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鲁教版(新教材)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合集下载

单元活动判别地理方向-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单元活动判别地理方向-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单元活动教案:判别地理方向该教案适用于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第一单元。

教学背景地理方向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帮助人们识别和理解地球上的地理位置。

地理方向的判断主要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地理方向的概念和意义;•学会判断地理方向的方法;•掌握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的技能;•能够通过地图和地形判断方向。

教学内容1. 地理方向的概念和意义•讲解地理方向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地理方向?2. 判断地理方向的方法•讲解影响地理方向的因素;•教学如何通过自然现象判断地理方向,如日出方向、日落方向等;•引导学生通过地球公转判断东西南北方向;•介绍指南针的用途,教学如何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

3. 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的技能•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指南针;•学生互相练习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通过指南针判断课堂内几个方向的位置。

4. 通过地图和地形判断方向•教学如何通过地图上的指南针判断方向;•通过地图上的地形特征,如河流、山脉、公路、铁路等地形特征,判断方向。

学习方法•学生可在课外学习中多读地理杂志、书籍,了解地理知识;•多观察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通过感性和直觉去理解和探究地理方向;•在课堂上多做思考和讨论,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地理方向的概念和意义,还学会了判断方向的方法和技能。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判断方向,更加深入地全面理解和探究地理知识。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鲁教版(新教材)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鲁教版(新教材)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

单元活动判别地理方向知识清单一利用太阳判别方向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40°N地区太阳运动示意图(1)图中数字代表的方位分别是:①—东、②—南,③—西,④—北。

(2)A、B、C三弧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时的太阳运行路径,其中表示夏至日的是C,冬至日的是A,春、秋分日的是B。

(3)A点的太阳位于观测者的正南方向,A路径代表的日期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

(4)小结: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日出、日落方位2.根据地物的影子朝向辨别方向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冬半年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地物的影子总是朝向北方(包括西北方、正北方和东北方),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夏半年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但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地物的影子多朝向北方,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

知识清单二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1.依据: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

2.通过北斗七星来寻找北极星:先找到北斗七星勺头的两颗亮星——天璇和天枢,用假想的线把它们连起来,将连线段向天枢方向延长约5倍,便看到一颗亮星,它就是北极星。

知识清单三利用手机确定方向1.利用手机中的指南针或罗盘确定方向手机中指示方向的软件,也叫电子罗盘打开手机自带指南针,将手机平置,使罗盘中指针对准待测方向,罗盘中显示的度数即为当前的方位角,北方为0°,东方为90°,南方为180°,西方为270°。

2.利用手机的导航功能确定方向打开导航软件,输入导航目的地,点“去这里”,选择出行方式,按“开始导航”,即显示带方位的导航界面,根据导航界面的显示,可知道目的地与自己所在地之间的方位关系。

知识清单四利用地物判别方向1.根据不同朝向积雪融化速度判断方向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朝北一面积雪融化慢,朝南一面积雪融化快。

2.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判断方向一般来说,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年轮宽度相对较大;背阳面的树干上常长有苔藓,年轮宽度相对较小。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鲁教版(新教材)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鲁教版(新教材)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知识清单一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用途 1.地理信息技术
(1)概述: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应用的综合性技 术,是地理科学与__现__代__信__息__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核心技术:遥感、_地__理__信__息___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
3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28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1)该规划图的绘制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实地勘测技术
(2)因北川县城位于山区,5·12地震的发生使县城周围的山体变得不太稳定,易发
生滑坡灾害,要密切关注。这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创新设计》
2.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用途
应用领域
作用
资源普查
调查资源数量、分布,对农作物进行估产
灾害监测与评价
监测灾害分布,估算受灾面积,提供决策数据
环境监测与评价
监测环境状况及变化,提供决策依据
区域、城市和工程建设规划 定位、导航、线路规划,监测地壳运动
9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知识清单四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滑坡 1.卫星定位位移检测预警系统
(1)原理:通过在滑坡体和建筑物上设置的多个卫星定位检测桩进行_数__据__采__集__, 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__位__移__分__析__系__统__ 。一旦变形量超过__预__警__阈__值____,系统 将实时 预警 。原定位位置发生改变 (2)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__地__理__信__息__系__统___。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鲁教版(新教材)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鲁教版(新教材)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知识清单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1.地形图(1)概念:地形图是一种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地图,通常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2)作用: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等高线地形图知识清单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知识清单三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山脊和山谷的区别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是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的是山脊,即“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由等高线的特征可得出该地地貌为沙丘,沙丘西北侧坡度缓,可判断该地的盛行风为西北风。

任务清单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情境探究[情境]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虚线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陡崖处正在开展户外攀岩竞赛。

[探究] 计算图示范围内自行车越野赛线路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和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的高差的数值范围,并说明理由。

提示(1)10~30 m,图中等高距为10 m,该线路穿过了2条等高线,故最少有一个等高距的高差(10米)、最大接近3个等高距的高差(30米)。

(2)20~40米。

该陡崖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3-1) ×10≤ΔH <(3+1)×10。

素养凝练1.两地间的温差的计算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H差),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出两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T差),即:T差=0.6 ℃/100 m×H差。

2.两地间坡度大小的计算下图AB两地的坡度:tan α=h/L。

h为A、B间的相对高度(即BP),L为A、B 间的水平距离(即AP)。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下图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所以200米≤ΔH<400米。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鲁教版(新教材)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鲁教版(新教材)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清单一地理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用途1.地理信息技术(1)概述: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应用的综合性技术,是地理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核心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

2.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用途知识清单二遥感及其应用1.遥感概述(1)概念:是利用装在飞机、飞船、卫星上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反射、发射电磁波,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3)环节传输(4)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

(5)应用: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

2.遥感影像中识别地物(1)色彩:水域为蓝色,人工建筑多呈灰色,植被呈红色。

(2)形状:人工建筑、工程的边界往往棱角明显,形状规则;道路的宽度一般变化较小,而河流的宽度多变;道路相对比较顺直,而河流则弯弯曲曲等。

3.遥感影像判读:具体情况应作具体分析,有的还应当结合实地调查进行判读。

知识清单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功能:获取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

(2)特点: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

(3)应用:大地测量、地面监测、交通导航等方面。

2.地理信息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能够运算和分析(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应用:应用于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规划、决策和管理等方面。

知识清单四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滑坡1.卫星定位位移检测预警系统(1)原理:通过在滑坡体和建筑物上设置的多个卫星定位检测桩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位移分析系统。

一旦变形量超过预警阈值,系统将实时预警。

原定位位置发生改变(2)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单元活动判别地理方向-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判别地理方向的概念和方法;2.熟悉地图上的基本符号和标识;3.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发挥团队合作所带来的优势。

二、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来引入本次活动,比如说:•让学生分成两队,每队站在不同的位置。

然后,教师提出一个地理方向的问题(比如说,东面是什么方向),让两队选手同时跑到最近的北、南、东、西四个方向的代表位置(比如说,北方就跑到窗户旁边),第一个到达代表位置并且回到原来位置的队伍得一分,最先获得三分的队伍胜利。

这个游戏的总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判断地理方向的重要性和难度,也提高了判断地理方向的能力。

2. 学习环节•首先,教师为同学们介绍地图的基本符号和标识,并让同学们练习使用地图比例尺。

•接着,教师开始介绍判别地理方向的概念和方法,同时让同学们分组完成指定练习(比如说,在地图上找到学校、家庭的位置,并判断其方位)。

3. 实践环节在学习环节完成后,同学们将被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判别地理方向的活动。

具体步骤如下:1.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张地图和若干个地理地名(如:学校、市场、公园、医院等)。

2.教师口头描述一条从学校出发,依次经过市场、公园、医院,最后回到学校的具体路线。

同学们根据该路线在地图上画线,并团队合作判断出路线的方向,最后汇报给全班。

3.每个小组依照2的方法制定自己的路线,并与其他小组竞争。

4.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判,最后确定获胜组。

4. 总结环节在实践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总结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让同学们再次回顾和巩固一下自己掌握的技能。

三、教学评价通过该活动,同学们的地理方向判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发挥了团队合作所带来的优势。

在活动后,教师可以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比如说:1.同学们判别地理方向的准确度;2.小组合作的默契度;3.同学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山麓向山顶,随着水分和热量的变化,自然带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非
地带性规律是指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该山地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则随着海拔的增高,热量在减少,所以自然
带由常绿阔叶林转化为落叶阔叶林,再转化为针阔混交林,再转化为
针叶林,再转化为灌丛、草甸等。所以图中A区域在落叶阔叶林上部,
自我检测
解析:第2题,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向两
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纬
度地带性规律),其特点是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的特点是以水分
为基础,自然带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
中低山或者山丘、岗地。
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野外考察前,应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对拟考察地方与区域 的自然地理情况以及人类活动有个初步的认知。
3.规划考察路线,选取观察点位 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便捷、安全、自然地理现象 具有典型性”的原则,提出可行的考察路线;沿着考察路线,观察对象 发生显著变化的界限前后,布置重点观察点位。
探究
当堂检测
某中学组织学生寒假到石家庄实习,发现当地的行道树都穿了“白
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等)将树干
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3米的高度。据此完成1~2题。
1.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C.防止牲畜啃食
应该是针阔混交林。第3题,因为山麓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应地处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故该山地最有可能是武夷山。

第二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版)必修一
土壤母质多为石灰岩风化物, 土层较薄,常绿阔叶树相对较少
较陡地带发现滑坡 上游水量较小、流速较快 下游水量较大、流速较慢
导练
(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国庆节假期,某考察队到腾格里沙漠中的月亮湖考察,期间,
队员乘船在湖中的10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到湖中沙岛上近距离观察了 芦苇长势,并看到天鹅等一些候鸟在此停留觅食。考察队查阅资料了解 到,月亮湖主要靠湖内流量稳定的泉水补给。
示例:某丘陵山地综合自然地理考察
示例:某丘陵山地综合自然地理考察
2. 考察路线及重点点位
北坡山麓 山顶
沿途观察:植被、土壤、地貌的变化 观察:不同坡向植被、土壤的异同
从河流的另一侧沿山路下坡
示例:某丘陵山地综合自然地理考察
3.考察成果
点位 山麓
山顶
山坡
河流
特征 土壤母质为黄土,土层较厚,常绿阔叶树较多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1 结合材料和野外考察,说明考察的目的、步骤和内容。(地理实践力) 2 结合野外考察,学会分析考察中所见的地理现象及成因。(综合思维)
➢ 目标一 野外考察的目的 ➢ 目标二 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 ➢ 目标三 考 一察 的 目 的
2.该方案实施的时间定为4月份,主要是因为4月份
√A.是枯水期,有利于保证学生安全
B.河流地貌特征明显 C.春光明媚,心情舒畅 D.积雪融水多,利于观察
因为考察的是我国东南沿海山区的河流地貌,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该 避开容易出现洪水的季节,4月份雨季还没到来,是枯水期,有利于 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野外地理考察过程中,某队员拍摄了如下考察照片。读图,完成 3~4题。
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素
搜集相关_文__献__ 通过查阅_文__献___、上网__搜__索__,对拟考察地点与区域的自然地理
资料
情况以及人类活动有个初步的认知
5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根据“便捷、安全、自然地理现象具有_典__型__性__”的原则,提出可行的考 规划考察
察路线;然后应用网络电子地图,进行模拟考察,最后确定考察的路线 __路__线___,选取
素养凝练
1.地质地貌野外考察 (1)造岩矿物的观察:包括矿物形态、颜色、条痕、光泽、断口、盐酸反应等。 (2)构造地貌的观察:包括节理、岩相分析 、褶皱与断层。 包括岩层层序律,接触关系,化石等
(3)外力地貌的观察:风化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浪地貌、冰川地貌 等。
2.水文考察 主要考察内容有位置、周边地形、河流及河岸形态、河床质地及河床颜色、河
测量、测试,有时还要采集_标__本___和样品,进行_填__图___ 、摄影等,有利于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2.训练地理综合思维 通 过 野 外 考 察 , 对 地 表 环 境 的 _综__合__认__知__ 可 以 得 到 提 升 ; 通 过 对 所 获 得 的 _多__项__指__标__的分析,地理综合思维可以得到强化。
准备考察 __装___备__
定位置和行走的方向:准备地形图、_罗___盘___、卫星定位仪等。 野外考察包:考察土壤需要准备___小__铲__,考察岩石需要准备_地__质__锤__, 还需准备笔记本和相机,带上一部功能全面的_智__能__手__机_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2.野外实地考察 (1)根据考察计划,沿着考察_路__线___进行考察,在重点_观__察__点___进行详细观察。 (2)考察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要进行考察_记__录____,包括时间、地点、经纬度、海 拔,以及地形、植被、土壤、气候、地貌等观察要素,同时要进行__摄__影___或者 __录__像___,重点部位需要__采__样___。 (3)最好分工__协__作___,几个人一组。
16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第二小组以“北京的水资源”为主题进行调查,发现北京市供水来源发生了 很大变化。下图为2004年与2016年北京市供水总量及来源构成。
17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2)与2004年相比,说出2016年北京市供水来源的变化及其对北京的有利影响。 变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观察对象发生显著变化的界限前后,布置重点观察点位,必要时进行测 观察__点__位___
量和采样;如果变化不显著,可以_等__间__距___布置观察点位
确定考察 不 同 地 区 可 以 根 据 当 地 情 况 选 择 不 同 的 考 察 时 间 , 但 要 坚 持 _时___间___ “_安__全__第__一___、__易__于__考__察__”的原则
@《创新设计》
不一定。路线考察是沿着某一 条选定的线路考察,主要了解 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典型地段考察则是对一些重要 的点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两者 的结合,有利于正确认识某一 地区的地理现象。
10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任务清单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内容 情境探究
[情境] 济南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著称于天下,素有“泉城”的美誉,也 被称为“泉都”。
15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1)下面是某同学的研究报告摘录,其中有些错误表述。请结合图,从中挑出 三处。
北京市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大多数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其中温榆河 流经通州,与京杭运河相连。潮河与白河汇入官厅水库,潮白河先流经河北省再 流经北京市,永定河流经北京城区西南,春季和冬季水量较大。
@《创新设计》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1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认识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目的。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2.能够联系实际,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培养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
意识和能力。【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能够结合案例调查的相关资料,明确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内容,初步学会撰写
7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3.总结分析考察成果 撰写考察__报__告___,探讨交流,完善调查_成__果____ 。
@《创新设计》
8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实践和野外技能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 赛重要的组成部分。
9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野外考察时,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是否一定要截然分开
3.培养协作精神 野外考察需要_分__工__协__作__ ,可以提高_合__作__意__识__ ,强化协作精神。
4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1.出行前的准备
知识清单二 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
步骤
具体要求
尽量选择地貌、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多个自__然__地__理__要素都相对比 选定考察_地__点__ 较典型的地点。还要考虑__交__通__的便利性、__环__境____的安全性等
(2)变化1:再生水用量增加 变化2:调水用量比重增加等(符合实际即可)。 有利影响:缓解用水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开采地下水,有利于地下水位回 升,缓解地表沉陷等。(合理即可)
20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21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考点必背 1.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目的:提高地理实践能力、训练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协作
18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获取信息]
文本信息
第一小组同学的研究报告
图像信息
北京市地形图、北京市供水总量和来源构成图
[思维路径] (1)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河流流向错误
@《创新设计》
19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2)
[参考答案] (1)错误1:东南向西北流;错误2: 密云水库;错误3:春季和冬季 水量较大。
示例:错误:东高西低 错 误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错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气味、颜色及透光度、水量、水文特征、水体利用及水污染、附近的植被。
13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3.植被与土壤考察 (1)植被野外考察:类型和特征。 (2)土壤野外考察:土壤类型、发育程度、自然成土因素、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勾绘出土壤分布草图。
14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素养应用 例:“碧水环绕话北京”考察与调查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颁布后,引起 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王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野外考察活动。依据小组活动资 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北京的河流”为主题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了研究报告。下图为 北京市地形图。
观察记录表和考察报告。【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4.能够通过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认识家乡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增强学生关注和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人地协调观】
2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知识清单一 野外考察的目的
1.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测定方位
在考察过程中,需运用 罗盘 、地形图等__工__具__和资料,对各观察点进行观察、
精神。 2.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步骤:选定考察地点;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规划考察路线,
选取观察点位;确定考察时间;准备考察装备;野外实地考察;总结分析考察 成果。
22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本节内容结束
23
11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探究]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如果对济南泉水 分布进行调查,你知道按调查内容属于哪类调查,宜采用什么方法吗?
提示 此调查主要是针对泉水分布这一主题进行的,因此属于自然地理专题调 查,宜采用野外实地考察的调查方法。
12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