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案
高一课文《错误》教案(精选7篇)

高一课文《错误》教案〔精选7篇〕高一课文《错误》教案〔精选7篇〕高一课文《错误》教案篇1教学目的:让学生体会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美丽”的错误。
教具: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语昨天一位同学犯了一个错误,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通,但是一位____诗人的《错误》却被很多人传唱,这到底是怎么的错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错误》。
〔板书:错误居中〕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时,最好找几位同学单独朗读,整体朗读没有气氛,无诗歌韵味〕3、请同学复述诗的内容,以便整体把握。
4、针对课文设计以下问题:A、在这首诗中,什么是错误?明确:马蹄声B、马蹄声给谁造成了错误?明确:女子C、马蹄声为什么回给女子造成错误?明确:把“我”当成了要等的“归人”D、那么,能不能看出这名女子在等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明确:痴情、寂寞、充满哀怨在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诗歌描写了女子在等待归人时一种离愁,一种哀怨心情,被称为闺怨诗,如温庭筠的诗《望江南》等,王昌龄《闺怨》5、在这首诗中,女子这种哀怨之情,我们是如何看出来的?明确:第一段第二段A、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女子等待时间漫长、容颜憔悴。
B、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寂寞,封闭恰假设青石街道向晚——没有生气女子的内心世界是心如小小窗扉紧掩——封闭封闭的6、那么,她是为谁而封闭自己的内心呢?明确:要等的归人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芳心只为归人开跫音不响,三月的春闱不揭也可看出这女子是坚贞的7、因此,女子芳心是有所待的,她时时盼望着归人,时刻留意着青石街道上传来的声音,当听到跫音响起之时,听到似曾相识的马蹄声,她的心充满了希望,感到归人即将到来。
长久的期待有了结果。
但是,当男子经过她窗前时,错误产生了,男子只是个过客,不为之停留。
女子燃起了希望之火,又渐渐熄灭,心情会更加的伤感,凄凉,无奈。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充满了遗憾。
高中语文《错误》教案

高中语文《错误》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错误》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青春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错误》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起源、分类等。
(2)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错误》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歌《错误》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心路历程。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隐喻、象征等。
5. 诗歌鉴赏实践:(1)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诗歌《错误》,使学生了解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培养了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错误》。
3. 推荐一首现代诗歌,并简要介绍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诗歌鉴赏心得评估:对学生的诗歌鉴赏心得进行批改,评价其对诗歌主题、情感、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郑愁予《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愁予的《错误》。
(2)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从诗词的、注释、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诗词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 郑愁予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词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郑愁予的《错误》全文。
3.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诗词朗诵音频,营造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诗文学习(1)学生自读《错误》,理解诗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诗文,分析意象、修辞手法等。
(3)学生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文鉴赏(1)学生分析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从、注释、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3)学生进行诗词鉴赏能力的训练,学会批判性思维。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文背诵和鉴赏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背诵《错误》。
(2)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
(3)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并简要介绍其意境和情感。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郑愁予的其他诗作进行学习。
(2)小组讨论,分析诗文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错误》与其他古典诗词的异同。
(2)学生从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错误》教案教学文稿

精品文档《错误》教案教材体系: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错误》的阅读品味,感悟诗歌意象,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把握比喻、反衬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将学生带入诗境,培养学生品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郑愁予在诗中抒发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比喻、反衬的艺术手法,理解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难点:理解《错误》丰富而又深刻的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1 课时,共45‘):一、导入(1‘):用几张江南烟雨图片,将学生带入诗歌情境。
二、简介作者(1‘):郑愁予,台湾作家,原籍河北,本名郑文韬,愁予是笔名,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带有古典的忧愁美。
曾有人评价:“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错误》被誉为是“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你是否同意这个评价?《错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来感受这首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3‘)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读音、节奏、语气,注意生字词:跫音(qi o ng)春帷(w e i)窗扉(f e i))2、学生朗读,初入诗境。
思考:诗中讲述的这个关于美丽错误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各是怎样的?老师对精品文档学生的朗读做出及时合理的评价。
师生交流。
明确:时间:阳春三月;地点:江南小镇;人物:“我”“你”;事件:“我”打江南走过,达达的马蹄声带给深闺中苦苦思念的“你” 心潮起落,让“你”产生“白马王子”的错觉,瞬间的“惊喜”换来难以言传的“失落”。
四、精读诗歌,突破重点。
(20‘)1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找出描写女子的比喻句。
明确: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错误》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
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的意象、语言和结构, 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
力。
提供反馈
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 予及时反馈,帮助他们 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
果。
教学手段
01
02
03
04
多媒体教学
使用PPT展示《错误》的背景 、作者介绍和诗歌内容,增强
视觉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义,促进
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人文关怀。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02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错误》这首诗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 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能够运 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类似的诗歌。 《错误》的背景介绍
不足之处
时间安排不均
教学过程中,部分环节时间安排 过于紧凑,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充
分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互动环节不足
课堂互动较少,未能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参与
感。
教学深度不够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 深度不够,未能深入挖掘和解析
。
改进措施
调整时间分配
针对时间安排不均的问题,应合理调整各环节的时间分配,确保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教学内容 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现代 诗歌,对诗歌的基本要素有一定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篇一:《错误》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教时:1课时。
重点与难点:同1、2点。
教法:边读边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
先看两首词: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唐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作者简介:温庭筠,唐代人。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陽光。
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
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两句,记一个怀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着那面临江水的楼,切盼重逢。
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眼前已是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
故末句,提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
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
此处一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见一斑,因而人称“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2、【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其中有几句“想佳人妆楼顒(yǒng仰慕)望(顒望: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不但“归楼顒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②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③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④苒苒物华休。
⑤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⑥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⑦想佳人妆楼顒望,⑧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⑨争知我,⑩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⑾【作者】柳永是宋仁宗朝进士,原名三变。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一精力作词。
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擅长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是当时一大词家,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千古传颂。
15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

15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15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一)《错误》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15分钟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详细地讲过何为意象,这里不再多做补充。
) (二)、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进入诗境(三)、回顾故事: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为爱人痴痴等待的容颜比春天更加美丽,青石板的街道上响起达达的马蹄声,女子以为是她的爱人归来了,但她还没来得及揭开窗帷,马蹄声已经渐渐远去了,这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这原本可以说是一个很简单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郑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进行描写后,就化腐朽为神奇,使它变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诗中描写“女子”所选用的意象明确:按顺序整理是:“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体分析1、莲花的开落(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1)纯洁,回忆学过的与莲花有关的*,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明莲纯洁,这里作者用莲来比喻江南女子的纯洁和柔美。
(2)“莲”与“怜”同音,是爱的意思。
《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郎和莲有关,莲代表着思念。
作者在这里借用了古诗中的意象,展现了一位等待归人的女子的形象。
扩展:其实,以花喻人,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更是不乏其例。
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莲花,容颜像莲花一样美丽,眉毛如杨柳弯弯,面对这样的佳人,却要与之分别,怎么能不泪流呢?这里分明含有一种伤感之情。
(完整版)郑愁予《错误》教案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五章个人作业:郑愁予的《错误》教案姓名:史佳鹭学号:1271410048 原文: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中国现代诗歌、郑愁予做一些了解,了解闺怨诗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会抓住诗中描绘的意象,并分析象征意义,体会所传达的情感。
通过想象和联想,理解诗的情思和意味。
3、情感目标:把握诗中女子在苦苦等待归人、却只迎来了一个过客这个过程中,她的情感变化。
4、价值观:启发学生不仅以从诗中女子的角度理解诗歌,还能以过客的视角来思考、更加深刻的把握诗歌情感。
5、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节奏韵律,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重点:诗歌中意象的作用,诗句描绘的意境,以及运用各种修辞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1、何为错误?又为何美丽?2、解析诗歌结构。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中国现代诗歌、作者还有写作背景的一些知识;必要解释诗歌中难懂的词汇和句子;运用意象表达情感的作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意境和意象的区别;诗歌结构。
2、启发式谈话法:用于诗歌内容的讲解,主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想象联想、用心体会诗歌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意境画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必要时用图片、音乐或者影视来启发学生,陶冶情操。
3、讨论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鼓动学生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主要用于几个意象和修辞的理解上。
五、教学过程:1、课前简介:①中国现代诗歌介绍: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主要诗人与作品有:胡适《尝试集》;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学徒苦》;刘大白的《卖布谣》;郭沫若《女神》;闻一多《红烛》、《死水》徐志摩《志摩的诗》,戴望舒《雨巷》;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
一:
师:(导入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
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
先学生自由读全诗,然后教师范读。
师:请注意本诗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书面化的词语,请同学们指出来。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帏(wei)、窗扉(fei)
“如莲花的开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师:好的。
请大家再齐读一遍。
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生:齐读。
三: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
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
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
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
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
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
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好,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热烈讨论)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
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
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
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
渐渐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
“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
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
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
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
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
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
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
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
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
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合)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词。
当四目交错而过的那刻,影片响起了的音乐声。
风起了,柳絮漫天飘洒起来。
镜头慢慢向上拉升,雾色笼罩着小巷、小镇。
同学们都凝神静思了一会,热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补充一下。
这时的“我”也可以牵着马。
另一生:结尾也可以响起江南小镇特有的街头叫卖声,让影片笼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围中。
师:太好了。
现在我们回到本诗,在本课的开头我曾经说过:杨牧曾评价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也就是说他和中国的“外国诗人”是不一样的。
那些人
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
郑愁予不同,他的诗歌是中国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哪些动人之处呢?
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一生: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
“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
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
这一起一伏,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
(师补充: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又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相似之处。
这可以说成是它的中国性联想)。
一生:他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
这些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见的较多。
(师补充:很好,举个例子。
东风这一意象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以讲郑具有很深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
停顿片刻,然后一生又问:诗中有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什么这么说呢?
师: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
等待的季节漫长,莲花的开落也日复一日,时间在无声中流淌,作者在这里以音响的延伸来暗示容颜的逝去,体现了诗的渐进性和暗示性。
这里,讲求的是诗句表达的一种节奏和韵味。
在诗中还有几句也有这种效果,你们能找到吗?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师:很好。
一生:还有“达达”的马蹄声,这在中国文化里才有。
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约定的。
(鼓掌!)
三:
师:很好。
大家谈了这么多,我们来简单看一下郑愁予的个人简历。
也是为本课做一个总结。
放上投影片,老师带领学生们看一遍。
附:[郑愁予,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抗战时期,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
15岁开始创造新诗。
不过,他说自己完全没有承袭古典诗词的遗产,大家认为他的
诗有古典的神韵,只是因为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郑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
对此,他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的,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
其实影响我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
”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他的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
四:
作业,课外扩展:
1、为本诗写一个小的电影剧本。
2、或者阅读郑愁予在1951年18岁时写的的《野店》,写一篇小的诗歌鉴赏。
附:[野店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啊,来了······/有命运垂在颈间的骆驼/有寂寞含在眼里的旅客/是谁挂起这盏灯啊/旷野上,一个朦胧的家/微笑着······/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有烧酒羊肉的地方啊/有人交换着流浪的方向······]
后记:这首小诗里的美丽而遗憾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位同学的心。
写作电影剧本的尝试也使他们空前活跃。
这种互动性的学习也使他们对郑愁予在诗中运用的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有了更深的把握。
在学习中,教师有意把郑的个人经历放在后面讲,也为了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出示四首唐代闺怨诗和宫怨诗,总结其特点
1.蒋维翰《春女怨》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
2.王昌龄《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3.白居易《春词》
低花树映小红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阑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4.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闺怨诗、宫怨诗的特点:含蓄,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心中的怨意,其意象常有花鸟虫鱼、庭院、夜色、月色、高楼、树草等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