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合集下载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建设艺术特色学校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建设艺术特色学校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建设艺术特色学校摘要作为一所具有95年历史的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如何抓住教育部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契机,通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学校艺术教育质量?抓好队伍建设和健全保障机制是传承的基础;注重学科整合和加强艺术教育是传承的保障;做强三大品牌和凸现艺术特色是传承的关键。

关键词传承优秀文化学校建设艺术特色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引领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教育部决定自2010年起在全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职业高中)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

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具有95年历史的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要抓住此次创建传承学校的契机,认真分析自身的发展优势,寻找艺术教育新的突破口。

要进一步秉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办学宗旨,坚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办学精神,通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学校艺术教育质量,凸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具有多年历史的学校持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抓好队伍建设和健全保障机制是传承的基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先决条件是按照国家发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艺术类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学生的参与面达到100%。

因此,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建设好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艺术教师队伍,必须要确保艺术教育资源充足,能满足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

1抓好两支队伍。

(1)抓好艺术教育管理队伍。

学校已建立完整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下设“艺术中心组”。

领导小组每三年制定一套“艺术教育规划”,统筹安排艺术教育工作;教导处、教技室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进行监督考评;中心组具体执行工作计划,完成艺术科目的教学与指导任务。

学校还设有齐备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考核方案》《奖励措施》等规章,保证学校艺术教育正常有效开展。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选择题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选择题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选择题一、选题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使命。

二、主要内容及建议加强教育引导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当从教育入手。

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力度,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鼓励在社会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中,通过多种形式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推动学术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加强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培养一批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传承的关键环节。

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传播,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发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通过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

要积极推广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影响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四、实施策略与措施政策支持与引导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政府责任和社会参与机制。

申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初探——以高职院校武术项目为载体

申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初探——以高职院校武术项目为载体

1、总目标(为期三年)1.1、建设总目标通过三年的建设期,将高职院校“中华武术文化传承基地”打造成省级(市级)武术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引领示范单位、省级(市级)优秀传统武术文化宣传示范窗口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武术特色项目知名学校。

真正发挥高职院校在中华武术文化中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的功能,增强中华武术文化自觉、自信。

1.2、具体目标建成以武术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武术文化传承基地”,围绕其主要内容,在武术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方面分别取得一定的成果。

(1)武术课程建设方面。

在高职院校原有武术课程纳入公共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开发力度,打造精品选修课及两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充实教学资源。

同时,将武术融入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渗透在相关课程教学环节。

形成“必修+选修”、“线上+线下”以及专业课程与融入式课程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2)社团建设方面。

建立对接全院所有班级的二级高职院校社团,并建设既具有社团管理职能,又具有人才选拔功能的“武术联盟”。

通过“社团对接班级”,“联盟对接社团”的层级式建设结构,实现武术教育的全覆盖。

(3)工作坊建设方面。

建成汇聚武术精英人才的工作坊“弘艺堂”。

整合其他学校与社会资源,并配以充足的设备和场地,开展武术主题活动和现场实践体验活动。

(4)科学研究方面。

在原有的科研管理系统上,专门设立武术相关课题研究专项。

同时,设立“中华武术研究与推广中心”,定期开展学术年会、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交流范围和渠道,奠定武术发展的科研基础。

(5)辐射带动方面。

建设辐射带动以及交流展示平台,主要秉承“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走基层”、传统文化走出去等基本精神,通过高校校际交流、中小学对口帮扶、乡村社区普及全民运动、国际交流走出去等,拓展武术交流平台,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

(6)展示交流方面。

以社团、“武术联盟”、“弘艺堂”、“大师工作室”等不同层级的武术组织为基本单位,开展包括参与体育赛事、武术交流以及主动承办赛事、组织讲座、普及教育,以及各类武术学术活动等,从而打造高职院校武术文化传承的闪亮名片,提升武术文化影响力。

中国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艺术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陇剧经国务 院 [5] 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
• 秦腔:别称“梆子腔”,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之。
•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 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 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 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 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1]
•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中国传 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 ,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 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 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 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 、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 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陇剧
陇剧原名陇东道情,是甘肃省独有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汉代的道情 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 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1958年 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陇剧是流行在甘肃全省的一个新兴 剧种,原名“陇东道情”,是流传在甘肃东部地区的一种皮影戏 [1] 。陇 东道情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 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 为皮影唱腔音乐。
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 明清。
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 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 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汴京(今河南开封) 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开始印 卖木刻年画,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 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南 宋时期的木版年画更加丰富。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园文化
校徽学院标志以ART(艺术)为主要设计元素,以大写字母A为基本型,左侧线条变形为阶梯,与字母T谐音, 镂空字母R挑出中空的内容结构,标志采用象形与会意手法,将具象的字母抽象成各种线形和角度,虚实相生,整 体塑造呈稳定的三角形。
A是英文字母的首位,寓意“第一”、“优秀”,代表追求卓越。A是学院标志的主要结构,辅之以大红的整 体整体色调,展现了学院积极向上的昂扬态势,展现了与学院发展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
学校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历史渊源则可上溯至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颜文梁创办 的苏州美术学校(1922年)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文革”期间,学校停办。1979年7月,恢复成立 苏州工艺美术学校。1999年8月,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苏州工艺美术学校、苏州市轻工职工大 学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12月, 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1月,学校设有江苏省教育厅与法国巴黎教育局联合创办的“中法江苏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 学院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共同成立的“中英苏州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中心”。与法、英、日、加等国家的20所大学 建立了合作关系。2020年,学校参加了2020荷兰设计周云展,
国际交流平台:中法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中英苏州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中心、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研究 创作营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国际交流
截至2021年1月,学校牵头建设的江苏省艺术设计职教集团,对口帮扶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艺术职业学 院。2020年,学校与河北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共建“教学实践研发基地”,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签署战略合作 框架协议,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创博会展览有限公司、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吴中区光福镇、 东山镇、横泾街道、高新区镇湖街道以及东海县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合作。为江苏省培训工艺美术大师90 余人,举办东海水晶雕刻工艺、宜兴紫砂陶艺传承人群创新应用等研修培训班;培训江苏省职业院校骨干师资 240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500余人。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校景二(虎丘路)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
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13期
日前,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

其中,广东省共有44所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上榜。

据介绍,2017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
承学校,传承项目主要包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
乐、民族民间舞蹈等。

经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教育部組织专家复核,教育部认定1036所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并公示。

(范津)。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汇总(收藏给孩子高考填报志愿参考!)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汇总(收藏给孩子高考填报志愿参考!)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汇总!
每一名高考考生都希望报考人文氛围浓郁的大学,熏陶其中,潜心深造自己的爱好特长。

想给自己有传统文化底子的学生当好参谋?想给孩子选择理想如意的大学?你知道全国普通高校中有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吗?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经高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遴选,有26个基地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汇总如下,供你参考:。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1.16•【文号】教体艺函〔2018〕2号•【施行日期】2018.01.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的通知教体艺函〔201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学校美育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经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复核与公示,教育部认定北京市昌平区流村中学等1035所学校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是引领青少年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增强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学校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探索学科融合协调发展,整合优化美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美育质量的创新之举;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有益探索。

各传承学校要扎实推进创建工作,要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辐射带动为拓展,以成果展示为助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打造成本校的美育特色和品牌。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传承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强化组织保障,实施动态管理,定期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传承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附件: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教育部2018年1月16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基地名单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教体艺函〔2018〕5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9〕42号),经高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遴选与公示。

各传承基地要扎实推进建设工作,对标基地建设原则、任务和要求,抓实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六个环节,落实工作任务,突出育人功能。

要严格落实教体艺函〔2018〕5号要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以传承项目为内容的选修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切实落实2个学分;建设2—3个校级传承项目学生社团和1个实践工作坊;加强以传承项目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辐射带动当地3所左右的中小学校和1个社区,开展基于传承项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加强成果交流与展示,切实将传承基地打造成本校的特色和品牌。

教育部将于2020年上半年组织专家对前两批已入选的传承基地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对建设成效明显的传承基地将进一步予以支持,对建设成效不佳的传承基地要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到位的将实施退出机制。

根据建设目标,2020年教育部将进行第三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工作。

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序号
地区
学校名称
传承项目
1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
传统手工艺术
2
山西
山西大学
晋剧
3
辽宁
东北大学
木偶戏
4
吉林
吉林艺术学院
吉剧
5
上海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中华射艺
6
江苏
南京财经大学
篆刻
7
江苏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锡剧
8
江苏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绣
9
浙江
丽水学院
青瓷
10
安徽
滁州学院
凤阳花鼓
11
福建
福建师范大学
闽台地方戏曲
12
江西
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采茶戏
13
山东
山东体育学院
螳螂拳
14
山东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年画
15
湖北
武汉大学
楚剧
16
湖北
武汉纺织大学
汉绣
17
湖南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湘绣
18
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
岭南传统舞蹈
19
广东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诗经文化
20
四川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蜀绣
21
贵州
贵州民族大学
侗族大歌
22
云南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扎染
23
陕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传统瓦作技艺24
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皮影
25
陕西
西安外事学院古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