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牙科)深度研究报告

中腔医疗行业(牙科)深度

研究报告

中国牙科-快速成长的蓝海市场

我们认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医疗服务行业均将是朝阳产业,而牙科等专科医疗领域在消费升级和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下,将成为医疗服务行业中的优势行业。考虑到目前并没有针对中国牙科市场非常完备的统计数据和市场分析,我们希望通过从一些局部的数据侧面地分析、判断中国牙科市场的潜力和目前的发展状态。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从人均牙医配备,齿科就诊率和种植牙渗透率的角度来看,中国牙科市场发展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成长空间巨大。而且目前中国牙科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种植牙等高端业务的增速极快,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向发达国家靠拢。我们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老龄化以及牙科健康普及教育的不断渗透是驱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政策的带动下,牙科市场有望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1.潜力:中国牙科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百万人牙医配比很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口腔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印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从每百万人牙医数量来看,中国只有100名左右,远低于欧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500-1000名的水平,显示中国牙科市场目前仍然很不发达;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每百万人的牙医配备数量为870名,印度为33名,但中国的人口平均年龄已经超过35岁,高于巴西和印度的水平,且正在快速老龄化。

图1. 中国每百万人牙医数量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牙科疾病发病率高、就诊率低。最近一次全国口腔调查情况显示,我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的龋齿率为88.1%,其中只有8.4%得到了治疗,57.6%缺失;65-74岁老年人的龋齿率更高,达到了98.4%,其中只有1.9%得到了治疗。而有统计显示,我国牙颌畸形的发病率在30-50%,长沙的一项统计显示18岁以上就诊成人牙颌畸形发病率达到73%,但是正规治疗率只有15.4%。这说明中国的牙科治疗的意识仍不普及,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尚未被发掘;而且随着老龄化趋势的继续,这一潜力也会随之增大。

图2.老年人龋齿率、缺齿率明显较高图3. 长沙2011年样本统计18岁以上青年正畸治疗率低

同样的数据显示,中老年人的牙齿缺失率也非常普遍。35-44岁年龄段人群的平均留牙数为29.4

颗/32颗,义齿修复率仅有11.6%;65-74岁年龄段人群的平均留牙数为20.97颗/32颗,义齿修

复率仅42.6%。而治疗牙齿缺失的高端种植牙的渗透率更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专业正畸起步较晚。口腔正畸学科专业性较强,国外多作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课程,而我国近100

所的口腔院校中只有一半左右有专业的正畸培训项目,培养专业的正畸医生。2008年底,中国口

腔正畸学会(COS)才正式加入世界正畸协会(WFO);2009年,为了引导患者选择合格的正畸医

师,中国口腔医学会开始了针对专科会员的入会认证制度,用于规范中国专业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

根据2011年WFO的报告,目前COS的会员约2000人,这一数字仅相当于国内注册牙医2%不

到,难以满足目前不断发展的正畸需求。

种植牙等高端业务渗透率极低。种植牙具有咀嚼功能强,不损伤周边牙齿,固位好,美观、舒适等

多种优点,被称为人类第三副牙齿,在国外普及度很高。但据统计我国年种植牙量仅10万颗左右,

而韩国的年种植牙量达到数十万颗,6000万人口的意大利年种植牙量达到120万颗;目前全亚洲

地区种植牙规模大约占全球的15-20%,我们估计其中中国(大陆)大约占全亚洲份额的3%左右。图4. 中国种植牙渗透率极低图5.中国种植牙市场份额在全球的比例极低

即便考虑到牙医数量限制,中国平均每位牙医每年进行种牙数量大约是1颗左右,而欧洲国家在

10颗以上,同为金砖四国的巴西牙医平均年种牙数量超过6颗;可见即使静态的比较,中国仍有

很大的潜力可挖。从局部来看,即便在一些种植牙推广较为普及的发达地区如杭州,其平均每万城

镇居民的种植牙数量估计在20颗,而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已经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相同;

与巴西相比,平均种植牙率仍有3倍左右的空间,仍处于起步阶段。考虑到中国目前消费升级的

趋势,高端人群的庞大数量,我们认为种植牙等高端业务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图6. 中国每位牙医种牙数量与国际水平对比图7.杭州与巴西种植体数量对比

整体市场规模很小。虽然没有完善的统计数据,我们判断目前中国整体牙科市场的收入规模仍相对

较小。根据从卫生部对一些大的口腔专科医院的统计来看,其2009年业务收入总规模在40亿元

左右。以口腔保健观念普及领先,消费水平较高的杭州为例,2011年其年牙科市场的总规模估计

在6亿元左右(人口900万左右);而对比同样是华人社区,人口数仅有500万的新加坡,2010

年其口腔市场规模估计已经超过30亿元RMB;从每年的牙医就诊率上看,相差巨大。预计随着

我国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我国口腔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巨大。

表1. 杭州与新加坡口腔市场比较

我们认为,无论从牙医配比、就诊率、高端牙科业务的渗透率,还是从目前的市场规模来看,中国

的口腔市场均有数十倍以上发展潜力;而且随着中国城镇化,国际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可支配

收入的不断增长,以及国际大型企业在国内不断加强的学术推广力度,中国也已经具备了开拓牙科

市场潜力的基础。

2.趋势:中国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上升期

整体口腔市场保持稳步快速增长。随着我国消费能力及意识的提升,我国口腔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

发展阶段;正畸、种植等高端业务则是牙科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卫生部对一些大的口腔专

科医院的统计来看,2009年收入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

考虑到这些大型的医疗机构以公立为主,而民营诊所和医院在营销上应更为积极,我们有理由相信

整个行业的增速要大于这个数字。

图8. 卫生部统计内口腔医院收入增速

从一些牙科设备的进口数据来看,牙科用X射线设备进口金额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接近60%,牙

齿固定件的进口金额的复合增长率也达到50%以上;假牙的进口数量在15%左右,牙椅的进口数

量则相对稳定。前两类设备的快速增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畸、种植以及其他一些中高端牙

科诊疗需求的快速上涨。

图9. 牙齿固定件进口金额数据图10.牙科X射线设备进口增长迅速

成人正畸比例不断提高。近10年来,随着正畸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以及国人自我意识的提高,

我国成人正畸的占比在不断的提高,由最初的10%-20%,提高到目前的30%;一些民营机构中成

人正畸的比例已经达到40-50%。整体市场在其带动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可以在近几

年牙齿固定件和X射线设备的进口增长速度上体现出来)。我们预计未来正畸市场仍将保持较快

的增长势头。

种植牙等高附加值业务迅速铺开。种植牙业务可能是增长最快的牙科业务,虽然目前种植牙的渗透率在中国极低,但是在国外企业和口腔学会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病人开始接受种植牙,国内的牙齿种植量正在快速增长。2008年以前,全球的种植牙增速达到20%以上,这个增速是相当惊人的;而中国的增速,综合各个生产企业和国外投资机构的判断,应该超过全球的增速;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后,国外一些大型种植系统企业的收入出现下滑,显示一些发达国家主力市场的增长受到影响,不过整体的行业增速预计仍会超过全球GDP的增长。即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市场增速仍然很高,根据idata的估计,2010年中、印种植牙市场的整体增速可能达到34%。Straumann, Nobel Biocare等种植体生产国际巨头均表示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种植牙市场;2007-2010年Osstem (韩国第一大种植体生产企业,中国市场份额超30%)在中国市场的年复合销售增长率更是高达119%,2010年仍有27%的增长。我们认为,目前的趋势表明,中国种植牙市场正在处于快速启动期,巨大的市场将被逐步开发;未来几年,种植牙有望成为引领我国牙科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综合各方数据我们估计,目前国内种植牙的市场规模(包括种植体、牙冠的手术业务)可能在15-30亿元左右。.

图11. Osstem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增速

快速增长动力之一:消费水平快速提升,高端消费群体巨大。我们认为,口腔市场的发展有赖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人均消费能力的提高是正畸、种植的高复价值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以种植牙业务为例,由于种植牙在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是医保范畴,而其手术收费较高(全球普通水平估计在1000-5000美元左右,视国家不同),因此推广种植牙的重要基础在于有足够多的中产或富裕阶层。目前西欧主要国家和美国、日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美元,而其种植牙渗透率基本在每万人40颗以上;金砖四国中巴西、俄罗斯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6000美元左右,种植牙渗透率分别在55颗和20颗左右;而同样作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00美元,印度只有1000美元,种植牙渗透率均低于每百人1颗。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快速的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3500美元,接近巴西和俄罗斯的水平,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3%;如果按照这个增速,3-4年就可以达到巴西和俄罗斯目前的水平;也就是说,从经验上判断有支持每万人20颗以上的种植牙渗透率的经济基础,这大约是10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如果假设国内种植牙主要是城镇居民,

那么目前渗透率约为每百人2颗)。

图12.种植牙渗透率与可支配收入图13.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

如果从绝对人数来看,或许中国目前就应该拥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

10%的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美元,接近了韩国11000美元的水平(韩国有将

近100万颗的种植牙);而中国这部分人的人群基数已经超过了韩国总人口数。

快速增长的动力之二:医生培训不断加强。限制口腔市场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牙科医师资源(牙

科医师数量和质量)。虽然医师瓶颈的解决是一个长期问题,但通过协会和生产企业的学术培训,

可以在现有医师的基础上提高高附加值业务的渗透率,从而带动牙科市场的快速增长。以种植牙为

例:对比国外数字我们发现,种植牙普及的国家平均每个牙医实施的种牙数量在6颗以上,其中

瑞士高达25颗,巴西也有6颗以上,但中国只有1颗。这说明在中国牙科的一些高端业务在牙医

群体内尚不普及,但近几年国际种植牙巨头纷纷在国内建立学术推广中心和会议活动,医生教育有

望得到大幅改善,从而进一步带动种植牙在患者群体内的普及。(我们发现在欧洲种植牙普及度超

过每万人100颗的国家,均有国际知名的种植牙设备生产企业,这显示其学术推广对于产品普及

度的影响相当重要。)

图14. 专科牙科医院执业医师增速图15. 奥齿泰在中国牙医的培训数量

在牙医的相对数量是上,从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来看,牙科专科医院执业医师的增速逐年加快,而且超过整体医疗行业平均。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牙医数量的逐渐提高以及国际生产企业的学术推广的进行,国内专业牙科医生数量和质量将不断提高,从而将有助于国内口腔保健理念的推广和先进牙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整体牙科市场的发展。

资料来源:各公司资料,东方证券研究所

预计未来5年高附加值业务将带动牙科市场快速发展,种植牙将成增长主力。我们预计,在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口腔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的带动下,正畸、种植牙等高附加值业务将带动整体牙科市场保持20-30%的较快增长势头(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端业务发展速度会更快);其中种植牙业务预计仍将成为引领口腔市场发展的重要业务,其增速有望维持在30%以上,未来5年种植牙数量有望从现在的10余万颗上升到50万颗以上。这其中,民营医院依靠灵活的机制、优质的服务和主动的营销将引领整体行业增长,其增速将超过行业整体增速。

图16. 整体口腔和种植牙增速预测

资料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预测

我们认为,中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是中国牙科市场快速增长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外厂家和牙科医生的教育推广,国人的口腔保健意识的提升是牙科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内生动力。目前中国牙科市场已经处于快速的启动阶段,而我们判断在中国不出现大的金融危机的前提下,牙科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且有望从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中心城市蔓延。整体牙科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均可能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

3.格局:民营医院迅速发展扩张期投入将加大

目前公立的综合医院牙科、专科口腔医院和牙防所等依然占据牙科市场的主力地位。据不完全统计

至少一半以上的注册口腔医生供职与公立医院;但民营和外资连锁口腔机构也在加速拓展国内市场,

公立医院改制也为民营企业曲线进入口腔医疗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大型口腔医院仍以公立为主。目前国内的口腔医疗机构包括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口腔科,公立专科口

腔医院,牙防所,民营口腔医院以及众多的私人诊所和连锁牙科诊所机构;由于在资金投入上的壁

垒较低,小型的诊所数量众多且没有详尽的统计数据(据估计有超过50000家)。但小型私人诊所牙

椅、医师数量很少,估计大部分医疗资源仍集中在公立口腔医疗系统中。根据广东省2008年下半

年的一项调查,在广东省的口腔医院约有13家,其中民营口腔机构的从业人员数约占全部人数的

一半左右,但注册执业的人员只占20%;该数字与全国的情况相仿,专业口腔医师大部分仍然集

中于公立系统。

图17.民营口腔医院占比逐渐提高

民营资本快速进入,短期投入料将加大。虽然占比尚低,但民营口腔医院近几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私人诊所更是数量众多。目前我们没有权威性的口腔诊所的统计数据,但从卫生部对专科口腔医院

的统计数据来看,民营医院占比正快速提升。2004年,卫生部统计全国口腔专科医院220家,其

中民营医院35家,占比9.1%;到2009年,卫生部统计全国口腔医院286家,民营医院占比已

经提升到了13.6%;一批连锁牙科诊所如瑞尔齿科、拜尔齿科等机构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政

策的鼓励,一些新的财团开始加大对口腔医院的投入,比如绿城等集团,也开始投建大型口腔医院。表3. 部分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比较

我们认为,良好的政策在为现有的口腔医院集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迫使各大口腔集团加快扩张,加大人员和软实力的投入,以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占据地域和人才的优势,维持自身的行业领导地位。虽然这将导致这些企业的运营成本(包括租金、建设投入,人员费用等),推广费用在短期内升高,但我们认为这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是必要的。考虑到口腔市场的发展阶段,我们估计目前还远未到到红海竞争的局面,但从长期来看,医师资源和品牌优势将成为一个民营机构能否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全国性著名牙科机构的核心要素。

?民营医院发展关键之一:战略定位,高端诊所与医院线相互融合。由于目前中国整体消费水平和口腔保健意识依然较低,收入差距相差较大,而高附加值业务普遍不在医保覆盖范围之内,使得主要的潜在客户群集中在中产以上群体。除了高端金领阶层,快速增长的中国中产阶级也是未来牙科需求的主要增长来源。我们认为,高端连锁诊所和连锁医院是两个较好的经营模式,而定位于普通客户群地连锁诊所(未能形成高端品牌形象)受制于激烈的竞争(个人诊所)以及较低的患者消费能力可能无法形成良好的盈利。高端诊所针对的客户群体虽然较少,但其消费能力高,定价高,同时有利于树立连锁的品牌形象;而连锁牙科医院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中高层消费者,同时利用规模和医师资源优势避免与个人诊所产生直接的竞争,有利于抓住快速膨大的中产阶级市场需求(利用VIP诊室、分院的形式,也能够区分对待更高层的客户)。因此我们判断,高端连锁诊所和中高级连锁医院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牙科经营模式,且两个模式之间已经出现了相互借鉴和融合的态势。

?民营医院发展关键之二:医师资源,内部培养与外部资源并重。如同其他的民营医院,医师资源是限制民营口腔医院发展和复制的重要瓶颈因素;相比眼科等专科医疗,口腔医疗对医生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业内典型的几个连锁民营医院扩张速度均不快。我们认为,医师资源获得主要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吸引两种途径;其中内部培养主要依赖于吸引新毕业的牙科医生,并在体系内进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外部吸引则对于医疗机构扩张的速度更为重要。在外部吸引方面,通过收购公立医院获得完整的医疗团队是不错的途径,目前的公立医院改制政策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直接招聘高级职称的医师方式除了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学术支持,因此与大专院校进行合作,以及进行积极的品牌建设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我们认为,目前公立医院改制和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有助于民营口腔医院医师力量的发展,中高端连锁医院的经营模式由于更易与学术接轨,在吸引医生方面更具优势。

?民营医院发展关键之三:业务选择,正畸、种植将引领业务增长。从目前的民营口腔机构的项目来看,种植牙、正畸等业务是重点推荐的诊疗项目,显示高附加值业务已经成为了驱动民营口腔医疗发展的重要业务支柱。从价格来看,种植牙的价格要远高于制作义齿和牙桥,对于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附加值有重要推动作用,也自然成为各医疗机构重点推广的项目。儿童齿科虽然利润贡献相对较小,但其对于口腔保健教育和未来客户群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