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画与音乐的通感

合集下载

美术与音乐感受相织的艺术情感

美术与音乐感受相织的艺术情感

美术与音乐感受相织的艺术情感
本次活动的初衷是为孩子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体验,通过美术与音乐感受相织的艺术情感,让孩子产生共鸣。

感悟音乐与美术的联系,提高孩子对美的直觉判断力和表现能力,让孩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声音的感受。

活动中我强调激发孩子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注重营造轻松、愉悦、活泼的艺术学习氛围,促进孩子的体验与内化感悟。

首先,已进入活动,教师利用拍手的声音,让孩子猜一猜听到了什么声音并画下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来。

其次我为了孩子更好地展示表现画面,我借助了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去感受学习。

让孩子听一听火车的声音,感受音乐旋律的律动起伏,鼓励孩子大胆的说一说,自由地听听画画。

接下来出示教师范画,让孩子猜什么声音,再次感受画声音的方法,鼓励孩子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声音。

最后拓展环节,教师介绍牙刷、梳子等特殊材料,运用特殊技法表现声音。

以上环节,通过听声音——画声音——猜声音这三个过程营造美术、音乐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艺术学习环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绘画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进行表达。

孩子学习热情高,表现异彩纷呈。

今天的活动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过于单调给课堂学习
氛围带来枯燥、沉闷的状况,让现场焕发活力。

乐声袅袅,笔墨传神

乐声袅袅,笔墨传神

乐声袅袅,笔墨传神——浅谈美术课引进音乐的体会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王晓玲美术属于视觉艺术,音乐属于听觉艺术,两者虽有差异,却有极大的相通相融性。

绘画向音乐借来了“调子”,音乐向绘画借来了音“色”,所谓的“画中闻曲、曲中见形”,“画是无声曲,曲是无声画”就说出了此种道理。

二者能自然巧妙的融合,是这两门艺术必然的发展,也是两者本身提高的需要。

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将美术与音乐教育适当的结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美术与音乐的相通相融性1、美术美感是多样的统一客观对象是自在的,它具有多样的形体形式,需要大家去发现,如大小、高低、黑白、肥瘦、疏密等种种变化,这些变化在整体的形式中形成不同的节律,与音乐的高低、长短、强烈和舒缓等形成的节奏,产生了节奏的美感。

2、美术中的通感作用艺术中的通感现象有很多。

如冰上舞蹈《梁祝》就是根据名曲《梁祝》而编排的,可为音舞合一,淋漓尽致。

这种通感现象在音美中也同样存在。

先有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随后就有人创作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曲》;听到钢琴曲《海边的阿蒂妮娜》,就会使人联想到沙滩、海风,站在大海边的阿蒂妮娜的背影……就是新编美术教材第六册,也编排进《听音乐,画感受》,说明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的亲密。

二、音乐在美术课中的恰当应用美术课教学中音乐的应用一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课前应用、新授时应用、练习时应用和结束时应用。

而音乐在这几个时段的应用有其不同的作用。

1、音乐在课前的应用音乐在课前的应用主要是进行铺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第二册《寻找春天的色彩》,首先就可带领小朋友唱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到底在哪里呢?带着歌词里的疑问,再带领他们到春天的郊外走一走,感受一下春的色彩、春的气息、春的芬芳,学生对春天的感染和热爱自然而然地就表达出来了。

2、音乐在讲授时的应用这时应用可以辅助教学,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如《我是小小鸟》,要表现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动人姿态,需要小朋友进行无拘无束的自由联想,这是难点,可以用音乐感染进行通感想象的方法来解决。

尝试用绘画教学感知音乐

尝试用绘画教学感知音乐

自动化简历范文自动化工程师个人概况我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自动化工程师,拥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专注于设计、开辟和实施自动化解决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我具备扎实的技术背景和出色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工作并与团队合作。

我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才干,能够与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合作。

教育背景本科学位:自动化工程,ABC大学,20XX年硕士学位:自动化工程,XYZ大学,20XX年工作经验自动化工程师,ABC公司,20XX年至今- 设计、开辟和实施自动化系统,包括PLC、SCADA和HMI等。

- 负责编写和调试PLC程序,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 参预现场调试和故障排除,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 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 培训和指导新员工,提高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自动化工程师助理,XYZ公司,20XX年-20XX年- 协助自动化工程师进行系统设计和开辟。

- 采集和分析数据,为工程师提供支持。

- 参预现场测试和调试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协助编写和修改PLC程序,以满足客户需求。

- 协调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确保项目发展顺利。

技能与专长- 熟练掌握PLC编程,包括Siemens S7、Allen-Bradley和Schneider等。

- 熟悉SCADA和HMI系统,如Wonderware InTouch和WinCC等。

- 具备良好的电气和控制系统知识,能够进行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

- 熟练使用AutoCAD和EPlan等设计软件。

- 具备良好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经验项目名称:自动化生产线优化项目描述:该项目旨在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错误和资源浪费。

我负责设计和实施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PLC编程和SCADA系统的开辟。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流程优化,成功提高了生产效率30%以上,并降低了产品缺陷率。

该项目获得了公司内部的表彰和客户的赞誉。

论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异同

论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异同

论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异同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点。

本文将探讨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之间的异同,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艺术形式。

一、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相同点虽然绘画和音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首先,它们都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绘画和音乐的目的都是要通过艺术作品传递信息,创造情感共鸣。

其次,它们都是无语言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都没有语言的限制,这使得艺术作品更加普适和易于理解。

最后,绘画和音乐都是需要艺术家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入探索,才能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

二、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的不同点1、表现方式不同绘画和音乐的表现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绘画是通过绘画工具在平面上进行描绘,表现出空间和形态的艺术形式。

音乐则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情感和意义。

它没有形态,也没有颜色,更多的是通过和声、节奏、速度等元素来表现情感和思想。

绘画和音乐的表现手段虽然不同,但都是通过形式和内容来加强作品的艺术性,以达到表达目的。

2、表现时间不同绘画和音乐所表现的时间也不同。

绘画是一种静态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可以通过固定的画面或者作品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则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具有时间性和流动性,可以通过音乐旋律和节奏来传递情感和意义。

相比之下,音乐艺术在表现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3、作品交流方式不同绘画和音乐的交流方式也不同。

绘画作品通常是以视觉形式进行展示,观众可以在静态的作品中体会到艺术家所想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音乐作品则需要通过听觉进行交流,观众需要通过听声音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义。

4、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方式不同最后,绘画和音乐艺术在艺术家和观众的互动方式上也不同。

绘画艺术更多的是观看和欣赏,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比较少。

而音乐艺术则经常需要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

比如,音乐会上演奏者和观众的互动,以及现场演出的气氛和氛围都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增添了很多色彩。

浅谈“通感”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浅谈“通感”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和 点状 色 彩 , 人 寻 味 地表 述 出春 天 万 物 复 苏 时 那 欢 快 、 伏 跳 耐 起 动 的情 感 心 灵 。 中 没 有 春 天 中 的某 些具 象事 物 , 满抽 象 派 的 画 充 风 格 , 看 使 人 不 知所 云 , 数 幼 儿 难 理解 画面 所 蕴 含 的 画 外 之 乍 多 意 。但 只 要 仔 细 品 味 , 就会 发现 画 面 充 满 音 乐 美和 诗 意 美 , 赏 欣
感 觉 系 统 共 鸣 的 一种 心 理 现 象 。它 就 像 生 活 中 的“ 梁 ” 样 , 桥 一
使 不 同 艺术 门类 相 互 沟 通 , 人 的 视 觉 、 使 听觉 、 觉 、 觉 和 味 觉 触 嗅 等 多 种 感 觉 互 相 转 化 , 相 影 响 , 相 启 发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互 互 我 们 大 胆 巧 妙 地 运 用 “ 感 ” 充 分 挖 掘 幼 儿 的“ 感 ” 验 , 欣 通 , 通 体 使 赏 内容在 不 同 的感 官 中去 互 相 转 换 , 此 交 流 , 幼 儿 在 美 术 欣 彼 使 赏活动中, 更加 深 刻 的 感 知 、 解 作 品 , 好 地 探 讨 欣 赏 作 品所 理 更 蕴 含 的 意义 , 而 获 得 更 好 的 美 术 欣 赏 效 果 。 从
浅 谈 “ 感 ” 幼 儿 园美 术 欣 赏 活 动 通 在 中的运用
◎福 建省 实验 幼 儿 园 游 兆菁
随 妻 蓑


合 在 一 起 ,才 会 呈现 出 丰 实 多彩 的画 面 ,所 以美 术 与 音 乐 在 节
奏 、 律、 韵 意境 等 方 面 都 有 相 通 之 处 。 在美 术 欣 赏 中播 放 与 画 面 匹 配 的 音 乐 , 昕 通 感 和 联 觉 , 以 营造 音 画编 织 成 的 良好 的 美 视 可 术 欣 赏 环 境 。视 听 联 觉 , 幼 儿 如 闻其 声 , 临 其 境 , 入 情 境 使 如 进 交 融 的艺 术 境 界 , 感 受 、 味 、 索 中加 深 对 作 品 的 理解 。 在 品 思 如 欣 赏 现 代 画 家 吴 冠 中 的 国 画 作 品 《 如 线 》 教 师 运 用 多 春 , 媒 体 电脑 播 放 《 如 线 》 灯 片 引 入 课 题 , 画 面 展 现 在 幼 儿 面 春 幻 当 前 时 , 子 们 都 发 出 由衷 的赞 美 和 惊 叹 : 好 美 啊 !” 孩 “ 当教 师进 一

音乐与绘画的和谐之声

音乐与绘画的和谐之声

音乐与绘画的和谐之声引言音乐和绘画是两种最原始、最基本的艺术形式,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创造者对世界的感知和情感。

从古至今,音乐和绘画一直以各自独特的形式发展,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和谐之声,揭示它们如何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以及它们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共通之处。

音乐与绘画的创作过程音乐和绘画的创作过程都需要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和创意转化为艺术作品。

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作曲家通过选择合适的音符、编排良好的乐曲结构和表达深刻的情感来创作音乐作品。

类似地,在绘画创作中,画家需要选择合适的颜色、构图和线条来表达画面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创作者都需要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他们通过作品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音乐与绘画的表现力音乐和绘画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可以直接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

音乐通过声音的变化、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运用,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

而绘画通过颜色的运用、线条的组合和画面的布局,以视觉的方式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它们都能在没有任何文字的情况下,直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创意,让观众产生共鸣。

音乐与绘画的主题和情感音乐和绘画在表现主题和情感方面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它们都可以表达爱情、忧伤、欢乐、愤怒等人类共同的情感。

例如,一首悲伤的音乐和一幅悲伤的画作都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悲伤情感。

此外,音乐和绘画也可以通过表现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来传递对世界的感知和情感。

无论是在音乐还是绘画中,创作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音乐与绘画的心灵共鸣音乐和绘画都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当我们欣赏一首悲伤的音乐或者欣赏一幅悲伤的画作时,我们往往会感受到自己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共鸣往往是因为音乐和绘画中传递的情感和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了共通之处。

通过音乐和绘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与创作者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

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美术课堂中音乐的运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就是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美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提高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各学科互相渗透是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尤其是音乐学科,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就象一对孪生姊妹,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相依存。

其实画画和音乐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他们都是感性的两种事物都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要说他们不同的达芬奇曾说音乐和绘画的不同就在于绘画是可以通过物质保留的而音乐却不行...... 但在我看来,两者都是需要专注的东西,绘画会更显宁静。

音乐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的感官,而美术则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

我们常形容音乐是流动色彩而美术是凝固的旋律,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在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

我们在欣赏、谈论艺术作品时,也常常会形容:这首乐曲简直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者说,这幅画简直像乐曲一样优美。

这种艺术感受表明了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美术色彩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恰好对应音乐中的do、re、mi、fa、so、la、xi,尽管这不足以证明音乐与美术的必然联系,但我们的感觉依然在它们之间设想如:欢快与凝重、明亮与暗淡等等对应的关系。

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实践、归纳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

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然而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儿童都是天生的音乐家和美术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戏、活动和学习。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当他们听到生动的乐曲或是看到绚丽的色彩和画面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们对音乐和美术都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因此我认为把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音乐与绘画,他们都属于艺术的范畴。

而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所以,在本质上,音乐与绘画是有联系的,而这些联系,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一些共同点上看出来。

首先,是节奏感。

音乐之所以让人感到愉快,就是因为它有节奏感,一个个音符按一定的规律排列下来,就成了音乐。

在这些节奏中,有快的节奏,有慢的节奏,使得我们的心理的变化随之变快,变慢。

而绘画,一样是有节奏感的,我们学美术的同学们都知道,老师在指点自己的作品时,经常会说:“注意画面的节奏感。

”是的,绘画一样有节奏感,一张好画,它一定有强调的地方,有虚下去的地方,有紧的地方,有疏的地方,这样的画才好看。

这是音乐与绘画的一个联系。

然后,感情的抒发。

为什么有的人在伤心难过时要听听音乐?是因为音乐,让人可以把内心的悲伤抒发出去,音乐引导人的情绪。

而绘画,也是作画者感情的抒发,尤其是那种抽象的画。

作者就是要通过绘画来抒发当时的那种情绪,这种情绪说不清,道不明,但你看了他的画,体会他的画,就会明白他的感受。

所以,音乐与绘画都是感情的抒发。

最后,就是通感。

不论是音乐还是绘画,他们传递的信息最终都进入你的大脑,朱智贤在他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是这样解释通感的:“通感,亦称联觉。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是指彼此联系、相互感应的心理现象……各个感官之所以不是孤立的,因为它们都受大脑的统一控制。

而且在各个感官中,视、听起着主导作用,并与其他感官相沟通,引起了共鸣。

总之,通感是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多层次的,有的偏重感官直观,以景取胜;有的偏重情感态度,以情取胜;有的情景交融,或情趣隽永,或哲理深邃。

因人而异。

”于是,当我们听到穆奈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时,我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位趾高气扬的富人和一位胆小心虚的穷人的形象。

这便是通感带来的效应,它使听觉艺术音乐与视觉艺术美术如此紧密与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与音乐的通感
在自主性绘画中,我们尝试了绘画与音乐结合的一系列活动,以绘画与器乐曲结合、绘画与歌曲结合为内容,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综合再造,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同时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从小班开始,我们就引导幼儿在颜色、图形、线条等方面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学习,为幼儿进行自主性绘画奠定基础。

音乐是抽象艺术,与绘画一样,需要兴趣和基础。

才能理解其中的内容。

我们刚开始是选择歌曲进行欣赏,因为歌曲有歌词。

能使幼儿感到内容具体,好理解,为欣赏器乐曲打基础。

为了处理好把幼儿已有的色彩、图形、线条方面的美术基础知识与音乐欣赏自然融合。

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以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活动设计的内容和目标需要层层递进,每设计一步都要为下一步做铺垫。

下面以音乐欣赏活动《轻快与沉重》为例进行分析。

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欣赏音乐,根据两段音色的不同选择相匹配的色彩和图形;再次欣赏音乐。

为两段不同的音乐配上线条,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听听画画,幼儿自主地欣赏音乐,画出对音乐的理解。

由最初的感受色彩、图形与音乐的匹配,到引导幼儿用线条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最后把自己的音乐感受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第一环节需要引导幼儿认真听,并提出问题:“音乐共有几段?听完后它们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幼儿初步感受乐曲分成轻快和沉重的两段。

接着,听音乐进行二维的选色彩和图形。

在之前经验积累下,幼儿很快为这两段不同音色音乐配上了有颜色的图形。

最后幼儿总结出:图形的边比较圆滑,颜色是暖色调的代表着轻快的第一段音乐,为第一段音乐匹配的有心形、带子形、圆形、椭圆形;图形都带有尖角。

颜色是冷色调,代表着沉重的第二段音乐,为第二段音乐匹配的图形有三角形、锯齿形、月牙、梯形、星形。

第二环节需要调动幼儿对线条的已有经验。

运用了线条和音乐的结合。

线条是艺术形式最明显的表征之一。

音乐用它来表现主调、主题或动机;绘画靠它来界定边缘、形状。

首先,教师播放欣赏的音乐片段,让幼儿随着音乐画出不同的线条。

幼儿可以用线条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以下是教学片段。

教师:“除了用颜色和图形来表现音乐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现音乐呢?如果用线条来表示,你会为这两段音乐配上什么线条呢?请你听
着音乐在画纸上尝试绘画出来。


教师:“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画中的线条会跳舞,谁来说说你为什么用这些线条来表现这两段音乐?”
幼儿A:我听到欢快的音乐,那条红色弹簧线好像我和小朋友搭的火车在跑。

听到沉重的音乐,我就用蓝色的点线代表火车跑到黑黑的山洞里。

幼儿B:粉红色的螺旋线是我们手拉着手在绕圆圈跳舞。

紫色的射线就是跳得很累,想休息,但停不下来,我就不高兴,所以我用了锯齿线表示。

幼儿C:我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很优美,所以我用弹簧线来表现,它们不是非常密集,因为我觉得音乐比较慢。

这段音乐让我想到了妈妈在对我温柔地说话,我也用了一些螺旋线来表现我的感觉,就像妈妈不停地和我说话一样。

教师:“用不同形状的线、起伏的线、或疏或密的线,可以产生不同的画面节奏,它们组成的画面真好看。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到,幼儿运用多种线条组合画面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幼儿笔下流畅的线条,是轻松活泼、随心所欲的。

说明他们已经清晰地感受到音乐与线条之间的“通感”,为下一步为音乐配上故事画作好了奠基工作。

第三个环节,教师需帮助幼儿总结前面的经验,让幼儿保存自己的想法,随着音乐的播放,自主地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最后编出故事。

这是对上一环节的深入,也是对整个音乐的总述。

要注意引导幼儿深入地体验音乐作品的内在意蕴,并让幼儿尝试为音乐选择合适的画面。

(故事一)隆隆:“听了第一段轻快的音乐后,我想了个故事,在森林里小白兔正在开心地玩着,它和小花在唱歌、跳舞。

这个时候我听到了第二段沉重的音乐,突然想到大灰狼来了,原来大灰狼偷偷在小白兔的后面,想把小白兔吃掉。

哇!这时候英勇的猎人带着枪来到森林,他拿起枪对着大灰狼,大灰狼就被吓跑了。

这故事名字是《大灰狼与小白兔》。


(故事二)琪琪:“听到轻快的音乐时,我想到了和姐姐一起去玩游戏,可开心了,我们玩了捉迷藏,又玩了跳飞机。

但是后来听到了第二段音乐,我们就不高兴了,因为这时候下起了大暴雨,我们都没有带雨伞,被大雨淋得湿湿的,就要马上回家。

我的故事叫《下大雨》。


(故事三)徐希:“我在听前面的音乐时。

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兔的妈妈和小兔在玩捉迷藏,它们高兴地唱歌,看!就连蝴蝶都低下头来听着歌。

但听了后面的音乐,我觉得天黑了,月亮爷爷出来了,小
兔的妈妈说不玩了,要回家,小兔还没玩够,就哭了。

这故事叫《小兔一家》。


(故事四)浩欣:“听着欢快的音乐,花儿在花园里开开心心地唱歌跳舞,当沉重的音乐来了,这时候有个坏叔叔来到花园里想把漂亮的花朵摘回家,花儿不愿意跟他回去,叫他不要这样做,但坏叔叔不听。

花儿就哭了。

故事叫《不要摘花》。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对音乐不同的理解,这层层递进的设计不仅能够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而且能够激起幼儿对音乐理解后表征的欲望,在自主性绘画中使幼儿得到创作的满足。

自主性绘画与音乐相结合,使得幼儿只要接触音乐就会在脑海中呈现音乐内容的画面,养成随时进行想像、随时进行创作的好习惯。

幼儿陶醉于自主性绘画和欣赏音乐活动的乐趣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与信息,提升了审美素养。

同时,也激发了想像,提高了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