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课本作业

合集下载

3.2金属材料课后练习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3.2金属材料课后练习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3.2金属材料课后练习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Fe 2(SO 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B .Al 2O 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C .铁比铜金属性强,可用FeCl 3腐蚀Cu 刻制印刷电路板D .NaHCO 3溶于水呈碱性,可作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Fe(s)23Al O−−−→高温 Fe 2O 3(s) HCl(aq)−−−→ FeCl 3(aq) B .Al(s) HCl(aq)−−−→ AlCl 3(aq) −−−−→过量氨水 Al(OH)3(s)C .S(s) 2O −−−→点燃 SO 2(g) 2BaCl (aq)→ BaSO 3(s)D .N 2(g) 2O −−−→放电NO(g) 2H O −−−→ HNO 3(aq) 3.太原市正在积极推进建设海绵城市,进一步落实雨洪管理新概念,建设过程中用到的下水井盖,其制作材料为A .生铁B .铝合金C .不锈钢D .碳素钢4.将足量铁粉放入100 mL 0.1 mol·L -1的CuSO 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析出的铜的质量为 A .32 gB .6.4 gC .0.64 gD .3.2 g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备铝B .储氢合金是一类能与氢气结合生成金属氢化物的新型合金C .工业上可用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氯气来制取漂白粉D .工业制硫酸常用水来吸收SO 36.将钠、铝混合物共1.0g 投入适量水中充分反应,并测生成H 2的量,若混合物中钠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 ,如图为生成H 2的物质的量随x 的变化关系示意图(随着x 的不断增大,产生H 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接近b 1).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1=1023B.a2=1C.b1=146D.b2=125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A B.B C.C D.D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铜、黄铜、碳素钢都属于合金B.棉、麻、丝、有机玻璃都是天然高分子材料C.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D.石英玻璃、陶瓷和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9.有钠、镁、铝各2mol,分别与等体积、均含1molHCl的盐酸反应,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A.2:1:1B.1:2:3C.1:1:1D.3:1:110.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而不用还原剂还原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5章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可修改文字】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5章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1.据报道,我国华为公司的技术标准成为世界“5G”通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光导纤维为基础的信息高速通道更显重要。

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A.晶体硅B.二氧化硅C.铜合金D.不锈钢答案 B 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其导光性非常好,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

2.下列关于水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水泥时,加入适量的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B.水泥在水中能硬化,在空气中不会硬化C.水泥与水混合时会生成不同的水合物,要吸收一定的热量D.水泥溶于水后的硬化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答案 A 水泥不仅可以在水中发生硬化,而且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硬化,水泥中的成分与水生成不同的水合物,水泥的硬化过程主要是化学变化,此过程放热。

3.根据普通玻璃、普通水泥和普通陶瓷的生产过程,总结出硅酸盐工业的一般特点是( )①原料一定有含硅元素的物质②生成物是硅酸盐③反应条件是高温④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 硅酸盐工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原料一定有含有硅元素的物质;产品的物质类型属于硅酸盐;使物质发生变化的条件是高温;物质变化的类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多种复杂的化学变化。

4.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其中钧窑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

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窑变是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颜色变化B.氧化铝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高品质的瓷器晶莹剔透,属于纯净物D.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耐酸、碱腐蚀,但是不能用来盛装氢氟酸答案 C 瓷器中含有多种硅酸盐,是混合物,C错误。

5.石墨烯目前是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具有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单质新材料,它是构建富勒烯、碳纳米管的基本单元。

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作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

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作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硅酸可由二氧化硅溶于水得到B.氮化硅、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玻璃等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木材、织物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性能且不易燃烧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可广泛用于通信和医疗领域解析: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A项错误;氮化硅、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错误;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不燃烧也不易被腐蚀,具有防腐性,木材、织物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性能且不易燃烧,C项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可广泛用于通信和医疗领域,D项错误。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普通玻璃和钢化玻璃的成分不一样,钢化玻璃中加了玻璃钢B.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二钙、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C.水泥具有水硬性,因此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水防潮D.陶瓷的釉料在烧制时,若空气过量,一般显示的是高价态的金属的颜色解析: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加热软化后,迅速冷却后得到的,成分与普通玻璃一样,故A错误;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二钙、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故B正确;水泥具有水硬性,因此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水防潮,故C正确;陶瓷的釉料在烧制时,若空气过量,金属被氧化生成高价态物质,显示的是高价态的金属的颜色,故D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B.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C.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石英表中的压电材料D.化学家采用玛瑙研磨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解析: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有硅元素,但不是硅酸盐,餐桌上的瓷盘是硅酸盐制品,故A 项错误;工艺师利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故B 项错误;石英表中压电材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C 项正确;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D 项错误。

材料化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材料化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2.C在高温下可作为金属氧化物还原剂的原因:据反应方程式2C(s) + O2(g) → 2CO(g)知,1mol氧气生成2mol一氧化碳气体,熵变ΔS 增加,导致埃灵罕姆图中CO生成线的斜率-ΔS<0,即是一条从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直线,这表明, 随温度升高,ΔGΘ负值增大,CO稳定性增大,C还原性大大增加, 从图中可以看出,只要温度足够高,这条线在所有金属氧化物的下方.因此,在高温下,可用作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剂.3. (a)对任何反应:ΔG=0代表反应在恒温恒压下,反应在某非标状态下达平衡状态.ΔGΘ=0表示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达平衡状态.标准态: 指参与反应的各气体的标准压力为100 kPa.(b) ΔGΘ>0表明在标准状态下, 反应不能向右进行, 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反应是可以向右进行的, 因此这一说法是偏面的或不正确的.4. 由反应C(s) + O2(g) → CO2(g)知,1mol氧气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即熵变ΔS变化很小, 因此埃灵罕姆图中CO2生成线为平行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 对于生成CO的反应: 2C(s) + O2(g) → 2CO(g),1mol氧气生成2mol一氧化碳气体,熵变增加即ΔS>0,CO生成线的斜率:-ΔS<0,因而在埃灵罕姆图中是一条从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直线.5. Ca, Mg, Li, Al, Ti6 f=c-p+2 中的2代表温度和压力这两个变量, 对于材料化学中的材料, 主要指固体材料,属凝聚态体系, 压力对其影响较小, 因此压力常可忽略不计, 因此f=c-p+2 中的2可改为1.78(a) 固溶体α(B 原子溶入A 基体中形成的固溶体), 含B 80% (b) 合金成分: 含B 20%的合金;(c) 最后凝固的液体成分: 含B 30%;(d) 据题意有: C 0 = 50% C l = 40% C α= 80%3%40%50%50%80=--=αW W l , %;75=l W %25=αW。

高中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课时作业(七) 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中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课时作业(七)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时作业(七)无机非金属材料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基础巩固1.(2020·江苏江阴第一中学月考)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

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的是()A.陶瓷B.金刚石C.光导纤维D.大理石A[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A正确;金刚石是碳单质,B错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错误;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D错误。

]2.(2020·河北邯郸第三中学合格考试)下列关于硅酸盐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活中常见的硅酸盐材料有玻璃、水泥、陶瓷B.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C.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只有SiO2D.硅酸盐水泥以石灰石和黏土为主要生产原料C[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钙、硅酸钠、二氧化硅,故选C。

]3.(2020·陕西渭南高一期末)《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沙子和黏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燃薪举火”使黏土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C.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D.黏土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A[A错,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黏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对,“燃薪举火”烧制黏土,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得砖、瓦等硅酸盐产品。

C对,据“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可知,烧制后浇水冷却成青瓦。

D对,黏土是制造砖瓦、陶瓷的主要原料,在烧制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4.(2020·山西长治第二中学期末)下列关于材料应用及成分表述错误的是()①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②太阳能电池可采用二氧化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③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温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SiO2④玛瑙的主要成分是SiO2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B[①水泥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正确;②太阳能电池的成分是硅单质,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故错误;③人造刚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故错误;④玛瑙的主要成分是SiO2,故正确。

材料化学习题附答案北师大

材料化学习题附答案北师大

材料化学习题附答案北师大习题 1(2010 年 3 月 18 日) 2. 下图是一个伸展开的聚乙烯分子,其中 C—C 化学键长为 154pm。

试根据 C原子的立体化学计算分子的链周期。

CCC CCCC3. 由X 射线法测得下列链型高分子的周期如下,试与前题计算结果比较,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化学式链周期聚乙烯醇CH2 CH n OH2.52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CH2 CH nCl5.1ClCH2 C n Cl4.74. 根据右图所示平面点阵结构图形回答问题:1)请将平面点阵结构抽象出相应的平面点阵;2)画出正当点阵单位;3)指出其点阵型式;4)指出每个结构基元包含几个和几个;5)用分数坐标表示出正当点阵单位中所有球的位置。

6. 试指出金钢石、NaCl、CsCl 晶胞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它们所属点阵型式。

7. 四方晶系的金红石晶体结构中,晶胞参数为 a = b = 458pm, c =298pm,求算坐标为(0,0,0)处的 Ti 原子到坐标为(0.31,0.31,0)处的氧原子间的距离。

8. 晶面交角守恒是指什么角守恒,为何守恒?晶面的形状和大小为什么不守恒? 晶体外形一般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习题1 答案2、下图是一个伸展开的聚乙烯分子,其中C—C 化学键长为 1.54?。

试根据 C 原子的立体化学计算分子的链周期。

答:C 原子间夹角约为109.5? 链周期=2×1.54?×sin(109.5?/2)=2.51?3、由 X 射线法测得下列链型高分子的周期如下,试将与前题比较思考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案见《结构化学基础(第3 版)习题解析》,周公度;段连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74.根据右图所示平面点阵结构图形回答问题:答:1)平面点阵结构抽象出相应的平面点阵如下图(左),为点阵点。

2)正当点阵单位如上图(右),虚线所示。

3)点阵型式为平面四方。

4)每个结构基元包含 3 个和 4 个 5)每个正当点阵单位中含1 个结构基元,各球的位置为::0, 0;?, 0;?, ?;:?, ?;?, ?;?, ?;?, ?16. 试指出金钢石、NaCl、CsCl 晶胞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它们所属点阵型式。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二章2.1 扩散常常是固相反应的决速步骤,请说明:1) 在用MgO 和32O Al 为反应物制备尖晶石42O MgAl 时,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加快固相反应进行?2) 在利用固相反应制备氧化物陶瓷材料时,人们常常先利用溶胶-凝胶或共沉淀法得到前体物,再于高温下反应制备所需产物,请说明原因。

3) “软化学合成”是近些年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制备中广泛使用的方法,请说明“软化学”合成的主要含义,及其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答:1. 详见P6A.加大反应固体原料的表面积及各种原料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B.扩大产物相的成核速率C.扩大离子通过各种物相特别是产物物相的扩散速率。

2. 详见P7最后一段P8 2.2节一二段固相反应中反应物颗粒较大,为了使扩散反应能够进行,就得使得反应温度很高,并且机械的方法混合原料很难混合均匀。

共沉淀法便是使得反应原料在高温反映前就已经达到原子水平的混合,可大大的加快反应速度;由于制备很多材料时,它们的组分之间不能形成固溶的共沉淀体系,为了克服这个限制,发展了溶胶-凝胶法,这个方法可以使反应物在原子水平上达到均匀的混合,并且使用范围广。

3. P22“软化学”即就是研究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缓慢的反应进程中,采取迂回步骤以制备有关材料的化学领域。

2.2 请解释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固体间的反应很慢,怎样才能加快反应速率?答:P6以MgO 和32O Al 反应生成42O MgAl 为例,反应的第一步是生成42O MgAl 晶核,其晶核的生长是比较困难的,+2Mg 和+3Al 的扩散速率是反应速率的决速步,因为扩散速率很慢,所以反应速率很慢,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见2.1(1)。

第三章(张芬华整理)3.1 说明在简单立方堆积、立方密堆积、六方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和hc 型堆积中原子的配位情况。

答:简单立方堆积、 6立方密堆积、 12六方密堆积、 12体心立方堆积 8hc 型堆积 123.2 3SrTiO 为钙钛矿结构,a=3.905A ,计算Sr-O ,Ti-O 键长和3SrTiO 密度。

【人教版】2020高中化学 第五章 5.3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人教版】2020高中化学 第五章 5.3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5.3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后作业作业时限:45分钟作业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隔热瓦是一种金属陶瓷,金属陶瓷是由陶瓷和黏结金属组成的非匀质的复合材料。

陶瓷主要是Al2O3、ZrO2等耐高温氧化物,黏结金属主要是Cr、Mo、W、Ti等高熔点金属。

下列关于复合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物质叫复合材料B.复合材料一般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在综合性能上超过了单一材料C.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和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它可做船体、汽车车身等,也可做印刷电路板D.复合材料可以发挥每一种材料的长处,并避免其弱点2.在某些塑料(如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们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

因为这些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之为“人造金属”,下列关于“人造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金属”和普通金属制取方法不同,但原料相同B.强氧化剂或还原剂是制取“人造金属”的重要材料C.“人造金属”能够导电传热,所以属于金属D.“人造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属于金属3.“神舟七号”的返回舱外形看起来像一口大钟,大约3吨重。

为了防止飞船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而燃烧,应该选择某种特殊材料覆盖在飞船表面,这种材料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A.良好的导电性B.密度较大,以增大飞船的惯性C.质轻防热,可承受上千摄氏度的高温D.质地柔软,以利于飞船的变形4.“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该复合材料的强度比钢还大,在航空航天器中用来替代金属材料,可节约20%~30%的燃料。

下列关于该材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该材料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C.与金属一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D.可以替代金属做耐高温结构材料5.由于吸水、透气性较好,高分子化合物“维纶”常用于生产内衣、桌布、窗帘等,其结构简式为,它是由聚乙烯醇()与另一单体经缩合反应得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化学作业专业:无机化学学号:0515姓名:陈景景第二章 化学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具体表述为 纯物质完美晶体在0 K 时的熵值为零 ,数学表达式为S*(完美晶体,0 K)=0 J ⋅K -1 。

2.麦克斯韦关系式为 pS T V p S ⎛⎫∂∂⎛⎫= ⎪ ⎪∂∂⎝⎭⎝⎭ 、 S V T p V S ∂∂⎛⎫⎛⎫=- ⎪ ⎪∂∂⎝⎭⎝⎭ 、T V S p V T ∂∂⎛⎫⎛⎫= ⎪ ⎪∂∂⎝⎭⎝⎭ 、p TS V p T ⎛⎫∂∂⎛⎫=- ⎪ ⎪∂∂⎝⎭⎝⎭ 。

3.偏摩尔吉布斯函数又称化学势,定义为 ,,CB B B T p n G G n μ⎛⎫∂== ⎪∂⎝⎭ 。

4.理想稀溶液存在依数性质,即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凝固点降低 、沸点升高 、渗透压的量值均与溶液中溶质的数量有关,而与溶质的种类无关。

5.人们将存在于两相间厚度为几个分子大小的薄层称为界面层,简称界面,有液-气、固-气、固-液、液-液、固-固界面,通常把固-气界面、 液-气界面称为表面。

6.表面张力一般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降低,且σ金属键>σ离子键>σ极性σ非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7.按照氧化态、还原态物质的状态不同,一般将电极分成第一类电极(金属电极、气体电极)、第二类电极(金属-难溶盐电极)、氧化还原电极三类。

8.相律是描述相平衡系统中自由度、组分数、相数之间关系的法则。

其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基本的是吉布斯相律,其通式为f=c-p+2 。

二.名词解释1.拉乌尔定律:气液平衡时稀溶液中溶剂A在气相中的蒸气压p A等于同一温度下该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p A*与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x A的乘积,该定律称为拉乌尔定律。

2.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易挥发溶质B在平衡气相中的分压p B与其在平衡液相中的摩尔分数x B成正比,该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3.基元反应:化学反应并非都是由反应物直接生成生成物,而是分若干真实步骤进行的,这些步骤称为基元反应。

4.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速率与反应中各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正比,这一规律称为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

5.稳态近似处理:假定中间物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处理方法。

6.极化:当电化学系统中有电流通过时,两个电极上的实际电极电势将偏离其平衡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

e7.相图:又称平衡状态图,用几何(图解)的方式来描述处于平衡状态时,物质的成分、相和外界条件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三.简答题1.简述什么是亚稳状态,其形成原因及在生产中应如何处理。

答:1)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能长期存在,称为亚稳状态。

2)形成原因:新相难于形成。

3)生产中遇到亚稳态有时需要保护,有时需要破坏,如非晶体材料制备就是将材料高温熔融后迅速冷却,使晶格排列长程无序,从而形成非晶态亚稳结构,使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力和力学性能得以提高。

金属退火处理是为了消除淬火等处理所产生的一些不平衡相,使材料的内部组织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2.简述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

项目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力分子间力化学键力吸附分子层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单分子层吸附温度低高吸附热小大吸附速率快慢吸附选择性无或很差有3.简述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步骤。

答:先将样品加热成液态,然后另其缓慢而均匀地冷却,记录冷却过程中系统在不同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温度-时间曲线,即冷却曲线(或称步冷曲线)。

由若干条组成不同的冷却曲线可绘制出相图。

四.计算题1.计算压力为100kPa ,298K 及1400K 时如下反应CaCO 3(s)=CaO(s)+CO 2(g)的Δr G m Θ,判断在此两温度下反应的自发性,估算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

解:()2100298ln ln 8.314298ln 0100CO r m p G K RT K RT p θθθ⎛⎫⎛⎫∆=-=-=-⨯⨯= ⎪ ⎪⎝⎭⎝⎭2.已知反应12H 2(g)+12Cl 2(g)=HCl(g),Δr H m Θ=-92.2kJ ·mol -1,在298K 时,K Θ=4.86×1016,试计算500K 时该反应的K Θ和Δr G m Θ。

解:由范特霍夫方程212111ln r m H K K R T T θθθ⎛⎫∆=-- ⎪⎝⎭即321692.21011ln 4.86108.314500298K θ-⨯⎛⎫=-- ⎪⨯⎝⎭,得232 1.64410K θ=⨯ 3.在301K 时,鲜牛奶大约在4h 后变酸;但在278K 时,鲜牛奶要在48h 后才变酸。

假定反应速率与牛奶变酸时间成反比,求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

解:由反应速率与牛奶变酸时间成反比,可知1/2ln 2A t k =,反应为一级反应。

速率方程为A A A dc k c dt -= 由阿仑尼乌斯方程211211ln a E k k R T T ⎛⎫=- ⎪⎝⎭即0.01411ln 0.1738.314301278a E ⎛⎫=- ⎪⎝⎭,得75.163/a E kJ mol = 第三章 材料的制备一.填空题1.熔体生长法主要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熔法、焰熔法等。

2.物理气相沉积法是利用高温热源将原料加热,使之汽化或形成等离子体,在基体上冷却凝聚成各种形态的材料(如晶须、薄膜、晶粒等)的方法。

其中以阴极溅射法、真空蒸镀法较为常用。

3.PECVD 所采用的等离子种类有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射频等离子体、电弧等离子体。

4.液相沉淀法是指在原料溶液中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从而形成沉淀物的方法。

该法分为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

5.固相反应按反应物状态不同分为纯固相反应、气固相反应、液固相反应及气液固相反应,按反应机理不同分为扩散控制过程、化学反应速度控制过程、晶核成核速率控制过程和升华控制过程等,按反应性质不同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加成反应、置换反应和分解反应。

6.合成新材料的一个巧妙方法是以现有的晶体材料为基础,把一些新原子导入其空位或有选择性地移除某些原子,前者称为插层法,后者称为反插层法。

引入或抽取原子后其结构一般保持不变。

二.名词解释1.水热法:指在高压釜中,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产生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而达到过饱和、进而析出晶体的方法。

2.高温溶液生长法:又称熔盐法,是采用液态金属或熔融无机化合物为溶剂,在高温下把晶体原料溶解,形成均匀的饱和溶液,通过缓慢降温或其他方法析出晶体的技术。

3.离子镀:指蒸发物质的分子被电子碰撞电离后以离子形式沉积在固体表面的方法,是真空蒸镀与阴极溅射技术的结合。

4.化学气相输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把材料转变成挥发性的中间体,再改变条件使原来的材料重新形成的过程。

5.溶胶—凝胶法:是通过凝胶前驱体的水解缩聚制备金属氧化物材料的湿化学方法。

6.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是利用反应物间化学反应热的自加热和自传导作用来合成材料的一种技术。

三.简答题1.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简述其应用及分类。

答:1)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指通过气相化学反应生成固态产物并沉积在固体表面的方法。

2)CVD法可用于制造覆膜、粉末、纤维等材料,它是半导体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沉积多种材料的技术,包括制造大范围的绝缘材料、大多数金属材料和合金材料。

2.简述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答:1)溶胶—凝胶法的原理:溶胶—凝胶法一般以含高化学活性结构的化合物(无机盐或金属醇盐)为前驱体(起始原料),其主要反应步骤是先将前驱体溶于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并进行水解、缩合,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后处理(如干燥、烧结固化)可制备出所需的材料。

2)溶胶—凝胶法的优缺点:优点:a.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散到溶剂中形成低黏度的溶液,因此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在形成凝胶时,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b.经过溶液反应步骤,很容易均匀定量地掺入一些微量元素,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掺杂;c.一般认为溶胶—凝胶体系中组分的扩散在纳米范围内,而固相反应时组分扩散在微米范围内,因此化学反应较容易进行且所需温度较低;d.选择合适的条件可以制备各种新型材料。

缺点:a.所使用的原料价格比较昂贵,有些原料为有机物,对健康有害;b.通常整个溶胶—凝胶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常需要几天或几周;c.凝胶中存在大量微孔,在干燥过程中会逸出许多气体及有机物,并产生收缩。

3.简述矿化剂的主要作用。

答:1)改变反应机制降低反应活化能;2)影响晶核的生成速率;3)影响结晶速率及晶格结构;4)降低系统的共熔点,改善液相性质等。

4.简述自蔓延高温合成的技术类型。

答:根据燃烧合成所采用的设备以及最终产物的结构等,可以将SHS 分为六种主要技术形式:1)SHS制粉技术;2)SHS烧结技术;3)SHS致密化技术;4)SHS熔铸;5)SHS焊接;6)SHS涂层。

5.简述液相骤冷法的特点。

答:液相骤冷法的基本特点是先将金属或合金加热熔融成液态,然后通过不同途径使熔体急速降温,降温速度高达105~108 o C/s,以致晶体生长来不及成核就降温到原子热运动足够低的温度,从而把熔体中的无序结构“冻结”并保留下来,得到结构无序的固体材料,即非晶或玻璃态材料。

样品可制成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薄片、薄带或细丝状。

第四章 材料的性能1.什么是腐蚀电池?其形成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答:1)能导致金属腐蚀的原电池称为腐蚀电池。

2)其形成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a.不同金属或同种金属的不同区域间有电位差存在,且电位差越大,腐蚀越剧烈。

较活泼金属的电位较低,成为阳极而遭受腐蚀;较不活泼金属电位较高,作为阴极起传递电子的作用,不受腐蚀。

b.两极材料共处于相连通的电解质溶液中。

潮湿的空气因溶解了SO 2等酸性气体,而构成了电解质溶液。

c.具有不同电位的金属之间必须有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2.材料的强度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各代表什么含义?答:材料的强度指标有e σ、()0.2s σσ、b σ和k σ。

在弹性形变阶段,弹性变形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用e σ表示。

材料的屈服强度(s σ),表示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形变的抗力。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点的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0.2σ为其屈服强度。

b σ值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或极限强度,表示材料在载荷作用下发生断裂前的最大应力。

k σ值称为材料的断裂应力,表示材料对塑性变形的极限抗力。

3.何为材料的塑性?塑性用何种指标来评定?答:材料的塑性与材料断裂时的拉伸程度有关,可以用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表示(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