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单元 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课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1)
第四单元自主赏析《项羽之死》(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1张ppt)

1.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 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 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 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例如:
2.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
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
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 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 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学了没 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
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
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与司马光并 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龙争虎斗,楚汉相争 项羽起兵反秦后,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公元 前 206 年 10 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 12 月项 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鸿门宴”揭开了“楚汉 战争”的序幕。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 ( 今陕西临 潼东 ) 之会,封十八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2.两个不相关的单音词碰巧连在了一起,但不是词组, 只是形式上与现代汉语相同。如“昨日入城市”中“城”是
“城市”义,而“市”是“做买卖”的意思。
3. 古代是一个词,现代是词组。如“布衣”,古代指 “平民”,现代指“布的衣服”。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翻译,高考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 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 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 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具体来说,应“留”“换”“补”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4单元 自主赏析 2 项羽之死 司马迁

二、自主梳理:开动你的脑筋
• 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表格,分析项羽形象。
主要情节 项羽主要行为 项羽主要语言 项羽形象
8/23/2018
小结
这篇文章刻画了项羽的“精神血气”:有 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 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 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赠马赐头的 豪侠意气。文中所写诀别美人名骓时的 泪水,陷入绝境的宣言,东城突围的声 威,乌江拒渡的笑谈,自刎之前的回顾, 无不令人难忘。
(3)乃分其以为四队 (4)吾知公长者
• 古义:把……当做
今义:认为
• 古义: 有德行的人
今义:年纪和辈分高的人
8/23/2018
6.明句式
判断句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___ 被动句 (2)然今卒困于此。 ___
被动句 (3)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______
状语后置句 (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________ 定语后置句 (5)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_____ 宾语前置句 (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_____
8/23/2018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王安石认为: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向东走 东: ___________
(3)左,乃陷大泽中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左走 左:___________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让……做王 王:名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__
5.分古今
(1)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 • 为三处 •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 古义: 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 古义: 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8课 项羽之死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5.翻译句子 (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 也!” 深夜,听到汉军在楚营四周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 译“文难:道_汉__军__已__经__把__楚__人__都__征__服__了__吗__?__他__们__那__边__楚__人__为__什__么__这__么__多__呀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名言警句 写项羽的诗句 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 来?
——王安石《乌江亭》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咏项羽》 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 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 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通_“__服__”__,_心__服___ (2)乌江亭长 船待 通_“__舣__”__,_使__船__靠__岸___ 2.古今异义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古义:_悲__愤__激__昂__。__ 今义:_充__满__正__气__,__情__绪__激__昂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再见说之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 译江文东:父_老__兄__弟__怜__爱__我__让__我__做__王__,__我__又__有_什__么___脸_面__去___见_他__们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21课自主赏析项羽之死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自主赏析项羽之死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B) A.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B.非战之罪.也罪:罪恶.C.与其骑会.为三处会:会合。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解析:B项,罪:错误。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不忍杀之.,以赐公此天之.亡我B.平明,汉军乃.觉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C.项王则.夜起,饮帐中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D.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析:D项,均为介词,用。
A项,代词,代乌骓马/用于主谓之间,不译.B项,副词,才/副词,就;C项,副词,于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期山东..为三处B.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D.汉军皆披靡..解析:A项,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
B项,古义:神情激昂;今义:大方的。
C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D项,形容溃散.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则夜.起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D项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D)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C.汉骑追者数千人D.所当者破解析:D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D)A.乌江亭长船待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C.张良出,要项伯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解析:A项,,通“舣",使船靠岸;B项,伏,通“服”,心服;C项,要,通“邀",邀请。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完成题目。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4.3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 (1).doc

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 .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 .马童面.之 面:面对 【解析】 卒:最终。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王乃.大惊曰平明,汉军乃.觉之B.⎩⎪⎨⎪⎧以.故汉追及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 汉军围之.数重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D.⎩⎪⎨⎪⎧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解析】 C .均为代词,代指项王军队。
A.副词,于是,就/副词,才;B.介词,因为/介词,把;D.介词,替/与“何”连用,表反问。
【答案】 C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直夜溃围南.出 B .项王则夜.起 C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 D 项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A 、B 、C 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解析】 “败北”古今都是战败、失败的意思。
A 项,“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多指某一区域。
B 项,“山东”古义是崤山以东地区,或一般山的东面;今义指山东省。
C 项,“左右”古义是身边的侍从、护卫;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②支配,操纵。
③身边跟随的人。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C .汉骑追者数千人D .所当者破【解析】 D 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4单元+项羽之死+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基础巩固层次(A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 .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 .马童面.之 面:面对【解析】 C 项,“卒”,终于。
【答案】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虞兮虞兮奈若.何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项王乃.大惊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不忍杀之,以.赐公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解析】 B 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A 项,代词,你。
C 项,语气助词,呢。
D 项,介词,把。
【答案】 B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直夜溃围南.出 B .项王则夜.起 C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 D 项,名词用作动词。
A 、B 、C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解析】A项,古:土地方圆;今:某一个区域。
B项,古:山的东面;今:山东省。
C项,古:身边的侍从或护卫;今:方位名词。
【答案】 D5.下列对文言句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以“也”表判断,后一句可翻译为“不是……的错误”)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麾下骑从者壮士八百余人”)C.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省略主语和“以”的宾语)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我为何渡”)【解析】D项,“为”,句末语气词,与“何”组成“何……为”这一固定结构(固定句式),表反问。
[试卷+试卷]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试卷+试卷]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2546e9244a7302768e9939df.png)
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
”可见,《史记》是必须就酒来读的。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
”项羽未曾称帝,却位归本纪,用他短暂的生命照耀了乱世的星空,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最后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的悲情结局。
(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把握形象(一)检查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二)研读探讨人物形象垓下之围(把握人物的悲情形象)1分角色朗读2从朗读效果导入人物分析(项羽人生的最后一幕,是从垓下拉开的,在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四面楚歌,更有动人情肠的霸王别姬。
刚才朗读的同学读的如何,为什么?)①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
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地厚天高,托身无所”。
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
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②这一“泣”字,怎么理解?(最怜儿女最英雄)项羽征战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从来没有流过泪,符合他硬汉的性格,但离别虞姬时,真动了情,“项王泣数行”,感染周围的人也都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尊敬怜悯)。
(对比巨鹿之战后诸侯“莫敢仰视”的畏惧,让人感慨万千)教师总结:霸王别姬中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情者项羽,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为我们上演了人世间最令人悲痛的一幕,那就是生离死别,悲歌唱和之中演绎着英雄与美人的最后一次道别,最后一次歌舞,那酒中分明有霸王的眼泪,那战火中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东城快战(揣摩人物语言动作)1快速浏览,讨论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勇武①文中的军事力量对比,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练习(word无答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练习(word无答案)一、选择题(★) 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垓下(ɡāi)乌骓马(zhuī)数阕(kuí)美人和之(hè)B.麾下(huī)五千骑(qí)田父(fù)斩将刈旗(yì)C.自度(duó)能属者(zhǔ)溃围(kuì)瞋目叱之(chēn)D.披靡(mǐ)怜而王我(wànɡ)潦缩(lǎo)十余创(chuànɡ)(★★) 2 .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以故汉追及之。
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及抛江过其下。
C.望尘莫及。
D.始见庐山及大孤。
(★★) 3 .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消逝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C.平明,汉军乃觉之平明:天亮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服:臣服(★) 4 .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C.田父绐曰“左”绐:欺骗D.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5 . 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B.直夜溃围南出直:当C.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D.若非吾故人乎若:你(★★) 6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修筑营垒,退守B.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吾为若德德:感激(★★) 7 .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B.田父绐曰:“左”绐:欺骗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C.期山东为三处期:期待直夜溃围南出直:当D.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 8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主赏析项羽之死课时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垓.(hái)下骓.(zhuī)马数阕.(què)B.和.(hé)之麾.(huī)下绐.(dài)之C.骑能属.(shǔ) 刈.(yì)旗瞋.(chēn)目D.(yǐ)船披靡.(mǐ) 被创.(chuānɡ)【答案】D(A垓:gāi;B和:hè;C属:zhǔ)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大方,不吝啬B.骓不逝兮可奈何..怎么办C.乃谓其骑曰:“何如..?”怎么样D.汉军至,无以..渡没有用来……的办法【答案】A(慷慨:情绪激昂)3.下列句子中的“乃”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项王乃.大惊曰B.平明,汉军乃.觉之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 BC(BC 都当“才”讲,A 于是,D 竟)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故汉追及.之。
A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 .及.抛江过其下。
C .望尘莫及.。
D .始见庐山及.大孤。
【答案】 C(都当“赶上”讲)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 以故.汉追及之若非吾故.人乎C.⎩⎪⎨⎪⎧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小则获邑.,大则得城D.⎩⎪⎨⎪⎧ 期.山东为三处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答案】 A(都当“跟随”讲)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B.⎩⎪⎨⎪⎧以.故汉军追及之不忍杀之,以.赐公 C.⎩⎪⎨⎪⎧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D.⎩⎪⎨⎪⎧ 然今卒困于.此籍独不愧于.心乎【答案】 B(B :①因为,②把;A 你;C 助词,取独;D 在)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项王则夜.起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D.江东虽小……亦足王.也【答案】AD(AD名词活用作动词,B名词作状语,C使动用法)8.下面对“霸王别姬”一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A.这一段是著名的“霸王别姬”,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项羽的形象。
B.首先正面描写项羽的悲歌和泪水。
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悲壮哀婉的《垓下歌》,慨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女,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C.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D.然后还写到了“左右”的表现,从侧面衬托当时的气氛。
随从的将士都哭了,“莫能仰视”说明项王即使哭时也威势逼人没人敢仰面看他。
【答案】D(“莫能仰视”是说将士们不忍心看他的悲伤)二、语段精读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地方..千里__________________B.吾知公长者..________________C.持短兵..接战________________D.若非吾故人..乎______________【答案】A.土地方圆;B.年长有德行的人;C.短小轻便的武器;D.老朋友。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虽然B.我何渡为.语气词,呢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买【答案】D(购:悬赏征求)11.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吾知公长者。
B.此项王也。
C.吾为若德。
D.刘备天下枭雄。
【答案】BD(判断句)1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节选语段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场面,乌江自刎。
这个场面写了三个细节,拒渡、赠马、赐头。
B.“乌江亭长船待”这个细节,让项羽在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作出了选择,使他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江边的慷慨陈辞不仅无损于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感人。
D.最后一个细节项羽把头赐给故人:“吾为若德。
”这实在是无奈之举,不如此他也会被汉军杀掉。
【答案】 D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
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
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围汉王三匝。
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
楚军大乱,坏散。
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
如是者三。
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求太公、吕后不相遇。
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
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
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①悉诣荥阳,复大振。
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
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项王欲听之。
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荣阳。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
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
”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使者归报项王。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愿赐骸骨归卒伍。
”项王许之。
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
”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
纪信乘黄屋②车,傅左纛③,曰:“城中食尽,汉王降。
”楚军皆呼万岁。
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
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项王烧杀纪信。
【注】①未傅:未曾载入名册不符合兵役年龄的人。
②黄屋:古代皇帝车上用黄缯做里子的车盖。
③左纛(dào):古代皇帝车上用牦牛尾做的装饰物,设在车衡的左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汉王部.五诸侯兵部:率领。
B.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北:向北。
C.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与:交往归附。
D.见使者,详.惊愕曰详:通“佯”,假装。
【答案】B(“北”的意思应是“失败的军队”)1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邦用计策对付项羽的一组是( )①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②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③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
见使者,详惊愕曰④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⑤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愿赐骸骨归卒伍⑥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D(①句属于自然现象;②句是刘邦在失败逃亡的过程中为减轻车子的承载量而采取的做法,不是对付项羽的策略;⑤句是亚父范增的话)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城一战,汉军被打得大败,在逃亡中又遭到楚军的追杀。
汉王刘邦在路上只遇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而父亲和妻子却被楚军俘获。
B.败逃到荥阳的刘邦,与追赶而来的项羽在京、索之间又决一死战,取胜后的刘邦趁机驻军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以取得敖仓的粮食。
C.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致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慢慢地把范增的权力剥夺了。
D.汉将纪信在危亡时刻设计帮助刘邦从成皋城中逃脱,而自己却被项羽俘虏后用火烧死。
【答案】D(“从成皋城中逃脱”一句有误,原文“走成皋”是“逃到成皋”的意思) 1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审食其跟随太公、吕后偷偷地逃跑,寻找汉王,反而遇到楚军。
(2)这时吕后的哥哥周吕侯,给汉王带兵驻扎在下邑,汉王秘密地前去投靠他,逐渐地收拢他的士兵。
四、高考热点17.将下面两处画线的句子变为被动句,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要保留全部信息。
中国制造业一时间陷入“腹背受敌”境地:中下游,出现了来自东南亚等地区新兴经济体的“紧逼”;中上游,面临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中下游,被来自东南亚等地区的新兴经济体“紧逼”;中上游,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紧逼”。
18.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