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作业指导书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作业指导书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4)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4)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4)2.2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程序 (5)第3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5)3.1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5)3.1.1 生态系统影响识别 (6)3.1.2 水环境影响识别 (6)3.1.3 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6)3.1.4 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6)3.1.5 声环境影响识别 (6)3.1.6 社会影响识别 (6)3.2 评价因子筛选方法 (6)3.2.1 生态评价因子筛选 (6)3.2.2 水评价因子筛选 (6)3.2.3 大气评价因子筛选 (6)3.2.4 土壤评价因子筛选 (6)3.2.5 声评价因子筛选 (7)3.2.6 社会评价因子筛选 (7)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4.1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7)4.1.1 文献资料收集 (7)4.1.2 现场踏勘 (7)4.1.3 问卷调查 (7)4.1.4 数据分析 (7)4.2 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7)4.2.1 单项指标评价 (7)4.2.2 综合指标评价 (7)4.2.3 生态分析法 (8)4.2.4 模型模拟法 (8)4.2.5 社会经济分析法 (8)4.2.6 环境风险评价 (8)第5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5.1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8)5.1.1 定量预测方法 (8)5.1.2 定性预测方法 (8)5.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9)5.2.1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9)5.2.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5.2.3 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 (9)第6章环境保护措施与方案比选 (9)6.1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原则与方法 (9)6.1.1 制定原则 (9)6.1.2 制定方法 (10)6.2 方案比选方法 (10)6.2.1 筛选方案 (10)6.2.2 评价指标 (10)6.2.3 比选方法 (10)第7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1)7.1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法 (11)7.1.1 基本原理 (11)7.1.2 分析方法 (11)7.1.3 技术流程 (11)7.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价案例 (11)7.2.1 项目概况 (11)7.2.2 环境影响识别 (12)7.2.3 成本与效益计算 (12)7.2.4 评价结果 (12)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 (12)8.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构 (12)8.1.1 封面及封底 (12)8.1.2 目录 (12)8.1.3 摘要 (12)8.1.4 引言 (13)8.1.5 总论 (13)8.1.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8.1.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3)8.1.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8.1.9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3)8.1.10 结论与建议 (13)8.1.11 附件 (13)8.2 报告编制要求与注意事项 (13)8.2.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13)8.2.2 数据准确、方法科学 (13)8.2.3 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13)8.2.4 文字简练、图表清晰 (13)8.2.5 严格审查、认真修改 (13)8.2.6 注重团队合作、发挥专业优势 (14)8.2.7 做好与建设单位的沟通 (14)8.2.8 按时提交报告 (14)第9章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监管 (14)9.1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 (14)9.1.1 审批主体与职责 (14)9.1.2 审批程序 (14)9.1.3 审批内容 (14)9.2 环境影响评价监管措施 (14)9.2.1 施工期间监管 (14)9.2.2 运营期间监管 (15)9.2.3 事后监管 (15)9.2.4 公众参与监管 (15)9.2.5 信息化管理 (15)第10章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发展 (15)10.1.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创新 (15)10.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完善 (15)10.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化 (16)10.2 环境影响评价政策与法规变革 (16)10.2.1 政策法规体系优化 (16)10.2.2 简政放权与监管强化 (16)10.2.3 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 (16)10.3 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3.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环境影响评价 (16)10.3.2 环境影响评价与国际接轨 (16)10.3.3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6)10.3.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创新 (16)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一节环境1、环境的概念。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的根本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整体性是根本特性,变动性和稳定性相辅相成,环境资源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局部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点构造和功能的系统。

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内部构造和外在状态处于不断变化中。

稳定性。

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第二节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

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实质是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那么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是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立工程、区域开发方案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展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到达更具环境形容性的人类活动。

2、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3、筛选。

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4、划分范围。

指在确定了一项拟议活动应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

5、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的内容。

建立工程概况;建立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立工程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编制提纲

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编制提纲

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编制提纲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申报单位情况
三、项目研究结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二、项目产品技术方案
三、项目建(构)筑物方案
第三章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
一、项目建设用地区域情况
二、项目用地情况
三、项目布局规划情况
第四章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
一、资源和原材料
二、能源耗用和公共设施的占用
三、节能和节水措施
第五章环境影响分析
一、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二、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四、环保措施的评述及其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五、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的建设
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
第六章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一、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二、国民经济评价
三、社会效果分析
第七章建设与实施
一、项目建设实施的安全、消防、卫生等措施。

二、工程质量要求及进度安排
三、项目的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
第八章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结论与附件
一、结论及有关说明
二、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三、有关附件。

第05章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

第05章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要求与方法考情分析本章是新教材中内容变化最大的一章(真题答案以新教材为准)评价涉及的管理规定、评价文件的内容等为历年考核要点,建议分条分层梳理复习结合第3章建设方案研究中环境保护篇和安全内容复习主要考点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4.安全预评价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09年单(一)概念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至少两个特点:主体是人类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2、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1、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如污染防治法、生态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相关法: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法律,如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2、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或国务院批准有关主管部门3、政府部门规章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三)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环境标准体系(1)分类按类型分:五种发布权限:三种行业: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行业性排放标准执行性质:强制性和推荐性,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2)应用环境标准的原则(13年单)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补充和完善)环境质量标准,应结合环境功能区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分级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所属行业、环境功能区、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时间确定。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略)【2009年真题】对下列各类评价,我国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是()。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例1:某产品有两种生产方案,方案A初始投资为70万元,预 期年净收益15万元;方案B初始投资170万元,预期年收益35 万元。该项目产品的市场寿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给 定基准折现率为 15% ,不考虑期末资产残值,试就项目寿命 期分析两方案的临界点。 例2:某产品有两种生产方案,方案A初始投资为100万元,预 期年利润40万元;方案B初始投资200万元,预期利润60万元。 (1)该项目产品的市场寿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给定 基准折现率为 10% ,不考虑期末资产残值,试就项目寿命期 分析两方案取舍的临界点。 (2)如果市场寿命期为10年,而基准折现率波动较大,试就 项目折现率分析两个方案取舍的临界点。
(三)图形:基本的量本利图
销售收入 金额 利 润
盈利区
盈亏平衡 点
总成本
可变成本
亏损区
固定成本
产量 盈亏平衡产量
(四)公式 B—利润; P—单位产品售价; Q—产销量; t—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Cv—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CF—总固定成本。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税金 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售价×销量 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产量 + 固定成本
三、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图:非线性盈亏平衡图
最后出现的盈亏平衡点称为盈利限制点。
产量处于 Ql≤Q≤Q2时,项目处在盈利区域,因此Ql和Q2 也是项目的两个盈亏平衡点。 假设产品的产量等于其销售量,均为Q,则产品的销售收 益和总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TR(Q) = a1Q2 + b1Q + c1 TC(Q) = a2Q2 + b2Q + c2
例 2 :某建设项目需要安装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现在有三种 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从国外引进全套生产线,年固定成本为1350万元,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1800元。 B方案:仅从国外引进主机,国内组装生产线,年固定成 本为95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2000。 C 方案:采用国内生产线,年固定成本为 680 万元,单位 产品可变成本为2300元。 假设各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相同的,试分析各种方案 适用的生产规模。

05-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

05-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

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②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
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③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例题1】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 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范围,对建设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B.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 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C.可能造成较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 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D.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不需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答案】 B
② 承担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和重大经济开发
计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③ 拟定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④ 负责审定重大开发建设活动环境影响报告书。
2.制度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是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手段。 (1)环境保护立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定。 (2)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环境保护综合法, 依法确立和规范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用法律把 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拓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 院颁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 行政法规。 (4)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行政法规。
2.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表 填写单位 必须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 单位填写 环境影响登记表 不要求是具备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 单位,一般是建设单位自行填写。

(整理)高等数学科学出版社下册课后答案第十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习题简答

(整理)高等数学科学出版社下册课后答案第十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习题简答

第十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习题简答习题10—11 计算下列对弧长的曲线积分: (1)LI xds =⎰,其中L 是圆221x y +=中(0,1)A到B 之间的一段劣弧; 解:(1+.(2)(1)L x y ds ++⎰,其中L 是顶点为(0,0),(1,0)O A 及(0,1)B 所成三角形的边界;解:(1)3Lx y ds -+=+⎰.(3)22Lx y ds +⎰,其中L 为圆周22x y x +=;解:222Lx y ds +=⎰.(4)2 Lx yzds ⎰,其中L 为折线段ABCD ,这里(0,0,0)A ,(0,0,2),B (1,0,2),C(1,2,3)D ;解: 2Lx y z d =⎰2 求八分之一球面2221(0,0,0)x y z x y z ++=≥≥≥度1ρ=。

解 故所求重心坐标为444,,333πππ⎛⎫⎪⎝⎭.习题10—21 设L 为xOy 面内一直线y b =(b 为常数),证明xyoABC(,)0LQ x y dy =⎰。

证明:略.2 计算下列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1)Lxydx ⎰,其中L 为抛物线2y x =上从点(1,1)A -到点(1,1)B 的一段弧。

解 :45Lxydx =⎰。

(2)⎰-++Ldy y x dx y x 2222)()(,其中L 是曲线x y --=11从对应于0=x 时的点到2=x 时的点的一段弧;解34)()( 2222=-++⎰Ldy y x dx y x .(3),Lydx xdy +⎰L 是从点(,0)A a -沿上半圆周222x y a +=到点(,0)B a 的一段弧;解 0.Lydx xdy +=⎰(4)22Lxy dy x ydx -⎰,其中L 沿右半圆222x y a +=以点(0,)A a 为起点,经过点(,0)C a 到终点(0,)B a -的路径;解 22Lxy dy x ydx -⎰44a π=-。

(5)3223Lx dx zy dy x ydz +-⎰,其中L 为从点(3,2,1)A 到点(0,0,0)B 的直线段AB ;解 3223Lx dx zy dy x ydz +-⎰3187874t dt ==-⎰。

(整理)年生理学各章练习题.

(整理)年生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细胞结构与功能练习题(一)填空题1.胞基质能以稳定的胶体存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亲水性和带电性性质。

很多代谢反应如糖酵解、磷酸无糖途径、蔗糖合成、脂肪酸合成都可以在胞基质中进行。

2.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3.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两方面。

4.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5.伸展蛋白是细胞壁中的一种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

6.典型的植物细胞壁包含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结构。

7.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都是以膜脂、膜蛋白为主要成分的。

8.根据蛋白质在膜中的排列部位及其与膜脂的作用方式,膜蛋白可分为外在蛋白、内在蛋白、膜锚蛋白。

9.细胞信号转导包括是指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它包括胞间信号传递、胞上信号转换、胞内信号转导、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四个阶段。

10.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具有不对称性、流动性两个突出特点。

11.除细胞核外,有的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1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的纺缍体是由微管构成的。

13.植物细胞的骨架是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中间纤维14.一般在粗糙型内质网中主要合成蛋白质,而光滑型内质网中主要合成脂类。

15.植物的内膜系统主要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等。

16.在细胞中高尔基体除参与细胞壁形成和生物大分子装配外,还参与物质集运,物质分泌。

17.植物衰老过程中,衰老细胞的大部分内含物被由溶酶体、液泡释放的水解酶水解后,再运送到其他器官再利用。

18.植物细胞中存在着两种微体,即过氧化物体,乙醛酸体,分别与光呼吸,脂类代谢有关。

19.叶绿体、线粒体是由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分别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0.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

(二)问答题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有何主要区别?2. 膜包被的的细胞器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双层膜包被?哪些是单层膜包被?3.原生质的胶体状态与其生理代谢有什么联系?4.简述高等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微管、微丝、液泡这些细胞器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5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第5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5.1 工程效益评价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本项目经济评价如下:
国民经济评价表明:本项目推荐方案当折现率为12%时,内部收益率为16.89%,效益费用比1.45,投资回收期为14年,评价期末可获得净现值5753.6万元,效益费用比大于1。

经济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折现率为12%时,在费用增加10%,效益下降10%的不利条件下,本项目的效益费用比大于1,经济内部收益率为大于12%,仍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财务分析表明:当折现率为8%时,本项目在使用期内能回收投资
因此从上述评价结果看,新建本项目是可行的。

5.2 环保投资估算
根据改建公路沿线环境状况及本评价报告中所提出的设计、施工及营运阶段应采取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估算该项目环境保护投资见表 5.2-1。

所列环保项目总经费为246.33万元,占工程总投资1.81%
表5.2-1 拟建项目环境保护投资
5-3
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5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5.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5.3.1 大气环境损益分析
(1)施工期
公路工程土方施工产生的粉尘,取、弃土区,取、弃土运输道路及搅拌站对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有污染,经采取措施后减轻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施工结束后,污染消失,环境质量恢复到原有水平。

(2)营运期
对自然环境质量而言,改建公路将提高车辆在公路上行驶速度,减少尾气排放量,从而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的环境空气污染;改建公路将改善路面的状况,大大降低车辆行使时产生的扬尘。

5.3.2 水环境损益分析
(1)施工期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公路沿线施工挖方弃土,裸露的挖方区和填方区遇雨产生水土流失对附近水域产生悬浮物影响,通过严格管理桥梁施工机械,严禁油料泄漏和倾倒废油料。

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类污染将不复存在。

(2)营运期
降雨期间,拟建公路雨水径流入附近水域后对水域产生COD、油等污染,多发生在一次降雨初期。

本项目未设服务区,因此营运期对周围环境无不利影响。

5.3.3 噪声环境损益分析
(1)施工期
公路沿线施工区域部分机械噪声对施工边界相邻的保护目标的影响超过施工场界噪声昼间标准限值75dB(A),经过采取措施后可减少这部分污染。

尽管施工噪声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施工期相对营运期而言其噪声影响是短暂的,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就随之结束。

(2)营运期
因营运近期的车流量小,噪声预测值不超标,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不大,营运中期和远期竹江医院和兴桥医院的夜间噪声预测值超标;噪声现状监测时受各种因素
5-3
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5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的影响,红园小学和山庄中心小学噪声监测值超标(见表3.4-2),与交通噪声预测值叠加后,4处敏感点噪声预测叠加值呈超标现象(表4.2-8),其中红园小学超标5~6分贝,山庄中心小学超标5分贝多。

根据有关资料,加高围墙可降噪3dB(A)左右,路面改造后可降噪3dB(A),隔声窗可降噪9dB(A)左右。

因此可采取在公路途经敏感目标路段两侧加高围墙或设置隔声窗等隔声措施,则公路营运期夜间交通噪声对公路两侧敏感目标的影响值将有减小并能达到评价标准。

5.3.4 生态环境损益分析
(1)施工期
工程永久占地972亩,以水田、山地、旱地为主,临时占地266亩,均为山地,工程建设使沿线生物量有所减少。

但随着公路工程的建设,相应环保措施的落实,将使被损坏的植被有所恢复。

(2)营运期
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汽车尾气对公路两侧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

工程营运期由于无铅汽油的全面实行,将对公路沿线的土壤和农作物不产生铅污染影响。

5.3.5 社会环境损益分析
(1)征地拆迁:公路沿线共征用土地1238亩,拆迁房屋11957.2平方米。

工程将会对受影响用户给予补偿,并采取措施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2)在公路施工期间,由于国家基建资金的注入,有利于当地建筑、建材、商业的发展。

公路投入运营后,将极大地便利沿线居民的交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

总之,公路建设将把沿线较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促进经济交流,提高沿线生活水平起到极大的作用。

同时随着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将使短期内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改善,使其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远大于环境损失,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利大于弊,工程是可行的。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