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税法下工资薪金、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详尽版)并附

合集下载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大全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大全

年终奖是指企业根据员工年度工作表现,发放给员工的一笔额外报酬。

对于员工来说,年终奖是一种激励,也是对工作的肯定。

然而,年终奖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下面将详细介绍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首先,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所得、出售不动产所得、偶然所得等多种形式的所得计征。

而对于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一次性计算法和分期计算法两种方式。

一、一次性计算法:年终奖一次性计算法是指将年终奖与个人全年的收入合并计算,按照税率表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的步骤如下:1.首先,将个人全年的收入(包括年终奖)减去各项减除费用(如职业费用、专项附加扣除等)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4.根据计算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额,减去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如工资、薪金所得等已经扣税的部分),得出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

二、分期计算法:分期计算法是指将年终奖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期计税。

具体计算的步骤如下:1.首先,确定工资的月度收入。

2.将个人全年的工资收入按月份进行累加。

4.将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减去速算扣除数,并按照相应的税率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5.将每个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进行累加,得到全年的个人所得税。

6.最后,将全年的个人所得税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得到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可能因地区、法规的不同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个人所得税之前,应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和具体情况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计算。

总之,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个人全年收入进行计算,并按照一次性计算法或分期计算法确定个人所得税额。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享受一些扣除项目的优惠,以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年终奖个税的详细计算公式(附EXCEL源文件)

年终奖个税的详细计算公式(附EXCEL源文件)

×20%-555=10245.2 元。
由此可见,乙比甲的年终奖多拿 1 元,但收入反而少:10245.2-5295=4950.2 元。
年终奖一元钱临界点效应:发 18001 元比 18000 元多纳税 1155.1 元;54001 元
比 54000 元多纳 4950.2 元;发 108001 元比 108000 元多纳 4950.25 元;发 420221
为了合理解决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征税问题,经研究,现就调整征收个人
第5页共4页
所得税的有关办法通知如下: 一、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 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 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二、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 12 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 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 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 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 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 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 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四、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本 通知第二条、第三条执行。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24_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24_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24_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是指根据个人收入和相关扣除项目计算并缴纳的税款。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在2024年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主要是根据个人月收入和适用的税率进行计算。

根据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计算分为两种方法:综合计算方法和分类计算方法。

综合计算方法是指将纳税人的所有收入合并计算,然后按照适用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适用税率根据收入水平分为七个档次,分别是:3%、10%、20%、25%、30%、35%和45%。

税率逐级累积计算,最后可以使用一定的扣除方法进行减免。

综合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企业职工、各类群体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

分类计算方法适用于独立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等个人经营者。

该方法按照收入的不同类别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目前分类计算方法的具体细则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超额累进法,二是累加应税所得额发生改变法。

超额累进法即根据超过上一级计税起点的部分进行计税。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年收入为60万元,超过36万元的部分将按照30%的税率进行计税。

累加应税所得额发生改变法即根据不同税率的应税所得额进行计算。

例如,2024年个人全年应税所得额在3000元以下的部分将根据3%的税率进行计算,超过3000元的部分将按照应回增税率进行计算。

除了适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税率,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还涉及到一些扣除项。

中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一些扣除项目,如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将这些扣除项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以减少纳税金额。

在实际操作中,个人所得税征收依靠纳税人的主观报税和税务部门的审核执法。

纳税人需要根据自己的收入和相关扣除项计算个人所得税,并向税务部门申报和缴纳。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大全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大全

首先,需要明确,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法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以中国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为例。

1.根据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将年终奖收入归入相应的税档。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7个档次,分别是3%、10%、20%、25%、30%、35%和45%。

-2024年个税税率表如下:税率月应纳税所得额(元)3%10%20%25%30%35%45%2.年终奖收入需要按照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计算纳税金额,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年终奖收入-年终奖扣除项目-年终奖免税额3.年终奖扣除项目是指根据国家规定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的一些费用,如职业教育费、继续教育费、子女教育费、住房贷款利息等。

4.年终奖免税额是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个人享受年终奖免税的金额上限。

免税额与居民所在省份和居民的家庭状况有关。

5.根据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相应的税率表,计算出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

6.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扣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7.速算扣除数是指根据不同的税率档次和法律规定,计算出的税前按一定比例扣减的金额。

8.最终,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缴纳金额等于扣缴个人所得税减去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的差额。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需要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计算。

总结一下,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大致包括确定税率档次,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最终得出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缴纳金额。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因素,如税率、扣除项目、免税额等,因此在具体计算时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法规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工资薪金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工资、薪金计算公式: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个税起征点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个税起征点:现行起征点20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案例: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后为72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200—3500)×10%—105=265(元)年终奖缴纳个税计算公式: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以及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个税缴税方法。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如:一个人的年终奖金为24000元,当月工资为5100元。

以24000除以12,其商数2000对应的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24000×10%-105=2295(元),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5100-3500)×10%-105=55(元),该纳税人当月共计应纳个人所得税=2295+55=2350(元)。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关于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及注意临界点的说明

关于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及注意临界点的说明

年终奖是指员工在年底获得的一笔额外奖金,通常作为对其一年工作表现的奖励。

在中国,年终奖的发放会扣除个人所得税,根据收入不同会有不同的税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并说明注意的临界点。

根据最新的税率表,个人所得税按照累计收入额来计算。

首先,需要计算出年终奖的税前收入额,即年终奖金额减去年终奖免税额。

然后,将年终奖的税前收入额与之前累计的收入额(包括工资、奖金、加班费、津贴等)相加,得到累计收入额。

接下来,根据累计收入额在税率表中找到对应的适用税率。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7个档次,从3%到45%不等。

不同的累计收入额适用不同的税率。

最后,将累计收入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到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减少纳税人的负担,中国政府规定了年终奖免税额,这是指在年底发放的年终奖中,个人可以免税的部分。

免税额的具体数额会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调整,近年来的免税额一般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

个人可以通过向公司财务部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来享受年终奖免税额。

除了年终奖免税额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减免情况。

例如,对享受特殊津贴的教职工,还可以享受特殊津贴免税;对从事科研、技术创新等方面工作的人员,还可以享受科技成果转化所得免税等。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累计收入额的临界点。

临界点是指在一些收入额范围内,适用不同的税率。

例如,2024年,税率表中的第一档税率为3%,而第二档税率为10%。

如果累计收入额超过了第一档的临界点,则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超过临界点的部分会适用第二档的税率。

通过了解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及注意的临界点,员工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

同时,公司在发放年终奖时也需要根据相关政策合理计算个人所得税,确保合规运营。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

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取得的全部应税所得减去法定的各项扣除后的金额。

根据中国税法,年终奖属于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范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按照累计一次性奖金的方式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将年终奖金额加上个人其他的工资薪金所得,再减去费用、捐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各项扣除后的金额,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其次,确定适用税率。

根据中国税法,个人所得税分为七个不同的级数,每个级数适用不同的税率。

具体的税率如下:-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通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所处的税率级数,从而确定适用的税率。

最后,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速算扣除数是根据具体所属税率级数来确定的,用于简化计算。

总的来说,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来确定税率,并通过税率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各项扣除和速算扣除数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介绍的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的一般计算方法,具体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可能还受到一些特殊规定的影响,如个体工商户的特殊税收政策等。

因此,在实际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应参考当地税收政策和相关法规。

此外,税务部门通常会根据不同的纳税人情况提供相应的纳税指导和申报表格,以帮助个人正确计算和申报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是指劳动者从事工作所得到的工资、薪金收入中,依照法律规定要扣留缴纳给国家的税款。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是以税前工资薪金为基础,按比例计算缴纳的。

首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预扣除各种免税额及专项扣除后的工资、薪金所得额;税率则按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区间逐级累计计算,逐级递增;速算扣除数则是为了避免纳税人通过分段计算来规避税款而设置的,主要是按区间的起征点和税率来确定的。

其次,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标准如下:1. 税率分为七档,分别为3%、10%、20%、25%、30%、35%、45%;2. 起征点为3500元,也就是在月薪不超过3500元的情况下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3. 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专项扣除,比如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可以减少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金额。

以工薪阶层为例,假设月收入为5000元,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5000-3500=1500元;税率使用10%;速算扣除数为105元。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500×10%)-105= 45元以上是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管理中,还需根据所在地的税收政策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注意的是专项扣除的具体内容,因为各种专项扣除的额度与具体情况有关。

总之,为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需要对个人所得税政策有所了解,并尽可能地把自己列入其中。

个人所得税是衡量一个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能够提供给国家一定的税收收入,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国都在不断的优化个人所得税政策,以保证收支平衡,促进国家全面发展。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于1980年通过,从1981年开始全面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经多次调整,旨在进一步优化税收制度,降低纳税人的负担,并提高个人的福利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个税法下工资薪金、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详尽版)并附新个税法 工资薪金、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计算公式: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个税起征点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个税起征点:现行起征点20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案例: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后为72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200—3500)×10%—105=265(元)

年终奖缴纳个税计算公式: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以及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个税缴税方法。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如:一个人的年终奖金为24000元,当月工资为5100元。以24000除以12,其商数2000对应的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24000×10%-105=2295(元),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5100-3500)×10%-105=55(元),该纳税人当月共计应纳个人所得税=2295+55=2350(元)。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如:一个人的年终奖金为12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2000-(3500-3000)=11500,以11500除以12,其商数958.33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11500 ×3%=345(元)。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由于低于3500元的费

用扣除标准,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该纳税人当月共计应纳个人所得税345元。 需要注意的是,单位对职工取得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12个月),对每一个纳税人,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法只允许使用一次。 工资薪金、年终奖所得以前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全月含税收入级距 全月不含税收入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 不超过500元 不超过475元的 5 0 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两千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 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 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超过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超过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超过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 超过58,375元至70,375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 超过70,375元的部分 45 15,375

工资薪金、年终奖所得适用调整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级数 全月含税收入级距 全月不含税收入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 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部分 3 0 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

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根据新税率算出来的无效年终奖区间(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级数 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无效区间 说明 1 不超过1,500元 3 0 无效纳税区间有两个特

点:一是相对无效区间减去1元的年终奖金额而言,税前收入增加税后升入不升反降或保持不变。二是各区间的起点都是税率变化相应点。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18,001-19,283.33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54,001-60,187.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108,001-114,600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420,001-447,50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660,001-706,538.46 7 超过80,000元 45 13,505 960,001-1,120,000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的税金)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每月2000元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前适用税率表 级数 全月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全月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 不超过5千元的 不超过4,750元的 5 0 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2 超过5千元到1万元的部分 超过4,750元至9,25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过1万元至3万元的部分 超过9,250元至25,25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过3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 超过25,250元至39,25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9,250元的部分 35 6,750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表(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级数 全年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不含税应纳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 不超过15,000元的 不超过14,250元的 5 0 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2 超过1.5万元到3万元的部分 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10 750 3 超过3万元至6万元的部分 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20 3,750 4 超过6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 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30 9,75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9,750元的部分 35 14,750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1. 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 2.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 2. 每次收入额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 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表(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级数 每次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 不超过2万元的 不超过1.6万元的 20 0 1、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2 超过2万元到5万元的部分 超过1.6万元至3.7万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7,000元的部分 40 7,000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对前款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其它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800)*20%*(1-30%)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1-20%)*20%*(1-30%)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20%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