化。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总焓(设为x)与反应产物的总焓(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①x>y,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②x<y,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③x≠y。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3.C(s)+H2O(g)高温,CO(g)+H2(g)是吸热反应,则CO(g)+H2(g)高温,C(s)+H2O(g)是()A.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B.吸热反应,也是置换反应C.既不是放热反应也不是吸热反应D.无法判断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解析】某一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其逆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答案】 A4.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 .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 本题可以根据反应条件及现象来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5.(2012·临沂高二月考)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重难点四反应热与焓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重难点四反应热与焓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重难点四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焓变: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用ΔH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放热反应ΔH<0,吸热反应ΔH>0.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决定.E1--正反应活化能;E2--逆反应活化能;【难点点睛】①化学反应中不仅存在着“物质变化”,还存在着“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以热能的形式体现出来,还可以以光、电等形式表现.②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称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2.反应热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不同物质的能量(即焓)是不同的,对于物质的稳定性而言,存在着“能量越低越稳定”的规律,因此,对于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若为放热反应,则生成物能量低,生成物稳定;若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能量低,反应物稳定.【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反应热的图示【例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B.该反应热ΔH=(b-a)kJ•mol-1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答案】C【重难点点睛】考查了反应热量变化的分析判断,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依据图象分析,结合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可知,反应物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

【重难点考向二】正、逆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热的关系【例2】(双选)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答案】CD【解析】A.某反应的Δ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无法确定正反应活化能的大小,故A错误;B.某反应的Δ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无法确定逆反应活化能的大小,故B错误;C.某反应的ΔH=+100k 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正反应活化能大于100kJ•mol-1,故C正确;D.某反应的Δ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即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 kJ•mol-1,故D正确;故选CD。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1反应热焓变作业含解析1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1反应热焓变作业含解析1

反应热焓变1.“焓”是指()A.物质所具有的内能B.反应热的变化C.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D.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

断裂化学键放出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单位为1⋅,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kJ mol-B。

当反应放热时0H∆<∆>,反应吸热时0H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为“—”D。

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H∆为“+”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

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2H O(l)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D。

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2Ba(OH)溶液5.下列对能量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6。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50 mL 0。

50mol/ L盐酸和50 mL 0.55mol/ L NaOH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改用60 mL 0.50mol/ L盐酸跟50 mL 0.55 mol/ L NaOH溶液进行反应,求出的中和热数值和原来相同B。

用50 mL 0。

5mol/ L盐酸和50 mL 0.55mol/ L NaOH溶液进行实验比用50 mL 0.50mol/ L盐酸和50 mL 0.50mol/L.NaOH溶液测得的数值准确C。

酸、碱溶液混合时,量筒中NaOH溶液应缓缓倒入小烧杯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D.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7.已知化学反应X(g)+2Y(g)=2Z(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一)A组—基础巩固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解析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的相对大小,前者大的为放热反应,后者大的为吸热反应。

所以,放热反应中每种反应物的能量不一定比每种生成物的能量都高。

放热反应也往往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碳的燃烧;吸热反应不一定都需要加热,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用加热就能发生。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据条件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只有D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而A、B、C三项均为吸热反应。

答案 D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应3.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解析由于A+B―→X为吸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和,可排除A项和C项;而总反应A+B―→C为放热反应,故C的能量小于A和B的能量和,B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4.(双选)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Ba(OH)2·8H2O与NH4Cl固体的反应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解析A、C两项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D两项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D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应5.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将镁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U形管中左侧液面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解析镁片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导致U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答案(1)Mg+2H+===Mg2++H2↑镁片溶解,有气泡产生(2)下降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加放热(3)小于考查内容从物质能量角度理解吸、放热反应二、反应热与焓变6.研究表明金属铁能与N2O、CO反应,其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B .加入铁,可使反应的焓变减小C .FeO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Fe +N 2O===FeO +N 2,FeO +CO===Fe +CO 2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解析 从图像可以看出,总反应的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因此总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正确。

从两个分步反应可以看出,Fe 是总反应的催化剂,FeO 是中间产物,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途径,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B 、C 两项错误。

从图像可以看出第二步反应为吸热反应,D 项错误。

答案 A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③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可以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 ④某些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解析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和某些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

反应开始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例如C +O 2=====点燃CO 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反应开始也需要加热,即需要向反应体系先提供一定的能量。

答案 D8.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SO 2+O 2――→500 ℃V 2O 52SO 3 ΔH =-196.6 kJ·mol -1 B .H 2(g)+12O 2(g)===H 2O (l)ΔH =-285.8 kJ·mol -1 C .C(s)+O 2(g)===CO 2(g) ΔH =-393.5 kJD .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解析 A 项,未标明物质状态;C 项,单位错误;D 项,为放热反应,ΔH<0;故选B 项。

答案 B9.已知H 2(g)+12O 2(g)===H 2O(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a 、b 、c 分别代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ΔH________0(填“<”或“>”)。

解析 (1)a 代表旧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b 代表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c 则代表断键吸收的能量与成键释放的能量之差。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答案 (1)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生成新键放出的能量 反应热(2)放热 <考查内容 焓变与键能的关系B 组—能力提升10.(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 .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解析 反应条件与该反应的能量变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不能根据反应条件判断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有些吸热反应常温下即可进行。

答案 CD考查内容 吸、放热反应与条件的关系11.(2015·江苏)烟气(主要污染物SO 2、NO x )经O 3预处理后用CaSO 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 2、NO x 的含量。

O 3氧化烟气中SO 2、NO x 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O(g)+O 3(g)===NO 2(g)+O 2(g)ΔH =-200.9 kJ·mol -1NO(g)+12O 2(g)===NO 2(g)ΔH =-58.2 kJ·mol -1 SO 2(g)+O 3(g)===SO 3(g)+O 2(g)ΔH=-241.6 kJ·mol-1反应3NO(g)+O3(g)===3NO2(g)的ΔH=________ kJ·mol-1。

解析前两式变形①+②×2得出:3NO(g)+O3(g)===3NO2(g) ΔH=(-200.9-58.2×2) kJ·mol-1=-317.3 kJ·mol-1。

答案-317.312.氮氧化物污染日益严重,请分析下列与NO、NO2有关的试题,然后填空。

(1)下图所示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由上图写出N2(g)和O2(g)生成N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1 mol 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298 K、101 kPa下,由稳定的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的反应热叫做该化合物的生成热。

右图为氧族元素(除钋外)的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

①请你归纳: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的生成热(ΔH)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硒化氢在298 K、101 kPa时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可知:N≡N 键的键能为946 kJ·mol -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946 kJ·mol -1+498 kJ·mol -1-2×632 kJ·mol -1=180 kJ·mol -1,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O 2(g)===2NO(g) ΔH =+180 kJ ·mol -1,故答案为:N 2(g)+O 2(g)===2NO(g) ΔH =+180 kJ·mol -1;(2)由图可知,1 mol NO 2和1 mol CO 反应生成CO 2和NO 放出热量为368 kJ -134 kJ =234 kJ ,热化学方程式为NO 2(g)+CO 2(g)===NO(g)+CO 2(g) ΔH =-234 kJ·mol -1,故答案为:NO 2(g)+CO(g)===NO(g)+CO 2(g) ΔH =-234 kJ·mol -1;(3)①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而根据热力学,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a 、b 、c 、d 依次为H 2Te 、H 2Se 、H 2S 、H 2O ,故答案为: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ΔH 越小,反之亦然;②由①可知,b 为硒化氢的生成热数据,则硒化氢分解吸热,且ΔH =81 kJ/mol ,所以H 2S 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 2Se(g)===Se(s)+H 2(g) ΔH =-81 kJ/mol ,故答案为:H 2Se(g)===Se(s)+H 2(g) ΔH =-81 kJ/mo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