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火罐ppt课件
平衡火罐疗法

选穴原则
D
经验选穴:根据临床经验和实践选择穴位
C
循经选穴:根据经络理论选择穴位
B
局部选穴:选择与病症相关的局部穴位
A
辨证选穴:根据病症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
操作步骤
准备火罐:选择合适的 火罐,并进行消毒处理。
确定穴位:根据患者的 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
的穴位。
吸附火罐:将预热好的火 罐吸附在选定的穴位上,
04
增强免疫力: 提高身体抵抗 力,预防感冒 等疾病
成功案例
某患者因颈椎病导 致颈部疼痛,经过 平衡火罐疗法治疗 后,疼痛明显减轻, 颈部活动范围增大。
某患者因腰椎间盘 突出导致腰部疼痛, 经过平衡火罐疗法 治疗后,疼痛明显 减轻,腰部活动范 围增大。
某患者因肩周炎导 致肩部疼痛,经过 平衡火罐疗法治疗 后,疼痛明显减轻, 肩部活动范围增大。
C
高血压:避免使用火罐, 以免血压升高
D
孕妇:避免使用火罐, 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字点 是击 您此
4 思处 想添 的加 提正 炼文 。, 文
临床效果
01
缓解疼痛:对 腰痛、颈椎痛、 关节痛等有显 著效果
02
改善睡眠:对 失眠、多梦等 有明显改善
03
调节内分泌: 对内分泌失调、 月经不调等有 良好效果
某患者因膝关节疼 痛导致行走困难, 经过平衡火罐疗法 治疗后,疼痛明显 减轻,行走能力得 到改善。
患者反馈
疼痛缓解:多数患者表示疼痛明显 减轻
精神放松:许多患者表示心情得到 放松,压力减轻
睡眠改善:部分患者表示睡眠质量 得到改善
身体机能恢复:部分患者表示身体 机能得到恢复,如消化功能改善等
谢谢
操作结束后,应立即将火罐取下,避免长时 间吸附在皮肤上造成伤害。
平衡火罐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 竹筒火罐 ▪ 陶瓷火罐 ▪ 玻璃火罐 ▪ 抽气罐 ▪ 紫铜罐 ▪ 角制罐
▪ 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阴阳学说,脏腑学说, 五行,经络学说等),以神经传导学说为途径,以自身平衡为 核心,运用不同的拔罐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的自 然平衡疗法。
▪ 中医认为:火罐有温经散寒,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 行气通络等不同功效。
▪ 闪罐至火罐温热,将火罐罐体自上而下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揉 背部3个来回。
▪ 吐少量润滑油于背部,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罐3个来回,顺 序为先中间后两边,以背部出现红晕为度。
▪ 沿背部两侧膀胱经抖罐3个来回
▪ 临床应用:此法为典型的泻法, 常用于实热型疾病,具有清热 泻火,活血化瘀等功效
▪ 将火罐留于局部5-10分钟 ▪ 临床应用:主要对风、寒、湿、等所致的背、腰、骶、四肢及
▪ 点火用的酒精棉球要夹紧,酒精要拧干,以防脱落烫伤病人皮 肤。
▪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 吸附及推罐
▪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消毒局 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 冬天拔火罐时要注意保暖,拔完火罐后要多喝温开水,防止受 凉。
▪ 西医认为:火罐具有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 增强免疫机能,消炎抑菌,退热止痛等作用。
▪ 感冒患者 ▪ 失眠患者 ▪ 肥胖症患者 ▪ 肩周炎患者 ▪ 湿热体质的健康人 ▪ 颈项、腰背酸痛患者 ▪ 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 ▪ 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 肿瘤病人、血液病人、孕妇 ▪ 皮肤破损有瘢痕处及皮肤病患者 ▪ 高血压发展期
▪ 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 无损伤,患者易接受 ▪ 疗效显著 ▪ 无明显副作用 ▪ 既治病又防病
平衡火罐疗法

应用: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痛、 关节炎等
火罐疗法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负压作用, 促进局部血液 循环,改善组
织营养状况
调节神经系统: 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神经系统, 缓解紧张、疲 劳、疼痛等症
状
增强免疫力: 通过调节免疫 功能,提高机
平衡火罐疗法
演讲人
目录
01 平衡火罐疗法的原理
02 平衡火罐疗法的操作方法
03 平衡火罐疗法的适应症
04 平衡火罐疗法的禁忌症
平衡火罐疗法的 原理
传统中医理论
01 阴阳平衡:平衡火罐疗法遵循阴阳 02 五行学说:平衡火罐疗法运用五行
平衡的原则,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达到治疗效果。
适,及时就医
平衡火罐疗法的 适应症
常见疾病
01. 颈椎病 01. 肩周炎 01. 头痛 01. 便秘 01. 疲劳
01. 腰椎间盘突出 01. 膝关节炎 01. 失眠 01. 消化不良 01. 免疫力低下
亚健康调理
疲劳、乏力、失 眠、焦虑等亚健
康症状
免疫力低下,易 感冒、易感染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 如慢性疲劳、慢
禁忌部位
01 面部:眼睛、鼻子、 嘴巴等敏感部位
03 胸部:心脏、肺部 等重要器官部位
05 背部:脊椎、腰椎 等骨骼关节部位
07 手臂:肘部、手腕 等关节部位
02 颈部:颈部两侧、 喉结等部位
04 腹部:胃部、肠道 等消化器官部位
06 腿部:膝盖、脚踝 等关节部位
禁忌时间
饭后一小时 内不宜进行 火罐疗法
2024版拔罐ppt课件完整版

02 拔罐疗法基本操 作
拔罐器具选择与准备
01
02
03
04
玻璃罐
透明度高,便于观察罐内皮肤 变化,适用于多种拔罐方法。
竹罐
轻便耐用,价格低廉,适用于 药罐法。
陶罐
吸力大,适用于走罐和刺络拔 罐。
抽气罐
操作简便,便于调节吸力大小, 适用于家庭保健。
拔罐部位选择与定位
背部
胸腹部
上肢
下肢
膀胱经、督脉为主,可 治疗全身疾病。
任脉、足阳明胃经为主, 可治疗胸腹部疾病。
手三阳经为主,可治疗 上肢及头面部疾病。
足三阳经为主,可治疗 下肢及腰背部疾病。
拔罐操作方法与步骤
准备物品
选择合适的拔罐器具、消毒棉球、止血钳、 95%酒精棉球、打火机或火柴等。
选择体位
根据拔罐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俯卧位、仰卧 位、侧卧位等。
定位消毒
确定拔罐部位,用消毒棉球擦拭皮肤。
04 常见疾病拔罐治 疗方案
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案
感冒
对于风寒感冒,可以在大椎、风门、 肺俞等穴位进行拔罐,以祛风散寒; 对于风热感冒,可以在曲池、合谷、 太阳等穴位进行拔罐,以疏风清热。
咳嗽
对于外感咳嗽,可以在背部膀胱经、 督脉进行走罐,重点在肺俞、风门等 穴位留罐;对于内伤咳嗽,可以在中 府、云门、膻中、天突等穴位拔罐, 以宣肺止咳。
推动科研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拔罐疗法 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其理论和技
术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皮肤破损处理
若因操作不当导致皮肤破损,应立即 停止拔罐,并对破损皮肤进行消毒处 理,防止感染。同时,避免在破损皮 肤上继续拔罐。
平衡火罐疗法

中医护理小组
1
来源和发展 定 义 作用原理和机理 行罐手法 治疗方法
2
来源和发展
在火罐疗法的基础上,1984~1985起用于临 床,手法由三种发展到十余种,治疗的病种 也日渐增多。
3
古 拔 罐 用 具 角—4ຫໍສະໝຸດ 56定 义
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阴阳 学说,脏腑学说,五行,经络学说等);以 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 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核心;以不 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 法。
17
起罐手法
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 一手握住罐体,另一手 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 下,使气漏入罐内,火 罐即能脱落,不可硬拉 或旋动火罐。
18
摩 罐
操作:涂润滑剂,以平衡穴位或腧穴为中心, 做环旋运动,称为摩罐。
19
擦 罐
操作手法:沿经络走行直线双向擦罐。
20
推 罐
操作:沿经络走行直线单向推动。
9
行罐手法
10
用物准备
11
闪 罐
操作:在留罐的基础上进行,为“留 - 拔 留”的循环手法;沿着膀胱经,从患者背部 由左上-左下-中上-中下-右上-右下的顺序进 行罐;拔罐时要快,突然,有爆发力,发出 大声响。
12
人体背部穴位图
13
横 指 寸
以手指的横径作为取穴的折量标准。通常以 一拇指(指节横纹)为1寸,两横指(食、中 指中节横纹)为1.5寸,四横指(二、三、四、 五指)为3寸(即一夫法)。
行罐疗法
2.禁忌症 局部皮肤有过敏,水肿,溃疡等不能做平衡 火罐治疗 大血管分布丰富的地方(颈部:不超过胸锁 乳突肌,勿刺激颈静脉窦,靠外侧;腹股沟 等) 高热患者(成人39℃,儿童39.5℃以上)
中医文化拔罐拔火罐教育图文PPT课件

一样,
花已经
趴倒在
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声 。雨越 下越大 ,一阵 赶着一 阵,像 细线一 样。雨 变得更 加猛烈 了,瓢 泼似的 雨落下 来像一 片瀑布 一样, 花已经 趴倒在 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雨树宝叶宝上不、甘地落上后、,窗纷户纷上降落,人发间出,“ 啪小啪雨” 的点响像声一。颗雨颗越黄下豆越,大打,在一树阵叶赶上着、一地阵上,、像窗细户线上一,样发。出雨“ 啪变啪得” 的更响加声猛。烈雨了越,下瓢越泼大似,的一雨阵落赶下着来一像阵一,片像瀑细布线一一样样,。花雨已变经得趴更倒加在猛地烈。了,瓢 泼似的 雨落下 来像一 片瀑布 一样, 花已经 趴倒在 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声 。雨越 下越大 ,一阵 赶着一 阵,像 细线一 样。雨 变得更 加猛烈 了,瓢 泼似的 雨落下 来像一 片瀑布 一样, 花已经 趴倒在 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雨树宝叶宝上不、甘地落上后、,窗纷户纷上降落,人发间出,“ 啪小啪雨” 的点响像声一。颗雨颗越黄下豆越,大打,在一树阵叶赶上着、一地阵上,、像窗细户线上一,样发。出雨“ 啪变啪得” 的更响加声猛。烈雨了越,下瓢越泼大似,的一雨阵落赶下着来一像阵一,片像瀑细布线一一样样,。花雨已变经得趴更倒加在猛地烈。了,瓢 泼似的 雨落下 来像一 片瀑布 一样, 花已经 趴倒在 地。
中医适宜技术平衡火罐ppt课件

•2.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 •3.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 •4.中风偏瘫等。
3. 拔 罐 原 理
负压作用 温热作用
调节作用
产生负压时,局部组织高度充血,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 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同时负压可以吸 出病处的寒湿瘀毒,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痛、 恢复机能的目的。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再次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 循环,刺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皮肤对 外界变化的耐受力与敏感性增强,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最后调节肌肉功能,能促进汗腺与皮脂腺分泌,增 加关节、肌腱弹性与活动性,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淋 巴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解除肌肉疲劳、 粘连状态,并防止肌肉萎缩。
(6)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 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部原因 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7)孕妇的腰骶及腹部和经期不宜拔罐。 (8)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水肿患者不宜拔罐。 (9)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不合 作者均不宜拔罐。 (10)精神紧张,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 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11)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 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肌肉瘦削、露骨不平、毛发多 之处均不宜拔罐。
禁忌症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 或慎用拔罐疗法: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如:血友病、 紫癜、白血病等。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 (4)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5)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急性关 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
中医适宜技术-平衡火罐

平衡火罐简介:平衡火罐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联合运用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等手法,激活背部皮下隐藏的大量“沉睡”免疫细胞,来调节脏腑气机,并通过经络传至大脑,以达到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绿色疗法。
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无损伤,患者易接受,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既能治病又能防病的特点。
起源背景: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明珠,这个传承千年的中医符号,可谓家喻户晓。
其历史悠久,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有用它治疗痔疾的记载。
晋代《肘后方》介绍其用于外科吸脓。
唐朝太医署已专门设立了角法(拔罐疗法)科。
新中国成立后,拔罐疗法临床应用从比较单一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内、外、妇、儿、骨、皮肤、五官等诸多分科。
不仅如此,拔罐疗法还走出国门,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比如,拔罐疗法在法国被称为“杯术”,在俄罗斯被称为“瘀血疗法”。
平衡火罐自1984年起用于临床,是在传统火罐单一留罐的基础上,融入平衡理论的治疗方法。
施术部位: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是沟通大脑和脊髓的主要经络,是统领身体所有阳气、阳经的领袖,为阳脉之海。
足太阳膀胱经在十四经中穴位最多,是主导人体气血的重要经脉之一。
功效:中医认为:平衡火罐具有温经散寒,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不同功效;西医认为:它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能,消炎抑菌,退热止痛等作用。
用物准备:治疗盘、玻璃罐数个、润滑油、止血钳、盛有95%酒精棉球的治疗缸、打火机、酒精灯、盛水的治疗碗、清洁纱布数块、弯盘、浴巾等。
操作流程:1、协助患者取俯卧,暴露拔罐部位,盖浴巾,注意保暖。
2、用纱布清洁背部皮肤。
3、闪罐: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3个来回,一个从上而下,一个从下而上,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或火罐发热。
4、揉罐:用刚刚闪过的温热火罐沿膀胱经走向揉背部3次。
5、走罐:润滑皮肤,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3个来回,吸力适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外情况处理
晕罐:应取下罐,使患者平卧,轻者饮温开水, 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应立即做相应处理。
疼痛;应及时起罐或适当放气
烫伤:如水泡较大,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 覆盖无菌敷料。
注意事项
1、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出不宜拔罐。避开有 水泡,疤痕和伤口 位置拔罐,防止烫伤。
平衡火罐
火罐的种类
竹筒火罐 陶瓷火罐 玻璃火罐 抽衡 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阴阳学说 为基础,以神经传导学说为途径,以 自身平衡为核心,运用不同的拔罐手 法作用于人体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的自 然平衡疗法。
平衡火罐的原理
有效激发经气
行脉使 通气各 畅 血经
临床应用
感冒患者 失眠患者 肥胖患者 肩周炎患者 湿热体质的健康人 颈项、腰背酸痛患者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 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谢谢!
起罐后,清洁皮肤
看起罐可辨病情
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 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
操作实施小结
1
闪罐
1分钟
1分钟
揉罐
2
1分钟
走罐 3
1分钟
抖罐 4
5
留罐
5分钟
终末消毒
做好消毒措施,每人用后均需进行终末消毒, 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用清水清洗后晾干 备用。
火罐:500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运
肾气平稳、肝 脾调和
调节、 改善机 体疲劳
平衡火罐治疗特点
1、操作简便、抑郁普及 2、无损伤、患者易于接受 3、疗效显著 4、无副作用 5、既治病又防病
平衡火罐手法
闪罐 抖罐
揉罐
走罐
留罐 滚罐
摩罐
擦罐
振罐
摇罐
弹罐
学习目录
评估 用物准备 实施 注意事项 禁忌症 临床应用
活动能 力
心理状
对疼痛 的耐受
况
程度
拔罐处 皮肤
感感觉觉
病情
评估要点
准备用物
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缝
穴位图
涂油
图少量润滑油于背部
走罐
抖罐
沿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抖罐2个来回
将润滑油擦干净
留罐
所有手法完成,留罐5——10min
检查吸附力
起罐
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按压罐口皮肤,将空气 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起罐时勿强拉,以 免损伤皮肤。
2、点火用的酒精棉球要夹紧,酒精要吸干, 以防脱落烫伤病人皮肤
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 拉
4、吸附及推罐的力度要视病人皮肤而定,避 免造成皮肤过度紧绷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疗皮肤后,注射器吸出液 体,覆盖消毒敷料
禁忌症
1、肿瘤病人、血液病人、孕妇 2、皮破损有瘢痕及皮肤病患者 3、高血压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