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 建立测量控制网: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控制点布设位置,通常使用全站仪或GPS等测量仪器测量控制点的精确坐标,并通过观测数据进行精确计算和处理,建立测量控制网。
2. 测量地形点:利用全站仪或GPS等测量仪器,在测量控制网的基础上,对地形点进行测量,包括山峰、河流、湖泊、道路等地形特征。
3. 建立地形数据模型:通过对测量得到的地形点进行处理和拟合,建立地形数据模型,使得地形图能够真实地反映地面的特征。
4. 生成地形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软件,将建立的地形数据模型转化为地形图。
地形图中包括等高线、地形图标注、地域分区等信息,以直观、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现地面的特征。
5. 审核和修订地形图:地形图生成后,需要进行审核和修订,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根据需要对地形图进行修改和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地形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可能会因具体的地理环境、精度要求和测量设
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测量技术和工具。
测量学 第8章 地形图的测绘

例如:河流名、 厂矿名、道路 名等。
地物符号——比例符号
房屋
竹林 灌木 阔叶林 草地
地物符号——非比例符号
方柱
圆柱(电杆) 气象站 路灯 喷水池
假山
避雷针
亭
碉堡
窨井
井
纪念碑 里程桩 旗杆 水塔
塔
烟囱
灯塔
地物符号 ——线形符号
围墙 土围墙 1:2000图中的围墙 栅栏 铁丝网 绿篱 行列树
土坎 加固的坎 斜坡 加固斜坡 土垅 围墙 城墙 已毁城墙
② 正确处理视距长度。取决于测点间距离、比例尺、 碎部点性质。长——精度低,短——速度慢。
③ 合理掌握碎部点密度(特别是地貌点,必须是特 征点。 ④ 适当取舍(小路、树,起方位作用)。
⑤ 工作有计划,一般从图廓边开始。(针对你们, 刚开始尽量先测简单的地方,慢慢熟练)
⑥ 加强测绘工作检查(搬站检查零方向)图上所有 文字和注记尽量字头朝北.
等高线勾绘
先勾地性线(连接地貌特征点),再内 插等高线。
原理:比例内插法
(1)相邻两点的坡度视为均匀坡度。
(2)等高线之间的平距与高差成正比。
方法:计算法、目估法、图解法
步骤:定有无、定条数、定两端、平分中间
21.2 A 22 27.6 27 B
23
24
25
26
图上: 48mm / 6.4m = 7.5mm / m
1:2000
1:50000 1:500000
1:5000
1:100000 1:1000000
1:200000 1:250000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用途
3、比例尺的精度
地形图上0.1mm长度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
7地形图测绘

地貌特征点选择
地貌特征点就是地面坡度及方向变化点。
地貌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顶、鞍 部、山脊(线)、山谷(线).山坡、山脚等坡度变化 及方向变化处。
1∶2000
测量员: 绘图员: 检查员:
图 9·5 图名、图号、接图表
5、地物符号
① 比例符号:轮廓较大的地物,能按比例尺把它们的形状、
大小和位置缩绘在图上的符号。如,房屋、运动场、湖泊、森 林、田地等,这类符号表示出地物的轮廓特征。
② 非比例符号: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
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征 的象征性符号表示地物的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如 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程碑、水井和钻孔等。
23 22 21 20 18
•
•
•
助曲线:更细小的变化还可 用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 用短 虚线 加密的等高线。
20
h = 2 m
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
2)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 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 或重 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 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平距与坡度成反比。 5)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与山脊线相交的 等高线凸向高程低的方向;与山谷线相交的等高线 凸向高程高的方向。 6)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 地物符号和注记处可以局部中断。
地形图测绘

破 破坏房屋
1.5
2.0
Ⅱ京石5 32.804
棚房
地物符号( 地物符号(二)
1.0
4.0 2.0
2.0
2.0
I-16 84.46
1.5 4.0
1.0
地物符号( 地物符号(三)
地物符号的分类: 地物符号的分类: 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与半比例符号。 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与半比例符号。 比例符号:形状大小可按比例尺缩绘在图上; (1)比例符号:形状大小可按比例尺缩绘在图上; 非比例符号: (2) 非比例符号 : 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注在 图上, 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图上 , 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 半比例符号( 线性符号) (3) 半比例符号 ( 线性符号 ) : 长度可按比例表示 宽度不按比例表示; 宽度不按比例表示; 其次,还有注记符号 为表示地物的名称、种类、 注记符号( 其次,还有注记符号(为表示地物的名称、种类、 特征等,对地物加以说明所采用的文字、 特征等,对地物加以说明所采用的文字、数字或特 有的符号) 有的符号)
地形比例尺的精度(地形图精度) 地形比例尺的精度(地形图精度) 概念: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 概念: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 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
下表为几种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 下表为几种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 1:500 0.05 m 1:1000 0.1 m 1:2000 0.2 m 1:5000 0.5 m 1:10000 1.0 m
10.2a、10.2b、10.2c、10.2d、 (见P214图10.2a、10.2b、10.2c、10.2d、)
例:地物符号(一) 地物符号(
测量学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2.矩形分幅与编号
——以坐标格网线划分图幅范围,通常使用于 1:5000以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
(1)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的正方形分幅
基本分幅: 1:5000
比例尺 图幅大小
(厘米)
1:5000 1:2000 1:1000 1:500
40×40 50×50 50×50 50×50
实地面积
三、地形图的图式符号
《地形图图式》是由国家测绘局统一制定的 地物、地貌符号的总称(见表9-2)。图式符号 分以下两类:
(一)地物符号 (二)地貌符号
(一)地物符号
1.比例符号——轮廓大,按比例缩小;
2.非比例符号——轮廓小,重要,用专用符号表示; 四类专用符号: 几何图形符号,地物中心即几何图形中心; 宽底符号,底线中心即地物中心; 直角形底符号,其直角顶即地物中心; 不规则几何图形符号,其下方端点连线中心即 地物中心。
下图所示为东半球北纬1: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和编号
北京某处的纬度为北纬 39°56′23″,经度为东经 116°22′53″, 则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幅号是J-50
3.梯形分幅与编号
(1)旧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这三种地图编号都是在l:100万图号后分别加上自己的代 号所成。
H50C002004
002 004
小比例尺地形图
*比例尺的大小即比例尺分数值的大小。
4.比例尺精度
——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受人眼判断力限制所致)。
表9-1
比 例 尺 1 500 1 1000
比例尺精度
(cm)
5
10
地形图的测绘

d 1 D M
§9-1 地形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比例尺分
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比例尺分母愈小,则比 例尺愈大
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
中比例尺:1:1万、1:2.5万、1:5万、1:10万 小比例尺:1:20万、1:50万、1:100万
小与地面坡度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 平距越大,坡度越小.可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与 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与陡
图9-5 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
§9-3 地貌符号
(三)等高线的种类
1.首曲线 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指按基本等高距绘成的等 高线,用细实线描绘 2.计曲线 为便于读图,自高程起算面开始,每隔四条首曲线加 粗描绘的等高线,也叫加粗等高线,用粗实线描绘,并 在适当位置断开注记高程 3.间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显示某些局部地貌时,按二分之一基本 等高距绘成的等高线,也叫半距等高线,用长虚线表 示,仅在局部地区使用,可不闭合
§9-5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4.管线的测绘 架空管线在转折处的支架塔柱实测,塔柱上有变压器,变 压器位置按其与塔柱的相应位置绘出。 5.水系的测绘 水系包括河流、渠道、湖泊、池塘等地物,无特殊要求时 均以岸边为界,如果要求测出水涯线(水面与地面交 线).洪水位(历史上最高水位)及平水位(常年一 般水平位置),按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测绘。 河流两岸一般不大规则,在保证精度前提下,对于小的弯 曲和岸边不甚明显的地段可适当取舍.在图上只能以 单线表示的小沟,不必测绘两岸
§9-5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二、选择碎部点
地物点:反映地物轮廓和几何位置的点称为地物特征点,简 称地物点,例如,房屋角点.道路中线或边线.河岸线.各种地 物转折、变向点等 地貌特征点:地面坡度变化点和方向变换点.峰顶.鞍部的中 心.盆地的最低点等 地貌可近似地看作由许多形状.大小和坡度方向不同的斜面 组成,这些斜面的交线称为地貌特征线(也叫地性线),如 山脊线.山谷线 山脊线或山谷线上变换方向之点为方向变换点,方向变换点 之间的边线称为方向变换线;两个倾斜度不同坡面的交线叫 倾斜变换线。
第7章 地形图测绘

2、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h)。
一个测区内(同一幅地形图)只能采用一个等高
距,称为基本等高距 。
等高线平距:图中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
地面的坡度:是等高距和平距的比值。
h i d M
式中:M——数字比例尺字母 。
由等高线平距判断坡度:
平距越大,坡度越小,等高线稀疏 平距越小,越度越大,等高线稠密
确定格网线的坐标、 注记。
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 格,按比例尺展出。 检查:在图上量取相 邻控制点间的距离。 其与理论值之差图上 0.3mm。
0.50.5
1000
900
B 6.45
800
700
600
500 500
A 4.50
600
700 800 1:1000
900
1000
二、碎步点的测绘方法(平面位置)
房屋
竹林 灌木 阔叶林 草地
非比例符号 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
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 程碑、水井和钻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 征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只表示 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
方柱
圆柱(电杆) 气象站 路灯 喷水池
第7章 地形图测绘
学习目标:
掌握: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利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了解:地图及地形图基本知识,地图投影及地图编 制,数字化测图,地籍图与房产图测绘。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地物:地球表面的固定物体,边界线或特征点; 地貌: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等高线;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形图测绘(工程测量课件)

2)全站仪的数据采集
1
建立文件
(1) 准备工作
2
将已知控制点输入到文件
3 测量前的设置
(2)测站定向
①在已知点上将 全站仪对中、整平, 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
②测站定向。
(3)数据采集。
①检查。首先实测定向点坐标,然后检查定向点 坐标的测量值与理论值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按“是 (F3)”键。
②数据采集。执行“前视/侧视(F3)” →“测 量(F3)”→“坐标(F3)”→“记录存储(F3)” 命令重复采集其他碎部点。在采集过程中,如棱镜高 发生变化,需重新输入棱镜高,否则可按F4键,同前。
1)全站仪数据采集的通用方法
(1)准备工作。 ①建立文件(项目、任务)。 ②将已知控制点数据输入到文件。已知的控制点数据可以通过手
工键入,也可以通过通信方法传输至全站仪新建的文件中。因此, 此过程可以在室内完成。
(2)测站的定向与检查。
①仪器对中与整平。在已知点上整平全站仪,对中偏差 应小于3 mm
3 .直角坐标法 用卷尺量出x、y,来 确定碎部点。适用于靠近控 制点的连线,垂距y较短的 情况。
4. 距离交会法 测定已知点至碎部点的距 离来确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 已知点不一定是测站点, 可能是测定位置的碎部点。
野外数据的采集 数字化测图概述
广义的数字化测图包括:利用全站仪或GPS RTK(全球定位系统的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 术)等测量仪器进行的野外数字化测图;利用手扶 跟踪数字化仪或扫描数字化仪将纸质地形图数字化; 利用航空摄影相片或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等技 术。在实际应用中,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主要是指 利用全站仪或GPS RTK等工具进行野外采集并在 室内成图,即野外数字化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地形形图图测测绘绘小小词词典典1、地形图英文:topographical map释文:表示地表居民地、道路网、水系、境界、土质与植被等基本地理要素,且用等高线并辅以地貌符号表示地面起伏的一种按统一规范印制的普通地图。
它以基本地理要素为制图对象,包含数学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注记和整饰要素等四个内容。
包括:①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图种,比例尺系列为:1:1 000 000,1:500 000、1:250 000(1985年以前为l :200 000),1:100 000,1:50 000,1:25 000,1:10 000,l :5000(1985年以后);②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所用的地形图,比例尺通常较大,有l :5 000、1:2 000、1:1 000、1:500及更大的比例尺。
2、地图比例尺英文:map sere释文:地图L 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在投影面L 长度之比。
包括文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
3、地形英文:topography释文:测绘工作中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4、地物英文:detail释文:地球表面上相对固定的物体。
可分为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
如居民地、工程建筑物与构筑物、道路、水系、独立地物、境界、管线垣栅和土质与植被等。
5、地貌英文:Landform释文:地球表面起伏形态的统称。
6、地形测量英文:topographic survey释文:采用摄影测量、平板仪测量或数字测量等技术,对地貌、地物及其他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测最,并记录在某种载体上的工作。
7、地图英文:map释文:按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符号系统、文字注记,以图解的、数字的或触觉的形式表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各种要索的载体。
按其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按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制图部门习惯将l:10 000及更大的划归为大比例尺、l:25 000~1:500 000划归为中比例尺、l:1 000 000及更小的划归为小比例尺,而工程勘察部门习惯将1:5 000及更大的划归为大比例尺、l:10 000~1:50 000的划为中比例尺、l:50 000及更小的划为小比例尺);按包含的自然区域分为全球性自然区域地图(如全球地图、半球地图、大洋地图、大洲地图等)、地区性自然区域地图(如东南亚地区图、中东地区图等)和国家级自然区域地图(如长江流域地图、青藏高原地图、松辽平原地图等);按行政区划分为世界地图、全国地图、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图、地区(自治州、盟、省辖市)地图、县(自治县、旗、县级市)地图等;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
还可按其他标志分类。
8、方里网英文:kilometer grid释文:曾称公里网。
在地图上按一定的纵横坐标间隔划分的直角坐标网格。
因网格的间隔通常以千米(俗称公里)为单位,故名。
是以所选定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为基础,并按一定间隔描绘的正方形网格。
网格线上注有千米数,供展绘已知点位和确定未知点位的直角坐标之用。
9、导线英文:traverse释文:将一系列测量控制点,依相邻次序连接而构成折线形式的平面控制图形。
由一系列导线元素构成:导线点,是导线上的已知点和待定点;导线边,是连接导线点的折线边;导线角,指导线边之间所夹的水平角。
与已知方向相连接的导线角称为连接角(亦称定向角)。
导线角按其位于导线前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而分别称为左角或右角,并规定左角为正、右角为负;单一导线与导线网,其区别在于前者无结点,而后者具有结点。
单一导线可布设成:附合导线,起始于一个已知点而终止于另一个已知点;闭合导线,起闭于同一个已知点;支导线,是从一个已知点出发,既不附合于另一个已知点,也不闭合于同一个已知点。
导线网可布设为:附合导线网,具有一个以上已知点或具有其他附合条件;自由导线网,网中仅有一个已知点和一个起始方位角而不具有附合条件。
10、导线测量英文:traverse survey释文:将一系列控制点依相邻次序连接成折线形式,测定各折线边的边长和相邻边的夹角,再根据起始数据推求各待定点的平面坐标的测量技术和方法。
它是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
种类很多,按布测目的可分为:基本控制导线测量,如国家一、二、三、四等导线测量和一、二级导线测量;图根控制导线测量,专为测绘地形图而进行的导线测量。
按测距方法可分为:精密量距导线测量,导线边用基线尺丈量、导线角用精密经纬仪观测;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导线边用电磁波测距仪观测;经纬仪导线测量,亦称钢尺量距导线测量,导线边用钢卷尺丈量、导线角用普通经纬仪观测;视差导线测量,导线边用视差法测取;视距导线测量,导线边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取。
11、导线点英文:traverse point释文:在导线测量中位于导线转折点上的控制点。
即导线上的已知点和待定点。
12、精密导线测量英文:precise traversing释文:精度达到相邻点位的相对中误差不超过1:120 000的导线测量。
一般指国家二等或二等以上的导线测量。
13、精密水准测量英文:precise leveling释文: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不超过l毫米的水准测量。
一般指国家二等或二等以上的水准测量。
14、等高线英文:contour line释文:地图上地面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曲线。
包括:按规定等高距描绘的基本等高线即首曲线;为判读和计数方便而每隔四条或三条基本等高线被加粗描绘的称计曲线;为反映微型地貌,而在基本等高线之间加绘的等高距是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的线称间曲线和等高距是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的线称助曲线。
其基本特性为: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均相等;一定是闭合曲线,或在图内闭合,或被图廓截断;除陡坎和悬崖外,等高线既不重合,又不相交;与山脊线和山谷线相交时必然正交;其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15、电磁波测距英文:electromagnetic distance measurement(EDM)释文:应用电磁波测定待测距离两端点间一次往返的传播时问,推求此两点间距离的测量技术和方法。
是现代距离测量的最主要手段。
按测距方式不同,可分为:相位式测距,是通过测取调制波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问接地测定电磁波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时间,从而推求待测距离;脉冲式测距,是直接测取电磁波的脉冲,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脉冲数,算出脉冲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时间,再推求待测距离。
16、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英文:trigonometric leveling with electro-magnatic disance measurement,EDM-trigonometric height measurement释文:通过观测测站点至照准点的竖直角,再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取此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平面三角公式计算此两点间的高差,进而推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
它特别适于高差较大而不便用水准测量时传递高程,以及进行跨越山谷、河流的高程测量和实现陆地与岛屿或岛屿与岛屿之间的高程连测。
当测距和测角的精度达到必要的精度,并采用必要的观测措施时,此法已可达到四等、甚至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17、跨河水准测量英文:river-crossing leveling释文:为跨越超过一般水准测量视线长度的障碍物(江河、湖泊、沟谷等)而采用特殊方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光学测微法等)进行的水准测量。
18、电磁波测距仪英文:electromagnetic distance measuring instnnnent释文:利用电磁波作为载波,测取仪器发出的调制信号,在仪器与目标(通常是反光镜)之间往返所需的时问,以求取其问距离的测距仪。
种类很多,按精度分为:超精密测距仪、精密测距仪和普通测距仪。
中国按每千米测距中误差m。
将测距精度类型分为:1级(mD≤5毫米)、Ⅱ级(5毫米)。
19、光电测距英文:electrooptical distance measurement释文:又称光波测距。
利用波长为400纳米至1000纳米的光波(激光、红外光和其他光源)为载波的电磁波测距。
20、电子经纬仪英文:electronic theodolite释文:利用光电技术测角,带有角度数字显示和进行数据自动归算及存储装置的经纬仪。
21、电子平板英文:electronic plane-table释文:由全站仪及安装有地面数字测图软件的便携式计算机所组成的地形测图系统。
测图时采用便携式计算机作为记录与绘图的载体,实现随测、随记、随显示和现场实时成图,并具编辑和修正等功能。
在室内用绘图仪进行地形图的输出,实现数字测图的内外业自动化和一体化。
还可直接提供数字地面模型的空间信息,便于进行地形图的更新。
22、方向观测法英文:direction observation释文:是将一测站上待测方向的全部或部分作为一组,从选择的起始方向(零方向)开始,依次对各方向进行观测,以获取各方向相对零方向的水平方向值(归零方向值)。
当从零方向开始依次观测各方向至最后方向时,再继续对零方向进行的重复观测称归零观测。
根据一测站上待测方向的多寡,可选择使用:简单方向观测法,不进行归零观测。
当一测站的待测方向数不超过3个时可用此法;全圆方向观测法,则需进行归零观测。
当一测站的待测方向数超过3个但不超过6个时可用此法;当超过6个时,可将待测方向分为方向数不超过6个的若干组,分别按此法进行,称分组方向观测法。
但各组之间必须有两个共同的方向,且在观测结束后对各组的方向值进行平差处理,以便获得全站统一的归零方向值。
23、高程测量英文:vertical survey释文: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
最常用、最精密的高程测量方法是水准测量,以及三角高程测量和GPS 高程测量。
还有气压高程测量、利用流体静力平衡状态下的液面作为传递高程的流体静力水准测量、用重力仪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上测定其重力值,以推求待定点高程的重力高程测量和用安置在运载体上的惯性测量系统测定待定点高程的惯性高程测量等。
24、光学经纬仪英文:optical theodolite释文:具有光学读数装置的经纬仪。
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均用光学玻璃制成。
25、控制测量英文:control survey释文:在一定区域内,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形测量或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
包括:①平面控制测量,是为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而进行的;②高程控制测量,为测定控制点高程而进行的;③三维控制测量,为同时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或空间三维坐标而进行的。
26、控制点英文:control point释文:以一定精度测得该点平面位置、高程和(或)重力加速度等数据的固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