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最新学习文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训练:古诗文默写与诗词鉴赏

古诗文默写与诗词鉴赏
13.政入万山围子里,__一__山__放__出__一__山__拦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14.黄梅时节家家雨,___青__草__池__塘__处__处__蛙___。 (赵师秀《约客》)
古诗文默写与诗词鉴赏
19.纪昀在《河中石兽》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 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 ___然__则__天__下__之__事___,_____但__知__其__一_______, __不__知__其__二__者__多__矣____,__可__据__理__臆__断__欤______?
古诗文默写与诗词鉴赏
1.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 实写眼前景,又比喻___奸__邪__小__人___;诗中的“最 高层”,字面是指___千__寻__塔__的__最__高__层___,实则指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古诗文默写与诗词鉴赏
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高,为下文做铺 垫。 B.“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 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 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 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古诗文默写与诗词鉴赏
9.马上相逢无纸笔,__凭__君__传__语___报__平__安___。 (岑参《逢入京使》)
10.杨花榆荚无才思,__惟__解__漫__天__作__雪__飞____。 (韩愈《晚春》)
2024年深圳中考语文专题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含答案)

2024年深圳中考语文专题古诗文默写与鉴赏考情分析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深圳市近五年命题规律内容上,以古诗词默写为主,文言文默写为辅;形式上,以上下句关联的默写为主,理解型或情境式默写为辅。
题量分值一般7~8题,共10分;绝句、律诗和词是考查的重点;以句为单位,每句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考查形式 1.直接型默写。
有两种形式:(1)直接写出所给语句的上句或下句;(2)默写或补充整首诗词。
2.理解型默写。
给出要求背诵的诗句的含义或在文中的作用,按提示的要求写出相关的诗词。
主要考查古诗文中的哲理句、诗歌情感句、主旨观点句、内容描写句等。
3.近两年来打破常考句,防止猜题押题,引导学生正确备考。
命题趋势★考查内容注重平衡。
考查的名句范围注重时代、体裁和年级的平衡分布,诗、词、曲、文兼顾。
★考查内容侧重名句、难写句。
如2022年、2020年均考查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023年考查“失道者寡助”中的难写字“寡”;2020年考查“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难写字“谩”。
★考查侧重于经典篇目。
如《论语》《诗经》《蒹葭》和《关雎》这样的经典篇目,近年来连续轮流考查。
文言文复习应注意名句的默写,同时对于未考过的古诗词和文言篇目的经典名句要特别注意。
常见题型 1.直接型默写。
2.理解型默写。
3.运用型默写。
备考策略不论何种类型的默写题,复习时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同时要懂得在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常见的积累方法有:1.理解积累。
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达到一种见“字”知“名”、见“句”知“义”的效果。
要“眼到、口到、心到”,并贯穿始终。
2.诵读积累。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加强默写,培养语感。
除了不念错字音外,还要注重节奏与停顿,注意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3.归类积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测试卷六(名句默写与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测试卷六(名句默写与古诗词鉴赏)一、名句默写(27分)(一)识记性默写。
(7分)1.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2.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4.____________,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5.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7.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8.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9.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10.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12.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3.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二)理解性默写。
(11分)14.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借酒怡情,写出了“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的名句。
15.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发飘零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三峡》中写山遮天蔽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通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六古诗词鉴赏(2021年整理)

(人教通用)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六古诗词鉴赏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通用)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六古诗词鉴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通用)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六古诗词鉴赏的全部内容。
专题六古诗词鉴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专题六古诗词鉴赏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六 古诗文默写

(7)____岂__不__罹__凝__寒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8)柴门何萧条,___狐__兔__翔__我__宇_____。(曹植《梁甫行》) (9)采菊东篱下,___悠__然__见__南__山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10)___感__时__花__溅__泪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1)__黑__云__压__城__城__欲__摧__,甲光向日金鳞开。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 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问__君__何__能__尔____? _____心__远__地__自__偏_____。
(6)《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_____东__风__不__与__周__郎__便_____,__铜__雀__春__深__锁__二__乔______。
(9)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大漠苍凉雄浑之壮美 景象的诗句是:_____大__漠__孤__烟__直_________, _____长__河__落__日__圆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0)在《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角表现 雄浑开阔的意境,饱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 的诗句是:____山__随__平__野__尽__________, ______江__入__大__荒__流________。
行,流露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征__蓬__出__汉__塞_____。 (3)《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___乱__花__渐__欲__迷__人__眼___,__浅__草__才__能__没__马__蹄____。
古诗文默写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 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入__则__无__法__家__拂__士_______, 出__则__无__敌__国___外__患__者_________。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默写与诗歌鉴赏课件

(2)诗词鉴赏题的分值也许还会增加,将涉及对诗歌意象、重点词语、名句等的赏析。从新课标 “加强阶段性衔接” “体现连续性和适应性”及与高考接轨的角度来看,古诗词鉴赏将成为必考题目。(3)诗歌鉴赏考课内诗歌的几率大,考课外诗歌也有可能,还可能将诗歌与文言文放在一起考查。
续表
一、默写型
1. (2023·广东)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蒹葭苍苍,__________。(《诗经》)(2)高峰入云,__________。两岸石壁,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白露为霜
清流见底
五色交辉
(3)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4)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5)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题型预测:(1)主题理解归类默写,情境式默写。主题理解归类默写是通过设定特定的主题,让考生根据主题默写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主要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赏析和归类整理能力。情境式默写是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让考生根据情境展开联想,选择恰当的古诗文语句填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
续表
课标链接
命题导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河欲转千帆舞
俗子胸襟谁识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赏析型
专题六 古诗文默写作业本

专题六古诗文默写1.(202X安徽,1)默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苦己为人的精神品行。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2.(202X北京,6—8)填空。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
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①长风破浪会有时,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3.(202X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8)古诗文默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1 /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我寄愁心与,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202X年XXX,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所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正化危为机,勇往直前。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六 古诗文默写作业

9. 《赤壁》中诗人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 慨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
乔。
10. [中考·重庆]“ 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 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激战又起,号角催征,响 彻云霄。
一二
11. 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 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树 , 绿叶发华滋 ”。
一二
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所描绘的画面。
一二
4. 水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意象。“ 悬泉瀑 布 , 飞漱其间 ”(郦道元《三峡》),一瀑飞挂,艳 丽多姿;“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李白 《渡荆门送别》),依依流水,乡情顿生;“庭下如积水 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月水转化,如梦如幻。
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一二
小文:我看到高凤翰《半亭对菊图》轴画上遒劲的古松, 不由得想起刘桢《赠从弟》(其二)中通过寒风衬托山上松 刚劲的两句诗“ 风声一何盛 , 松枝一何劲 ”;看 到图中人纵目远眺,秋果鲜艳,秋叶飘零,远山沐浴在金 辉中,略显萧瑟却也不失宁静恬淡,不由得想起王绩《野 望》中两句诗“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 小化:我看到华喦的《采莲图册页》上荷花红艳,想到 《庭中有奇树》写春日叶绿花盛的两句诗“ 庭中有奇
镜 , 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以静观视 角,描绘了水中映月、天边云霞。
一二
2. 古代诗人常常借“落日”抒发内心的情感。例如:王绩 《野望》中“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抒发了 惆怅孤寂的情怀。
3. [中考·陕西]漫步湖边,看到禽鸟忙碌的景象,让人不 禁想起“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赏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 ①解释该字词在句子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具体描述景象;③点明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赏析诗句。 首先判断该诗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然后分析其写了什么内容或讲述了某个事物的什么特点,最后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诗歌的主旨来进行具体赏析。 3.理解诗歌的内容。 ①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②抓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③联系背景、作者的身世等对作品进行分析。 4.体会诗歌情感,概括诗歌主旨。 ①了解写作背景,如乱世中往往表达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情感;②注意审题,透过题目来把握诗歌有关内容、线索、情感等方面的信息;③抓诗眼、抓主旨句,通过抓直抒胸臆的句子来把握作者的情感;④把握诗歌意象,如“柳”有留恋、惜别之意。 5.探究写作手法。 首先要读懂题目,明确要求,是着眼全诗还是具体的诗句来探究写作手法,然后根据写作手法的概念和内容判断运用了哪些(哪种)写作手法(已经明确的除外),接着按照分析写作手法作用的格式结合语境作答。 一、古诗文默写 1.《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皆出酒食”。 3.《与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搭配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谢中书书》中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借鱼欢鸟飞、草茂花香写天气晴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描写月夜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9.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煜的《相见欢》中以比喻写离愁,突出离愁纷繁,难以理清,只有自己才能体味其中滋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统领《关雎》全篇内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歌曲《在水一方》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源自《诗经·蒹葭》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古人笔下,自然风光无限美好。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第 2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描写了令人神往的桃林美景;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成群的鸟儿自由飞翔,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的胜景;欧阳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朝暮之美。 二、古诗文鉴赏 (一)·昆明(改编)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特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置酒送别的喜悦之情。 B.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6.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页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①(其一) [唐] 张 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②,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①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②碛(qì):沙漠。 18.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两首诗前两句都有对比特征。王诗远川高山与“孤城”形成对比,张诗阴沉抑郁的远景与色彩鲜明的近景形成对比。 B.两首诗都如画卷。王诗中“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首句是“孤城”的背景;张诗首句则渲染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 C.王诗中“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张诗“应驮”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繁荣的强烈愿望。 D.王诗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张诗中“遥过”的铃声写出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四)·滨州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春日即事 [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2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