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中概括义与具体义取舍刍议_释_无动于衷_

合集下载

杜翔:《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

杜翔:《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

第七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讨论会论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杜 翔释义提示语是指用在释义开头提示被释词的性质、来源或用法的词语,在释义行文中起关联作用。

本文重点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成语释义中用到的主要提示语,即“比喻”、“形容”、“指”。

吕叔湘先生在《现汉》编写细则中指出:“注解中能不用搭头字眼,尽量不用……比喻义、引申义、专门义与本义分项的非十分必要不用搭头字眼”。

这里的“搭头字眼”即释义提示语。

吕先生“非十分必要不用搭头字眼”的观点很重要,换句话说,《现汉》使用释义提示语是有讲究的。

本文通过对其成语释义所用提示语的考察,试图总结当初编者于此的良苦用心。

一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相当多的成语的意义具有字面义和实际含义的两重性,这类情况占了成语中的大多数。

由于存在意义的两重性,需要用提示语来关联两层意义。

从字面义到实际含义这一词义演变中,基于相似关系而形成的隐喻联想是重要方面。

隐喻存在于具有某一相似点的两个不同范畴。

隐喻的作用是在人们用语言思考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时,人们有时会对某些指称较为狭小或专一的词义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觉到这些词义中蕴涵着某种普遍性的意义特征,于是将它们推而广之,移用来表示与之有相似点的、更为广泛的事物。

隐喻运用到成语释义中,提示语通常用“比喻”,用具体的人、物、事来说明抽象道理,即运用隐喻方法和形象思维来沟通两个不同的范畴。

如:【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过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

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

【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也说霁月光风。

如果字面义显豁,不必做出解释,如“过河拆桥”、“过街老鼠”。

从字面义到比喻义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怎样概括文意

怎样概括文意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 拉着手,臂挽着臂,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 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 在脚下,唯有张家界,以它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 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 霄汉。而峰顶的每个缝隙,每尺脊土,又必定有苍松, 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 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洞,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 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 山茶花真是美丽极了。有红的、白 的、紫的、粉的……有的一棵上就有 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有两三 种颜色。它不仅颜色美,花形也很美。 有单瓣的,一片片是那么舒展;有重 瓣的,一层层花瓣叠得整整齐齐,显 得那么端庄大方。

这里的天格外蓝,空气也特别清新。白色
的羊文群段在绿1色的草地上悠闲地散步,就像绿毯
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 受? 【例题解析】
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这就需要找对应的有关语句,找出信息,重新整 合。
答案: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 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 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
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 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
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 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节选自余秋雨《书海 茫茫》)

请对作者读书的基本原则加以概括。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
【方法指导】:
•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段的两层语意。 • 概括本段的段意。
(1)万物皆会老(老是万物的归宿)。

词义的状态、词义的过滤与词典的释义规范-爱知大学

词义的状态、词义的过滤与词典的释义规范-爱知大学

这种状态以词游离于特定的言语组合之外为标记 处于此种状态的词义
45
大致是空洞而抽象的 为如此 因此
飘忽不定 难以捉摸 词典中所罗列的词的各种义项即
林林总总的各类词典是隐性词义的存身之所 其中对词所作的
任何解释都只能视为一种可能的意义 词义的显性状态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的现 实状态 而鲜活 这种状态以词进驻特定的言语组合为特征 处于此种状态的词义实在 既变化多端又真切可感 词在各种语境中表现出的具体含义无一例外 因此 千变万化的语境是显性词义的依托方式 学界通常认 词用于一定的上下文 意义才具体化
词义的状态
词义的过滤与词典的释义规范
出了如下独到而精辟的界说: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看作是它作为不同的句子的 一个基本成分而被使用的形式 能获得真正的意义 的 就此
2
在罗宾斯看来
词只有现形于语句之中才可
词义只有将词在所有句子中的使用形式加以概括才是完整
3
罗宾斯对词典的编撰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词典的工作就是概
一个不拉地照单全收
作为语境中的变体来加以对待 述的一 三两项
词的代表义项多由词的常用义担当 常用义一变 老弱 一词的历史代表义项为 老者和弱者
4
也要随之发生更替 体弱
而现行代表义项则为 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可见
词在词典中显示
的理性义不会是也不可能是其理性义的全部 从结果看 的东西 在词义的内部架构层面 义的非常规部分
特别需要在操作时统一口径
该义项在实际语境里至少有以下四种表现: 蔬菜 茄子长老了 食物 食物 火候大 青菜炒老了 不够松软或酥烂
得过了适口的时期 物 水分少
我买了一块老豆腐
这酱牛肉
太老了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 英国伦敦语言学派的中坚人物 R. H. 罗宾斯对词义作

俄语中抽象、概括意义及具体、确指意义的表示方法

俄语中抽象、概括意义及具体、确指意义的表示方法



B c T
a
( 舒 适 的环 境
条件
否 定形 式的 及 物 动 词 后 面 的 二

,
复数 表
格直接 补语
否 定 形 式 的及 物动 词 后 面 的直接 补 语 用
示 两 个 或 两 个 以上 的 事 物
,
除 基 本 意义 外
俄 语名 词 的单复数形 式 还 具 有 各 种 各样 的 含 义
,
想 简略 地 谈谈俄 语 中抽 象 概括 意 义 及 具 体
3 a
l 6o T b
(牵

挂的
确指 意 义 的 几 种 常见 的 表 示 方 法



事)
事)

M 哪 a
y 八o 6
K

,
p
a八o
T二H c

( 痛苦
愉快 的
)
。 、
俄 语 名 词 的 单 复数 就其
, ,
,
大多 数俄 语 名 词 都有单 复数形式 基本 意 义 而 言 单 数表 示 一 个事物
t
a
丁o
H e
r
八a
C H
T o

,
c e
q
o s o


俄 语 动 词 的体

6从
P
亡万 八 c
n 0 X0
p
r
0 H
H几
IJ L
IH K a
HMa

俄 语 动 词 有 完 成 体 及 未 完成体 之 分 成 体 动 词 表 示受 内在 界 限 限 制 的 行为
,

小度写范文成语大全_四字成语大全_成语词典_高中成语_高中常用成语大全_高中成语大全及解释_成语词典模板

小度写范文成语大全_四字成语大全_成语词典_高中成语_高中常用成语大全_高中成语大全及解释_成语词典模板

成语大全_四字成语大全_成语词典_高中成语_高中常用成语大全_高中成语大全及解释_成语词典高中常用成语大全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

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

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从谏如流-----从善如流
从谏如流:《现》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规劝, 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
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动人心弦与扣人心弦
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 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 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2009年山东卷)
或愚昧无知。 对外国人来讲,京剧舞台上那种木头刀枪稀 松一碰,口中一吆喝就打了一仗,简直不可理喻。
使用错误。该句应改为“不可思议”。
不动声色----无动于衷
二者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 区别:“不动声色”着重指外部表情,多形容态度镇定,情 绪冷静。 “无动于衷”着重指内心活动,有时形容冷酷、感情麻木; 有时形容立场坚定,意志坚决。用于本该引起内心震动而无反应 的情景。如“刘胡兰听了他的话,无动于衷, ……”。
二者都用来比喻幻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
不同点: 海市蜃楼指在沙漠或海边大气中由于光线折射而产生的一种幻
景,它是一种大气的光学现象,偏重在虚无缥缈,脱离现实,
多指幻景,比喻容易幻灭的希望、虚幻的前景等; 空中楼阁指建筑在半空中的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虚幻的事物,
偏重在没有根基,脱离实际,多指幻想,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
隐约其辞、含糊其辞、闪烁其词
①有些话不便说,只好隐约其辞。(形容说话或写文 章躲躲闪闪,不直截了当。隐约:含混,不明显。) ②忽然,他涨红了脸,含糊其辞地搪塞道:“我该回 去了。”(本来表达不清,即不清楚。《中》故意把 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确,含含糊糊。网上:形容有顾 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反义词:单刀直入、开门 见山。) ③对于这个问题,他含糊其词,不肯表明自己的态度。 ④面对公安人员的责问,毒贩的回答总是遮遮掩掩, 躲躲闪闪,始终闪烁其词,企图掩盖自己的罪行。 (有意识遮掩。《常》:“不肯暴露真相或回避要害 问题”。指说者心存顾虑而吞吞吐吐。)

各种词义与语义

各种词义与语义

词义与语义一词义的性质与特点1、词义的性质:即词的词汇意义,是与语音形式结合起来的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反映及其主观评价。

2、词义的基本特点(1)概括性:如“人”、“书”、“极光”等,反映一类事物现象。

(2)模糊性:如“温开水”、“高”、“矮”、“傍晚”等,或缺少具体统一的标准,或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3)民族性:如一些亲属词、色彩词,各个民族是不一样的。

(4)地域性:如汉语中的“寒碜”,在东北地区是“破,丢人”的意思,而在宣化则是“脏”的意思。

3、词义的构成(1)理性意义(2)附加色彩意义①形象色彩义对事物的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方面的描述,给人一种形象感。

如“云海”、“碰碰船”、“绿洲”、“布谷鸟”等。

②感情色彩义对事物的赞许、褒奖或厌恶、贬斥的感情。

如“安慰”、“雄伟”为褒义词,“勾结”、“推脱”为贬义词。

③语体色彩义词在某种语体中经常使用而带有该语体的色彩。

如“脑袋瓜儿”、“纳闷儿”具有口语色彩,而“信念”、“腾飞”具有书面色彩。

二单义和多义1、单义词与多义词(1)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

(2)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概括反映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2、多义词的几种意义(1)本义和派生义(历时的)①本义:习,(鸟的)羽毛。

②派生义含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衍生的途径:引申、比喻。

衍生的方式:A 隐喻甲:种子萌发→最好的。

B 换喻glass(es)→眼镜China→中国兵(兵器)→士兵(2)基本义(共时的)三同义词1、定义:声音不同而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2、类别(1)等义词:感情-情感计算机-电脑(2)近义词:父亲-爸爸(语体色彩)3、同义词间的区别(1)理性意义上的差异(2)附加色彩意义上的差异四反义词1、定义:意义相互矛盾和对立的词。

2、类别(1)绝对反义词:生-死男-女(2)相对反义词:黑-(灰)-白3、反义词间的关系(1)单义相对,一对一。

高中成语_高中常用成语大全_高中成语大全及解释_成语词典

高中成语_高中常用成语大全_高中成语大全及解释_成语词典

高中成语_高中常用成语大全_高中成语大全及解释_成语词典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高中成语_高中常用成语大全_高中成语大全及解释_成语词典高中常用成语大全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0320作者简介:朱楚宏(1953-),男,湖北仙桃人,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词典释义中概括义与具体义取舍刍议释 无动于衷朱楚宏(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0)!!摘!要: 无动于衷 有 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配合 等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意义,其中,只有 毫不理睬 这一层可写进词典释义,别的意义应排斥在外。

当前语文工具书种类繁多,众多辞书各陈己见,同一个词语同一意义却释义不同,这就淡化了工具书的工具性与权威性。

人们对词语概括义与具体义的性质认识不清,将二者交错混杂,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词典释义应抓住词义的本质,剔除具体义。

关键词:成语;概括义;具体义;预设分类号:H19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19(2004)03-0040-05一、动静关联:概括义、具体义和动态言语义!!我们知道,词语有概括义,也有具体义。

概括义是贮存在大脑中或词典中的意义,具体义是语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中显示出的意义。

语言的概括义制约着语言具体义的运用,语言的具体义又是语言概括义产生的基础和依据。

例如, 汽车 一词,其概括义是指陆上交通工具;具体义可指货车,如 汽车货运 ,也可指客车,如 汽车客运 ,等等。

再如,汉语中 侧目 一词概括义是形容 畏惧、愤恨 ,在这个意义的统摄之下,至少可以表示 畏惧、敬畏、窥视、愤恨、蔑视、冷眼 等多种具体义。

为了词典释义的简明、准确,这多种具体义,是不必一一写进词典释义中的。

[1]概括义和具体义都属于语言义,语言义之外还有言语义。

按索绪尔的理论, 语言 具有社会性,它既是一种社会习惯,又是一种意义系统,是独立于个体说话人之外的东西。

言语 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既要遵循语言的社会性,也有言语行为的个体特色。

言语义也是具体的,如: 汽车! 在具体的环境中,可以是答问,可以是表示惊奇,也可以向司机打招呼停车,也可以表示提示人们注意安全,还可以是向司机传递别的什么信息,等等。

词语的语言义(包括概括义与具体义)是大家公认的常规义,言语义是具体场合显示的临时义。

言语义的固化和泛化便出现新的词义,因此,言语义既能充实和影响语言的具体义,又有可能推动语词概括义的发展。

汉语中 笔杆子 (指能写文章的人)和 枪杆子 (泛指武器或武装力量)的词义产生就是这样的例子。

各家辞书将成语 无动于衷 解释为 毫无触动,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配合,不为所动 等多种意义,就是概括义中混杂着具体义的一个典型例证。

下边着重剖析 无动于衷 的意义:结合具体的语言运用,依次排列语境中的各种意义,深入梳理具体义与概括义的关系,由动到静,以静制动,全面勾勒出语词意义形成的脉络。

二、分歧成因:一个触发点上的不同预设!!各家辞书对 无动于衷 的解释多种多样,在我们接触到的30多种辞书∀中,对 无动于衷的释义,仅两种作多义,其余均作单义处理。

#通过对各家辞书释义归纳整合,可以将其简化为以下几种意义:第27卷!第3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27N o 32004年6月Jour nal of Yangtze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Jun.2004(一)毫无触动(30种中,有9种属此类)1、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现代汉语词典%,1996修订本)2、内心一点也没有受到触动。

指对应该受到感动或应该动心的事情一点也不动心。

(毛学河、倪文杰∃现代成语巨典%,大连出版社,1993年)(二)毫无触动毫不理睬(30种中,有1种属此类)3、内心没有被触动。

多指面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而毫不动心,置之不理。

(鲍克怡等著,∃成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449页)(三)毫不关心(30种中,有3种属此类)4、内心一点也没有触动。

指对使人感动,应该关注的事情漠不关心。

(湖北大学语言研究室编纂∃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四)毫无触动毫不关心(30种中,有4种属此类)5、心一点也没有触动,一点也不动心。

指对令人感动、触动的事毫不感动、触动。

对应该关心的事毫不关心。

(周宏溟∃五用成语词典%,学林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第444页~445页)(五)毫不理睬,毫不关心(30种中,有11种属此类)6、内心一点也没有触动。

形容对应该关心的事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向光忠∃中华成语大辞典简明本%,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570页)7、内心动也没动。

指对应关心的事置之不理、毫不关心。

衷:内心。

(吴林书、郑令中主编,∃汉语常用词语多用词典%,华文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406页)(六)毫不理睬毫不关心;不为所动(30种中,有2种属此类)8、[释义]内心一点未受感动。

[用法]∀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有时形容意志坚决,不为威胁利诱所动。

(贺铭华∃多功用成语典故辞典%,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8月第1版,第107页)9、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

有时形容内心冷酷,感情麻木,有时形容立场坚定,意志坚决。

(倪宝元∃成语辨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14~16页)这六大类在30种中所占比例分别是:(一)毫无触动,9/30,占30%;(二)毫无触动毫不理睬,1/30,约占3%;(三)毫不关心,3/30,占10%;(四)毫无触动毫不关心,4/30,约占13%;(五)毫不理睬毫不关心,11/30,约占37%;(六)毫不理睬毫不关心;不为所动,2/30,约占7%。

各大类内部还有措辞不同,可见意见分歧之大。

我们发现,各家释义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 无动于衷主要是对语素 动(触动、感动)意义的全量否定,即心里一点也没有受到触动、感动。

这可看做 无动于衷的基本义,概括义。

&这个概括义,就是各家辞书释义表述的触发点,各家所表述的意义都是在这个意义上的不同延伸与演绎。

这种由同到异的演绎脉络,可以在 无动于衷的动态使用中加以考察、验证。

无动于衷具有谓词性,多用来叙述或描写某人(或某类人)在经历某事时所表现出的那种 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的情绪与状况,因此,所在语句中,总有一个被描述的对象,当事人:某某人。

这 某某人既可以是单一明确的个体,也可以是特有所指的群体,如 他依然无动于衷、 某某法院竟然置之不理,无动于衷、 俄罗斯并没有无动于衷。

无动于衷经常作谓语,在不直接作谓语的句子中,也隐含着一个 当事人。

例如:(1)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只讲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不讲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干部队伍的腐蚀剂,对此现象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是政治上麻木不仁的表现。

∋(2)船夫掉过头来看了一眼,又无动于衷地俯身划桨。

(引自高志茹等∃新编学生多用成语词典%,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367页)例(1)中最后一个分句由 对此现象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偏正短语作主语,这个谓词性偏正结构隐含着被描述的对象,如主语部分可以补出表对象的词,改作 (人们)对此现象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例(2)作状语的 无动于衷,其意义是指向主语 船夫的。

在用 无动于衷的语句中,话语的表述者,即说话人,对当事人多有一个主观预设。

在使用 无动于衷对当事人进行描述时,表述者假定当事人与所经历事件存在特定关系,当事人的行为表现应该与这种特定关系相符,应该怎样,而不应该怎样(但当事人却并不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

)当事人与所经历事件的特定关系,主要表现为当事人对事件的不同参与程度及其表现出的相应情状。

这种预设与假定,也是话语的理解者所能接受和认可的。

因表达者主观期待不同,表达者认定特定语境中的当事人与所经历事件关系不同, 无动于衷表示不同的意义。

这因人与事的不同关系而显示的不同意义,就是 无动于衷的种种语境意义。

这不同的主观期待,大致可以纳入以下三种预设:第一,预设当事人处于局外,是生活的评判者(指对应该有所触动的事毫无触动,毫不理睬);第二,预设当事人处于局内,是生活的参与者(指对应该有所触动的事毫无触动,毫不关心);第三,预设当事人不仅在局内,且是主角,是行为的主导者(指对应该有所触动的事毫无触动,毫不配合)。

三、意义分述:三种预设三种意义下边分述与预设相应的三种不同意义。

第一,毫无触动,毫不理睬假定当事人是生活的评判者,对所见所闻,他(他们)应该有所反应,作出取舍评判,而这类当事人的表现却是:不理睬,不表态,漠然视之。

如有一篇文章标题为 银行连连降息,消费无动于衷,文章是说,为拉动消费,银行降息了,但消费者却没有反应,存款依然不见动用。

在第一人称的语境里,表达者与当事人是同一对象,这是一种自我假定。

例如:(3)也许人们有理由担心,再过几十年,我们可能会面临着对于美无动于衷的危险境地。

第二,没有任何触动,毫不关心假定当事人是生活的参与者,对所见所闻,应该予以关注,付诸行动。

从常理上看,这一类是在第一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应该理睬,还应该付出行动,而这类当事人的表现是:不重视,不关心,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例如:(4)如果没有感情,对群众的疾苦就会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第三,毫无触动,毫不配合假定当事人是行为的主导者,在人际交往中,按常理应该是协调合作,而这一类当事人的表现是:不合作,不为所动。

这一类是在前两类基础上的再一次拔高要求:不仅应该理睬,还应付出行动,而且这行动还应是 合心合拍的,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5)会议前夕,欧盟搞了一个10点倡议,希望和美国联合行动,可山姆大叔却无动于衷。

无动于衷字面意思是 内心没有任何触动,在句中, 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合作,这三层意思都主要是说当事人 没有触动没有反应没有行动。

当向 毫不配合这一方面延伸时,当事人不一定完全没有动作行为,但 无动于衷的表述重点还是说明他 没有行动。

如 上边三令五申,他却无动于衷,在这个句子里, 他可能有行动,我行我素,但对这种行动的表述还是隐性的,句子仍然主要是说明 他 不听命令不行动这一面的意思。

如果在一定的语境中这种 我行我素的隐性表述已经显性化,用 无动于衷就与句意多少有点儿抵牾与冲突了。

例如:(6)2000年初,北京某药业公司经理杜某和柳女士相识后,柳多次要与确立不正当朋友关系。

杜某考虑双方均已有家室,明确回绝。

但柳女士无动于衷,仍频繁地给杜某打电话、写信,经常到杜某单位找,后来发展到每天十来个电话,手机短信更是无孔不入。

例中的 无动于衷换用 我行我素更准确更贴切。

将语境意义与辞书释义进行对照,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意义上的相互呼应。

毫无触动(辞书释义的第一类)与 毫不理睬(语境意义的第一类)实际上是同义语,具有互补性: 毫无触动侧重于表述者的视点,是因; 毫不理睬侧重于被描述者的视点,是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