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读对联识汉字》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冬天到,喜鹊叫,朵朵雪花像鹅毛,松树、柏树绿油油,蜡梅、水仙开得好,雪下麦苗眯眯笑,冬眠动物睡大觉。

(1)冬天哪些花开得好?请你在文中用“”画出来。

(2)这首儿歌中学过的整体认读音节有:___________。

(3)哪些动物在冬天睡大觉?画上“”。

花猫青蛙黑熊蛇2. 读儿歌回答问题。

月亮姑姑减肥记月亮姑姑长得胖圆圆脸蛋亮堂堂。

她嫌自己不漂亮决心减肥变个样。

今天不吃饭明天不喝汤一天瘦一圈瘦成豆芽样。

站也站不住昏倒在路旁!连忙把饭吃急忙增营养过了半个月又成胖姑娘。

(1)读儿歌填空。

月亮姑姑嫌自己不漂亮决心。

开始减肥啦今天明天最后瘦成。

(2)照样子画一画再把句子补充完整。

弯弯的月牙像像。

圆圆的月亮像像。

(3)你喜欢月亮姑姑吗?为什么?3.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大树妈妈可能干啦会给孩子们做各种漂亮的衣服春天一到那嫩绿的小衣服就是给刚出生的小宝宝准备的夏天来了那碧绿的短袖连衣裙是专门为打扮小姑娘而缝制的南风吹了那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衣服是为所有的孩子准备的天气凉了大树妈妈挥挥手臂多彩的衣服纷纷离开妈妈去寻找需要温暖的孩子们冬天到了大树妈妈站在寒风中看到孩子们都穿上了她做的衣服开心地笑了[1]这首小诗一共有(______)个小节。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大树妈妈将嫩绿的小衣服给小姑娘。

(___)(2)大树妈妈为所有的孩子准备了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衣服。

(___)(3)大树妈妈给刚出生的小宝宝准备了碧绿的连衣裙。

(___)(4)大树妈妈给孩子们准备了相同的衣服。

(___)[3]天气凉了,多彩的衣服纷纷离开妈妈,为的是()A.去游乐园玩B.去帮助缺少温暖的孩子C.去自由飞翔D.去寻找自己的快乐[4]冬天到了,大树妈妈站在寒风中开心地笑了,她笑什么?用“______”画出相关的语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7)这学期,我在课外阅读了不少书,其中《______》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______。
2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蛱蝶(jiádié):蛱蝶科的一种蝴蝶。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1)结合注释,给诗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少______(shǎo shào)相______(xiānɡ xiànɡ)
(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诗中有理,“欲穷千里目,______”“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深刻哲理。
(2)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只有那些______的人,才能______迎来光明。
14.根据提示将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诗句。
古人眼里的月是丰富多彩的。“______,______。”这是寄托思念的月;“野旷天低树,______。”这是善解人意的月;“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这是宁静和谐的月;“______,______。”这是天真可爱的月。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17.鉴赏小诗。
故乡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
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教会识字的方法

教会识字的方法

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一、自主识字1、借助拼音,促使学生自学识字。

初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

教师可从教汉语拼音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在教材中“看图说话学拼音”部分中要求学生学会52个汉字,所以在教学中学习识字时,可以结合画面组词,让学生边说边识字,从而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识字水平。

还可以根据拼音的发音不同,让学生组词造句,使枯燥的拼音字母学习变得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有趣,促使学生利用拼音自主识字、阅读。

2、利用插图或者直观教具识字。

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有丰富的识字内容。

在教学中利用图画及汉字在古代的字型认识象形字。

如在一年级上册《看画识字真有趣》一文中通过借助插图认识“日、月、水、火、马、虫、鱼”等字。

3、联想识字。

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从简单的图形到今天明朗的线条,使它的字体形象多变。

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诱发学生想象,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开会”的“会”字,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它进行观察,发现它是由“人””和“云”组成,且“人””在“云”上,启发学生编成一句“人在云上卧”这样易懂易记的话来学习和掌握它;又例如学习“春天”的“春”字,使用同样的方法把它编成“三人观日”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它了。

在教学中通过比喻,引发学生联想,使难记的字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乐学,好学。

4、利用汉字规律,促进学生主动识字。

汉字大多在音、形、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

由于儿童认知不多,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规律,体验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且教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进行自主识字。

5、让学生互学识字,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要有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作保障。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自学生字,然后通过同桌互学,以及小组和大组共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抽取不会认的字,自己想办法认会并记住。

语文S版2022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_ 08古诗文阅读(III)卷

语文S版2022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_ 08古诗文阅读(III)卷

语文S版2022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_ 08古诗文阅读(I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诗歌鉴赏 (共30题;共324分)1. (1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节的情景,这个节日有________、________等习俗。

(3)从“________”这句诗可以看出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5)发挥想象,把行人和牧童的对话写出来。

行人:________。

牧童:________。

2. (1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洞庭【唐】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

(2)“和”在诗中的意思是()A . 平和,和缓B . 和谐,和睦(3)“青螺”在诗中指的是()A . 一种田螺B . 君山(4)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__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5)诗人是站在________(填“远”或“近”)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__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3. (13分)(2020·诸暨) 诗歌鉴赏绝句[唐]杜甫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日,即春天。

②泥融:春天冰冻的泥土融化,松软湿润。

(1)古诗中前两句描写了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后两句采用________态和________态描写了________的飞舞和________的酣睡,相映成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写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是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识字不多,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但其低效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仅一年级上册课本就要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下册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个字。

这样,低年级共认识1800个常用字,会写1000个字。

如果能完成这个任务,小学生就可以提前进入独立阅读阶段,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情感体验,丰富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构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走由复杂到简单、从抽象到具体的识字快乐之路,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我认为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语文课的主要任务的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学好语文就成为孩子们心理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识字,即对所认识字的巩固率高,数量大,回生率低。

我们学年预计通过“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探究”,探索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的识字。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交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规范写字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1. 古诗词阅读,回答问题。

忆江南唐白居易【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柱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②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③。

吴酒一杯春竹叶④,吴娃双舞醉芙蓉⑤,早晚⑥复相逢。

【注释】①桂子,桂花。

②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③吴官: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宦娃宜,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④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⑥早晚:迟早,或早或晚.(1)这是一组词。

“忆江南”是这组词的______,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词写得好,诗写得更好,比如他的诗句:______(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幅画面。

(3)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三首词赏析正确的是()(多选题)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试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3.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

4. 分析下列诗句,选择比较准确的理解。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A.五岭连绵不断,像水中翻腾的细浪一般,反映了长征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B.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②大渡桥横铁索寒。

()A.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裸露的铁索闪着冷冰冰的寒光。

B.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铁索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使人觉得寒气逼人。

5. 根据《对韵歌》连一连。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最新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最新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最新北师大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沙沙响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唱歌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枝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跳舞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1]请给这首诗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A.风B.雨C.雷D.电[2]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唱歌了。

(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跳舞了。

(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游戏了。

[3]小朋友们,生活中还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风,你能试着编一句吗?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_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__________。

2. 先读给同学听,再做一做。

华华和爸爸画画的是华华,画的是爸爸,华华爱画,爸爸爱花,爸爸爱华华画的画。

(1)这段话中,每一小句最后一个字都含有相同的拼音字母( )①h ②ua ③a ④b(2)判断:对的写正确,错的写错误。

①华华爱画画,画的是爸爸的花。

②爸爸爱华华画的画,也爱花。

(3)跟“画画”结构相同的词语是( )①看看②数数③听听④闻闻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多音字组词。

行xíng(________)踏tà(________)háng(________)tā(________)[2]《赠汪伦》是一首________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专门写来送给_________的。

[3]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A.诗人的思乡之情B.朋友间的深厚友情C.对秋天的喜爱之情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调皮的太阳调皮的太阳来到屋子里,掀开被子,催小朋友旱早起床。

我读对联识汉字

我读对联识汉字
2、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教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具
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1、以引导学生看情景图导入课文学习。情境图的内容分别为读对联、贴对联、写对联。借助图画和老师的介绍,初步让学生了解对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多种形式练读,读对联,读词语,认读生字,在读中感受,认识生字。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3、指导书写,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1、出示生字卡片“方、民、百、竹”,读一读。
2、提示“万”的笔顺。多观察多写。
3、指导书写“民”“竹”
4、学生练写,集体评议。
读一读。
观察笔顺。
练习书写。
集体评议。
指导学生能按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小结
今天的学习,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对联的一点儿相关知识,而且通过血对联认识了新字。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多积累,认识更多的字,学更多的知识。




1、认识“美、民、岁、欢、笑、新、年、百、万”9个生字,会写“万、百、民、竹”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联,了解对联意思。
3、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态度。让学生受到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1、了解对联的特点,知道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通过朗读和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特点。
一、读对联,识字
第二课时
1、读一读生字,再想想如何记住它们。
2、小组里互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2、连一连
3、不正 日光 古木 三木 三日
晶 歪 晃 枯 森
3、指导书写,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备
第一课时
1、课文共有几幅图?每幅图画的是什么?
2、借助图画和老师的介绍,让学生粗略的了解对联。
板书课题,
1、读书中的三幅对联,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对联有什么特点呢?
3、出示第一副对联:祖国前程美,人民幸福多。上句称上联,下据称下联。说具体说说上下联怎么对?
有感情地朗读感悟。
练习背诵对联。
读一读。
观察笔顺。
练习书写。
集体评议。
认真听老师小结。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指导学生能按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我读对联识汉字
人民
美 欢笑
新年
百万
1、看拼音写词语
rén mín zhú zi qīshàng bā xià bǎi wàn mín gōng
2、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以引导学生看情景图导入课文学习。情境图的内容分别为读对联、贴对联、写对联。借助图画和老师的介绍,初步让学生了解对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多种形式练读,读对联,读词语,认读生字,在读中感受,认识生字。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
1、认识“美、民、岁、欢、笑、新、年、百、万”9个生字,会写“万、百、民、竹”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联,了解对联意思。
3、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态度。让学生受到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1、了解对联的特点,知道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3、《我读对联识汉字》
计划课时
2课时
授课人
赵惠琴
本课安排三幅图画,共有三幅对联,从内容上应为春联。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本课以对联为语言环境,创设读对联识字学习模型,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激励学生自主识字,同时可让学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这三幅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朗朗上口,让人心中洋溢着愉悦感。
3、熟读对联,鼓励学生背诵
1、出示生字卡片“方、民、百、竹”,读一读。
2、提示“万”的笔顺。多观察多写。
3、指导书写“民”“竹”
4、学生练写,集体评议。
今天的学习,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对联的一点儿相关知识,而且通过血对联认识了新字。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多积累,认识更多的字,学更多的知识。
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上联说一件事,下联说一件事,只是角度不同。
5、读第二副对联。你有什么发现?
6、这样的对联,我们一般称为春联。
7、连起来读一读,发现对联的什么特点?
8、读第三副对联,说说是怎么对的?这副对联送给谁最合适?
看图说一说。
对对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齐读课题两遍。
读对联,圈生字。
读中感悟三副对联的含义。并初步了解对联的特点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入课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动手圈画生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
通过朗读和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备
第二课时
1、读一读生字,再想想如何记住它们。
2、小组里互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指导朗读对联。
2、引导学生了解每副对联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