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

合集下载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摘要】海洋文化是海南海洋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撑之一。

海洋文化丰富多彩,包含丰富的渔文化、航海文化、海洋风物画等元素。

海南作为海岛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如优美的海滩、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和独特的海洋风景。

海洋文化对海南海洋旅游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有助于提升海洋旅游的吸引力。

海洋文化也在海南海洋旅游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

未来,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的积极互动将继续推动双方的发展,海洋文化的传承对海南海洋旅游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海南海洋旅游开发也需要注重海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南海洋旅游开发,内涵,特点,资源优势,推动作用,产品设计,前景,积极互动,传承,保护与传承。

1. 引言1.1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海洋文化包含了海洋民俗、海洋传说、海洋信仰、海洋风俗等多种元素,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敬畏、依赖和热爱。

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海洋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提升人们的海洋意识和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海洋文化也是连接人类和自然的纽带,让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共同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在当今社会,随着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洋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海洋文化的传承和挖掘,不仅可以为海洋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对海洋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对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2 海南海洋旅游开发的现状海南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风景名胜。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海南海洋旅游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未来展望:展望海洋资源的未来利用和发展趋势

未来展望:展望海洋资源的未来利用和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对地球的侵占不断加剧,陆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接近极限。

与之相反的是,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空间之一,却被长期忽视、较少开发利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同时,各国也在加大对于海洋资源的保护力度,以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海洋资源的未来利用和发展趋势。

一、海洋新能源的开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能源需求的急剧攀升,目前的传统能源供应已经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而海洋新能源,如海洋风电、海洋光能、海洋热能等,由于其可再生、没有污染、无竞争等特征,已成为国际能源研究领域的热门之一,也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据预测,到2050年,海洋新能源将占据全球能源消费的七分之一,成为未来国际能源市场的热门之一。

为此,各国相继开展海洋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海洋新能源产业化的力度,将海洋新能源作为战略性产业来进行发展。

二、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海洋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很多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活性成分,对人类有着不同程度的医学价值。

近年来,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全球医药领域研究的热门之一。

目前,海洋药物已经开始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如鲨烷、多刺菌素等就已经被应用于临床治疗。

三、海洋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海底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铅、锌、金、银等岩矿资源,以及锰结壳、多金属硫化物、深海沥青等海洋矿产资源。

而且这些资源是具有稀缺性的,风险较高。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矿产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深海矿产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各国也相继加大对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力度,以争取海底矿产资源的利用权。

四、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展现海洋文化和推动海洋保护的重要途径。

海洋旅游产业包括沿海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等。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到海边旅游,尤其是一些有着美丽海岸线和百岛群岛的地区。

海岛开发利用形式

海岛开发利用形式

海岛开发利用形式
海岛开发利用的形式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形式:
1. 旅游开发:海岛的自然风光、海滩、海洋生物等资源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因此可以开发海岛旅游项目,如度假村、海岛游、海上运动等。

2. 渔业开发:海岛周围的海域通常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可以发展渔业,如捕鱼、养殖、水产加工等。

3. 能源开发:海岛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风力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海洋能发电站等。

4. 矿产资源开发:海岛可能拥有一些矿产资源,如铜矿、铁矿、煤矿等,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 海洋科研:海岛可以作为海洋科研的基地,进行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研究。

6. 交通运输:海岛可以作为海上交通的枢纽,建设港口、码头、航道等设施,发展海上运输业。

在进行海岛开发利用时,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避免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和许可。

论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对策

论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对策

论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对策
我国的海洋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着长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
洋生态系统。

但是在开发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特点及其对策。

一方面,我国的海洋旅游资源具有潜力大、规模大的特点,但是
在开发中也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人为破坏。

因此,我们需
要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

同时,在开
发新项目时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旅游活动不对环境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我国的海洋旅游资源具有色彩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的
特点,包括海上运动、海滨旅游、海岛旅游、海洋文化等多种形式。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开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发
策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与丰富度,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海洋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
游客来到海洋旅游区域,推动我国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空间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潜力。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是指人类对海洋空间进行科学探索和综合利用的活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旨在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章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方式2.1 海洋风能开发利用海洋风能是指通过利用海洋上的风力发电,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

海洋风能开发利用方式包括建设海上风电场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海上风电场利用海面上的风力,将其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则是通过将海洋上的风力转化为机械能,再经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海洋风能开发利用具有潜力巨大、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

2.2 海洋潮汐能开发利用海洋潮汐能是指利用海洋中的潮汐能量进行发电。

海洋潮汐能开发利用方式包括建设潮汐发电站和潮汐能发电设备。

潮汐发电站利用潮汐能产生的水流动力,通过水轮机等设备将其转化为电能。

潮汐能发电设备则是利用潮汐能产生的水流动力直接发电。

海洋潮汐能开发利用具有稳定可靠、可预测性强等特点。

第三章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3.1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主要包括海洋油气勘探、海洋油气开采和海洋油气加工。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3.2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矿物资源是指海底蕴藏的矿产资源,如锰结核、硫化物、磷酸盐等。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包括海底矿产资源勘查、海底矿产资源开采和海底矿产资源加工。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和广阔的开发空间。

第四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4.1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是指海洋中的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水生动物资源。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包括捕捞、养殖和加工。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4.2 海洋药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药物资源是指海洋中的各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海洋文化是指人们在海洋环境下所创造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海洋文化不仅包括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还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气候等方面的文化元素。

海洋文化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

海南的海洋旅游开发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乌鲁木齐、三亚、琼海等众多优美的海滩和独特的海域生态系统,为海洋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海洋旅游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游览项目,还为人们提供了观赏海洋生物、体验海洋文化的机会。

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密不可分。

海洋文化是海洋旅游的核心元素之一,也是海洋旅游的重要推动力量。

海洋旅游可以向游客传递海洋文化,增加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的关系非常密切。

海洋文化是海洋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海洋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

海洋文化可以通过海洋旅游来得到传承和发展,海洋旅游也可以通过海洋文化来提升其内涵和吸引力。

海洋文化不仅可以为海洋旅游提供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还可以为海洋旅游提供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动力。

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应该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海洋旅游开发需要依托海洋文化来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而海洋文化也需要通过海洋旅游来实现传承和发展。

只有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够实现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海洋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大对海洋旅游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加强对海洋文化产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家投资海洋文化项目。

社会应该加强对海洋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海洋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实现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是地球上数量最丰富、最广阔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不仅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和水源,还可能是人类未来的能源来源。

因此,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一、海洋资源概述海洋资源主要包括食品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其中,食品资源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资源之一,包括鱼类、虾、蟹等水生生物。

矿产资源主要指石油、天然气、盐、钻石等。

能源资源指的是海洋潮汐、风能等。

可以说,海洋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海洋资源的利用1.渔业作为最早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之一,渔业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基础之一。

在现代社会,世界各国的渔业已经不再是原始的捕鱼和自然生产的状态,而是进化为一种高度科学技术的产业。

2.矿产开发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采技术越来越成熟。

不过,矿产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应该谨慎对待。

3.海洋旅游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了海洋资源利用的重要方面之一。

海洋旅游的资源包括了海岸线上的沙滩、海洋公园、深海潜水、水上运动和冲浪等。

它的发展既能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又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增强生命体验的机会。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面临的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海洋污染、港口开发、海域围垦等方面。

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中,人们必须保持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开发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

2.国际争端问题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海洋领土争端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各国为了争夺海洋资源的开发权,不断在领海、大陆架等地区制造争端。

海洋资源的开发需要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以及各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原则。

四、未来海洋资源的发展趋势1.科技驱动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中,科技的使用将越来越普遍。

人们将依托高科技手段,实现海洋资源的智能化、精准化开发。

比如,人工智能、无人船、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逐步应用将助力海洋资源的开发。

2.多样化开发未来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将趋于多样化。

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

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

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海洋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相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方案,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

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1 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是海洋中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对于许多沿海国家来说,渔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渔业资源,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制度,包括渔业许可证制度、渔业捕捞配额制度等,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加强渔业科研力量,推动渔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最后,加强国际渔业合作,共同管理和保护渔业资源,避免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的问题。

1.2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中的重要能源资源,对于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挑战,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1.3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实现海洋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安全、便利的旅游环境。

其次,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管,确保旅游活动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提高海洋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2.1 海洋污染防治海洋污染是当前海洋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污水处理和废弃物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污染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2011-12-07 23:33:11|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张子昂(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南京210096)摘要: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活动之一。

但海洋旅游的研究相对滞后于海洋旅游的发展与实践。

本文首先对海洋旅游活动以及海洋旅游资源进行定义;其次,在参照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和其他分类方法,阐述了海洋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对海洋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资源条件,建立海洋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资源开发内容;再次,根据我国海洋的区划,列举了我国海洋旅游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主要海洋区;最后,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和新兴的海洋旅游项目并对未来的海洋旅游项目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旅游;海洋旅游资源分类;我国海洋区划;海洋旅游项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丰富的海洋已经不再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海洋自然气候多变,景观变换纷呈,带给人们不同的视听享受。

相对于陆地旅游,海洋旅游具有她独特的韵味。

为了系统的研究,清晰的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定义是基础。

一.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一)海洋旅游的概念从广义范畴来看,海洋与陆地相对应,把主要活动范围在陆地的旅游称为陆地旅游,而把主要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称为“海洋旅游”。

从狭义范畴来看,周国忠认为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依托海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原则,所展开的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海洋游览、娱乐、度假、体育、教育、探险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1]。

中国海洋大学董玉明认为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

依据国际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我认为海洋旅游是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原因,离开常住地来到具有海洋空间的区域的非定居性和暂时性停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海洋旅游的特点海洋旅游活动除了具有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暂时性、流动性、经济文化性外还具有参与体验性、保健性、异质文化性等特征。

高度参与性:海洋旅游提供众多活动如海水浴、日光浴、海上运动等,需要游客身临其境,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符合世界旅游的潮流。

保健性:海水比热系数大,冰海气候适宜,气温变化不大,能够使人体内的代谢稳定,内脏负担均衡,对人体健康起着稳定作用。

异质文化性:海洋文化自身的开放性、外向性、求新性等文化特性与内陆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别[3]。

(三)海洋旅游资源概念海洋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近海、中海、远海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综合,包括未开发的资源和已开发资源[4]。

在海洋的自然环境中(包括海滩、海岸、礁石、海岛、海港、海滨等),通过人类的规划开发和管理,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要,从而引起旅游者旅游的动机,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海洋资源[4]。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18972-2003)中旅游资源的定义,我将海洋旅游资源定义为凡是和海洋有关的、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人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四)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海洋旅游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变动性、参与性、脆弱性、地域性等特点。

(1)多样性和综合性在陆地上存在的自然旅游资源,海洋大部分也不缺乏,例如陆地上的山脉、地质节理景观、日月星辰观测、天象气候变化等,景观、近代航海遗迹和建筑、渔业旅游商品等,与陆地旅游景观相得益彰,各有特色。

(2)变动性海水潮汐现象、海市蜃楼等光影景象、海洋生物生存景观等等,这些最熟悉的海洋旅游景观可预见性和固定性较弱,波动性较大,一方面由于可与而不可求的海洋景观而成为稀缺,从而一旦出现就能吸引大量游客。

另一方面变动性大也影响了海洋旅游资源吸引力持久性,从而造成旅游者数量的季节性波动。

(3)参与性银白的沙滩、蔚蓝的海水、灿烂的阳光是传统的海洋旅游吸引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增了如游艇、水上滑板、快艇、潜海、海泥浴等,这些体验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主要特色的海洋旅游产品也深受旅游者欢迎。

(4)脆弱性2004 年印度洋海啸造成15.6 万人死亡,是世界近20 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遇难者中不乏大量的西方旅游者,以海岛为特色的普吉、马尔代夫等海洋旅游目的地形象受到极大冲击。

庆幸的是在多方努力下,2005 年下半年普及、马尔代夫的旅游业逐渐走出海啸的阴霾[4]。

(5)地域性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貌)的影响,不同海域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水文、动植物等存在地域差异,从而导致海洋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4]。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与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在数量上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千姿百态。

将其合理的划分是研究海洋旅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海洋旅游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划分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划分:有自然海洋旅游资源和人文海洋旅游资源。

前者主要是指天然赋予的,如礁石岸滩、海岛、海洋生物(珊瑚礁、红树林)、潮夕气候、深海环境等;后者指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如海洋宗教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饮食文化、海洋体育竞技、海洋旅游节庆等。

2.按利用方式和效果划分:有观赏型、体验型、康乐型。

观赏型是以优美的海洋自然风光及自然奇观为主;体验型是以海洋民风民俗、海洋饮食、海洋宗教仪式等为主,如海上疍民的“以舟为居”就可体验渔民的生活习俗;康乐型是指以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造乐园为主,如水上乐园、水上度假村等等[5]。

3.按开发程度划分:可分为已经开发的、正在开发的、尚未开发的。

已经开发的,指已经开发且具有接待能力的海洋旅游资源;正在开发的,指已经进行规划,正在或即将开发的海洋旅游资源;尚未开发的,指尚未开始但具有吸引力的各种海洋旅游资源[5]。

我认为以自然海洋旅游资源和人文海洋旅游资源划分海洋旅游资源更为合理、科学。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18972-2003),筛选出有关海洋资源的主类、亚类以及基本类型。

如下表:虽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18972-2003)不是尽善尽美,有许多地方值得商议,但不可否认它在指导旅游资源行业的权威性。

(二)海洋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评价原则:(1)客观实际原则:海洋资源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其特点、价值和功能具有客观存在性,所以,在平价时应尊重事实,对其价值、功能和开发前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做到事实就是,恰如其分。

(2)全面系统原则:对涉及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和区位、投资、客源、施工等开发条件要给予总和、全面、系统的考虑。

(3)动态发展原则:海洋旅游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其涵盖的内容随着现代旅游者需求不断变化也在不断发展、充实和完善[3]。

(4)科学原则:评价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充分应用地理学、历史学、美学、经济学、建筑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而不能全部冠以“神话传说”,更不能相信和宣传带有迷信色彩的内容。

海洋旅游资源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一种经验型评价,也称主管评价。

如一般体验性评价法、美感质量评价法、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等。

(2)定量评价量化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定量评价的结果比较直观和准确。

对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用的较多的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赋分发、德尔菲法等。

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层次分析法(AHP)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期提出的,AHP 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首先建立两两判断矩阵,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

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6]。

(三)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特色原则、市场原则、竞争原则、保护原则、综合原则、效益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内容:根据《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对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内容结合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将旅游开发归纳为规划建设旅游景区、改善旅游交通、建设和完善旅游设施、开发旅游人力资源、开拓旅游市场等。

三.中国海洋旅游区划中国海域北起鸭绿江,南至曾母暗沙,东临朝鲜海和日本海域,跨40个纬度。

中国近海海域从北到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其中渤海是内海,其他三海为边缘海。

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是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到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渤海和东海的分界线是西起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东海和南海之间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延台湾浅滩南侧之台湾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

中国主要海洋旅游区概况(一)渤海旅游区1. 大连市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邻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

2. 秦皇岛市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西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

3. 蓬莱市蓬莱市位于山东半岛北端,濒临渤海和黄海。

4. 烟台市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的中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大连隔海相望。

(二)黄海旅游区1.青岛市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2.日照市日照地处中国沿海中段,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北临青岛,难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是一座新兴的滨海旅游城市。

3.连云港市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东临黄海,北接齐鲁,南连江淮,背靠云台山。

(三)东海旅游区1. 上海市上海市国际化大都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居我国大陆南北航运的中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 浙江省浙江省位于太湖以南,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相邻。

3. 厦门市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城在海上,还在城中”是厦门的最大特色。

4. 台湾省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海面,面积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四)南海旅游区1. 广东省广东位于岭南,中国大陆的南部,是中国南方经济的门户。

2.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广东省珠海东岸,近邻深圳,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以及260多个离岛组成。

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

3. 北海市北海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美丽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