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动物遗传学作业与习题

动物遗传学作业与习题

动物遗传学作业与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遗传 2 变异3遗传学二、思考题1 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一、名词解释:1 染色质 2染色体 3染色单体 4 同源染色体 5异源染色体 6常染色质 7异染色质 8妹妹染色单体 9染色体组型 10核型 11双价体 12着丝点与着丝粒 13 联会 14端粒 15等臂染色体 16有丝分裂 17减数分裂 18核小体 19 C值与C值矛盾 20 卫星DNA 21小卫星DNA 22 微卫星DNA 23基因簇 24 基因家族 25 开放阅读框 26 基因组 27 信号肽序列 28 Chargaff当量定律二、思考题1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极其论点?2染色体的四级结构。

3 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

4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5 DNA分子中A-T和C-G碱基对中,那一种碱基对较易打开?为什么?6 DNA的二级结构和特点。

7如何解释C值矛盾。

8 一个含有转录位点上游3.8kbDNA的基因,其mRNA的转录活性比仅含有3.1kb上游DNA的基因转录活性大50倍,这表明什么?9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点?10试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1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分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分开,分别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12 家猪细胞染色体数2n=38,分别说明下列细胞分裂时期中有关数据:⑴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数。

⑵减数分裂前期Ⅰ、后期Ⅰ、期Ⅱ和后期Ⅱ的染色体数。

⑶减数分裂前期Ⅰ、后期Ⅰ、末期Ⅰ的染色体数。

13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其中A、B、C、D来自父本,A′、B′、C′、D′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 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14 人们对基因的概念认识和发展过程。

15 mRNA, tRNA和rRNA各自的作用是什么?16 从4种不同物质分离出的核酸中各种碱基的比例(%)如下:物种 A T U G C 备注1 2 3 4 17302617183416332125333136(A+T)/(C+G)=2.1 (A+T)/(C+G)=1.0⑴每个物种的核酸是DNA还是RNA? 是单链还是双链?⑵填补物种4 中缺少的碱基百分比。

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动物遗传学习题

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动物遗传学习题

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遗传学习题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遗传学习题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名词解释: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整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离去的性状称作。

7、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8、基因型(genotype):也表示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共同组成,就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9、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10、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11、多因一效(multigenic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整体表现。

12、基因位点(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边线。

13、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14、互换值(重组率为):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出现互换的频率。

17.相引相:在遗传学中,把两个显性基因或两个隐性基因的连锁称为是相引相。

18.背道而驰二者:在遗传学中,把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连锁称作背道而驰二者。

15、基因定位:确认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边线。

主要就是确认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16、合乎系数:则表示阻碍程度的大小,指理论互换值与实际互换值的比值,合乎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17、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18、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19、连锁群(linkagegroup):存有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20、性连锁(sex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sex-linkedinheritance)。

《动物分子遗传学》课件

《动物分子遗传学》课件

3
创新应用领域
跨学科融合还为动物分子遗传学的应用开辟了新 的领域,如生物医药、农业、生态保护等。
型变异的关系。
甲基化敏感代表扩增多态性
02 检测DNA甲基化水平的多态性,用于遗传分析和疾
病关联研究。
表观遗传学技术在动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03
揭示表观遗传变异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抗病性的
影响。
基因组学研究平台与工具
基因组测序技术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取动物基因组的精细图谱 。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发展遗传标记,辅 助育种选择和品种改良。
基因组编辑技术
基因组编辑技术定义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精确修饰和改造 的技术。
常用基因组编辑技术
包括ZFNs、TALENs和CRISPR-Cas9等。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
在动物遗传改良、疾病模型制作和生物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目的基因从基因或细胞总DNA中分离出来。基因表达分析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或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
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在动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通过克隆和表达分析,研究基因功能和表型变异,为动物育种提供分子基础。
表观遗传学技术
DNA甲基化
01
研究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与表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杀、交易 和引进外来物种等行为,保障动物遗传资 源的合法权益。
监测与评估
宣传教育
建立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动物遗传资 源进行调查、评估和监测,及时掌握资源 动态,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动物遗传资源 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的 生活方式。

动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基础

动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基础

01
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4
突变是进化的原动力;可以形成新基因,为选择提供原材料;可以改变基因频率
5
突变mutation
1
突变 变异 遗传重组
2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3
315
6
在群体中,突变往往分为正、反突变,即: A a
在共显性或不完全显性时,计算比较简单。因为基因型和表型一致,即由表型直接可以识别基因型,因此,只要知道表现型比例,就可知道基因型频率,再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出基因频率,所用公式为:
P=D+1/2H; q=R+1/2H
短角牛中有白色、红色和沙毛色,而沙毛色是红色、白色牛杂交的后代。在牛群中白、沙、红三种毛色分别占35%,50%和15%,于是基因频率分别为:
3.在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为: D=P2 H=2pq R=q2
1/2,就绝对不是平衡群体。
利用这个性质可知,只要
三、平衡群体的性质
01
性质2:杂合子频率是两个纯合子频率乘积平方根的二倍。
02
H=2(DR)0.5
03
检测群体是否平衡的简便方法:两个性质
平衡定律的证明
01
在一个牛群中,红色个体的比例为60%,沙毛 个体为40%,白色为0,试计算各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4
p=(2n1+n2)/2N=D+1/2H
01
q=(2n3+n2)/2N=R+1/2H
02
一对等位基因
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性质
01
同一位点的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 即: p+q=1
02
群体中同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 即:D+H+R=1

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遗传学习题

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遗传学习题

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一) 名词解释: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

3、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4、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

5、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是指F1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

6、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7、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8、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9、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10、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11、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12、基因位点(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3、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14、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15、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16、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17、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18、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19、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动物遗传学复习重点

动物遗传学复习重点

动物遗传学名词解释1、遗传:相同的物种内部亲代和子代的相似性。

2、变异:相同的物种内部亲代和子代的不相似性。

3、染色体: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功能的核成分,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4、同源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形态、大小、结构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这样一对染色体称~。

5、细胞周期: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的一段历程。

6、联会: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的现象。

7、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通过联会所形成的复合结构。

8、四分体:一个二价体由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包括4条染色单体,故又称~。

9、性状:一个生物任何一个可以鉴别的表型特征。

10、等位基因:占据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的两个基因。

11、杂交:不同遗传型个体进行有性交配。

12、回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亲本进行交配的方案。

13、测交:即测验杂交,指把被测验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个体杂交。

14、不完全显性:F1的表型不同于两个亲本,而是介于两亲本之间的显性。

15、完全显性:F1的表型与显性亲本的表型完全一致的显性。

16、致死基因:由于遗传能够导致个体在性成熟前死亡的基因。

17、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两个及以上的基因。

18、基因互作:共同影响一个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

19、互补作用:两对基因(或显性或隐性)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一个新性状的发育。

20、上位作用:两对基因共同影响一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基因能够抑制另外一对基因的表现。

21、重叠作用:指有两对基因的显性作用是相同的,个体内只要有任何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显性基因,其性状即可表现出来,只有当这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性状才不被表现,而这两对基因同时存在显性时,其性状表现与只有一个显性时是一样的。

22、多因一效:控制或影响某一性状的基因往往是很多的。

23、一因多效:一对基因控制了两对或多对性状。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
探索遗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揭示DNA的重 要性。
DNA的复制和转录
解析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揭示遗传信息 的复制机制。
遗传变异
1
突变和突变类型
探索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突变。
2
随机变异和环境诱导变异
了解随机变异和环境诱导变异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遗传编码
染色体构建
揭示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探 索基因组的组织方式。
遗传编码和表达
基因调控
深入研究遗传编码和表达过程, 了解基因的功能实现。
探索基因调控的机制,揭示遗 传信息的调控方式。
遗传分析
遗传分析概述
概览遗传分析的对象、方法和应用领域。
遗传变异分析
研究遗传变异对个体与群体遗传状况的影响。
遗传性状分析
深入分析遗传性状的表型表达和性和遗传疾病的关联关系。
遗传进化
1
遗传漂变和基因流
了解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对群体遗传组成的影响。
2
选择和适应性进化
探索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驱动力。
3
物种形成和分化
研究物种形成和分化的遗传基础。
应用遗传学
动物育种遗传学
了解动物育种遗传学的原理和 方法。
转基因动物技术
探索转基因技术在动物领域的 应用。
动物疾病遗传学
深入研究动物遗传疾病的发生 和防控。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
欢迎来到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本课件将带领你探索动物遗传学的奥秘,从 遗传基础知识到遗传进化,使你深入了解动物遗传学理论及其应用。
遗传基础知识
遗传学定义和历史
从遗传学的定义和历史开始,了解遗传学的 起源与发展。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深入研究基因的构成和作用,了解遗传信息 的传递。

动物遗传学复习提纲

动物遗传学复习提纲

动物遗传学绪论1.遗传学建立的时间、事件?1900年,三位植物学家:狄·弗里斯、科伦斯、冯·切尔迈克在不同国家用多种植物进行了与孟德尔早期研究相类似的杂交育种试验,作出了与孟德尔相似的解释,证实孟德尔的遗规传律,确认该理论的重大意义。

2.生物进化及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什么?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形成物种遗传+ 变异+ 人工选择→动、植物品种第一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名词解释:基因的概念。

基因、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是储藏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发生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每个二倍体的细胞中,最多只能有其中的任何两个,且分离原则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1.DNA复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配对碱基总是A与T,G与C。

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间形成三个氢键。

2.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什么?脘病毒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中染色体的行为?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1)间期 G2期RNA和蛋白质合成,为细胞进入分裂期作物质准备G1期RNA和蛋白质合成,行使细胞正常功能,为S期作准备S期DNA复制,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合成。

例:细胞周期中DNA在s 期合成;G2 期是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的间隔;染色单体在 M 期分开;不再进行分裂的休眠细胞处于 G0 期。

有丝分裂-早前期:核内染色体缩短变粗为适合分离的结构,核仁消失。

核外中心粒分开,迁移到细胞的两极有丝分裂-晚前期:核膜崩解,微管进入核区,染色体着丝粒与微管相连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移向赤道面,着丝粒区域排列在赤道面上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体被纺缍体丝拉向两极有丝分裂-末期:纺缍丝消失,核膜重新形成,重新出现核仁,染色体逐渐解螺旋例:有丝分裂中,细胞质分裂的阶段是(后期);染色体浓缩的阶段是(末期);核膜重新合成的阶段称为(早前期);染色体开始分离的阶段称为(后期);染色体结构附着到纺锤丝是在(晚前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是(中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性性状:两亲本杂交时,能在F1代中表现出来的形状。

隐性纯合体:由纯合的隐性基因型构成的个体。

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占据同一位点,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形状的一对基因。

互补作用:指两对基因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一个新性状的发育。

伴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与Z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

相对性状:同一种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性反转: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转变为另一种性别。

连锁遗传图:根据基因定位的方法,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顺序,把一种生物的名连锁群内基因的排列顺序和基因遗传的距离给予标定,绘制出的图谱。

显性上位作用:两对基因共同影响一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能够抑制另外一对基因的表现。

从性遗传: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它所抑制的形状的显隐关系因性别不同而异,受性激素的影响。

基因突变:指在基因水平上遗传物质中任何可检测的能遗传的改变,不包括基因重组。

伴性性状:指伴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位于性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返祖遗传:隔若干代以后,出项与祖先相似性状的遗传现象。

等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表现出来,即等位基因同时得到表现。

表现度: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一个外显基因或基因型其表型表型出来的程度。

限性遗传:有些性状仅局限于某一性别的这类限性性状的遗传方式。

完全连锁:亲本的两个性状完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传给了后代的现象。

复等位基因:指在一个群体中,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在每一个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上只能是一对基因。

隐性性状:虽在F1中并不表现,但经F1自交能在F2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染色体:在多数二倍体真核生物中,决定性别的关键基因位于的一对染色体。

修饰基因:依赖主基因的存在而起作用,本身并不发生作用,只是影响主基因的作用的程度的一类基因。

主基因:对某一性状发育起决定作用的一对基因。

表现型:基因和基因型所能表现出来的生物体的各类性状,基因型:与生物某一性状有关的基因组成。

交叉遗传:儿子得到的X染色体必定来自母方,父亲的X染色体必传给女儿,X染色体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交叉遗传。

不完全连锁:在连锁遗传的同时还表现出性状的交换和重组。

交换值:又称重组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连锁群: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全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非同源部分的基因。

三体:指多了某一条染色体(2n+1)的生物个体。

测交:用隐性纯合体作亲本的杂合体交配,使杂合体所带有的基因种类和数量得到表现。

外显率:指在特定环境中,同一基因所显示出的预期表型效应的百分数,重复:一个正常的染色体增加了与自身相同的一段。

缺失:指一个正常染色体上某区段的丢失。

倒位:指一个染色体上某区段的政策排列顺序发生了180°的颠倒。

易位:指两对非同源染色体间某区段的转移。

双三体:指增加了两条不同染色体的个体。

双单体:指减少了两条不同染色体的个体。

错义突变:碱基替代使DNA序列发生改变,从而使mRNA上相应的密码子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相应氨基酸发生替换,形成无活性的、或功能低的蛋白质或多肽,影响生物的生活力或表现。

移码突变:指在基因组中增加或减少碱基对,使其该位点之后的密码子都发生改变的现象。

缺体: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成员全部丢失的生物个体。

突变率:突变发生的频率,指在一定时间内突变可能发生的次数。

转换:在碱基替代中,如果一个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所替代或一个嘧啶被另外一个嘧啶所替代的现象。

颠换:如果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所替代,或一个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替代的现象。

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的生物。

重叠作用:指有两对基因的显性作用是相同的个体内只要有任何一对基因的一个显性基因,其性状即可表下面出来,只有当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和事,性状才不被表现,而这两对基因同时存在显性时,其性状表现与只有一个显性时是一样的。

纯合体:由纯和的基因型构成的个体。

一因多效:一对基因控制了两对或多对性状的现象。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的发育受到许多基因控制的现象。

反突变:指从突变型编程野生型。

隐性上位作用:两对基因共同影响一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隐性基因能抑制另外一对基因的表现。

致死基因:使动物在繁殖年龄以前即死亡的基因。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一个性别的任何个体与相反性别的任何个体具有相同的交配机会。

基因型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群体总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同一位点全部基因的比率。

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中,由于抽样的随机误差所造成的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显性性状:两亲本杂交时,能在F1代中表现出来的形状。

隐性纯合体:由纯合的隐性基因型构成的个体。

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占据同一位点,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形状的一对基因。

互补作用:指两对基因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一个新性状的发育。

伴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与Z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

相对性状:同一种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性反转: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转变为另一种性别。

连锁遗传图:根据基因定位的方法,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顺序,把一种生物的名连锁群内基因的排列顺序和基因遗传的距离给予标定,绘制出的图谱。

显性上位作用:两对基因共同影响一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能够抑制另外一对基因的表现。

从性遗传: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它所抑制的形状的显隐关系因性别不同而异,受性激素的影响。

基因突变:指在基因水平上遗传物质中任何可检测的能遗传的改变,不包括基因重组。

伴性性状:指伴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位于性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返祖遗传:隔若干代以后,出项与祖先相似性状的遗传现象。

等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表现出来,即等位基因同时得到表现。

表现度: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一个外显基因或基因型其表型表型出来的程度。

限性遗传:有些性状仅局限于某一性别的这类限性性状的遗传方式。

完全连锁:亲本的两个性状完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传给了后代的现象。

复等位基因:指在一个群体中,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在每一个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上只能是一对基因。

隐性性状:虽在F1中并不表现,但经F1自交能在F2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染色体:在多数二倍体真核生物中,决定性别的关键基因位于的一对染色体。

修饰基因:依赖主基因的存在而起作用,本身并不发生作用,只是影响主基因的作用的程度的一类基因。

主基因:对某一性状发育起决定作用的一对基因。

表现型:基因和基因型所能表现出来的生物体的各类性状,基因型:与生物某一性状有关的基因组成。

交叉遗传:儿子得到的X染色体必定来自母方,父亲的X染色体必传给女儿,X染色体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交叉遗传。

不完全连锁:在连锁遗传的同时还表现出性状的交换和重组。

交换值:又称重组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连锁群: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全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非同源部分的基因。

三体:指多了某一条染色体(2n+1)的生物个体。

测交:用隐性纯合体作亲本的杂合体交配,使杂合体所带有的基因种类和数量得到表现。

外显率:指在特定环境中,同一基因所显示出的预期表型效应的百分数,重复:一个正常的染色体增加了与自身相同的一段。

缺失:指一个正常染色体上某区段的丢失。

倒位:指一个染色体上某区段的政策排列顺序发生了180°的颠倒。

易位:指两对非同源染色体间某区段的转移。

双三体:指增加了两条不同染色体的个体。

双单体:指减少了两条不同染色体的个体。

错义突变:碱基替代使DNA序列发生改变,从而使mRNA上相应的密码子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相应氨基酸发生替换,形成无活性的、或功能低的蛋白质或多肽,影响生物的生活力或表现。

移码突变:指在基因组中增加或减少碱基对,使其该位点之后的密码子都发生改变的现象。

缺体: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成员全部丢失的生物个体。

突变率:突变发生的频率,指在一定时间内突变可能发生的次数。

转换:在碱基替代中,如果一个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所替代或一个嘧啶被另外一个嘧啶所替代的现象。

颠换:如果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所替代,或一个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替代的现象。

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的生物。

重叠作用:指有两对基因的显性作用是相同的个体内只要有任何一对基因的一个显性基因,其性状即可表下面出来,只有当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和事,性状才不被表现,而这两对基因同时存在显性时,其性状表现与只有一个显性时是一样的。

纯合体:由纯和的基因型构成的个体。

一因多效:一对基因控制了两对或多对性状的现象。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的发育受到许多基因控制的现象。

反突变:指从突变型编程野生型。

隐性上位作用:两对基因共同影响一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隐性基因能抑制另外一对基因的表现。

致死基因:使动物在繁殖年龄以前即死亡的基因。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一个性别的任何个体与相反性别的任何个体具有相同的交配机会。

基因型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群体总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同一位点全部基因的比率。

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中,由于抽样的随机误差所造成的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