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采购经理指数(PMI)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采购经理指数(PMI)

201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2015证券投资分析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知识点:采购经理指数(PMI)● 定义:根据企业采购与供应经理的问卷调查数据而编制的月度公布指数。

● 详细描述:从国际上看,PMI分为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也有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

采购经理指数的应用起源于美国,目前全球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已经是全球范围内非常核心的一个经济分析指标。

PMI具有明显的先导性,是经济先行指标,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例题:1.PMI分为公共事业PMI和服务业PMI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PMI分为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2.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3.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转折点往往滞后GDP几个月。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P77国际收支上面1排,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转折点往往领先GDP几个月4.从国际上看,PMI分为制造业PMI和公用事业PMI,也有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P76第5点第5排原话,分为PMI制造业和PMI服务业5.采购经理指数是根据企业采购与供应经理的问卷调查数据而编制的季度公布指数。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P76第5点,采购经理指数是根据企业采购与供应经理的问卷调查数据而编制的月度公布指数,月度不是季度6.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转折点往往滞后GDP几个月。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美国专家分析,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

ChFP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测试题-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

ChFP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测试题-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

【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第三章宏观经济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产生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称为()。

A.GNPB.GDPC.NDPD.NNP【答案】B2.下列关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法不正确的是()。

A.GDP的变动可能是由于价格变动,也可能是由于数量变动B.GDP是流量,不是存量C.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D.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等非市场活动计入GDP中【答案】D3.计算GDP的方法不包括()。

A.生产法B.收入法C.支出法D.成本法【答案】D4.(GDP)=C+I+G+(X-M),此公式运用的核算方法是()。

A.生产法B.收入法C.支出法D.成本法【答案】C5.从收入角度出发,因为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佣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这种方法被称为()。

A.生产法B.收入法C.支出法D.成本法【答案】B6.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生产出来但没有卖出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处理,这样使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DP相一致。

A.存货投资B.固定资产投资C.消费支出D.政府购买【答案】A7.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

A.本期应交消费税B.本期应交增值税C.本期应交所得税D.本期应交税额【答案】B8.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为()。

A.正常失业率B.自然失业率C.潜在失业率D.零失业率【答案】B9.一国某年的就业量为A,潜在就业量为B,失业率为C,自然失业率为D,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当A=B时,C=0B.当A=B时,C=DC.根据奥肯定律,若C高于Dl%,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2%D.根据奥肯定律,若C高于Dl%,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5%【答案】B10.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所引致的失业,这些都属于()。

A.自然失业B.摩擦性失业C.自愿性失业D.非自愿性失业【答案】B11.人们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状态,这属于()。

003第三章宏观经济分析

003第三章宏观经济分析

第三章宏观经济分析熟悉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熟悉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概念、特点和关系;熟悉宏观分析资料的搜集与处置方式。

了解国民经济总体指标、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以及财政指标的主要内容;熟悉各项指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熟悉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概念;熟悉CPI的计算方法以及PPI与CPI的传导特征;熟悉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衡量方式;熟悉PMI概念及其应用;掌握零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的概念;熟悉国际收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内容;把握货币供给量的三个层次;熟悉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的含义和组成;熟悉社会融资总量的含义与组成;熟悉外汇储蓄及外汇储蓄变更情形;熟悉外汇占款的含义;把握利率及基准利率的概念;熟悉再贴现率、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和各项存贷款利率的变更阻碍;熟悉汇率的概念、汇率制度及汇率变更的阻碍;把握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掌握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股市表现与GDP、经济周期、通货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熟悉我国证券市场指数走势与我国GDP增长趋势的实际关系。

了解财政收支内容以及财政赤字或结余的概念;掌握财政政策和主要财政政策工具;熟悉积极财政政策及紧缩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掌握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掌握主权债务概念;熟悉主权债务相关的分析预警指标;熟悉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以及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掌握收入政策含义;熟悉收入政策的目标及其传导机制;熟悉我国收入政策的变化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途径。

熟悉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决定原理;熟悉我国证券市场供需方的进展及现状;把握阻碍证券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熟悉阻碍我国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大体制度变革。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式(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1.判断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2.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平均投资价值,是判断整个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关键。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结构分析法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结构分析法

201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2015证券投资分析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
知识点:结构分析法
● 定义:
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如国民生产总值中三种产业的结构分析、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
● 详细描述:
结构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

如果对不同时期内经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则属于动态分析。

例题:
1.下列属于结构分析法的是( )。

A.国民生产总值中三种产业的结构分析
B.消费的结构分析
C.投资的结构分析
D.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考查结构分析的内容。

2.宏观经济分析的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
动规律的分析。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201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2015证券投资分析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知识点: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定义: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

计算方法分为生产法和收入法。

● 详细描述:1)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去工业中间投入。

2)是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这种方法也称“要素分配法”。

例题:1.下列关于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A.以常用的支出法为例,工业增加值等于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B.测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来源于工业总产值C.工业总产值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D.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正确答案:C解析: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

2.工业增加值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解析:考查工业增加值率的定义。

3.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箕方法有( )。

A.收入法B.支出法C.消费法D.生产法正确答案:A,B,D解析: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箕方法有3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4.下列关于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

A.测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来源于工业总产值B.工业增加值只采用“收入法”计算C.工业总产值在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D.工业总产值在行业之间存在重复计算正确答案:B解析:P72工业增加值,有生产法和收入法2种方法,B错CD注意看,一个是企业内部,一个是行业之间。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通货膨胀的类型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通货膨胀的类型

201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2015证券投资分析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知识点:通货膨胀的类型● 定义: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 详细描述:1)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低于10% 的通货膨胀;2)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3)恶性通货膨胀则是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例题:1.()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在两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A.温和的B.严重的C.被预期的D.未被预期的正确答案:B解析: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在两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2.下列各种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B.使扭曲的商品价格恢复正常C.降低资源配置效率D.引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正确答案:B解析:扭曲商品相对价格。

3.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年物价水平上涨率达()的通货膨胀。

A.低于5%B.低于10%C.两位数D.三位数以上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恶性通货膨胀的定义。

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年物价水平上涨率达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低于10%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4.恶性通货膨胀是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恶性通货膨胀是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5.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胀率低于50%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则是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胀率低于10%的通货膨胀。

6.温和通货膨胀对固定收益证券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一般要比权益证券( )。

A.大B.小C.差不多D.无影响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也是理解题,P76介绍了通货膨胀的几种情况,但无论通货膨胀是否温和,其对固定收益证券的负面影响都要比权益证券大,因为权益证券价格会随着通胀调整7.根据物价上涨程度,通货膨胀可划分为( )通货膨胀。

A.温和的B.严重的C.恶性的D.正常的正确答案:A,B,C解析:P76 通货膨胀从程度上分有温和、严重和恶性三种8.温和通货膨胀对固定收益证券波动的负面影响,一般要比权益证券()。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01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2015证券投资分析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知识点: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定义: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是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与货币政策并重的一项手段。

● 详细描述: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

这些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协调使用例题:1.()是财政政策手段。

A.公开市场业务B.利率调整C.转移支付D.放松银根正确答案:C解析: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

2.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

A.再贴现政策B.公开市场业务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转移支付制度正确答案:D解析:其他三项为货币政策手段。

3.税收对宏观经济具有调节()的功能。

A.国际收支B.社会总供求结构C.货币供应量D.收入分配正确答案:A,B,D解析:考察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中的税收。

4.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 )。

A.国家预算B.财政补贴C.转移支付D.增加外汇储备正确答案:A,B,C解析: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

5.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可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赤字,增加公开市场上出售国债的数量,减少财政补贴等方法加以解决。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紧缩的财政政策将使得过热的经济受到控制,证券市场也将走弱,这预示着未来经济将减速增长或走向衰退;而扩张的财政政策将刺激经济发展,证券市场将走强,这预示着未来经济将加速增长或进入繁荣阶段。

6.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将某一行业的资金转移到另一行业,以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财政将集中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按一定的标准拨付给地方财政的一项制度。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利率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利率

201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2015证券投资分析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知识点:利率● 定义:利率(或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包含贴现率与再贴现率、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各项存贷款利率。

● 详细描述:贴现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

或者说,购买票据的业务称为贴现,办理贴现业务时,银行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或折扣,其对应的比率即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周转的需要,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时所适用的利率。

对中央银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票据,让渡资金;对商业银行而言,再贴现是卖出票据,获得资金。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能够影响商业银行资金借入的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同业拆借利率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

同业拆借有两个利率,拆进利率与拆出利率。

拆进利率表示银行愿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银行愿意贷款的利率。

同一家银行的拆进和拆出利率相比较,拆进利率永远小于拆出利率,其差额就是银行的收益。

同业拆借中大量使用的利率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

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于2006年10月8日起开始运行,2007年1月4日正式对外发布。

回购是交易双方在全国统一同业拆借中心进行的以债券(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中央银行融资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

各项存贷款利率包括金融机构对客户存贷款利率,国务院批准和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各项利率为法定利率,具有法律效力,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变动,且法定利率的公布、实施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例题:1.通常,利率水平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 )行为。

A.储蓄B.就业C.投资D.消费正确答案:A,C,D解析:通常,利率水平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投资和储蓄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宏观经济分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1)意义和方法
意义:1.判断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
2.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4.了解转型背景下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了解中国
股市表现和宏观经济相背离的原因
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方法(GDP、投资额、消费额等)
2、机构分析法(静态分析
(2)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①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C+I+G+(X-M)
2.工业增加值(生产法、收入法)
3、失业率
4、通货膨胀(常用指标:零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
物价平减指数等)
5、宏观经济运行景气指数—PMI
6、国际收支
②投资指标
1、政府投资
2、企业投资
3、外商投资
③消费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大项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等)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包括居民手持现金和单位存款)
3、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所得税-个人缴纳社会保障支出
④金融指标
、总量指标 a、货币供应量
B、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
C、金融资产总量
D、社会融资总额
E、外汇储备(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特别款项权和
IMF储备头寸)
F、外汇占款
2、利率(1)贴现率与再贴现率
(2)同业拆解利率(伦敦同业拆解利率)
(3)回购利率
(4)各项存贷款利率
3、汇率
⑤财政指标
1、财政收入
2、财政支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3、赤字或结余
⑥主权债务
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
一、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企业经济效益
2、居民收入水平
3、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
4、资金成本
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1、GDP变动
2、经济周期变动
3、通货变动
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 1、手段及其影响①国家预算5⑤财政管理体制
②税收⑥转移支付制度
③国债④财政补贴
2、种类及其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中性
2、种类及其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中性
积极财政影响:①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税范围
②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
③减少国债
④增加财政补贴
(2)货币政策 1、作用①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②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③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2、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金率
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规定利率限额与信用配额
间接信用控制
三、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
第三节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
⑥主权债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