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

合集下载

如果我当教师读书心得

如果我当教师读书心得

如果我当教师读书心得篇一:《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苏州四中王颖雯今年寒假过得有些特别。

在常规的放松活动之外,又增加了一项读书的任务。

回想过去一年的高中教学,有看到学生取得进步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和无奈。

为了让自己在教学方面获得更多的方法和经验,我在假期阅读了相关教育类读物,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当老师》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封面和插图,语言朴实易懂,但是它的内容足以给我许多宝贵的教育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书我对叶老先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叶老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众所周知。

但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我们却知之甚少。

通过本书的阅读,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使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深层次的认识。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自要创新教学方法,拒绝灌输式教学书中“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

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

“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何谓“授业”:“业”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是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指导思想。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的技能,教学过程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挥洒知识”的过程,但有些知识和灌输知识的过程有时确实是很枯燥的,所以,作为老师,除了自己要拥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掌握和擅长利用灵活恰当的教授方法,将枯燥化为灵动,将无趣化为吸引,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完全的吸收,掌握,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加以利用,成为其日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手段。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叶老先生认为“教育”一词,有一句话概括就是“养成好习惯”。

怎样才算养成好习惯了呢,他认为能使才性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

假如我来当老师

假如我来当老师

假如我来当老师
从小我就特别崇拜老师,老师一声口令,大家就会去做什么,老师干什么,同学们也就跟着去做什么……我总认为老师的权利很大。

那么今天就让我来当一回“小老师”吧!让我感受一下老师的伟大。

假如我来当老师,我会先从拼音教起,并告诉他们,拼音在以后学生字有很大的帮助。

我会一遍又一遍地读给他们听,然后再举一些例子,直到他们会读,会写,会背为止,谁第一个可以这样我会发给一些小奖品作为奖励。

假如我来当老师,我会锻炼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信地发言,如果说错了,我会告诉他们没关系,最重要的时你有举起手的勇气。

假如我来当老师,我会列出两张爬格表,一张是:课堂上发言一次爬一格,第二张是:作业拿一次优加爬一格,谁先到达顶端把格子爬完谁就可以拿一份小奖品,在这一方面我要同学们自己涂,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而且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假如我来当老师,我会让同学们下课后多多交流,这样可以变得活泼开朗一点。

假如我来当老师,我会让同学们各星期都写一份小报告给我,但不要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份报告上写下你认为本星期表现最差的一个同学的名字,被写到最多的同学将会受到惩罚。

让同学们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我想照这样培养一个学生,他一定会很出色。

我今天总算体会了当老师的辛苦。

心得体会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心得体会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散文1叶圣陶先生《如果我当老师》一文写于1941年,时隔七十年,今天读来仍是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叶先生此文从“我如果当小学老师”“我如果当中学老师”“我如果当大学老师”三个方面对如何当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不难领悟叶先生“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也就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小学老师怎么做?叶先生认为要与小学生成为朋友,而不应该把他们称为讨厌的小家伙和惹人心烦的小魔王:“而是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是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就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朋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无话不说,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最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

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与学生之间之所以存在着“代沟”,其实就是没有把学生当成朋友的缘故。

叶先生认为,做一个小学老师要“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哪怕是关门、开门这样的小小的细节,“对于开门关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还肯作奸犯科,干那些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对于这样的小小细节,我们的小学老师有多少在关注呢?好的习惯还反映在教小朋友识字读书上,“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叶先生感觉到“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对于顽皮的小孩子,叶先生不主张“体罚”的,因为“这一下子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和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我们身边的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我想,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打骂、与老师对孩子的打骂分不开的,打骂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也就一日日地不当回事了,也就“后进”了。

面对调皮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心平气和。

叶先生还谈到,作为小学老师,还要“作小朋友家属的朋友,对他们的亲切和忠诚和对小朋友一般无二”,叶先生觉得“做家属的亲切忠诚的朋友,我想并不难;拿出真心来,从行为、语言、态度上表现我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们的子女弟妹好。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5篇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5篇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5篇【篇一】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详细地论述了如果他做教师,作为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将会怎样地工作。

文中说:我如果当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

……他们的顽皮和愚笨,总是有一个或多个的缘由;根据我的经验,从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那还会有一个顽皮的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围吗?这样想的时候,我即使感情冲动到怒不可遏的程度,也会立刻转到心平气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来出气了。

叶老的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让我为以往一些过急的行为而感到羞愧!比如:当我检查到学生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的时候,当我讲课讲得津津有味而发现学生坐着没精打采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作业错误连篇、写字乱画的时候……我会气不打一处来,会说出不文明的话,会情不自禁地做出不文雅的举动……我虽然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不应该的、错误的、甚至是……但为什么会明知故犯呢?是恨之深?还是爱之切?……叶老的话,我反复阅读,反复思考,我深深感悟到: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没有把讨厌的、惹人心烦的、愚蠢的、肮脏的小家伙,小魔王视为“小朋友”,虽然我往日里也常常称孩子们为“小朋友”,但我的“小朋友”与叶老说的“小朋友”含义不一样,我的只挂嘴边,没有深入我心,而叶老的充满了对孩子的爱。

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去剖析、去寻找孩子们顽皮、愚笨的一个或多个的缘由。

比如:家庭作业没完成,我问过为什么了吗?要是问了,要是孩子的回答是昨晚病了,我还会有气吗?还会冲动吗?可见:工作上的细心、态度上的耐心、来至于对孩子的爱心。

因此,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做到:“三心”育人,滋润孩子心田。

【篇二】平实的语言,谈话似的娓娓道来,短短六页文字,囊括师德真谛。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如果我当教师》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书籍,通过描述主人公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所经历的种种故事,展现了教师的责任、使命和挑战。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和重要性,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对教育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主人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专注所打动。

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成长、塑造人格的重要导师。

他们用自己的榜样行为和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师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同时,这本书也揭示了教师职业的艰辛和挑战。

教师需要承受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心理素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时保持耐心和勇气。

这些都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绝非易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汗水。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如果我当教师》,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意义和教师的重要性。

我也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要珍惜教育资源,积极参与教育事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文如果我是老师

作文如果我是老师

作文如果我是老师
如果我是老师。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我相信每个学
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和潜力。

我会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首先,我会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我会尊重学生的感受,耐心
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理解和关怀。

我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
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会给学生们创造一
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其次,我会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
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我会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
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
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我会以生
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最后,我会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

我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我会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会让学生明白,只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品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一名老师,我将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耐心去影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我的教育下茁壮成长。

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芬芳的花朵,只要给予阳光和雨露,他们就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作为一名老师,我愿意做这道阳光,做这场雨露,让每一朵花儿都能茁壮成长,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这就是我,如果我是老师。

2024年读《如果我当教师》心得体会范本

2024年读《如果我当教师》心得体会范本

2024年读《如果我当教师》心得体会范本____年读《如果我当教师》心得体会《如果我当教师》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作者以自身的经历和观察,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教育环境。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教育的问题,并使我对自己如果成为一名教师的想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

作者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兴趣,而教育应该是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力,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我当教师,我会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和指导。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导师。

传统的教师角色常常被看作是权威的象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作者理想中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朋友和负责任的导师。

这个观点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在学生时期遇到的一位特别好的老师。

她与学生建立了信任和友谊的关系,经常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帮助我们解决困惑和困难。

这种亲近的关系让我感到非常舒适,我也更愿意向她请教问题。

如果我当教师,我会尽力与学生建立这样的关系,成为他们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

再次,书中还提到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科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关键。

如果我当教师,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项目制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发展这些综合能力。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教育的公平性。

作者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不论他们的家庭背景、财富状况和社会地位。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教育是人才的摇篮,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而不论他们的身世背景。

如果我当教师,我会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

读假如我当老师心得体会

读假如我当老师心得体会

读假如我当老师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工作多年的人,我从一名学生到一名老师,经历了多年的教育过程,也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学生们的影响。

在成为一名老师之前,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一职业,但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己,慢慢地适应了教师的工作,也收获到了很多。

首先,做好教育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会认真备课,深入了解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同时也研究一些教学案例,掌握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

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其次,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上,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互动、讨论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课堂教学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探求并解决问题。

当然,教育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教师要聆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再次,教育工作的成果是与家长存在密切关联的。

在与家长交流时,我会秉持诚信和责任的原则,将学生的表现、学业、品德等情况向家长进行及时、准确的反馈,并参考家长的意见和看法,为学生做出更好的教育规划,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和有思考能力的人。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我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研学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创意和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做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实际行动和不断地思考,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希望,在教育工作中,我能够一辈子充满激情、认真尽职、不断成长,一点点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一)比起往年暑假,今年过得有些不同。

在常规的放松活动之外,又增加了一项看书的任务。

回想过去一年的高中教学,有看到学生取得进步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和无奈。

为了让自己在教学方面获得更多的方法和经验,我刚放假就去书店挑选一些通俗易懂并且操作性强的教育类读物,最终,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假如我当老师》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封面和插图,但是它的内容足以给我许多宝贵的教育启示和建议。

乍一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还以为叶圣陶从未当过老师,于是就想:一个从未做过教师的人又怎能在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里面的内容充其量也就是一切冠冕堂皇的大话、套话。

但是由于在很多教育杂志上都见到过叶圣陶这个名字,所以还是忍不住拿起书翻看起来。

这一看我才知道,叶圣陶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

他在本书中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对于人类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位教师应该从哪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教育。

前面两个方面分别是“学校教育应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两点虽然是独立的两点,但其实是相通的。

因为良好的习惯能够使人一辈子受用。

在这里,叶老先生主要强调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上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过去的教育漏洞。

为什么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结果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令人满意?答案就在这里。

我从一开始就忽略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所传授的知识也只是在口头上进行强调。

有时虽然说要检查但总不能坚持下来,以致于学生也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不管完成的怎么样老师都不会真正地较真。

长此以往,我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出现了断层和没有尖子生的情况。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太晚了,再想把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改正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考试就在眼前。

所以在这个假期期间,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学期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本书里我也找到了答案: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

叶老先生举了一个最通俗的教学生关门窗的例子。

让学生学会轻轻地关上门窗,而不是“砰”的一声去惊扰别人。

这个小事的教育不仅要反复更要坚持,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时总是轻轻的,这样才能算是养成了良好习惯。

生活中原本没有小事,正是因为我们轻视了它,它才成为了所谓的小事。

之前每次都有学生作业不交或是在听写时抄袭,而同组的其他同事都说:“你何必那么较真,哪个班没有这样的学生,有的学生你就是把他的作业收上来了也都是抄的,有什么意义呢?”一次次过去了,我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心想反正就那么几个学生也影响不了什么。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交作业或迟交作业,甚至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在听写时也开始交头接耳。

我越发感到情况不妙,当我再采取措施时,基本上很难再使学生产生飞跃式的进步了。

所以,在本学期开学之初,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成为我工作的重心,事事无小事,只有在小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在大的方面有所突破。

接下来两点分别是“教是为了不教”和“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

这两点是以上两点的再续,也是相辅相成的。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自然而然就会自觉地把这种好习惯继续下去。

相反,如果学生一直都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他的行为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也许是好的,也许是有危害性的。

所以,受教育者就像是一粒种子,他究竟能长成参天大树还是永远没有破土而出的机会只有播种的人才能知道。

种子只有被人用科学的方法播种到地里才能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如果永远被忽略那他的命运将会是充满遗憾。

所以,在教育者的眼里,所有的受教育这都应该是饱满的,充满生机的种子,只有我们用心去播种,他们才有可能还给我们一片荫凉。

而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去歧视或忽视学生。

“德育总是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和“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这两点虽然我很赞同,但是前一点主要是靠班主任和学校才能实现,而后一点是跨学科的,所以关于这两点我没有太多发言权,就不再啰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师表,在我理解是教师和表率。

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对老师有了这样的概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只是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阐述,而新时期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为师还要为表。

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否则我们教出的将是一批批缺乏诚信的知识机器。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二)邻居对我说当教师真好,特别是幼儿园老师整天和孩子打交道,无忧无虑的。

一年两个假,是啊!在一年最寒冷与最炎热的日子里,可以悠然地享受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是惬意!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高尚。

近日读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老师》后惬意少了,惭愧多了。

我觉着离先生要求的老师差之甚远。

当教师首先是要博爱和耐心,叶先生在文中说,如果当老师,绝不将投到学校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情,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做朋友。

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四十年代,与今天的社会环境不同,在今天特别是小学以上的高等学府以分数衡量学生老师的背景下,老师往往为学生几本作业大动肝火,甚至为零点几分焦急万分,爱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很容易,成绩差的邋遢学生可就没人爱了,所以当老师必须懂得爱所有的学生,宽容羸弱拙钝的学生,以情感动人,让学生知错、改过进步。

其实幼儿园也是如此,老师往往特别喜欢那些聪明、能干、乖巧的小朋友,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小朋友往往很头疼,各方面的压力迫使他们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

其次,教师必须严于律已,时时做学生的表率。

叶先生说做教师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简单一句话,所耗费的心血是无穷的。

怎样才能养成习惯?老师要身体力行,一进入学校,教师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学生关注、给学生以影响,学生不仅听你说教,更在看你的行为。

言传不如身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你自己首先不做。

特别是对于幼教来说更要身体力行,严于律己。

因为小朋友不能理解老师纯语言的说教,模仿又是幼儿的一大特点,不夸张的说,你的一言一行真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习惯。

就如叶圣陶所描述的那样:“要从最细微最贴近的事物做起,绝不马虎了事,例如门的开关,我要叫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知道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

“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

我希望从小就给小朋友建立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小事细微之处,慢慢培养他们各方面好的品质。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耐心、智慧去对待每一个小朋友,时刻谨记叶老的教导,时刻谨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三)叶圣陶先生《如果我当老师》一文写于1941年,时隔七十年,今天读来仍是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叶先生此文从”我如果当小学老师“”我如果当中学老师“”我如果当大学老师“三个方面对如何当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不难领悟叶先生”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也就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小学老师怎么做?叶先生认为要与小学生成为朋友,而不应该把他们称为讨厌的小家伙和惹人心烦的小魔王:”而是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是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就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朋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无话不说,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最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

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与学生之间之所以存在着”代沟“,其实就是没有把学生当成朋友的缘故。

叶先生认为,做一个小学老师要”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哪怕是关门、开门这样的小小的细节,”对于开门关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还肯作奸犯科,干那些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对于这样的小小细节,我们的小学老师有多少在关注呢?好的习惯还反映在教小朋友识字读书上,”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叶先生感觉到”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对于顽皮的小孩子,叶先生不主张”体罚“的,因为”这一下子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和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我们身边的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我想,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打骂、与老师对孩子的打骂分不开的,打骂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也就一日日地不当回事了,也就”后进“了。

面对调皮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心平气和。

叶先生还谈到,作为小学老师,还要”作小朋友家属的朋友,对他们的亲切和忠诚和对小朋友一般无二“,叶先生觉得”做家属的亲切忠诚的朋友,我想并不难;拿出真心来,从行为、语言、态度上表现我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们的子女弟妹好。

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弟妹?还肯故意与我不一致“。

如何与家长处理好关系?一句话,就是要与家长成为朋友。

中学老师怎么做?叶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一是”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个样“。

叶先生认为,说成”教书“,把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说成”读书“,就把古人今人的经验消化成自身的经验抹杀了。

怎么做?就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

二是”我不想‘忠’、‘孝’、‘仁’、‘爱’等等抽象德目向学生的头脑里死灌“,实在的做法是”为了使学生存心和表现切合着某种德目,而且切合得纯任自然,毫不勉强,我的办法是在一件一件事情上,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也就是从小事做起。

叶先生还特别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怎么做,教师首先要做到:”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去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

“德育不是简单的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的口号,而体现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德育也不只是只强求学生去做的而教师可以违背的事情,德育必须得有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行。

三是”我不想教学生有名无实的事情“,做事情,必须得名副其实,设立的自治组织、图书馆、种植园等一定要有名有实,不然就不足以养成学生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