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海南自贸港新片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海南自贸港新片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自贸港是中国政府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市场化、法治化的商贸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海南发展。
自贸港的建设为海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海南自贸港新片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根据数据统计,自贸港新片区的实际使用外资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签约引进的重点项目数量接近100个。
这些项目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包括服务业、制造业、科技研发等。
同时,自贸港新片区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落地投资。
海南自贸港新片区的发展潜力巨大。
一方面,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
作为我国最大的热带岛屿,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另一方面,海南作为自贸港的建设地,可以享受到更加开放和便利的贸易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投资和发展的机会。
这些优势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海南发展,推动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海南自贸港新片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海南将继续推进市场开放和便利化改革。
当前,海南自贸港新片区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提高服务质量等。
未来,海南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海南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拓展国际合作。
作为自贸港,海南将成为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
海南将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往来和产业对接。
同时,海南还将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推动更多优秀企业和投资者来海南投资兴业。
第三,海南将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在自贸港新片区建设过程中,海南将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海南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海南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新片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最后,海南将加强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海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之路

海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之路郭海洋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摘要:海南是我国的热带宝岛和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一方面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在全球面临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背景下, 保护海南这块净上无疑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另一方面海南是后发展的经济特区,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是其当前的首要任务。
随着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的大规模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海南岛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山此可能导致严贡的环境问题。
在海南省积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海南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本文从各个方面探讨了海南省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之路的各种可能。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环境友好型;协调发展众所周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二者之间从来都是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
首先,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丰富的、可持续利用物质基础,而这些物质来源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通过保护环境实现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劳动者的保护,就是保护生产力。
保护环境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质,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基础,和以经济为基础高科技手段,难于实现生态的恢复和保护,经济的持续发展就能够解决环保所需要的资金、科技手段等需要。
其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又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具体落实的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上,而因为环境资源分布具有空间、时间性,所以,当一些项目的建设、资源的利用不能够符合环境功能的时空分布需求的时候,环境就将遭到破坏,并最终反过来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因为一些经济发展规划核政策制定违反环境的自然规律时候,也将造成环境的破坏,引起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增长。
海南省作为后发展的经济特区的同时,又正在进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那么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
海口可行性分析报告

海口可行性分析报告简介海口,作为中国海南省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海口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前景和潜在挑战。
经济环境海口作为海南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大陆和海洋的重要枢纽,有利于发展贸易和旅游业。
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实施,为海口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人口与人才优势海口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人口红利带来了劳动力资源的丰富。
同时,海口拥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为其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海口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旅游业和金融业。
虽然这些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依赖性过强的风险,一旦出现外部冲击,可能会对海口经济造成较大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海口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近年来,海口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仍然是海口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政策支持与投资环境海口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区域,政府将加大对海口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地。
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海口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经济结构单一、环境压力增大、人才流失等。
针对这些挑战,海口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提升人才培养和留住等方面来应对。
结论综上所述,海口作为海南省的首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南自贸区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

海南自贸区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作者:胡慧钰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6期【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更进一步的实现对外贸易和经济交流,更是加大了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对外开放的力度,也加大了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而海南自贸区的建立成为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了国内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时代标杆。
对此,国家对海南自贸区的建立寄予厚望,并给予大力的支持。
在此背景下,海南自贸区在发展中,如何抓住机遇,并迎接各种挑战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海南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对海南自贸区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一定的分析,同时也分析了海南自贸区当前面临的一些机遇和挑战,最后,针对海南自贸区所存在的一些劣势和面临的一些挑战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的策略,希望这些策略的提出对推动海南自贸区进一步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海南自贸区机遇挑战应对策略一、海南自贸区的建立及发展现状海南自贸区是我国第12个自贸区,是继上海、广东、重庆、河南等11个自贸区后的又一个全新的自贸区。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党中央支持并决定下建设的。
并且在次日,颁布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此文件赋予海南新的历史使命,并明确以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到了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海南自贸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意味着海南自贸区的正式建立。
在海南自贸区建立之后,国家政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并确立了海南自贸区功能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
其中功能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发展方向为:重点发展服务贸易、打造海南自由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彰显制度优越性,从而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自贸区。
海南省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1 0。
,
灭然 气约 1 0 0 m 以上 。海洋丰 富的油气 资源是海 南省最 大的 资源 优势 。 . ×1 O
24 热带 生物 种类 繁多 , 据 统 计 ,海 南省海 岸 带 和海洋 及 沿海 I 市、 县境 内生物种 类 繁 多 ,海 岸 带 有植 物 3个 82种 .其 中热带 种类有 56种 海洋浮 游植 物 20多种 .浮 游动物 5 7种 ;环 岛潮 间带 的 9 1 8 7 生物 113种 :潮下 带浮游 植物 23多种 .浮游 动物 13种 。 】 3 3 25 热带 滨海 旅游资 源独特 , 海南 省是 我国热 带海 岸风光 集中 区. 由阳光 、丈海和沙 滩组成 的热带海滨 ,沙 白滩 洁 , 海水湛 蓝 ,富有浓 郁 的椰风 海韵 。冬季 .耶 岛海岸 带撮 冷月 的均温 1 6℃~ I ,海水 温度 8℃ 2 4℃ .海 水 透 明度 1~2 0 0 m,海水清 澈 ,是我 国冬季 避 寒冬 泳的最 理想 之 地 。热带 滨 海 风 光是 全 国其他 沿海 省份 所小段 的潜在 的资源优势 .开发前 景广 阑 。
}
陈春 福
( 海南 范学腕地璀系,海南师 范学腔资源与 境研 所 海南 海l 5 5 二 7 1g) J 1
摘
要:在分析 了 南省海岸带鄯_ 洋贽源 々 境优势的基础上 指出 当前存在舶 5 海 坶 环 个主 要蚵题 即海 洋 的规划、海洋防护林和生物资源破坏严 重、术质富营养化 、海域污染 等,井
22 海 岸 曲折 .港 湾众多 . 据 《中 国海 岸带和海 涂 资源综 合调 啬报告 》(19 ) 9 1 ,海 南省海 岸线 长约 1 2 m, 岛 8k 9 岸 形 成 的港 湾 7 0多 个 .其 中可供 建港 港 湾 6 8处 ,洋 浦 、八所 、三 亚 和乌 场等 港 湾 ,湾 内 无 大河流注 入 ,淤积 少 ,海 水深 .且外有 障 .为较 好的建港 港湾 。优 良的港 湾 为海 南发展 外 向型经济 ,配置环 岛港湾 工业 ,形成海 洋 新兴产 业提供 了有利 的环 境条件 。
海南海岸带旅游开发及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湾、 玉带滩) ,文 昌高隆 湾 、 清澜 湾 、 东郊椰 林 ( ,临 滩)
高角 、 儋州 光村银 滩 、昌江棋 子湾 、乐东 龙沐湾 等 。
海滩 和 海湾 的滩 面空 阔 、平 缓 、砂质 细 软 ,集
碧海 、 天 、银 沙 、 洲 于一 体 ,海 湾周 边 向陆 方 蓝 绿
多青 峰 、 岭 、 葱 奇石 、海岬 ,景 观优 美 、 境宜 人 。 环
21 0 1年 9月
Se p.201 1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 I E E J R AL O R P C G C L UR H N S OU N FT O I AL A RI U T E
第 3 卷 第 9期 1
Vo . ,No9 131 .
海南海岸带旅游开发及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①
t a o rs e eo m e ta d c n tu t n o h e o n s fe vr n e t ld m a e o sa e c i d h ttu im d v lp n n o sr c i ft e s r us e so n io m n a a g ,c a tld srbe o i
2 1 海 口 、文 昌 地 区 .
积岩 。主要 分 布 于海 南 岛东 部 、东北 部地 带 ,南 部 分布 零 星 。海 口至 昌江一 带 为玄 武岩 ,主要景 观有 儋 州 龙 门激 浪 、 浦 千年 古 盐 田 。文 昌至琼 海 等地 洋 为 花 岗岩 .主 要 地 貌 景 观 有 三 亚 天 涯 海 角 、崖 州 湾 、陵水 南 湾猴 岛 、 文昌 铜鼓 岭 和抱 虎岭 等 。
t e b sc r q ie n s o u ti a l e e o me ta d c a tle vr n n a r tc in tr ee a u e h a i e u rme t fs san b e d v lp n n o sa n i me t lp o e t a g td me s r s o o
海南经济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设 问题 多有感触 。仅 以此文 聊表对 宝 岛未来生 态前 景 的 良好祝愿 。
一
、
基 本 概 念 与 理 论 框 架
首先 厘清基 本概 念 。关 于 “ 生态文 明 ” ,下面 一段话 是笔者 看到 的最 好解 释 :
作者简 介
董 正 华 ,北 京 大 学世 界 现 代 化进 程研 究 中心教 授 ( j b 京,1 0 0 8 7 1 ) 。
态保 护 .达 到 发 展 和 环 境 双 赢 . 实现 可持 续 发 展 和 “ 生 态现 代 化 ” 。 『 关键 词 1海 南 房 地 产 环 境 保 护 生态文明
[ 中图分类号]K 2 7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0 — 7 3 2 6( 2 0 1 3 )1 0 — 0 1 0 9 — 0 9
业 化 。它放 弃难 以为继 的发展 ,但 不是不 要发展 ,而是要 可持 续发展 。作 为一种 新 文明形 态 .它 以产 业 生态化 为特 征 ,其 具体 内容指发 展过程 中为实现 人与 自然 、人 与人 、人与 社会之 间 的和谐共 生关 系所 做
的 全 部 努 力 和 成 果 ,包 括 为 实 现 这 种 和 谐 所 创 造 和 构 建 的 技 术 、组 织 、 法 律 、制 度 、意 识 以 及 实 际 行
问题 的 《 南 山纪要 :我们 为 什 么要 谈环 境一 生态 》 。 《 纪要 》 强烈 批评 “ 发展 主 义 ( 开发 主义 ) ” 、“ 唯
G D P主义 ” ,认为 正是这 一类 “ 现代性 话语 ”和 意识形 态 “ 通 过对工业 化 、城 市化 、现代化 等等 的许诺 ,
对 广大 的 ‘ 第 三世 界 ’产 生 了极 其深 远 的影 响 ,包 括贫 富悬殊拉 大 、环境一生 态恶化 ,等等 。 ” Ⅲ《 纪要 》 对 环境 生态 的现状 和未来 充满忧 患 意识 ,但 对于究 竟应 该如何 保护 生态 环境 ,并没有 给 出明确答 案 。发 展 中 国家和地 区 “ 工 业化 、城市 化 、现代化 ” 的 目标和价 值取 向等等 ,也都成 了悬置 的问题 。 笔 者近年来 多次 赴正 在强力 推进 “ 国际旅游 岛”建设 的海 南省 ,通过 田野 调查 ,亲身感 受 到席卷 整 个椰 岛的投资 开发热 浪 ,也常 常困惑 于 当地 经济发 展与 环境保 护 的矛盾 ,对现代 化进 程 中的生态 文 明建
海南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

,
,
例地方法规,防止河流 、水库和海洋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合
意资源的综合利用保 护。城市应很好 规划 、 合理布局 ,实行
理用水,降低工农业生产用水标准;扩大}水 的净化处理 , 亏
不同的功 能分区, 工业 区应设在 下风 口和下游 区, 要从不 同
减少污水排放量,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 对水资源进行统一开
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之一 。 据估算 , 海南河川年径流总 量为23 8
亿立方米, 人均年径流量为 4 5 立方米, 64 高于全 国人均 2 0 70
业发展, 要求有较好 的陆地 自然生态环境 和海 洋 自 然生态环
立方米年径流量, 海南的水资源还算 是 比较丰富的 。 但海南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 同一 年内不同地 区和不 同季 节降雨差 别很大 。 海南温度高 ,日 时间长,蒸发量大,再加上地形 晒 中高周低, 河流短 促, 台风暴 雨所 带来的雨水很快注入海 洋 ;
W Yi un u ch
( 海南省 民族研究所,海南 五指 山 5 2 0 ) 7 2 0
(h a i n l t e e r h Is iu e o H i a P o i c ,H i a u h s a 5 2 0 ) T e N t o a i y R s a c n t t t f a n n r v ne a n n W z ih n 7 2 0
维普资讯
增 加, 而海南都是相对独立 的 自 然地理单元, 可供人们利用 的水资源不能从其他地 区得到补充, 从发展观点看, 的供 水 需 矛盾将 日 益突 出,保护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人们的不合理开采利用资源,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各种环境问题也越发激化;加上各种自然因素,环境迅速瓦解。
为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解决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全民做到保护环境,把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把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环境问题解决措施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1地理区位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2012年末常住人口886.55万人,比上年增加9.17万人。
全省人口出生率14.66‰,死亡率5.81‰,自然增长率8.85‰。
2013年海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55.3亿元,是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达到5147美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09.4亿元,是2007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5%;固定资产投资2145.4亿元,是2007年的4.2倍,年均增长35.1%。
2 环境问题的若干特点2.1 从地理环境看,海南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环境问题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海南省周围拥有较大的海洋空间和大气空间,大气循环主要受到南海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大气污染具有较强的稀释能力。
另一方而,海南省是一个孤岛,地形中高周低,河流短促,雨水易冲涌入海,这决定了海南省的水循环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途径,很难通过其他的途径取得补偿,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是海南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
2.2 从环境现状看,海南省局部地区己出现了生态失调现象,但全岛的自然环境并未恶化,五十多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滥砍乱伐,海南天然林而积大幅度减少,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重,一些河流枯水期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江河含沙量增大,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2.3从发展趋势看,海南的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矛盾,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很重,海南今后的经济发展重点仍然是热带高效农业、工矿业和旅游业,而热带大农业中的种植业、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发展,要求有较好的陆地自然生态环境和海洋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国际旅游业岛发展,要求为旅客提供清闲、舒适和优美的环境。
如果日前这种环境遭到破坏,就等于毁了热带大农业、水产业和旅游业,海南的自然资源不仅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可能转化为劣势。
此外,海南今后要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必须保持一个优美的环境。
显而易见,海南省未来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
但是,随着海南今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环境恶化。
热带大农业的开发,不可避免地要扩大种植面积,导致盲目毁林开荒、滥垦乱伐或对土地进行掠夺式地开发,造成森林而积日益缩小.大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局部气候变异,引起生态失调等问题;随着工矿业的开发。
“三废”的排放总量必然大量增加.如果工业大局不当,管理不善、处理不利,则往往会引起严重污染,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造成危害;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也必然带来大量的环境问题。
3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3.1 关于江河水质下降和水污染防治问题海南省江河水质面临着工业污染依然严重,生活污水污染日益加剧和农业面源污染口益突出的严峻形势。
据2006年1月结束的海南省入河排污CI普查,全省有52.65%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总量为25727.08万吨,其中生活类占78.92%k,工业类占15.84%。
三条江河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年接纳工业废水1029.1万吨,化学需氧量4210.3吨。
此外,江河水质还遭受农业面源污染的威胁,处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叠加、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的态势。
2004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省江河湖库水质总体较2003年有所下降,部分中小河流水质恶化,水污染己经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水污染防治有待加强。
为此建议: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所有的工业企业都要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同时加强污水日常监测,保证达标排放。
污染大户要限期整治,否则依法责令停业、关闭、搬迁。
新建工业企业必须严格进行“9评”依法、依标准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并有效运行。
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要分期分批整治,先抓好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沿岸城镇的污水整治。
优先考虑建设龙塘、定城、金江、加积的污水处理厂。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一是所有的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大型养猪场要并入工业污染范围监管;二是要教育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三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
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方面,要按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加快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加强水源监管和水质监控,保证饮用水质安全。
此外,要加强中部地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确保水资源总量保持稳定,使江河湖库保持一定的自净能力。
3.2 关于近岸海域污染和破坏问题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恶化趋势明显,赤潮现象时有发生。
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污染,一是近海生产经营活动如海水养殖、沿海高位池养虾、采钦等对近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二是生活污水的污染,城乡生活污水和一些沿海饭店、宾馆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水;三是工业污染,一些企业不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向海洋排放超标废水,也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
此外,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珊瑚礁、红树林资源遭破坏的现象也偶有发生。
虽然近海破坏珊瑚礁的行为有所遏制,但到远海如西沙群岛海域开采的现象仍有发生,炸鱼毒鱼以及偷采、贩运、买卖、加工珊瑚礁的违法行为破坏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
由于建省前后一些沿海地区育目从事挖塘养殖、无序经济开发等活动,红树林遭受大规模破坏。
1982年全省红树林有72639亩,至1998年减少约59000多亩,遭受毁坏近13000亩。
《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出台后,破坏红树林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省红树林面积58950亩。
防治海洋污染,要抓住两点,一是控制海上污染,二是控制陆源污染。
从目前来说,控制陆源污染是主要环节。
1要加强对近岸海域使用功能的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产业结构;2强化近岸海域的环境管理,坚决把住建设项目的坏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3要加人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海洋环境违法违规事件;4要对重点海洋开发区如海日湾、三亚湾、陵水新村港、万宁东澳小海等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海洋污染,防治赤潮灾害;5沿岸城市和旅游点,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6要重视防治旅游污染,加强旅游业的环境管理。
保护珊瑚礁资源,要认真贯彻《海南省珊瑚礁保护规定》,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有关市县、有关部门保护珊瑚礁的责任机制,加大力度打击破坏珊瑚礁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
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减少保护区内的经济活动,加强珊瑚礁旅游观光活动的科学监控与管理。
建议抓紧研究设立西沙群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加强对西沙群岛等珊瑚礁核心区的保护与管理,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稳定。
3.3 关于森林生态功能退化和森林质量总量提高问题我省的生态公益林破坏较为严重,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原始林覆盖率从1950年的35%下降到1987年的7.2%,现在仅有4%左右,天然林面积现存将近60万公顷,覆盖率19%,58%的天然林郁闭度从50年代的0.8下降到现在的0.4-0.5;海防林带遭受破坏,曾出现200多公里长的缺口,目前虽有好转,但仍有大量断带,有些地段虽未出现断带,但质最较差,目前,破坏天然林、海防林、红树林和水源林的违法行为仍在禁止不断,在中部山区,破坏天然林开垦种植的现象时有发生;沿海各地毁林搞旅游开发、毁林采钦、毁林挖塘养殖等开发活动致使海防林和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江河流域沿岸,毁林开垦破坏水源林的势头没有得到完全遏.止,生态公益林不断遭受破坏,致使森林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下降.因此,必须加人保护力度,提高天然林、海防林、红树林和水源林的总量,切实改善我省森林的结构和质量。
为此建议:第一,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
天然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以最高的责任感、最大的代价、最有力的措施加以保护.要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推进天然林保护和封山育林工程的实施,加强以保护天然林及其生物群落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采阀,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的违法行为。
第二,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强海防林和红树林的保护和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使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活动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
要严格执行海防林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严禁在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内进行毁林开垦、采钦和挖塘养殖等开发活动,对己造成破坏的,要实行强制退塘还林、退耕还林,做好缺口、断带的造林工作,实现我省沿海防护林带的合拢.在国家特殊保护林带以外的海防林带内进行开发活动的,要符合有关管理规定,要认真执行《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切实加强红树林的保护,对己在红树林内开挖的养殖塘,要坚决填塘复林,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红树林疏林地的抚育和造林力度,争取适宜红树林生长的沿海滩涂全部造上红树林.第三,强化水源林保护力度,认真执行森林法的有关规定.要重耕还林工程,提高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森林保护的规定,坚决禁止在25度以上的坡地毁林开垦。
凡是己在25度坡度以上山体毁林开垦的,要立即禁止,实行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25度以下的,如需开垦、砍伐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此外海南现存在的环境问题还有关于发展林业产业问题,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监管问题,关于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问题。
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做到保护水资源,因为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维护人类生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之一;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搞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控制工业污染;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光靠依靠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同时运用法律手段,才能更有成效,所以要加强环境立法。
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海南今后应集中力量加强环境区域规划与研究、环境监测和分析技术研究、森林动态环境研究、热带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等,把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把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