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几种分类

合集下载

古诗分类按内容八大类

古诗分类按内容八大类

古诗分类按内容八大类
古诗按内容八大类分类如下:
1. 写景诗: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景起兴,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为主,表达诗人对自然景物、风土人情的感悟。

2. 抒情诗:表达个人情感和感受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自身经历、情感世界的描绘,传达诗人对生活、爱情的体验和感受。

3. 送别诗:送别友人或亲人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离别为背景,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诗人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4. 边塞诗:描写边疆地区战争和生活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边疆地区为背景,通过对战争、边疆生活等的描绘,反映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民族矛盾和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问题。

5. 哲理诗:表现诗人对生活、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生活、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探讨,传达诗人对人生、世界的看法和思考。

6. 咏物诗: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物象为载体,通过对物象的描绘和赞美,表达诗人对自然、生命、社会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7. 田园诗:描写田园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乡村风光、农耕生活等的描绘,反映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8. 闺怨诗: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女性为题材,通过对女性情感世界的描绘,反映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古诗词十二种分类整理

古诗词十二种分类整理

古诗词十二种分类整理
1.爱情诗:表达情感和爱情的诗歌,如李清照《如梦令》。

2. 山水诗:描绘自然风景和山水之美的诗歌,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3. 秋诗:描写秋季景象和情感的诗歌,如杜甫《登高》。

4. 花鸟诗:描绘花鸟之美的诗歌,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思乡诗:表达离乡思乡之情的诗歌,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6. 咏史诗: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诗歌,如白居易《长恨歌》。

7. 咏物诗:描绘生活中的物品和事物的诗歌,如杜甫《赤壁》。

8. 闺怨诗:描写女子闺情和爱慕之情的诗歌,如李清照《如梦令》。

9. 骚体诗:以“骚”体为主的诗歌形式,如屈原《离骚》。

10. 赋诗: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赋述事物或人物的特征为主。

11. 祭文: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祭祀活动为主。

12. 赋颂: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颂扬名人事迹或国家政绩为主。

- 1 -。

诗分类7大类

诗分类7大类

诗分类7大类
在文学中,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通常以韵律和节奏为特点。

根据不同的诗歌形式、风格和内容,诗歌可以分为七大类,分别是:
1. 叙事诗:这类诗歌是通常讲述故事的,它们有着明显的故事性和情节发展。

叙事诗通常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有时也会使用对话和描写等手法。

2. 抒情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和情感。

抒情诗通常使用第一人称,描写诗人的感受和体验,有时也会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出现。

3. 哲理诗:这类诗歌通过对生命、爱情、人性、自然等问题的探讨,表达诗人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哲理诗通常采用抒情、叙事等多种手法,表现出思辨和理性的特点。

4. 讽刺诗:这类诗歌通常用幽默或讥讽的方式,对社会、人性、政治等问题进行批判和讽刺。

讽刺诗的语言生动活泼,常常使用夸张和反讽等手法。

5. 咏物诗:这类诗歌通常以自然界的事物、景物或人造物品为主题,
通过感性的描写表达对这些事物的感受和理解。

咏物诗的语言优美,往往使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

6. 藏头诗:这类诗歌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它们的每一行的开头字母组合起来形成一句话,这句话往往是诗歌的主题或内容。

藏头诗的形式灵活多样,通常需要诗人在表达意思的同时,还要考虑字母组合的巧妙和工整。

7. 律诗:这类诗歌通常按照一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创作,具有严谨的结构和规范。

律诗包括绝句、律诗、七绝、五绝等多种形式,要求文辞精炼、韵律和平、字数严格控制,是诗歌艺术中的高级形式之一。

诗歌有哪些分类

诗歌有哪些分类

诗歌有哪些分类诗歌有哪些分类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诗歌的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古诗分类按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诗歌按内容分类

诗歌按内容分类

诗歌按内容分类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讽喻诗等。

(一)怀古诗、咏史诗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例如: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例如: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三)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例如: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题材分类1.讽喻诗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咏物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怀古咏史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咏写对象,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咏史左思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4.山水田园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边塞诗反映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哲理诗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

高考古诗鉴赏(一)诗歌的分类(按照诗歌的题材和体裁分类)诗歌的分类:1、体裁: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

2、题材:从诗歌所写的生活领域(内容)来分。

一、从体裁上分: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诗、词、曲三类。

古诗分为: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可分为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律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二、常见的诗歌从题材上分为:1、写景(抒情)诗2、即事(咏怀)诗(叙事咏怀诗)(包括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感时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田园(山水)诗6、边塞(征战)诗7、哲理诗等。

高考古诗鉴赏(二)诗歌的分类(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鉴赏示例1】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

沁园春一、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几种分类:
1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2从体裁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注: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五言体: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就是使用五言。

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

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

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

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近体诗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3从题材上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战争诗、行旅或闺怨诗、送别诗等。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
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
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
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
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一一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