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下学期 作品翻译
古代汉语第二册翻译

老子(一)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
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三》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四)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
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
小古文 篇 下册 含译文PPT文档共96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Biblioteka 小古文篇下册
含译文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古代汉语下册译文

《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个学生]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你们不要因为我就拘束了![你们]平日总是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要用你们],那你们怎么办?”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受到别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发生饥荒,[仲由]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民众]具有勇敢精神,而且懂得道义。
”孔子对他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我冉求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民众衣食丰足,至于[修明]礼乐[那些大事],那只有等待君子[来实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呢?”[公西赤]回答说:“不是说我能做什么,[但是我]希望在这些方面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在这方面的活动中我希望做一名小司仪。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正在弹瑟,]瑟音稀疏,“铿”的一声,曾点把瑟放下,立起来,回答说:“我的想法不同于他们三位的陈述。
”【王按:从训诂资料看,“撰”字可训“述”、“选”、“具”等义(见《故训汇纂》)又,《论语·先进》“异乎三子者之撰”(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撰,郑(玄)作僎,读曰诠,诠之言善也。
”据此,“撰”,通“僎”。
《说文》:“僎,具也。
”本义为“具备”、“完善”,引申为“陈述”。
因此,此句也可译为:“我的想法不同于他们三位的完善。
”或:“我不同于他们三位的选择。
”此句岐解甚多。
教材释“撰”为“才具,才干”,可商。
】孔子说:“有什么妨害呢?只不过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嘛。
”曾点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夹衣已穿上了,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到沂水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许曾点的[想法]。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都出去了,曾晳后出来。
大学古代汉语复习篇目及翻译

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
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入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
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
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
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
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
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
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
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大一下古文必背 翻译与简体对照

悼亡诗三首荏苒冬春谢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其二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一、《子罕第十三》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一种器物。
”解析:这里的“器”指的是器物,比喻人的才能。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而不是像器物一样只能用来装某种东西。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具有全面的素质,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
二、《述而第七》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进行改正。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
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以此为榜样,同时也要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雍也第六》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仅仅了解某种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培养对知识的热爱,将学习作为一种乐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里仁第四》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财富和地位是人们所追求的;如果不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就不去追求。
贫穷和低微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通过正当途径摆脱,就不去摆脱。
君子如果放弃仁爱,怎么能够成就美名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违背仁爱,无论是匆忙还是颠沛流离,都一定要坚持仁爱。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财富和地位固然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如果不通过正当途径获得,那么这种追求是没有意义的。
同样,贫穷和低微虽然令人厌恶,但如果不通过正当途径摆脱,也是不可取的。
君子应该坚持仁爱,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违背道德原则。
五、《八佾第三》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高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柳毅传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柳毅传原文及翻译高二语文文言文《柳毅传》是唐传奇的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柳毅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柳毅传原文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
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舅姑毁黜以至此。
”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
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乘恳愿。
子有何术可导我耶?”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
脱获回耗,虽死必谢。
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毅请闻之。
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
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
因而随之,无有碍矣。
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
”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毅深为之戚。
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
”“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
”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头焉。
毅又曰:“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
”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
初中九年下册古文全词解翻译

翻译
中心内容
•
•
• •
•
1、结论(主旨句)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 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 文的主要观点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 言气势的作用。 3对比论证法 4第一段回答: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____,_____, ____重点突出____的重要性。由此提出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 (天时\地利\人和, 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 不可谓智。 • 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指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 土地 •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1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 仁:对人亲善,友爱。 • 知而不争:知道这个道理而不对楚王谏诤。 • 争:据理力争. •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明白事理。类:类推 •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 ①然:但是②胡:为什么③已:停止
• • • • • • • •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 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 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 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 • • • • • • • • • •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公输盘不说yuè。 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曰:“请1献十金。” 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请:请允许我。 公输盘曰:“义1固不杀人。” 义:善良坚持道义。 固:坚决。本来?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1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 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 再拜:拜两次。 • 请:请允许我。说之:解说这件事。 • 何罪之有:有什么罪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十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做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
寒蝉与斑鸠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一日内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
寒蝉和斑鸠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
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做春,把五百年当做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做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
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
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
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
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
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为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
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
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
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孟子】1齐宣王问道:“别人都建议我拆毁明堂,究竟是拆毁好呢?还是不拆毁好呢?孟子回答说:“明堂是施行王政的殿堂。
大王如果想施行王政,就请不要拆毁它吧。
” 宣王说:“可以把王政说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时候,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对于做官的人是给予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都不禁止;对罪犯的处罚不牵连妻子儿女。
失去妻子的老年人叫做鳏夫;失去丈夫的老年人叫做寡妇;没有儿女的老年人叫做独老;失去父亲的儿童叫做孤儿。
这四种人是天下穷苦无靠的人。
文王实行仁政,一定最先考虑到他们。
《诗经》说:…有钱人是可以过得去了,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孤人吧。
”宣王说:“说得好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认为说得好,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宣王说:“我有个毛病,我喜爱钱财。
” 孟子说:“从前公刘也喜爱钱财。
《诗经》说:…收割粮食装满仓,备好充足的干粮,装进小袋和大囊。
紧密团结争荣光,张弓带箭齐武装。
盾戈斧铆拿手上,开始动身向前方。
‟因此留在家里的人有谷,行军的人有干粮,这才能够率领军队前进。
大王如果喜爱钱财,能想到老百姓也喜爱钱财,这对施行王政有什么影响呢?” 宣王说:“我还有个毛病,我喜爱女色。
”孟子回答说:“从前周太王也喜爱女色,非常爱他的妃子。
《诗经》说:‘周太王古公亶父,一大早驱驰快马。
沿着西边的河岸,一直走到岐山下。
带着妻子姜氏女,勘察地址建新居。
’那时,没有找不到丈夫的老处女,也没有找不到妻子的老光棍。
大王如果喜爱女色,能想到老百姓也喜爱女色,这对施行王政有什么影响呢?”2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责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了."3孟子对宋国大夫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学好吗?我举个通俗例子:这里有位楚国的官员,想要他的儿子学会说齐国话,那么,是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 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来教。
”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干扰他,纵使每天鞭挞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假若带领他到齐国城市、农村走走,把他放在那样语言环境之中,再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挞他,逼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他天天听到的是齐国话。
)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
如果王宫中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是薛居州这样的好人,那王会同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王宫中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不是薛居州这样的好人,那王又同谁干出好事来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4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
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
如果平时不积存,好就终身得不到。
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
以至于死亡。
《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5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礼和食哪样重要?”屋庐子说:“礼重要。
” 那人问:“娶妻和礼哪样重要?” 屋庐子说:“礼重要。
”那人又问:“如果非要按照礼节才吃,就只有饿死;不按照礼节而吃,就可以得到吃的,那还是一定要按照礼节吗?如果非要按照…亲迎‟的礼节娶妻,就娶不到妻子;不按照…亲迎‟的礼节娶妻,就可以娶到妻子,那还是一定要…亲迎‟吗?”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把这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比较基础的高低是否一致,只比较顶端,那么,一块一寸见方的木头可以使它高过尖顶高楼。
我们说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说一个衣带钩的金属比一车羽毛还重吗?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答复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会去扭吗?爬过东边人家的墙壁去搂抱人家的处女,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搂抱,便得不到妻子,那会去搂抱吗?”‟6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里被发现,百里奚从奴隶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去做他所不能做到的。
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孔子适陈】孔子打算前往陈国,经过匡邑。
颜刻当驾车的,用他手中的鞭子指给孔子看,说:“昔日我进入此地,是从那个缺口。
”匡人听说来了人,以为是鲁国的阳虎。
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下孔子,孔子样子长得像阳虎,在匡拘留了五天。
颜渊落在后面,(见到后)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
”颜渊说:“您健在,我怎么敢死!”匡人拘留孔子,情况愈来愈紧急,弟子们感到恐惧。
孔子说:“周文王死后,周朝的文化不就在我这里吗?上天打算毁灭这周朝文化,我这个后来人便不应该掌握周朝的文化。
上天不想毁灭周朝的文化啊,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孔子派随从子弟到卫国国都做甯武子的家臣,然后得以离开。
孔子离开匡邑随即经过蒲邑。
一个多月后,返回卫都,寄居在蘧伯玉家。
卫灵公有个叫南子的夫人,灵公派人对孔子说:“四方来的君子不以为辱想与寡人结为兄弟的,必定会见我的夫人。
我的夫人希望见到你。
”孔子推辞谢绝,最后不得已而拜见南子。
夫人在细葛帷帐之中。
孔子进门,面朝北行稽首之礼,夫人从帷帐中行拜礼两次,身上的佩玉叮铛作响。
孔子说:“我原来来不想见她,既然见了便以礼相答。
”子路不高兴。
孔子起誓说:“我如果不是所说的那样,就让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在卫都居住一个多月,(有一天,)卫灵公和夫人同乘一辆车,宦官雍渠为车右担任护卫,出宫游览,让孔子乘第二辆车,招摇过市。
孔子说:“我没看见他爱好德行如同爱好女色啊。
”于是厌恶卫灵公,离开卫国,经过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