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腔模具加工工艺设计
模具加工工艺标准

模具加工工艺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模具加工工艺标准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保证模具制作加工工艺的合理性、一致性,优化加工工艺,提高模具制作的进度,特制定本标准。
2.模具加工工艺标准工艺员编工艺卡时要在工艺卡中详细注明加工预留量、预留量的方位、粗糙度要求及注意事项。
加工工艺流程卡编写原则:在能保证精度、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加工效率高的设备。
铣床、CNC、磨床的加工效率比线切割、电脉冲要快,尤其是电脉冲加工效率最慢。
图纸上的尺寸不能随意更改(只有技术员能改),加工预留量原则:需要热处理加工的工件,热处理前外形备料尺寸单边加0.25mm的磨床余量,模仁、镶件需要CNC粗加工的部分,单边预留余量0.2mm,钳工铣床粗铣外形单边预留余量-0.5mm,线割后需要磨床加工的工件,成型部位单边预留0.05mm,外形开粗单边预留0.1mm的磨削余量; CNC精加工、电脉冲后要镜面抛光,单边留0.03mm的抛光余量。
加工精度要求:模具尺寸的制造精度应在~0.02mm范围内;垂直度要求在~0.02mm范围内;同轴度要求在~0.03mm范围内;动、定模分型面的上、下两平面的平行度要求在~0.03mm范围内。
合模后,分型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所成型塑料的溢边值。
其余模板配合面的平行度要求在~0.02mm范围内;固定部分的配合精度一般选用~0.02mm范围内;小芯子如果无对插要求或对尺寸影响不大可取双边~0.02mm的间隙配合;滑动部分的配合精度一般选用H7/e6、H7/f7、H7/g6三种。
注意:镜面上如有做了挂靠台阶的镶件,配合不能太紧,否则在镶件从正面往后退敲打时,用来敲打的工具易碰坏镜面,如不影响产品尺寸,可取双边~0.02mm的间隙配合。
CNC拆电极的原则:模具型腔型芯应先拆外观主体电极,再拆其他主体电极,最后拆局部电极;定模外观电极要考虑整体加工,对CNC清角不到的地方,采用线切割清角,以便定模外观面完整,无接痕;动模深度相差不大的加强筋、筋片、柱子能一起加工的尽量做在一个电极上;比较深的筋片要做镶件,要单独做电极侧打,以防电脉冲时积碳;动模电极尽量不要CNC铣好之后还要线切割清角,如要,应将电极分解拆开或直接采用线切割;动模的筋部和筋位或者柱子的间隔超过35mm,应当分开做,节约铜料。
多腔注塑模具设计

一.拟定模具结构形式A.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型腔的数量是由厂方给定,为“一出四”即一模四腔,他们已考虑了本产品的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和自己的注射机型号。
因此我们设计的模具为多型腔的模具。
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以及出模方式的设计,模具的型腔排列方式如下列图所示:图 (1)B. 模具结构形式确实定由于塑件外观质量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且装配精度要求高,因此我们设计的模具采用多型腔多分型面。
根据本塑件电动机绝缘胶架的结构,模具将会采用三个分模面,三个分型面。
二.注射机型号确实定一般工厂的塑胶部都拥有从小到大各种型号的注射机。
中等型号的占大部分,小型和大型的只占一小部分。
所以我们不必过多的考虑注射机型号。
具体到这套模具,厂方提供的注射机型号和规格以及各参数如下:注射量:95g锁模力:120T模板大小:400×550开模距离:推出形式:推出位置:推出行程:三.分型面位置确实定如何确定分型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
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从几种方案中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
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2)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
3)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4)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5)便于模具加工制造。
6)对成型面积的影响。
7)对排气效果的影响。
8)对侧向抽芯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5〕和第2〕、第8〕点。
为了便于模具加工制造,应尽是选择平直分型面工易于加工的分型面。
如下列图所示,采用A-A这样一个平直的分型面,前模〔即定模〕做成平的就行了,胶位全部做在后模〔即动模〕,大简化了前模的加工。
A-A分型面也是整个模具的主分模面。
下列图中虚线所示的B-B和C-C分型面是行位〔即滑块〕的分型面。
塑料模具型腔制造工艺设计与加工

塑料模具型腔制造工艺设计与加工姓名:罗建华班级:数控 S11-5指导老师:张云张鑫设计说明书目录绪论 (4)第一章塑料模具型腔制造工艺设计 (5)1.1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研究对象 (5)1.2模具型腔的选材和热处理 (6)第二章零件图样和要求 (7)2.1塑料型腔模具的三视图 (7)2.2塑料型腔模具的实体图 (8)2.3电极二维图 (9)2.4电极的实体图 (9)第三章塑料模具型腔加工工艺过程 (10)3.1数控铣床零件装夹和夹具的选择 (10)3.2模具型腔加工工艺过程卡 (11)第四章数控加工刀具表 (12)第五章数控加工工序卡 (13)第六章塑料模具型腔加工过程 (15)6.1工序一 (15)6.2工序二 (17)6.3工序三 (19)第七章自动加工编程 (21)7.1工序一自动编程 (21)7.2工序二自动编程 (25)7.3工序三自动编程 (27)总结 (29)参考文献 (30)绪论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
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
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
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观发达国家对模具工业的认识与重视,我们感受到制造理念陈旧则是我国模具工业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因此,模具是国家重点鼓励与支持发展的技术和产品,现代模具是多学科知识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其技术、资金与劳动相对密集。
游戏手柄注塑模具的设计、加工分析和型腔模具加工

编号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游戏手柄注塑模具的设计、加工分析和型腔模具加工学生姓名学号系部*****系专业数控技术班级指导教师顾问教师二〇一二年六月摘要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控技术的发展和UG软件的特点,并应用UG软件完成了游戏手柄外壳注模的三维造型和模具型腔的数控加工等。
由此我们首先对游戏手柄注模模具的结构特征和工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然后确定了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案,加工方案要求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并能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通过对游戏手柄注模外壳的加工工艺分析之后,将会选用铣床来进行加工完成,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质量,取得较好的效益等。
数控铣床的编程可以使用手动与自动两种方式,由于本论文使用的是UG软件的自动编程,所以我选择的后者。
关键词:游戏手柄注模注模造型设计数控加工 UG自动编程目录目录摘要 (I)目录............................................................ I II 第一章绪论.. (1)1.1数控知识简介 (1)1.2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1.3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1.4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1)第二章游戏手柄的注塑模具的造型设计 (2)2.1游戏手柄上壳注模模型的分析 (2)2.2游戏手柄外壳注模设计 (2)2.2.1 游戏手柄上壳的模具造型设计 (2)2.2.2游戏手柄下壳的注模造型设计 (7)2.3按键的造型设计 (8)2.3.1左键的造型 (8)2.3.2中键的造型 (10)2.3.3按键A的造型 (11)2.3.4按键B.C.D的造型 (12)2.3.5手柄按键注模分模 (13)第三章游戏手柄型腔模具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15)3.1游戏手柄上壳下模的外形设计 (15)3.2游戏手柄上壳下模的型腔模具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 (15)3.2.1游戏手柄上壳下模型腔模具的外形分析 (15)3.2.2游戏手柄上壳型腔模具加工零件毛坯的确定 (15)3.2.3确定加工顺序 (15)3.2.4刀具选择 (16)3.2.5主轴切削用量的选用 (17)3.2.6数控铣床的选用 (18)3.2.7夹具的选用 (18)3.2.8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 (19)3.2.9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9)第四章模具型腔加工 (22)4.1游戏手柄型腔模具上壳上模加工 (22)4.1.1粗加工 (22)目录4.1.2半精加工 (25)4.1.3精加工 (28)4.1.4仿真加工 (30)4.1.5进行比较 (31)4.2游戏手柄上壳下模型腔模具加工 (32)4.2.1一次粗加工 (32)4.2.2二次粗加工 (35)4.2.3轮廓半精加工 (35)4.2.4平面精加工 (37)4.2.5竖直面精加工 (39)4.2.6圆弧面精加工 (39)4.2.7清根 (39)4.2.8按键部分精加工 (40)4.2.9仿真加工 (40)4.2.10比较 (41)4.2.11按键部分加工说明 (42)4.3游戏手柄下壳上模型腔模具加工 (42)4.4游戏手柄下壳下模型腔模具加工 (43)4.5游戏手柄按键模具加工 (44)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45)5.1本文总结 (45)5.2将来展望 (45)致谢 (46)参考文献 (47)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 数控知识简介数控技术是数字控制(NC,Numerical Control)技术的简称,它是一种用数字化的信息(数字、字母和符号)对某一工作过程进行可编程的自动控制技术。
注塑模型腔的加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2.1 电火花成型加工
• (2) 小孔及异形孔加工。 主要应用于直径为0. 01 ~2 mm 的圆 孔或异性小孔。 如喷丝头、异形喷丝板等。
• (3) 螺纹加工。 特别是淬硬材料的螺孔加工。 • (4) 特殊零件加工。 高硬度、高韧性、易变性、易破碎的零件、耐
• (3) 用平动法加工型腔。 对有平动功能的电火花机床。 在型腔不预 加工的情况下也可用一个电极加工出所需型腔。 在加工过程中。 先 采用低损耗、高生产率的电规准对型腔进行粗加工。 然后启动平动 头带动电极做平面圆周运动。 同时按粗、中、精的加工顺序逐级转 换电规准。 并相应加大电极做平面圆周运动的回转半径。 将型腔加 工到所规定的尺寸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 2.电火花型腔加工工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2.1 电火花成型加工
• 制定电火花型腔加工工艺要根据加工对象来确定。 主要步骤有以下 几点。
• (2) 根据型腔的大小来决定脉冲功率的大小、采用方法及电极材料等 • (3) 根据工件材料决定工艺方法。 包括加工成型方法、定位和校正
方法、排屑方法、电极设计和制造、油孔的大小和位置、电规准的选 择和安排等。 • (4) 根据加工表面粗糙度和精度要求来确定电规准预设值和各电规准 加工量。 控制电极损耗。 • 3. 电火花型腔加工方法 • 电火花型腔加工方法有多种。 以下3 种方法是用得最多的加工方法
自动编程是按智能化方式设计加工前的定位通过机床系统的加工准备模块来完成如模块里的找中心找角感知移动等功能
项目二 注塑模型腔的加工
• 任务2.1 电火花成型加工 • 任务2.2 数控电火花加工方法
返回
任务2.1 电火花成型加工
不同模具型腔的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方法

295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不同模具型腔的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方法咸晓玲,于春洪,董月超(山东玲珑机电有限公司,山东 招远 265400)摘 要:近几年,我国轮胎企业完全克服了外需回落、内需增长不足、国际贸易碰撞严重等影响因素的侵扰,产量呈稳定上涨、理性投资、外贸回落增速,整体呈稳定的发展趋势。
目前轮胎产品正在朝着高性能、高质量、绿色化、环保型轮胎的方向发展。
轮胎行业需强化运用与开发新型材料,给轮胎实现绿色发展供应原料方面的保证;强化推广与示范产业化的节能工艺,运用智能先进化的生产制造方法,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的管理效果提升。
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不同模具型腔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不同模具型腔;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Q3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22-0295-2 收稿日期:2021-11作者简介:咸晓玲,女,生于1987年,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轮胎模具设计。
轮胎的优先设计开发需满足以下原则:系列化、通用化、规范化、标准化等;且具备着市场上少数服从多数的普遍性原则;优先选用国际上先进标准覆盖不先进 标准的原则;优先符合原配胎市场高质量代替质量差的原则;优先符合层级高、高速级高指标覆盖低指标的原则;优先符合节能型、环保型、轻量型、智能性、跑气保用型等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换代原则。
围绕产品特征明确合适的结构方式、设计目标、工艺线路。
针对非特殊要求的产品,设计轮胎的原则为:尽量在已有结构形式、配方、包圈方式。
系列钢丝、纤维帘布、工艺线路、系列半成品构件、工艺条件当中合适的优选方案。
基于产品的特殊需求,需要对细节内容进行合理改相[1]。
1 明确新胎充气的外缘尺度新胎充气明确外缘尺度需符合以下原则:但凡经过硫化生产后的充气轮胎,新胎充气的断面宽度具备很大的波动程度,究其原因,和硫化之后的充气技术波动相关,由于轮胎出模后的硫化充气及时性、实践后的充气压大小以及波动、后续充气时间都会对轮胎充气的断面宽度稳固性产生不利影响。
型腔模具制造的工艺重点

型腔模具制造的工艺特点摘要本文介绍了模具生产和批量机械生产之间的差异,因为模具是单件生产,模具零件的互换性较差,毛坯加工余量大,成本也较高,而且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
零件加工精度高,生产周期长。
对比传统模具制造工艺,现代模具工艺发生很大变化,计算机、信息网络化使加工效率成倍提高,性能优异的切削刀具能完成许多以前必须要电加工解决的问题,使模具的制造周期缩短,总结型腔模具制造工艺流程中的几个特点。
1、做好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以利于保障加工的合理性,经济性和高效率,从产品结构的可修复性到快速反映。
2、毛坯类型的确定和加工方法。
涉及到加工制造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工艺人员要全面考虑的问题。
3、模具零件的热处理工序的安排,这也是一个对制造成本、生产效率影响巨大的问题,合理调配加工设备,努力降低成本。
4、定位基准的选择。
模具零件单件生产多工序。
尤其是电极校正非常费时,合理使用定位系统工具就成了提高效率的又一个好办法。
5、单个模具小镶件不能一概孤立地按图加工,在工艺上要分析做出可修复性余量。
并说明余量的用途。
如此以避免加工误差生产的缺陷。
最后举例说明型腔模具的工艺特点,并展望不断更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
关键词:模具、工艺流程可修复性模具制造属于机构制造的研究范畴。
但是它又有很多不同于机械制造的地方,模具基本上都是单件生产,制造难度大,有许多特殊性。
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模具制造工艺与传统的工艺相比,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于模具零件形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通常不能按照一种固定模式编制工艺流程。
反映工艺特点。
现在我国的模具发展非常不平衡,南方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领先于北方,而各个厂家的技术装备,水平也参差不齐,所编的工艺文件也各不相同,但是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要求,总体原则是一致的。
本文将从模具(特别是型腔模具)生产工艺与批量机械加工的差异,现代模具制造工艺与传统模具制造工艺的区别,阐明模具生产的特点,型腔模制造工艺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
CimatronE11型腔模具设计

改进模具设置功能 .............................................................................................................................35 装配镜像 ...........................................................................................................................................36 i
CimatronE11 新增功能详解
添加组件允许使用任意坐标系 ..........................................................................................................37 改进添加组件功能 .............................................................................................................................38 控制装配中实体的可见性及显示属性 ...............................................................................................39 装配切除——切除时转移孔属性 .......................................................................................................40 关联重定位的组件 .............................................................................................................................41 激活父装配 ........................................................................................................................................42 装配树中重新排序组件 .....................................................................................................................43 特征树中显示增加零件的名称 ..........................................................................................................44 放置在面上时曲面透明显示 ..............................................................................................................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刀具 刀具型号 刀具直径"QQ
主轴转速 "#C"Q./$
’ 立铣刀
_
立铣刀
%
球头铣刀
%
立铣刀
#
球头铣刀
#
"$$$ ]$$$ ]&$$ ]&$$ !$$$$ !#$$$
进给量 "#QQ"Q./$
切削深度"QQ 加工余量 轴向56 径向57 "QQ
%&$$
$T! $T& $T$^
#$$$
$T$’ $T#
是现代模具制 造 的 重 要 方 向&如 何 合 理 使 用 3=B 铣 削加 工 与 8OB 放 电 加 工 型 腔 模 具&充 分 发 挥 各 自 优 势&提高加工质量和 缩 短 制 造 周 期&提 高 生 产 效 率&是 模具加工的重要 课 题’ 实 际 生 产 结 果 表 明(在 本 案 例 中&根据零 件的技 术要 求&合 理安排 3=B 与 8OB 加 工 工 序 加 工 该 零 件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效 果 ’
4! 工 艺 分 析 及 工 艺 设 计
工艺方案制定主 要 取 决 于 模 具 的 材 料 及 性 能&型 腔 的 尺 寸 精 度 及 表 面 粗 糙 度 &模 具 的 形 状 &加 工 效 率 以 及现有的机床设备 等% 如 图 ! 所 示 注 塑 模 具 镶 件"材 料为 O)8h*J 模 具 钢"淬 火 后 硬 度 &# 3J:"主 要 加 工表面的尺寸 公 差 为 i$Z$! QQ"深 _ QQ 的 两 沟 槽 相对对称中心 的 位 置 尺 寸 为 i$Z$_%Q"沟 槽 及 型 腔 表面粗糙度 值 为 #5$Z_%Q"其 中 型 腔 壁 部 圆 角 半 径 #$Z$& QQ%
>! 结 语
综合 应 用高速 铣 削#3=B$与 电 火 花 加 工#8OB$
#$$"T )_*方沂&田美丽&陈小润&等T高 速 加 工 切 削 参 数 优 化 及 实 验 分 析 )(*T
制 造 技 术 与 机 床 &#$$"#!!$("!L"_T
第一 作 者!沈 则 亮"男"!]"# 年 生"工 学 硕 士"讲 师 "主 要 从 事 机 械 制 造 加 工 技 术 教 学 与 科 研 工 作 "发 表
参考文献
)!*张伯霖&杨庆东&陈 长 年T高 速 加 工 及 其 应 用 )B*T北 京(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 &#$$%T
)#*金涤尘&宋 放 之T现 代 模 具 制 造 技 术 )B*T北 京(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
#$$#T )%*伍端 阳T数 控 电 火 花 加 工 实 用 技 术 )B*T北 京(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
型腔模具加工工艺设计
沈则亮! !刘永贵" !韩忠冠!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安徽 芜湖 #_!$$$# "芜湖佰仕达模具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_!$$$$
摘!要!基于模具镶件加工实例"结合 2%B 铣削加工与 +@B 放电加工在模具型腔加 工中 的应用 特点"阐 述 了应用 2%B 与 +@B 加工模具 型 腔 工 艺 设 计 方 法"剖 析 了 工 艺 设 计 的 关 键 技 术"实 际 生 产 结 果 表 明!合理运用 2%B 铣削加工与 +@B 放电加工可以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率#
关 键 词 !高 速 铣 削 ! 电 火 花 加 工 ! 模 具 型 腔 ! 工 艺 设 计
;,0=1$($2*06,+*21%$/4/$0,++*12&$’(9.85*):
=38+7<@.6/0! "c)E d4/002." "3*+7?4/0026/! $!O<M6CGQ</G4AB<>?6/.>6@8/0./<<C./0"*/?2.h4>6G.4/6@:4@@<0<4AB6>?./<C1
使用 O"!_$电火花成 形 机 床 完 成 型 腔 的 加 工"采 用 8J‘;* 夹具装夹电极"将工件放置于永磁吸盘台 面 "用 千 分 表 校 正 工 件 基 准 面 与 机 床 轴 移 动 的 平 行 度 # 利用基准球四面分中进行间接定位#由于在前道工序 中 通 过 高 速 铣 削 已 完 成 型 腔 轮 廓 的 加 工"留 有 $Z$& QQ 的加工余量"可以用一根电极 来完成 加工"通 过 机 床专家系统 设 定 加 工 规 准"放 电 间 隙 取 $Z! QQ# 问 题的关键在于电极的设计与制作#
!!%^ !
走刀方 式 以 及 进 退 刀 方 式# 利 用 B6>?././0=GC6G<S 0.DG’T! 编程 软件"采用 顺铣$螺 旋斜向 进退 刀 方 式 加 工"针对不同的加工区域采用不同 的走 刀方式"粗 铣 采 用 粗 加 工 刀 具 路 径 加 工 "半 精 铣 $精 铣 时 ")#+$* 沟 槽 侧面及,型腔$-圆 弧 面 采 用 等 高 线 刀 具 路 径"水 平 面 采用水平区域 刀具路 径加 工"采 用球 头 铣 刀 铣 削.$/ 圆弧槽#当球头铣刀的中 心铣削 时"铣削 的速度 为 零" 从而它的铣削速度无法演算"现场 加工 会变慢"加 工 精 度降低#为避免这一现象 发生"在 设计 工艺策 略 时"将 圆 弧 槽 面 分 成 两 部 分 "其 中 侧 面 采 用 等 高 线 刀 具 路 径 加 工 "底 面 采 用 平 行 等 宽 刀 具 路 径 加 工 "如 图 % 所 示 #
对 电 极 的 要 求 主 要 包 括 材 料 $缩 放 尺 寸 $精 度 $表 面 粗糙度等方面#利用 KC4’8/0./<<C;.@NA.C<_Z$软件拆 解电极"采用%$QQb%$QQb&$QQ 纯铜作为电极材 料"结构设计如图_所示"单边缩放量 取$Z! QQ"尺 寸 公 差 取 型 腔 尺 寸 公 差 的 一 半 "即 $Z$! QQ# 为 防 止 电 极 基准台底部与工件顶部碰穿"在深度(/)方向应避空"设 计 电 极 时 "电 极 基 准 台 底 面 与 电 极 底 面 的 尺 寸 大 于 型 腔 深 度 !^ QQ# 用 高 速 加 工 中 心 制 作 电 极" 采 用8J‘;*夹 具 "通 过 四 面 分 中 保 证 高 速 加 工 中 心
随着高速铣削技 术 的 成 熟 和 发 展"高 速 铣 削 逐 渐 成为模具 的 重 要 加 工 工 艺 手 段% 在 模 具 的 加 工 过 程 中 "高 速 铣 削 可 以 加 工 各 种 可 切 削 材 料 "加 工 钢 的 硬 度 可达’# 3J:"加 工 质 量 与 效 率 高"尺 寸 精 度 !$##$ %Q"能够达到的最小表面粗糙度 #5$Z!%Q"但 加 工 模 具几何形状受深度和半径限制"加工 型 腔 时刀 具 长径 比#!$"底部四角半径 #%$Z% QQ"壁部圆角半径 # %!Z$QQ%电火花 加 工 可 加 工 各 种 导 电 材 料 且 硬 度 不受限制"尺寸精度!$##$%Q"模具几何形状 不受 限 制 "加 工 槽 深 取 决 于 电 极 的 制 造 "但 加 工 效 率 低 % 由 此 可 见 "在 型 腔 模 具 加 工 中 "高 速 铣 削 加 工 可 以 直 接 加 工 比 较 平 坦 的 浅 型 腔 "质 量 高 &效 率 高 % 对 于 模 具 的 复 杂 型 面 &深 窄 小 型 腔 &尖 角 &窄 缝 &沟 槽 &深 坑 等 处 的 加 工 "
合 理 确 定 加 工 工 艺 策 略 "将 工 序 划 分 为 粗 铣 $半 精 铣$精铣三个工步"并 合 理 确 定 每 个 工 步 的 铣 削 方 式$
采用硬质合 金 涂 层 刀 具 对 O)8h*J 模 具 钢 进 行 高速铣削实验结果 表 明"切 削 参 数 对 工 件 表 面 粗 糙 度 值 的 影 响 趋 势 为 %主 轴 转 速 提 高 "零 件 表 面 粗 糙 度 值 下 降 &切 削 深 度 和 进 给 速 度 增 大 "表 面 粗 糙 度 值 增 大 # 综 合考虑机床$刀具$工 件 材 料 等 因 素"加 工 工 步 及 工 艺 参数如表#所示# 4T4! 电 火 花 加 工 工 序
:*/;<8=0!3=B%8OB%B42@N:6F.G1%I<>?/4@40.>O<D.0/
目前"高速 铣 削 #3=B$与 电 火 花 加 工 #8OB$是 型 腔 模 具 加 工 的 主 要 手 段 "现 以 典 型 零 件 为 例 "分 析 选 择加工方法的影响因 素"研 究 型 腔 模 具 加 工 工 艺 设 计 方法"提出综合运 用 3=B 与 8OB 的 设 计 方 案"提 高 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率%
根据零件的技术 要 求 分 析"高 速 铣 削 可 以 完 成 加 工 零 件 大 部 分 加 工 表 面 "通 过 电 火 花 加 工 型 腔 及 清 角 " 最后抛光处理保证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具体工艺方案 如表!所示%在此工 艺 方 案 中"高 速 铣 削 和 电 火 花 加 工 是 关 键 工 序 "现 简 述 如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