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针对海南政策的建议

针对海南政策的建议一、引言海南是中国的热带岛屿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了促进海南的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海南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旅游业2.1 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因此,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海南需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政府应该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投诉,维护旅游形象。
2.3 多元化旅游产品除了传统的海滩度假,海南还应该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等。
这样可以吸引更广泛的游客群体,增加旅游收入。
2.4 保护生态环境海南的自然环境是旅游的重要资源,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限制过度开发,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与科研3.1 提高教育质量海南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
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2 加强科研创新科研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资源。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
3.3 促进产学研结合政府、高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通过建立科研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3.4 引进人才为了推动科研和创新,海南需要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政府应该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的优秀人才来海南工作和创业。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衔接,提高人才的流动性和适应性。
海南省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1 0。
,
灭然 气约 1 0 0 m 以上 。海洋丰 富的油气 资源是海 南省最 大的 资源 优势 。 . ×1 O
24 热带 生物 种类 繁多 , 据 统 计 ,海 南省海 岸 带 和海洋 及 沿海 I 市、 县境 内生物种 类 繁 多 ,海 岸 带 有植 物 3个 82种 .其 中热带 种类有 56种 海洋浮 游植 物 20多种 .浮 游动物 5 7种 ;环 岛潮 间带 的 9 1 8 7 生物 113种 :潮下 带浮游 植物 23多种 .浮游 动物 13种 。 】 3 3 25 热带 滨海 旅游资 源独特 , 海南 省是 我国热 带海 岸风光 集中 区. 由阳光 、丈海和沙 滩组成 的热带海滨 ,沙 白滩 洁 , 海水湛 蓝 ,富有浓 郁 的椰风 海韵 。冬季 .耶 岛海岸 带撮 冷月 的均温 1 6℃~ I ,海水 温度 8℃ 2 4℃ .海 水 透 明度 1~2 0 0 m,海水清 澈 ,是我 国冬季 避 寒冬 泳的最 理想 之 地 。热带 滨 海 风 光是 全 国其他 沿海 省份 所小段 的潜在 的资源优势 .开发前 景广 阑 。
}
陈春 福
( 海南 范学腕地璀系,海南师 范学腔资源与 境研 所 海南 海l 5 5 二 7 1g) J 1
摘
要:在分析 了 南省海岸带鄯_ 洋贽源 々 境优势的基础上 指出 当前存在舶 5 海 坶 环 个主 要蚵题 即海 洋 的规划、海洋防护林和生物资源破坏严 重、术质富营养化 、海域污染 等,井
22 海 岸 曲折 .港 湾众多 . 据 《中 国海 岸带和海 涂 资源综 合调 啬报告 》(19 ) 9 1 ,海 南省海 岸线 长约 1 2 m, 岛 8k 9 岸 形 成 的港 湾 7 0多 个 .其 中可供 建港 港 湾 6 8处 ,洋 浦 、八所 、三 亚 和乌 场等 港 湾 ,湾 内 无 大河流注 入 ,淤积 少 ,海 水深 .且外有 障 .为较 好的建港 港湾 。优 良的港 湾 为海 南发展 外 向型经济 ,配置环 岛港湾 工业 ,形成海 洋 新兴产 业提供 了有利 的环 境条件 。
“蓝色经济”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

“蓝色经济”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作者:刘郑伊来源:《养生大世界》2020年第11期海南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一)繁多的海洋生物与丰富的生物医药根据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
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
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有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有229种。
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南海中有记载的各类海洋生物超过3000种。
其中,鱼类资源1064种,有经济价值的40多种,约占全国150多种的26.7%;经济虾类17种,主要品种有斑节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红斑对虾、中国龙虾、墨吉对虾等。
海参类有梅花参、赤瓜参、白尼参、黑尼参和白参等。
爬行动物主要是海龟(西沙特产,可重达200多公斤)、玳瑁及海蛇。
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方面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医药资源,为众多医药产品的研发上市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基础;另一方面生物的多样性也保障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丰富的贝类与明显的药用价值海南省的近海和外海贝类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达700多种,仅西沙群岛的贝类就有250种以上。
经济贝类150多种,主要品种有鲍鱼、文蛤、泥蚶、大珠母贝、珠母贝、马氏珠母贝、企鹅珠母贝等;价值较高的有鲍、牡蛎、珍珠贝、白蝶贝、大珠母贝、马蹄螺、夜光蝾螺、蝶螺、凤螺、虎斑宝贝等。
贝类资源既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滋阴清热、安神定志、止咳化痰、利尿通淋等,也具备较强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能够制作成优美的观赏艺术品、培育出南海珍珠。
(三)藻类资源分布广泛与医用价值巨大海南省近海和外海的主要经济藻类有162种,其中以麒麟菜、江蓠、马尾藻等10多种藻类的经济价值最高。
在西沙、中沙群岛珊瑚礁礁盘上生长的藻类约有400种,麒麟菜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麒麟菜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等海域,仅西沙群岛每年的产量就高达300多吨。
浅析黄流经济发展现状

浅析黄流经济发展现状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黄流经济发展概述•黄流产业结构分析•黄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黄流经济发展瓶颈与挑战•黄流经济发展策略与建议01黄流经济发展概述01020304地理位置黄流镇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部,靠近海边,距离省会海口市约为300公里。
人口与面积黄流镇人口约为5万人,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
经济结构黄流镇以农业、旅游业和加工业为主导,其中农业占据重要地位。
特色产业黄流镇的特色产业包括热带水果、蔬菜种植和海水养殖等。
黄流经济基本情况介绍农业产业化示范区黄流镇的热带水果、蔬菜种植和海水养殖等特色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区。
旅游目的地黄流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海滩、温泉等,有望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区域经济增长极黄流镇作为海南省的重要沿海城镇,具备发展沿海经济的优势,有望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极点。
黄流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黄流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历史背景黄流镇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黄流镇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和加工业。
现状分析目前,黄流镇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才流失等问题。
然而,随着政府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视以及黄流镇自身发展的需要,未来黄流镇有望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02黄流产业结构分析黄流镇的农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主要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为主。
农业占比较大黄流镇的农业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缺乏规模化经营黄流镇的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农业科技水平低010203技术创新不足黄流镇的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海南海岸带旅游开发及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湾、 玉带滩) ,文 昌高隆 湾 、 清澜 湾 、 东郊椰 林 ( ,临 滩)
高角 、 儋州 光村银 滩 、昌江棋 子湾 、乐东 龙沐湾 等 。
海滩 和 海湾 的滩 面空 阔 、平 缓 、砂质 细 软 ,集
碧海 、 天 、银 沙 、 洲 于一 体 ,海 湾周 边 向陆 方 蓝 绿
多青 峰 、 岭 、 葱 奇石 、海岬 ,景 观优 美 、 境宜 人 。 环
21 0 1年 9月
Se p.201 1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 I E E J R AL O R P C G C L UR H N S OU N FT O I AL A RI U T E
第 3 卷 第 9期 1
Vo . ,No9 131 .
海南海岸带旅游开发及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①
t a o rs e eo m e ta d c n tu t n o h e o n s fe vr n e t ld m a e o sa e c i d h ttu im d v lp n n o sr c i ft e s r us e so n io m n a a g ,c a tld srbe o i
2 1 海 口 、文 昌 地 区 .
积岩 。主要 分 布 于海 南 岛东 部 、东北 部地 带 ,南 部 分布 零 星 。海 口至 昌江一 带 为玄 武岩 ,主要景 观有 儋 州 龙 门激 浪 、 浦 千年 古 盐 田 。文 昌至琼 海 等地 洋 为 花 岗岩 .主 要 地 貌 景 观 有 三 亚 天 涯 海 角 、崖 州 湾 、陵水 南 湾猴 岛 、 文昌 铜鼓 岭 和抱 虎岭 等 。
t e b sc r q ie n s o u ti a l e e o me ta d c a tle vr n n a r tc in tr ee a u e h a i e u rme t fs san b e d v lp n n o sa n i me t lp o e t a g td me s r s o o
关于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建议

关于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建议蔡志晖酒本2班 201411490208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四面环海,具有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中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问题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海南的建设与发展的几项要求包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海南特色优势,全面提升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形成人文智力支撑。
根据这几点要求,我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环境保护;素质与形象的提升;打造本土特色;重视发展服务业。
首先海南省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发展旅游业必须要重视环境问题,旅游发展离不开环境,所以在发展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同事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其次,旅游发展很大一部分靠当地人文环境,海南是一个独立的岛屿,这让海南省在拥有优势条件的同事也相对闭塞,所以,我们必须加大教育力度,提升当地居民的素养。
然后,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特有的民族特色,海南省因为前期的闭塞,拥有许多其他地区没有的独特的地域文化,需要大力推广,形成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
最后,旅游发展靠服务,这是旅游业最重要的核心,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人员,加强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游客有一种家的温馨感。
二、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问题不足之处建议如下(一)环境保护方面1、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和游客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政府推动的重要战略,旨在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数字化趋势日益加剧,跨境电商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把握市场机遇,规避风险,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即其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 进行全面剖析,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发展方向,促进跨境电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蓬勃发展。
通过研究目的还可以为相关产业提供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贸易繁荣。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跨境电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国际影响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进行分析,通过揭示其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以及展望其发展前景,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政府部门: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帮助其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 对于企业: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商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抓住市场机遇,应对挑战。
3. 对于学术界:可以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研究方法,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4. 对于社会:可以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跨境电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资源和生产潜力分析

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资源和生产潜力分析【摘要】海南农村户用沼气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生产潜力。
本文通过对海南农村户用沼气资源概况、生产现状、发展潜力、环境影响和政策建议进行分析,揭示了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前景和策略。
研究发现,海南农村拥有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可用于沼气生产;当前的沼气生产水平较低,但潜力巨大;沼气发展对环境有重要影响,需要科学规划。
本文建议政府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农户参与沼气生产,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理的政策支持,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海南、农村、沼气、资源、生产、潜力、环境、政策、前景、策略、重点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资源和生产潜力分析引言当前,海南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面临着技术不成熟、农民意识不足、政策支持不力等多方面的挑战。
有必要对海南农村户用沼气资源和生产潜力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空间,为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只有在深入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推动海南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资源和生产潜力分析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海南农村户用沼气资源的概况,分析当前海南农村户用沼气生产现状,评估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潜力,探讨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资源和生产潜力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村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实现农村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友好发展的目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为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未来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人们的不合理开采利用资源,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各种环境问题也越发激化;加上各种自然因素,环境迅速瓦解。为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解决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全民做到保护环境,把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把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 环境问题 解决措施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1地理区位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2012年末常住人口886.55万人,比上年增加9.17万人。全省人口出生率14.66‰,死亡率5.81‰,自然增长率8.85‰。 2013年海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55.3亿元,是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达到5147美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09.4亿元,是2007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5%;固定资产投资2145.4亿元,是2007年的4.2倍,年均增长35.1%。 2 环境问题的若干特点 2.1 从地理环境看,海南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环境问题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海南省周围拥有较大的海洋空间和大气空间,大气循环主要受到南海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大气污染具有较强的稀释能力。另一方而,海南省是一个孤岛,地形中高周低,河流短促,雨水易冲涌入海,这决定了海南省的水循环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途径,很难通过其他的途径取得补偿,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是海南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 2.2 从环境现状看,海南省局部地区己出现了生态失调现象,但全岛的自然环境并未恶化,五十多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滥砍乱伐,海南天然林而积大幅度减少,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重,一些河流枯水期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江河含沙量增大,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2.3从发展趋势看,海南的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矛盾,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很重,海南今后的经济发展重点仍然是热带高效农业、工矿业和旅游业,而热带大农业中的种植业、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发展,要求有较好的陆地自然生态环境和海洋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国际旅游业岛发展,要求为旅客提供清闲、舒适和优美的环境。如果日前这种环境遭到破坏,就等于毁了热带大农业、水产业和旅游业,海南的自然资源不仅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可能转化为劣势。此外,海南今后要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必须保持一个优美的环境。显而易见,海南省未来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 但是,随着海南今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环境恶化。热带大农业的开发,不可避免地要扩大种植面积,导致盲目毁林开荒、滥垦乱伐或对土地进行掠夺式地开发,造成森林而积日益缩小.大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局部气候变异,引起生态失调等问题;随着工矿业的开发。“三废”的排放总量必然大量增加.如果工业大局不当,管理不善、处理不利,则往往会引起严重污染,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造成危害;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也必然带来大量的环境问题。 3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关于江河水质下降和水污染防治问题 海南省江河水质面临着工业污染依然严重,生活污水污染日益加剧和农业面源污染口益突出的严峻形势。据2006年1月结束的海南省入河排污CI普查,全省有52.65%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总量为25727.08万吨,其中生活类占78.92%k,工业类占15.84%。三条江河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年接纳工业废水1029.1万吨,化学需氧量4210.3吨。此外,江河水质还遭受农业面源污染的威胁,处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叠加、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的态势。2004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省江河湖库水质总体较2003年有所下降,部分中小河流水质恶化,水污染己经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水污染防治有待加强。 为此建议: 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所有的工业企业都要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同时加强污水日常监测,保证达标排放。污染大户要限期整治,否则依法责令停业、关闭、搬迁。新建工业企业必须严格进行“9评”依法、依标准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并有效运行。 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要分期分批整治,先抓好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沿岸城镇的污水整治。优先考虑建设龙塘、定城、金江、加积的污水处理厂。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一是所有的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大型养猪场要并入工业污染范围监管;二是要教育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三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 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方面,要按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加快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加强水源监管和水质监控,保证饮用水质安全。 此外,要加强中部地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确保水资源总量保持稳定,使江河湖库保持一定的自净能力。 3.2 关于近岸海域污染和破坏问题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恶化趋势明显,赤潮现象时有发生。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污染,一是近海生产经营活动如海水养殖、沿海高位池养虾、采钦等对近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二是生活污水的污染,城乡生活污水和一些沿海饭店、宾馆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水;三是工业污染,一些企业不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向海洋排放超标废水,也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此外,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珊瑚礁、红树林资源遭破坏的现象也偶有发生。虽然近海破坏珊瑚礁的行为有所遏制,但到远海如西沙群岛海域开采的现象仍有发生,炸鱼毒鱼以及偷采、贩运、买卖、加工珊瑚礁的违法行为破坏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由于建省前后一些沿海地区育目从事挖塘养殖、无序经济开发等活动,红树林遭受大规模破坏。1982年全省红树林有72639亩,至1998年减少约59000多亩,遭受毁坏近13000亩。《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出台后,破坏红树林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省红树林面积58950亩。 防治海洋污染,要抓住两点,一是控制海上污染,二是控制陆源污染。从目前来说,控制陆源污染是主要环节。1要加强对近岸海域使用功能的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产业结构;2强化近岸海域的环境管理,坚决把住建设项目的坏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3要加人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海洋环境违法违规事件;4要对重点海洋开发区如海日湾、三亚湾、陵水新村港、万宁东澳小海等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海洋污染,防治赤潮灾害;5沿岸城市和旅游点,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6要重视防治旅游污染,加强旅游业的环境管理。 保护珊瑚礁资源,要认真贯彻《海南省珊瑚礁保护规定》,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有关市县、有关部门保护珊瑚礁的责任机制,加大力度打击破坏珊瑚礁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减少保护区内的经济活动,加强珊瑚礁旅游观光活动的科学监控与管理。建议抓紧研究设立西沙群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加强对西沙群岛等珊瑚礁核心区的保护与管理,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稳定。 3.3 关于森林生态功能退化和森林质量总量提高问题 我省的生态公益林破坏较为严重,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原始林覆盖率从1950年的35%下降到1987年的7.2%,现在仅有4%左右,天然林面积现存将近60万公顷,覆盖率19%,58%的天然林郁闭度从50年代的0.8下降到现在的0.4-0.5;海防林带遭受破坏,曾出现200多公里长的缺口,目前虽有好转,但仍有大量断带,有些地段虽未出现断带,但质最较差,目前,破坏天然林、海防林、红树林和水源林的违法行为仍在禁止不断,在中部山区,破坏天然林开垦种植的现象时有发生;沿海各地毁林搞旅游开发、毁林采钦、毁林挖塘养殖等开发活动致使海防林和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江河流域沿岸,毁林开垦破坏水源林的势头没有得到完全遏.止,生态公益林不断遭受破坏,致使森林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下降.因此,必须加人保护力度,提高天然林、海防林、红树林和水源林的总量,切实改善我省森林的结构和质量。 为此建议: 第一,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天然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以最高的责任感、最大的代价、最有力的措施加以保护.要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推进天然林保护和封山育林工程的实施,加强以保护天然林及其生物群落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采阀,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的违法行为。 第二,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强海防林和红树林的保护和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使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活动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要严格执行海防林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严禁在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内进行毁林开垦、采钦和挖塘养殖等开发活动,对己造成破坏的,要实行强制退塘还林、退耕还林,做好缺口、断带的造林工作,实现我省沿海防护林带的合拢.在国家特殊保护林带以外的海防林带内进行开发活动的,要符合有关管理规定,要认真执行《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切实加强红树林的保护,对己在红树林内开挖的养殖塘,要坚决填塘复林,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红树林疏林地的抚育和造林力度,争取适宜红树林生长的沿海滩涂全部造上红树林. 第三,强化水源林保护力度,认真执行森林法的有关规定.要重耕还林工程,提高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森林保护的规定,坚决禁止在25度以上的坡地毁林开垦。凡是己在25度坡度以上山体毁林开垦的,要立即禁止,实行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25度以下的,如需开垦、砍伐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此外海南现存在的环境问题还有关于发展林业产业问题,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监管问题,关于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做到保护水资源,因为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维护人类生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之一;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搞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控制工业污染;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光靠依靠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同时运用法律手段,才能更有成效,所以要加强环境立法。 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海南今后应集中力量加强环境区域规划与研究、环境监测和分析技术研究、森林动态环境研究、热带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等,把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把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时祥,海南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海南人大,2006.10 [2]吴贻春,海南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科技广场,2007.6 [3]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海南红树林保护规定,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