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分析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广袤的国土面积使 得中国的人口分布成为了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国人口分布 的密度分级和重心曲线特征,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口地理状况人口密度、分级、重心
最后,我们还应看到,中国的人口重心仍在不断向东移动。这既带来了东部 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让中西部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和经 济发展的压力。因此,未来的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全国范围内的统筹发展,优化 资源配置,避免人口和经济的过度集聚带来的不均衡问题。
关键词:人口密度、分级、重心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分布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和动态变化特点。研究和理解这些差异和变化趋势对于我们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我们应更加注重全国范围 内的统筹发展,推动人口和经济的均衡分布,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畜禽养殖国家之一,其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 济的重要支柱。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畜禽养殖的空间格局和重心曲线特 征也在不断变化。本次演示将分析中国畜禽养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特征,以 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统计数据、各地政府公开数据、行业协 会数据等。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等。
2、重心曲线特征
结论 本次演示分析了中国畜禽养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特征。结果表明,中国 畜禽养殖业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畜禽养殖业发达, 而西部地区相对滞后。规模化饲养逐渐成为主流,且智能化饲养技术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中国畜禽养殖业的重心主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并呈现出向东北方向 移动的趋势,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地理学中的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

地理学中的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在地理学中,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
人口分布指的是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而城市规划则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的过程。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不仅会影响城市的规模和结构,还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考虑人口分布的因素,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人口分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分布的不均匀性。
人类主要分布在陆地上,而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上的岛屿上。
由于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交通等条件的差异,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会有很大的差异。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地区的人口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早期的人类主要居住在河流附近,因为水源的便利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而随着交通、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形成了今天的城市化趋势。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对城市进行有序的发展和管理。
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提供适宜居住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保护自然资源、提高交通效率等。
在城市规划中,人口分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直接决定了城市的规模和结构。
人口多的城市往往会比较拥挤,需要更多的住房、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其次,人口分布也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
人口稠密的地区往往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市场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最后,人口的分布还会对城市的环境和资源利用造成影响。
人口过度集中会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的良性互动,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
根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人口规模和分布目标。
其次,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
特别是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和地区,要提前规划好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间的协同发展。
通过优化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格局和交通网络,引导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和均衡。
扬州市2022届高三期末试卷地理试卷

扬州市2022届高三期末试卷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图1为南半球某地全年日出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为T日北京时间8:10成都某街道悬日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 图1所示地区位于()A. 亚洲南部B. 大洋洲西北部C. 南美洲西部D. 非洲中部2. 图2中,成都街道的走向是()A. 正东—正西B. 正南—正北C. 东北—西南D. 东南一西北纯走滑断层是指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上、下盘无垂直移动。
逆断层是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反之,为正断层,如图3所示。
陡坎的形成多与断层有关,陡坎坡向与地形坡向一致为正向陡坎,陡坎坡向与地形坡向相反为反向陡坎。
读图完成3~5题。
图33. Ⅰ中,断层断错后陡坎形成的原因是()A. 冲积扇沉积物类型与来源B. 地壳垂直运动C. 冲积扇的错位与地势起伏D. 外力差异侵蚀4. 不考虑外力作用,Ⅱ、Ⅲ中未形成陡坎地貌的可能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成为航空观赏冲积扇最佳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 化学风化作用强,物质来源多,冲积扇面积较广B. 风力搬运作用强,沙尘沉积厚,冲积扇厚度较大C. 山体相对高差大,河谷发育多,冲积扇集群较好D. 大气能见度较高,地表植被少,冲积扇地貌裸露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
图4为北京时间某年5月16日19时亚洲东部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6~8题。
图46. 此时,沙尘暴发生地区()A. 位于低压槽附近B. 位于高压脊附近C. 准静止锋过境D. 受单一冷气团控制7. 受本次沙尘暴影响的地区()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 大气保温作用减弱D. 大气对流运动增强8. 次日,下列最不适宜高血压人群锻炼的地区是()A. 三江平原B. 山东丘陵C. 辽河平原D. 河套平原对比北京市2000年第五次(1 382万)、2010年第六次和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如图5所示),北京市的人口变化和城市化出现了新特征。
第22讲 城乡空间结构(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22讲城乡空间结构(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预测)地理通道是一定的族群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向外迁徙与流动的线路。
据史学家考证,客家先民五次南迁中,前四次都选择赣江为必经通道,逐渐以江西赣州为中心向四周山区定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客家聚落。
图示意主要客家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客家先民选择沿赣江水系迁徙南下和选择定居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交通、土地资源B.经济、气候C.战乱、水资源D.资源、政策2.龙川县佗城村仅有2500多人,但姓氏有140个,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交流B.人口迁移C.民族通婚D.地形阻隔(2024·云南昆明·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1可知()A.城市建设用地广阔B.河流制约道路布局C.地形影响城市形态D.居住地分布较均衡4.目前该市最大商业中心最可能接近()A.①B.②C.③D.④5.今后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4号线之间的片区最适合发展为()A.中心商务区B.高级住宅区C.科技产业园D.城市森林公园(2024·辽宁·模拟预测)乾州古城地处湘西万溶江(沅江上游)北岸,与鄂、渝、黔三省相邻,历史上主要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
1513年,乾州成为与凤凰镇、花垣老卫城并列的湘西三大重镇。
古城四面环山,厅署位于城中心,街巷众多且以“丁”字形为主,回环曲折,其中位于城墙外万溶江畔的河街一直是乾州古城最繁荣的街道。
下图示意乾州古城街巷分布格局。
完成下面小题。
6.乾州古城内街巷以“丁”字形为主的目的是()A.方便确定方向B.便于军事防御C.节省土地资源D.减少交通拥堵7.河街成为乾州古城最繁荣的街道主要得益于()A.地形平坦开阔B.居住人口多C.水路运输便利D.手工作坊众多(2024·广西南宁·二模)现代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老旧建筑,如何利用这些老旧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难题。
精品解析:辽宁省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某社区电商品牌于2021年9月成立,利用直供直销的助农模式,构建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直采直销助农模式。目前该企业已经直连了近万个农产品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题详解】
由于高铁主要运输乘客而不运输货物,因此该电商品牌无法依托高铁提高运输效率,①错误。为了促使该电商品牌的健康发展应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冷藏保鲜技术水平,使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并且与就近的农户加强合作,有利于压缩运输时间,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品质,②③正确。为了促使该电商品牌的健康发展,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技术,打造品牌,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A。
10.该企业在海外拓展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产品质量B.开拓国际市场
C.提高产品价格D.降低生产成本
11.实现企业全产业链内循环对当地企业发展起的作用有( )
①利于资金整合②获取市场信息③促进国家税收④降低劳动力成本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往往与资金和技术的持续投入有关,与在海外拓展布局无关,A选项错误;通过材料“增强产业发展的外循环活力,并制订走出中国的计划”可知,在海外拓展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产业的外循环活力,即开拓国际市场,B选项正确;随着产品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产品价值会提升,价格会升高,但不是在海外拓展的主要目的,C选项错误;美国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都较高,在美国建立食品公司,不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D选项错误;故选B。
浅析黄流经济发展现状

黄流在服务业的发展中注重结构调整,积极推 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服务业的科技含 量和创新能力。
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黄流的服务业吸纳就业能 力不断增强,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金融业发展状况
01
金融业发展迅速
黄流的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业务范围不断
浅析黄流经济发展现状
2023-11-01
目 录
• 黄流经济发展概述 • 第一产业现状分析 • 第二产业现状分析 • 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 黄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黄流经济发展策略与展望
01
黄流经济发展概述
地理位置及特点
黄流位于中国海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8°52′,东经108°43′。该地区处于海南岛南端,是一 个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的海滨城市。黄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优势,为当地的 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黄流镇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制造业的发展也 相对缓慢。
制造业结构单一
黄流镇的制造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轻工 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
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
黄流镇的制造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具有高科 技含量的产品和服务。
04
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旅游业发展状况
旅游资源丰富
01
黄流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温泉、风景名胜区等,为旅游业
黄流经济发展策略与展望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
政策引导
政府应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促进经济 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力度,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企业培育
基于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

基于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一、概述人口流动与分布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人口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以及资源的配置情况。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与分布的情况尤为复杂和多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流动速度也不断加快。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权威数据,深入分析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的特点、趋势及影响因素,对于优化人口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利用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揭示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的现状和演变规律。
我们将重点关注人口流动的规模、流向、流动原因以及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等方面。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人口流动与分布对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人口流动与分布已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口流动与分布的特点和趋势对于理解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的缩小、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流动与分布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的现状、特点和趋势。
研究不仅关注人口流动的规模和方向,还深入探讨人口流动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
同时,研究还关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人口流动与分布的特点和趋势,为政府制定人口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探讨人口流动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优化人口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常考点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常考点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5年,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提出了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瑷珲—腾冲线,后改称黑河一腾冲线(图中虚直线)。
近一百年来,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图中黑实线)是一条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它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
(1)指出图中虚线西北侧人口聚集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有人预测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今后可能向西推移,试说明理由。
2、读我国人口漫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人口漫画图(左图)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原因__________。
近年来,我国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
(2)说明现象对“迁入地”海南省地理环境的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西濒太平洋,东依美国大陆,是美国人口最多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州。
全州区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年平均降水量南北差距悬殊。
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多年来,加州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在沿海与内陆之间呈季节性往返的规律,一般夏季前往加州内陆居住,冬季返回沿海生活。
加州是美国森林火灾最严重的州,给加州的社会经济和每年老年人往返于沿海和内陆居住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017年夏天,加州遭遇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上千万棵树木枯死,10月8日加州北部发生了自1990年以来最惨烈、最具破坏性、最致命、最昂贵的森林火灾。
下图为2017年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1)简述加州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的南北差异并说明原因。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加州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在沿海与内陆之间呈季节性往返的理由。
(3)请你为加州政府减轻北部森林火灾损失提出合理的对策。
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 1953年的地质普查中攀枝花找到了钒钛磁铁矿而且呈带状分布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分析摘要:海南岛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区域旅游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
中西部地区因地形及旅游资源劣势,经济发展较落后。
根据本文的研究表明,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海南;经济与发展;空间布局;人口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建省20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海南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
近年来大量人口涌入经济较发达的海口、三亚等城市,导致海南人口畸形发展,阻碍了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海南正在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岛,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人口与经济的研究工作对海南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南概况及经济现状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
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岛上气候宜人,矿产与动植物资源丰富。
2010年,全省各市县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该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052.12亿元[1],较2009年增长15.8%,增速提高4.1个百分点。
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呈曲线分布。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7.8%、17.2%、15.7%。
表1 2010年海南各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注: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儋州市数据包含洋浦
二、海南省人口分布特征
人口分布,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由于人口所包含的属性很多,所以人口分布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口分布,包括人口各种属性的分布,如人口数量的分布、人口教育水平、行职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属性的分布等等;狭义的人口分布一般仅指人口数量的分布。
[2]本文仅对狭义的人口分布进行研究,考察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性,采用人口总数、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等指标。
1.海南省人口分布现状分析
通过对海南省的现状数据的研究,以海南省19个区(县、市)为对象,以2001年至2009 年海南省各市县人口为例,研究海南省人口分布现状。
(1)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
据2001年至2009年海南省人口数据分析得出琼北(海口、澄迈、临高)、琼东南(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琼西(儋州、东方、昌江、乐东)和琼中(定安、屯昌、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的平均人口密度分别为405人/km2、
368人/km2、206人/km2和129人/km2,各地区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2)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琼北地区地势平坦,是海南省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是海南岛与大陆联系的重要枢纽,人口流动量位全省之首,人口数量比重较大;琼东南和琼西有着较长的海岸线,地势相对比较平坦,拥有纵穿海南岛的东西线高速公路,人口分布相对稠密;琼中(定安、屯昌、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由于地势多山脉,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人口数量较小。
(3)旅游产业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海南省的主要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琼北和琼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发达。
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投资,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使人口趋于该地区集中;琼中和琼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由于开发难度大或交通制约以及国家政策的约
束等原因,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人口主要从事第一产业。
2.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人口分布有其自身的规律,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经济社会的影响,同时其自身状况也会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分布与生产力的分布规模、地点及分布的方向等方面基本一致时,有利于就近组织生产和组织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否则将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因此研究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调整区域人口布局、生产力布局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1)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特征。
利用相关分析来讨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特征。
以2001年至2009年海南省19个区(县、市)为样本,分别从人口分布、就业、受教育和人口城市化四
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进行分析,可知人均gdp与人口密度、就业人口比重、大专以上人口比重、非农人口比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 0.371, 0.821, 0.836。
由于人均gdp与大专以上人口比重及非农人口比重的相关系数较大(均大于0.8),得出海南省人口受教育情况和人口城市化情况与经济发展的联系较密切。
(2)影响人口分布的经济因子。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历史社会因素等。
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此主要研究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以2001年至2009年海南省19个区(县、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关的人口、经济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来探讨影响人口分布的经济因子。
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2。
表2 以人口密度作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结果
注:由于方案1 的修正判定数(adjusted rsquare)为0.886,方案2的修正判定系数为0.935,可见方案2的回归拟合情况更好,因此选择方案2。
其回归模型为:pd=0.103t-1.350f+3483.835
(pd:人口密度,t:人均第三产业产值,f:人均第一产业产值) 从回归方程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经济因子主要是产业因子,尤其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
其中人均第一产业产值对人口分布起负向影响,人均第三产业产值对人口分布起正向影响,即第三产业越发达,人口密度越大,人口分布越集中;第一产业越发达,人口密度越小,人口分布越分散。
三、海南各地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差异
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与优势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的县市均具有明显的产业特色。
三亚、琼海依托旅游业,东方、儋州(洋浦)、澄迈工业优势明显。
建省以来,海南工业、旅游业等非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结构有所提高,但发展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琼东南和琼西地区经济水平不高。
近年来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增强,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
海口、三亚、琼海、东方、儋州等5市已形成并强化为经济峰区,而中部地区进一步弱化形成经济谷区。
琼海、东方、儋州3市县已成为省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中部地区成为海南经济发展重点扶持区域。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建省以来海南岛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各个地区的经济仍然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
(2)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东西部沿海地区。
(3)经济的发展带动人口数量的变化,琼东和琼北经济及旅游资源的优势,使得该区域人口最为集中,形成的产业优势最为明显。
2.建议
(1)琼中和琼西部地区应建设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2)依托国际旅游岛的大趋势,开发精品旅游度假区,进一步完
善省内主要景点的旅游服务功能。
(3)对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政策扶持,吸引投资,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4)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力资源状况,强化人口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海南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
[2]薛莹莹,沈茂英.成都市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3]王业侨,高昌海.海南建省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研究.
[4]郑锋.区域经济空间集中化的产业成因分析——兼析海南省经济空间集中化问题.
[5]穆光宗.中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对四谱和三普资料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