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李清照
李清照渔家傲翻译

李清照的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翻译: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 1 —。
渔家傲李清照赏析

渔家傲李清照(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字词解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
一说指海涛。
⑸殷勤:情意恳切。
⑹嗟(jiē),慨叹、慨叹。
⑺谩:同“漫”空、徒然。
⑻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
举:高飞。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⑼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0)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三、全诗大意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四、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五、内容理解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
李清照《渔家傲》翻译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翻译赏析李清照《渔家傲》翻译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渔家傲》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家傲》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翻译】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
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
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鉴赏】“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用“接”“连”两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画面,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
“星河”“转”和“千帆”“舞”写出了大气,写出了磅礴。
在这磅礴大气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气了。
水天相接,星河欲转,船摇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实结合,巧妙无比。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写词人仿佛梦见天帝,天帝殷切地问她:“你打算到哪儿去呀?”看似平常一问,然而这温和与殷切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下阙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地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
“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与过程,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
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
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
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 李清照天ti ān 接ji ē云y ún 涛t āo 连li án 晓xi ǎo 雾w ù。
星x īn ɡ河h é欲y ù转zhu ǎn 千qi ān 帆f ān 舞w ǔ。
仿f ǎn ɡ佛f ú梦m èn ɡ魂h ún 归ɡu ī帝d ì所su ǒ。
闻w én 天ti ān 语y ǔ。
殷y īn 勤q ín 问w èn 我w ǒ归ɡu ī何h é处ch ù。
我w ǒ报b ào 路l ù长zh ǎn ɡ嗟ji ē日r ì暮m ù。
学xu é诗sh ī谩m àn 有y ǒu 惊j īn ɡ人r én 句j ù。
九ji ǔ万w àn 里l ǐ风f ēn ɡ鹏p én ɡ正zh èn ɡ举j ǔ。
风f ēn ɡ休xi ū住zh ù。
蓬p én ɡ舟zh ōu 吹chu ī取q ǔ三s ān 山sh ān 去q ù。
诗词赏析: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 ,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 ”,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
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析及注释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析及注释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报:回答。
嗟:悲叹。
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
语出庄子休住:不要停止。
《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飞就是九万里。
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翻译】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
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
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
父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
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
她是中国古代杰出女词人。
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
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
赏析: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渔家傲·李清照

《渔家傲》(南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境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参考译文】佛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
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
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
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文学常识】①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朝最富盛名的女词人。
以诗言志,以词抒情,婉约俊秀,娟秀纯真,自成一体。
②婉约派与豪放派:宋词风格的两个流派。
婉约派的词风婉约绚丽,含蓄蕴藉,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张炎等。
豪放派的词风气象恢宏,豪放飘逸,代表词人有范仲淹、苏轼、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刘晨翁等。
【诗词赏析】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
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海天相接;感觉:_船摇帆舞,星河欲转_;气势:磅礴豪迈。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
以此表现作者_怀才不遇的感慨__。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豪放_______。
5.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阅读赏析。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背景,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内容阅读赏析词作,感悟词作主旨。
三、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是一个特别的朝代,因为它不强调武力和战争,而是积极地去建设文化。
提到宋代的文化,人们一定会想到宋词,“词苑千载,群芳竞艳,盛开着一朵女儿花。
”这朵女儿花就是李清照。
在三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女子是长期缺席的,但是李清照的词却明耀古今。
她的词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清照的《渔家傲》,去轻嗅这枝女儿花的芳香。
2.作者及背景介绍: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有“千古第一才女”“一代词宗”之称。
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文章名流李格非,母亲王氏相传是宰相之女。
家境殷实,书香门第。
李清照从小便受到文学的熏陶,文化修养不俗。
十七岁,李清照遇到了赵明诚,二人结为连理,婚后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与赵明诚在一起的日子是李清照一生最安宁、幸福的时光。
可是好景不长,靖康二年,北宋被金所灭,李清照开始南渡。
也许是情深不寿,情深天妒,丈夫赵明诚在劳顿交加之下,身染疟疾,病逝。
李清照痛不欲生,可是斯人已逝,生者还要活着。
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带着收集的文物字画独自辗转,颠沛流离。
此时的她多么渴望有个人能来关心她呵护她,而就在这时她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出现了。
张汝舟只是觊觎于李清照收藏的字画,并非真心,所以不久便漏出了丑陋的嘴脸。
对李清照恶语相待,甚至大打出手,李清照提出离婚,可在当时女子是不能与丈夫离婚的,惹来牢狱之灾。
后来被弟弟救出。
晚年的李清照过着清简的生活。
这首词就写于南渡之后。
3.走进文本,诵读体悟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过程中注意正音正字。
2.学生自由朗读,并且思考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通过你的课前预习,你认为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述了梦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5.文本赏析这首词在《花庵词选》中题为“记梦”。
既然是记梦,梦中一定会出现很多场景。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那些场景,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场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渡千帆舞。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了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银河就要旋转起来了。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场景?描写好在哪里?这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
这些景物原本是孤立的。
作者运用两个动词“连”“接”,将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画面。
这种海天相接的感觉让我想到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的潮水是平静的,而李清照笔下的江面却是波涛汹涌的。
接下来下句同样用两个动词“渡”“舞”,足见风浪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风浪之中的感受,使人身临其境。
杜甫在《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这幅场景给你留下的感受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让我们体会到这种感受的?(写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辽阔,壮美,瑰丽雄伟,意境开阔总结:这两句既有梦境的虚幻性,同时又使人身临其境,富于生活的真实感。
虚虚实实,为全词奠定了奇情壮采的基调。
怒涛行舟图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迷迷糊糊之中,仿佛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住的地方。
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1)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场景?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天帝形象?“仿佛梦魂”说明作者在梦境之中。
“殷勤”是“恳切”“关切”的意思。
这句当中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
这两句虽然语言简洁,但是却包含着深厚的感情。
李清照在南渡过程中,独自漂泊,十分渴望有人关心她。
在梦境中她竟然得到了天帝的眷顾,我想这也是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求。
(2)渴望得到天帝眷顾的只有李清照吗?这句还暗含着怎样的情绪?这种渴求应该不只是为了孤苦无依的自己,更是为了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
北宋朝廷软弱无能,百姓在战火中失去家园。
所以这三句就与现实中的北宋朝廷,社会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表现了李清照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态度。
天帝问归图3.面对天帝的提问,李清照是如何回答的呢?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上阕是天帝问归,下阕一个“报”字的回答,自然地将上片和下片衔接起来。
(1)这一句“嗟”是核心,作者慨叹的是什么呢?“路长”“日暮”化用典故,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长是指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可是我已经日暮,人生已经进入暮年。
这一句其中充满了彷徨和无奈,已至暮年,可是人生的很多理想还没有实现。
(理想未实现的忧伤)(2)下句核心是“漫”,这个字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漫”白白的,徒劳的。
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句子,但是是毫无用处的。
为什么毫无用处?因为无人欣赏,这一句中蕴含着怀才不遇之感。
总结: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可是已至暮年,空有一身学问却没有知己。
面对这种惨淡的现实,李清照是如何选择的?她到底要归向何处呢?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上去。
再次化用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鹏,是传说中的一种大鸟,由鲲变化而来。
所以我们常听说鲲鹏。
鹏有多大呢?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当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一煽动翅膀,激起的水花,就能达到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
鹏之所以能够飞往九万里高空是因为凭借着风势。
李清照也希望能够凭借着风势,像大鹏一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而且希望风不要停,把我吹到三山去。
李白也有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与此相似。
飞往三山,三上是什么地方?曹雪芹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那么李清照想去哪里呢?三山是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传说渤海的东方,有一个极大的无底深渊,名叫归墟,普天下的江河大陆之水,全体流往那里。
然而那里的水,素来不上涨,也不降落,始终坚持常态,可见归墟是如许的大跟深。
归墟中有三座神山,名叫方丈、瀛洲、蓬莱。
每座山的高及四周各三万里,山顶上平坦之处也有九千里,山与山之间的间隔约七万里。
山上有黄金、白玉造成的殿台楼阁;飞禽飞禽都是纯白的;到处长着珍珠宝石的树,开的花、结的果,味道都很好,吃了能够永生不逝世。
蓬莱十大盛景:仙阁凌空,神山现世,渔梁歌钓,日出扶桑,晚潮新月,万里澄波,万斛珠玑,铜井金波,狮洞烟云,漏天滴润。
李清照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叫《晓梦》,晓梦晓梦随疏钟⑴,飘然蹑云霞⑵。
因缘安期生⑶,邂逅萼绿华⑷。
秋风正无赖⑸,吹尽玉井花⑹。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⑺。
翩翩坐上客⑻,意妙语亦佳⑼。
嘲辞斗诡辩⑽,活火分新茶⑾。
虽非助帝功⑿,其乐莫可涯⒀。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⒁,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⒂。
安期生,萼绿华都是蓬莱仙境里的神仙。
李清照的这首《晓梦》因“姻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泄露了她的所有愿念。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他仿佛于茫茫人世间一眼便识得了与他们之间的姻缘。
只有故知之心,没有仙凡之异。
仿佛臆想里这种与仙同乐的生活才是她心中的理想世界。
所以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所以她说“风休住”乘着蓬草一样的小舟把我送到理想之地越是追求理想,追求自由,就越是说明了现实的惨淡和残酷。
正式因为现实的不如意才更加渴望理想自由。
(鹏程万里图)这首词虽然是描写梦境,但是其中又处处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感受,通过我们以上的分析,能否总结一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对现实的批判怀才不遇对理想自由的追求总结:这首词为我们描述的这场梦境,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的悲愤,对现实的批判,讥讽,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回顾全词:这首词结构新颖,完全突破了上情下景的传统模式,上片的天帝问归与下片的我报路长嗟日暮将上下片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全词大半由人神对话组成,同时下片的“三山”与起句暗合,“蓬舟”与“千帆”相应,“我报”与“问我”绾合,章法缜密。
作品继承了屈原、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想象联翩,瑰丽多姿,奔放自如,充满了浓郁的神话色彩和浪漫气质。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再次朗读这首词。
讨论: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多写闺中闲愁。
例如大家背过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词作则多写家仇国恨。
北宋灭亡以后,李清照开始南渡,这中间她经历了丈夫离世,国破家亡,独自漂泊的生活。
所以她的词作中弥漫着对自己身世的悲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的情感。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木兰横戈好女子,但愿相将过淮水。
”这哪里像以为离乱中的女子所写,倒像是以为亟待收复失地的臣子所写。
李清照一边在词中表达自己孤苦无依,内心的苦闷,挣扎,一面又以女子之身怀天下之事,体味着宋朝士大夫的悲哀,那么你认为李清照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读李清照的词,你会看到她一步步的成长,在岁月的沉淀下,以为活泼开朗的少年成长为幽怨的少妇,再到后来经历风霜,成为一位看淡一切的长者。
我想对于李清照的词的学习也是同样的,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有更深刻的思考。
课下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多的学习阅读她的作品,并且也能通过学习她的词丰富你的人生。
四、板书设计:怒涛行舟图怀才不遇天地问归图梦境梦醒批判现实鹏程万里图追求理想五.教学反思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作品,并且风格较前期相比,相差较大。
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李清照的生平事迹、诗词有较深入的理解。
在这一点上,学生落实得较差,对李清照的诗词仅仅达到了背诵的程度,缺少对词作的剖析,所以在理解情感的时候表现较生硬,以教师讲解为主。
基于以上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的诗词的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对诗词的积累;2.培养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能力;3.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