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译文
古汉复习整理(荆贵生版)

绪论从广义上讲,在现代汉语之前,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
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线是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
所以五四运动前为古代汉语,五四运动后为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书面语四个时期:远古时期,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近古时期。
具体来说,殷商为远古时期,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为上古时期,隋唐宋为中古时期,元明清为近古时期。
以上四个时期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系统:文言和古白话。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就属于仿古作品);古白话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
第一单元第一节语文工具书:专为读者考查字音、字义、词义、词句出处等而编纂的字典、词典、索引、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叫做语文工具书。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撰起,到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成书。
本书收录篆文九千三百五十三个(篆文9353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重文1163个)。
按部首排列,共五百四十个部首(540个部首)。
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分别为一篇,共十五篇。
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
《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令编纂,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
本书共收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47035字),按照部首排列,共二百一十四部首(214部首)。
按照地支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本书由北京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写,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1993年出版修订版。
收字三千七百多个,另外酌收了两千多个双音词。
按照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经籍籑诂》清人阮元等编纂,嘉庆三年(公元1789年)出版,1982年成都古籍书店出版了影印本。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武公娶于申②,日武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47)。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
古代汉语翻译

第三章词汇P99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颖考叔(郑大夫)是颖谷(地名)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听到这件事,有东西献给郑庄公。
庄公赏赐给他酒肉,(颖考叔)进食时把肉放在一边。
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颖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不曾品尝过君王宫中带汁的肉食,请允许我带回去给她吃。
”庄公说:“你有个母亲可以孝敬,唯独我偏偏没有!”颖考叔说:“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告诉他缘故,并且告诉他后悔的心情。
颖考叔答道:“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如果挖掘土地达到泉水,从隧道中相见,谁说不是这样呢(既可母子相见,又不算违背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
庄公进入隧道赋诗:“大隧道之中相见,那快乐啊!真是暖融融的。
”姜氏走出隧道进而赋诗:“大隧道之外相见,多么快乐啊!”从此作为母亲和儿子像当初一样。
P10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关关地对唱,栖息在黄河上面的小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盛开,色彩鲜艳如火。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一望无垠的落叶树木萧萧地落下。
古者重语,皆为形容之词,有单举其文,与重语同义者,如‘肃肃,敬也’,‘丕丕,大也’,只言“肃”、只言‘丕’,亦为“敬也”、“大也”;有单举其文即与重语异义者,如‘坎坎,喜也’,‘居居,恶也’,只言‘坎’,只言‘居’,则非“喜”与“恶”矣。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燕子天上飞翔,参差舒展翅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走了又走,不停地走,和你活生生地离别。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每一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都披上落日的余晖。
2.连绵词今闽越王狼戾不仁。
古代汉语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
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
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
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想您这儿来了。
”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
新版古代汉语全译文

《夫子至于是邦也》【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译文】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能够听到那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是求教得来的呢?仍是人家主动告知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温和、仁慈、恭顺、谨慎、谦让,是凭着这些德性取得的。
先生求取的方法,可能不同于他人求取的方式吧!”《贫而无谄》【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困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自豪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能够了。
可是还不如虽贫困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确实是讲的那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尚未说到的意思,触类旁通,我能够同你谈论《诗》了。
”其斯之谓与:确实是讲的那个意思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译文】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把握了各类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他人言语,即能够别离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为所欲为,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哀公问社于宰我》【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站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代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
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
”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通过去的事也没必要再追究了。
”【评析】。
古汉翻译

文选阅读【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
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几篇古代文言文的内容及其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教学用时】10【教学内容】1、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原文】公薨之月①,子产相郑伯以如晋②,晋峰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③。
士文伯让之,曰④:“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⑤,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阚闳(6),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茸墙(7),以待宾客。
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8)?寡君使訇请命(9)。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10),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11)。
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不敢输币(12),亦不敢暴露(13)。
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14),不敢输也。
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蠢,以重敝邑之罪。
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15),无观台谢(16),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17);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18),污人以时幂馆宫室(19);诸侯宾至,甸设庭燎(20),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21),隶人、牧、圉,各瞻其事(22);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23),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宾至如归,无宁淄患(24);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今缇之宫数里(25),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
而天厉不戒(26)。
宾见无时,命不可知。
若又匆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
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
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27)?”文伯复命。
赵文子曰:“信(28)。
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29),是吾罪也。
”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30)。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译文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第一单元巫山、巫峡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译文】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
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
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长江经过巫峡,往东流去,经过新崩滩。
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
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
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象箪,有些方的象笥,象这样一类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
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凃所处。
《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凃,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凃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译文】新崩滩下去十多里,有大巫山,它的高不只是三峡所没有,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争高低,同衡山、九疑山相并列;它遮护统领周围的各个山峰,高与云平,还要到霄汉去衡量它们的高低啊!神入孟凃就居住在这大巫山上。
《山海经》记载:“夏朝君主启的臣子孟凃,这人在巴地主管神灵之事。
巴地的人到孟凃那里诉讼,孟凃把那衣服上有血的人抓起来了,被抓的人请求饶命,孟凃赦免了他,让他居住在这丹山的西边。
”郭景纯给《山海经》作注说:“丹山在丹阳,属巴地。
”丹山西就是巫山。
汉代文字翻译文言文

原文:
“项羽者,秦之末世也。
籍与叔父项梁俱学剑,籍大不才,梁怒,使籍杀人,籍遂杀人,梁乃以籍属上将军项燕。
籍杀人,籍父项燕亦杀之,籍乃与梁远适他国。
”
翻译:
项羽,生于秦朝末年。
项羽与叔父项梁一同学习剑术,项羽资质平庸,项梁甚怒,遂令项羽杀人,项羽遂杀人,项梁便将项羽托付给上将军项燕。
项羽杀人,其父项燕亦被杀,项羽于是与项梁远赴他国。
文言文表述:
项羽,秦季之末世也。
籍与叔父梁俱习剑术,籍资质平庸,梁怒,令籍杀之,籍遂杀之,梁乃以籍托上将军燕。
籍杀,其父燕亦杀之,籍遂与梁远适他国。
译文:
项羽,生于秦朝末年。
他与叔父项梁一同学习剑术,但项羽资质平庸,项梁十分愤怒,便命令项羽杀人,项羽遂杀人,项梁于是将项羽托付给上将军项燕。
项羽杀人,他的父亲项燕也被杀,项羽于是与项梁一同远赴他国。
汉文翻译与文言文表述,虽不能完全还原汉文原意,然亦能大致传达其神韵。
汉文之妙,在于其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翻译时需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其真谛。
今人阅读汉文,不仅可了解古代历史,更能领略先贤智慧,实为一大乐事。
汉文之美,不仅在于其文字,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如《史记》中记载的项羽,其勇猛、果断、忠义,无不令人敬佩。
今人阅读汉文,如同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代英雄豪杰的气概。
而汉文翻译,则是连接古代与现代的桥梁,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化的风采。
总之,汉文翻译与文言文表述,是了解古代文化、传承民族智慧的重要途径。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汉文之美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汉文的无穷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郢天命真是反复无常啊,为什么要让百姓遭殃?他们妻离子散哪,在这二月天逃向东方。
我离开郢都奔往远方啊,沿着长江、夏水流放。
走出都门心里沉痛啊,甲日的早晨我启程远健?/p> 从郢都出发离开故乡啊,那遥远旅程的尽头又在何方!浆儿轻举,船儿缓缓,伤心的是这一去再也见不到君王。
遥望那高大的楸树而叹息眼泪纷纷就象雪珠一样。
过了夏水向西航行啊,回头看不见郢都东门的城墙。
情思绵绵说不尽的忧伤啊,更不知将要落脚在哪方。
随波逐流在江河之上啊,漂泊无依沦落他乡。
航船在浪涛里颠簸啊,忽高忽低要驶到哪一处岸旁。
心有牵挂郁郁难解啊,思绪曲折没法叫胸怀开朗。
驾船驶向下游啊,身后是洞庭,眼前是长江。
离开那世代定居的故土啊,飘飘荡荡来到东方。
梦里都想着归去啊,何曾有片刻忘记故乡。
离开夏口,想念西边的郢都啊,故都越来越远,真叫人悲伤。
登上高坡以远望啊,姑且解一解我的愁肠。
这一带土地平宽,还没遭敌人摧残啊,看江边风俗淳美更叫人心伤。
到了陵阳还要去往哪里呀,经过茫茫水路被抛弃在江南。
想不到郢都宫室变成荒丘啊,为什么东关城头会野草凌乱!郁郁不乐,年复一年啊,紧接着忧伤的还是愁烦。
通往郢都的路是多么遥远啊,恨不能跨过这漫漫的夏水与长江。
岁月飞驰真叫人难以相信啊,流放九年了仍然不得回还。
郁积的苦衷向谁诉说啊,困顿失意满腹辛酸。
阿谀奉承之辈看起来花枝招展哪,实际是软骨头怎把危难承担。
赤胆忠心想为国效力啊,形形色色的嫉妒却把道路阻拦。
唐尧虞舜行为高尚啊,象是在天上高不可攀。
谗人们嫉妒尧舜的伟大啊,竟强加他以不慈的头衔。
憎恶的是忠贞的贤臣啊,倒喜欢小人们故作慷慨的伪善。
谗人们忸忸捏捏挤进朝庭啊,只能使贤人君子愈来愈疏远。
尾声:放开我的眼睛向四方观看啊,想回故都还不知在哪月哪年。
鸟终于要飞回故乡啊,狐狸临死还把头冲着它生身的小山。
我的确无罪而被放逐啊,日日夜夜怎能忘故都家园!艺文志诸子略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
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
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宗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
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
」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
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微妙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
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这就是那些邪僻的儒着所留下来的祸患啊。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
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
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
(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阴阳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天文的官职。
他们恭敬的顺从上天,用历象来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恭敬的教导人民按照天时祭祀耕种;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拘泥固执的人来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所牵制,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技术,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
法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法官。
他们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来辅助礼仪制度的推展。
易经上说:「先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来整饬法律。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刻薄的人来实行法家的学术,那么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刑法,而想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至于残害了最亲近的人,伤害恩义刻薄了应该亲厚的人。
名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掌礼仪的官职。
古代名号品位不一样,所用的礼节也就异等。
孔子说:「一定要来端正名分啊!名分不端正,那么所说的话就不顺当;所说的话不顺当,那么所做的事就不成功了。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喜欢攻击别人阴私的人来实行名家的学术,那么就只会卖弄一些屈曲破碎、支离错杂的言辞罢了。
墨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职。
他们住在茅草盖顶,以采木为椽的房子里,所以注重节俭;奉养年老更事致仕的人,所以主张兼爱;以大射礼选拔人才,所以崇尚贤人;尊崇鬼神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顺从四时做事,所以不相信命运;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同德;这就是他们长处。
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广兼爱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
从横家这个流派,大概是的出于古代的外交官。
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派他出使到国外去,不能独当一面应对进退,虽然学了很多又有何用呢?」孔子又称赞蘧伯玉的使者说:「好使者呀!好使者呀!」这就是说一个使者应该权衡事情的利害得失做适当的处置,只接受出使的命令而不接受应对的言辞,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邪恶的人来实行从横家的学术,那么就崇尚欺诈,而背弃了应该遵守的诚信。
杂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议政之官。
他们兼容儒家、墨家,综合了名家和法家,他们知道治理国家的体要必须有这些派的主张,他们也看出来王道政治必须百家贯通,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放荡的人来实行杂家的学术,就散漫杂乱而没有中心目标。
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
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
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
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
小说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小官。
(这一派)是大街小巷的谈论,马路上传说的人所造成的。
孔子说:「虽然是小的技巧也一定有值得观赏的地方;但想要推行久远恐怕滞泥不通,所以君子是不学的。
」但是它也不会消灭。
(小说家)是乡里有小智慧的人所写的东西,也要把它编辑保存起来而不要忘记了;假如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来采用,这也就如同古代樵夫、狂放的人他们的议论一样(有参考的价值)。
诸子共有十家,其中值得观赏的不过九家而已,都是起于王道政治已经衰微以后,诸侯以武力相征伐,当时的国君,喜好厌恶的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
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
他们的言论虽然不一样,就譬如水火,是互相消灭也是互相生长的;就像仁与义,敬与和,虽然性质相反却又是互相生成的。
易经上说:「天下(学问)的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归趋是相同的,思虑虽然很繁杂但是目标一致。
」现在各家的学者,各自推崇他们学说的长处,用尽了智慧和思虑,来阐明他们学说的要旨。
虽然各自有偏见短处,但是综合他们的主要归趋,发现他们也都是从六经分支出来的。
假使让他们遭遇到圣明的君王,能折中采用他们的主张,他们都可以成为辅佐的人才啊。
孔子说过:「礼仪散失了要到乡野去寻找。
」现在距离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圣人的道术残缺废弃,没有地方再去加以追求了,采用他们九家的学术不是胜过去乡野找来得好吗?如果能修明六经的学说,观察参考这九家言论,舍弃短处取用长处,就可以通达治理国家的各种方法了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
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子路从而后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
碰到一个老人,用拐仗挑着除草工具。
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便柱着拐杖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
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又叫他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报告了这件事。
孔子说:“这是位隐士。
”叫子路返回去再见他。
子路到了那里,他却走了。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义理的。
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他想不玷污自身,却忽视了君臣间的大伦理。
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实行道义。
主张不能实行,我早就知道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吗?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吗?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成就,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事实,用不言的方式进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小国寡民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这样子的话那些打战啊、徭役啊、祭祀啊等用的大鼎、大锅就用不上了。
老百姓就会重视自己的生命,而不会背井离乡,迁徒远方。
那些车、船等便利的交通工具,也就没人去乘它了,武器装备,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
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
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时不时还可以看到邻国的老百姓,听到他们鸡犬的叫声,而彼此到死也不互通往来。
谋攻孙子说:大凡指导战争的法则,(使)敌国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军就差一些;(使)敌人全旅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差一些;(使)敌人一卒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卒就差一些;(使)敌人一个伍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伍就差一些。
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方的)武装力量,下策才是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