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联检操作规程 -SOP
呼吸道九联检sop

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程序呼吸道感染概述一、气管和支气管等咽喉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统,。
指鼻腔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tract infectionupper(acute respir 常见病因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不仅性别职业和地区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
、,、。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肺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衣原体由病毒支气管扩张等细菌支原体、、、,、治疗时必及时治疗的原则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免疫荧光法介绍一、又称荧光抗体免疫荧光技术)technique(Immunofluorescence生物化学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技术、。
,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等于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1941。
Coons 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记而获得成功。
用荧光抗体示踪荧光抗体技术technique)。
fluorescent(antibody 用已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这两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
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用于检测或定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
,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还可进一步分做若干种。
,与放射免疫法相比荧光免疫法无放射性污染并且大多操作简便,,,便于推广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主。
呼吸道九联检技术手册

一、呼吸道感染概述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
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已报道的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嗜肺军团菌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是一种兼性细胞内致病菌,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军团菌科军团菌属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
其不抗酸,无孢子,无荚膜,类似于杆菌。
不能分解明胶、糖类或是尿素,同时,不可参加酵解反应。
嗜肺军团菌无色,也非自身荧光,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测试阳性,β-内酰胺酶阳性。
专性需氧,在自然界可长期存活,如在蒸馏水中可存活100d以上,污水中可存活一年,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菌落特征为灰白色,有光泽,湿润,圆形,凸起,并有特殊臭味,革兰氏染色不明显,多用镀银法或Giemsa法染色。
广泛分布于天然淡水环境或人工水域中,在阿米巴体内寄生,亦可感染人巨噬细胞,在其胞内繁殖和杀死人巨噬细胞,是引起军团菌病(军团菌肺炎)的重要病原体。
军团菌病在国内外时有爆发流行,中央空调冷凝塔水系统是引起军团菌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死率较高。
目前已知军团菌有48个种70多个血清型,其中嗜肺军团菌有15个血清型,血清型-1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院内感染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
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SOP

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规范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及操作人员:呼吸道标本培养和涂片检检查;检验科工作人员。
(三)支持性文件:《WST805-2022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指南》、《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四)标本类型:痰、咽拭、支气管肺泡灌洗吸出液、支气管冲洗液或刷子、肺穿刺液等。
(五)标本采集时间: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
(六)标本采集方法:1、咳痰:适用于肺部感染患者,特别是重病监护室(ICU)及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肺脓肿(咳痰非最适标本)、可疑细菌性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
咳痰前,患者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指导患者咳出深部痰,勿留取唾液和鼻咽腔分泌物。
2、气管吸出物:仅当气管插管的患者出现肺炎症状时(如发热或浸润),可采集气管吸出物标本。
从气管中吸痰,用无菌容器留取送检。
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向小支气管和肺泡中注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在40mL~80mL回收的灌洗液中包含约1mL支气管末梢和肺泡中的分泌物;弃去前段可能污染的部分,收集其余部分后立即送检。
4、保护毛刷标本: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亚段支气管可疑感染部位,经支气管镜刷检孔推出双层套管中的毛刷(远端填塞聚乙二醇),刷取脓性分泌物,采样后将毛刷回收入双层套管并退出纤维支气管镜,用无菌剪刀剪断毛刷,置于含lmL生理盐水的无菌容器中(仅供需氧培养),快速送检。
5、气管穿刺法在环甲膜下穿刺抽取痰液,收集标本,适用于厌氧菌培养。
6、棉拭采集法用无菌棉拭子轻轻擦拭病人鼻咽部黏膜,留取标本,置无菌试管内送检。
(七)标本拒收标准:1、申请单姓名、科别、床号与标本的标签不符。
2、痰标本呈水样或唾液样。
3、痰涂片白细胞<10/低倍视野,上皮细胞>25/低倍视野。
4、标本容器溢漏,无瓶盖。
5、痰标本留取放置时间太长,超过2小时。
呼吸道九联检SOP

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程序一、呼吸道感染概述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
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免疫荧光法介绍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
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
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
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用荧光抗体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
这两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
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还可进一步分做若干种。
呼吸道九联检SOP

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程序一、呼吸道感染概述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
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免疫荧光法介绍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
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
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
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用荧光抗体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
这两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
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还可进一步分做若干种。
标准操作规程(SOP)——呼吸道标本采集

标准操作规程(SOP)——一、目的本SOP是为了保证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确保采集标本的质量而制定。
二、范围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所有技术人员进行呼吸道标本的采集。
三、程序(一)生物安全要求采集疑似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呼吸道标本时,采集人员需以BSL-3级防护;一般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标本的采集以BSL-2级防护。
具体参见“生物安全个人防护SOP”。
(二)材料1.无菌拭子:聚丙烯纤维头的拭子2.15-mL离心管3.常用的采样液配制:常用的上呼吸道采样液有:pH7.4~7.6的Hank's或MEM液400mL。
加入庆大霉素(50 mg/mL)0.8mL,多粘菌素B(250μg/mL)3.2mL。
加入抗菌素以后重新调节pH值为7.4,配制好以后,分装每个采样管2~3mL,-20℃冻存。
4.压舌板(三)实验步骤1.采集呼吸道标本呼吸道标本:包括鼻拭子、咽拭子、鼻咽抽提物、鼻洗液、咽漱液。
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的前3天,不超过7天。
(1)鼻拭子:采集者左手扶住患者的下颌部,右手持无菌拭子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
以另一拭子擦拭另侧鼻孔。
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在采样液中挤压拭子头部数次,用力折断拭子的尾部,将拭子的尾部弃去。
(2)咽拭子:左手用压舌板压住患者的舌头。
右手持无菌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在采样液中挤压拭子头部数次,用力折断拭子的尾部,将拭子的尾部弃去。
亦可将鼻、咽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
(3)漱口液:用10mL生理盐水漱喉。
漱时让患者头部微后仰,发“噢”声,让生理盐水在咽部转动。
然后,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
(4)鼻洗液:让患者取坐姿,头微后仰,用移液管将5 mL生理盐水注入一侧鼻孔,嘱患者同时发K音以关闭咽腔。
然后让患者低头使生理盐水流出,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
重复此过程洗两侧鼻孔。
(5)鼻咽抽取物:常用于采集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
呼吸系统感染21联检检测试剂盒标准操作规程

s呼吸系统21联检检测试剂盒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明确呼吸系统21联检检测试剂盒检测的操作规程,指导检验人员正确进行基因芯片检测。
2 适用范围2.1 适用于进行呼吸系统21联检检测试剂盒检测的检验人员。
2.2 适合仪器:常规基因扩增仪、恒温杂交箱。
2.3 方法原理:采用PCR和DNA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
2.4 样品要求:泌尿生殖道样本。
3 职责实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4 试剂来源《呼吸系统21联检检测试剂盒》(昆明寰基生物芯片开发有限公司)。
5 质控物阴性对照来源于试剂盒6 检验方法6.1 仪器和耗材6.1.1 无菌操作台;6.1.2 基因扩增(PCR)仪(适用0.2ml PCR薄壁管);6.1.3 取样器(0.5-10μl、40-200μl、200-1000μl);6.1.4 台式离心机(转速可达12,000rpm);6.1.5 恒温培养箱(可恒温42℃)或可调42℃的保温台6.1.6 水浴恒温振荡器(可恒温25℃);6.1.7 载玻片架及玻片洗脱容器2个;6.1.8 芯片激光扫描仪(Axon GenePix4000B);6.1.9 PCR扩增所需一次性耗材。
6.2 检测前准备6.2.1 芯片洗脱液配制(若10%SDS出现白色絮状沉淀,请于42℃条件加热至溶液透明后再使用)6.2.1.1 在芯片洗脱容器中按照蒸馏水(或纯化水): 20×SSC: 10%SDS =100:5:1 配制洗脱液Ⅰ,洗脱液配制总体积应满足浸没芯片;6.2.1.2 在芯片洗脱容器中按照蒸馏水(或纯化水): 20×SSC: 10%SDS =400:1:4 配制洗脱液Ⅱ,洗脱液配制总体积应满足浸没芯片;6.2.1.3 洗脱液一次配制可连续使用15天,每个试剂盒中提供的洗脱液在一个月内用完。
6.3 样本处理1.用移液器将20μl Protreinase K加入一个干净的1.5ml离心管中。
呼吸道九联检简要操作规程

呼吸道九联检简要操作规程一采血要求1. 静脉血,指尖血(儿童)2. 拒收溶血标本。
脂血标本不影响检测。
二所需实验仪器和设备1. 荧光显微镜2. 洗盒,湿盒3. 摇床4. 15微升和150微升量程的移液器5. 1000毫升量筒,1000毫升玻璃容器三准备工作:提前30分钟取出试剂盒恢复至室温,同时将试剂②中的成分加入1L蒸馏水,摇匀直至完全融化。
四试验步骤:25ul血清+25 ul PBS溶液↓混匀取混合后的液体30ul↓加150ul吸附剂[⑦]↓混匀,静置1分钟离心4000转10-15分钟↓在载玻片上每孔加15ul上清液↓放入湿盒37度温育60分钟↓用PBS洗液冲洗载玻片后,浸泡在PBS洗液中并放在摇床上摇动10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自然晾干或吹干,每孔加入15ul结合物[⑤]↓放入湿盒37度温育30分钟↓用PBS洗液冲洗载玻片,浸泡在PBS洗液中并放在摇床上摇动10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自然晾干或吹干↓加封闭介质盖上盖玻片观察结果注意事项:1,加样时,移液器不要触碰离心管底部的沉淀和九联检包被孔2,实验结束后,九联检片子最好在2-3小时内观察,第二天观察不影响结果判断。
若需保存,需冷冻避光。
3,结果判断第2,5,6,7,8,9包被孔的阳性细胞为荧光均匀分布在包被细胞上,并且为明显的绿色;阳性细胞数占3%以上时,报阳性,其余阴性。
4,PBS常温放置一星期不影响实验结果,但要保证在此期间不被污染5.若实验室没有摇床,洗涤过程中中间换一次PBS,同样能达到洗涤效果,而不需要震摇郑州安图绿科生物有限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效日期: 2007年1月1日责任科室: _________________ 页码: 第1页共 2页________________医院检验科_____室(SOP)文件撰写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2007年7月31日启用日期:2007年8月 1 日二零零七年七月一日制编写修改内容及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2007年1月1日责任科室: _________________ 页码: 第1页共 2页批准页根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年,第三版),化学放光仪(Anthos lucy), 洗板机(Anthos fluido)使用说明书;免疫检验有关试剂盒、质控品的使用操作说明书;《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医院内部有关管理制度、生物安全制度的规定和要求,临床免疫检验操作规程文件NO.2版经实际运行,现予以批准通过,于 2007年 8月 1日起生效并开始实施。
免疫室和检验科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严格遵照执行。
(NO.2版依据检验技术和我科工作发展及管理工作的需求进行的补充完善和改进另行通知)。
任何个人不得更改,实际工作中如发现不妥之处,请按程序以文字形式向审核人汇报;在未经批准人同意/批准新文件之前,仍执行此文。
_____________医院检验科2007年7月31日编写修改内容及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2007年1月1日责任科室: _________________ 页码: 第1页共 2页呼吸道九联检操作规程1.项目中文名称: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项目英文名称:PNEUMOSLIDE IgM2.实验原理与方法:2.1 原理: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与吸附在载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
样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涤步骤中除去。
在下一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
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2.2 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3.设备性能参数:4.标本的要求:需由专业人员无菌静脉穿刺采集血液。
使用消毒或无菌技术能保持样本的完整性。
血清样本采集后如不在8小时内检测应2~8 ºC冷藏,如7天内不检测,则应冷冻(-20ºC)保存。
不要反复冻融以防止免疫球蛋白滴度降低,特别是IgM。
不要使用高血脂或污染的血清。
若样本中含有微粒要离心使之澄清。
4.仪器:荧光显微镜5.试剂厂家及名称:西班牙VIRCELL公司6.操作步骤:1. 使用前,将所有试剂平衡至室温。
载玻片平衡至室温后再打开。
2. 样本的稀释:按1:1比例稀释血清样本,即25µL血清加入25µL PBS2中。
阴阳性对照34不需要稀释。
3. 用抗人IgG吸附剂7处理稀释后的血清:将30µL稀释后的血清加入150µL吸附剂中,彻底混匀。
阴阳性对照3和4不需吸附剂处理。
处理后的血清要离心10-15分钟除去沉淀,以防干扰检测。
4. 在载玻片1的每孔中加15µL吸附剂处理过的血清(一份样本对应一个载玻片)。
在一个载玻片的每孔中加入15µL不稀释的阳性对照3,在另一个载玻片的每孔中加入15µL不稀释的阴性对照4。
5. 将载玻片放入湿盒中,37℃温育90分钟。
6. 用PBS 2的缓慢水流冲洗载玻片1(避免直接冲入孔内)后,浸泡在PBS中并放置在水平摇床上轻轻摇动10分钟。
再用蒸馏水缓慢水流冲洗(避免直接冲入孔内)。
7. 载玻片1自然晾干。
8. 每孔加入15µL抗人IgM FITC结合物溶液5M(不需稀释)。
9. 将载玻片放入湿盒,37℃温育30分钟。
10. 重复6和7的洗涤步骤。
11. 加几小滴封闭介质6,小心盖上盖玻片。
编写修改内容及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2007年1月1日责任科室: _________________ 页码: 第1页共 2页12. 尽快用荧光显微镜在400倍放大率下观察结果。
如果不能立即观察,可将其避光放置于2-8ºC 不超过24小时。
* 简明操作程序(将风干改成晾干)7. 有效性判断每一次试验都应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以确认试验和试剂盒的有效性。
观察到的荧光模式应为:阳性对照: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对阳性质控的1-15%细胞出现苹果绿细胞核、胞浆或胞膜荧光(在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能同时观察到着色的合胞);军团菌、衣原体或立克次体中所有的细菌呈现出苹果绿荧光;支原体对阳性质控在细胞外围呈现苹果绿色荧光。
阴性对照: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无荧光,支原体、腺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细胞呈现红色。
编写修改内容及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2007年1月1日责任科室: _________________ 页码: 第1页共 2页8.样本结果判断阳性结果:可以观察到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对阳性血清的1-15%细胞的细胞核、胞浆或胞膜出现苹果绿色荧光(在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能同时观察到着色的合胞);军团菌、衣原体或立克次体中所有的细菌呈现出苹果绿色荧光;支原体对阳性血清在细胞外围呈现苹果绿色荧光。
阴性结果:可观察到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无荧光,支原体、腺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细胞呈现红色。
9.检验结果的解释1.每一批产品在放行前都要经过更加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Q.C.)的检验。
质控品可溯源到经过内部确认的参考血清盘。
2. 如果所有细胞或第10孔出现荧光表明存在抗核或抗细胞抗体,不能判为阳性,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
当质控孔中无荧光时一定要查明病因。
3. 由于非军团菌感染的病人中经常出现交叉抗体,军团菌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评价。
建议做较高稀释度的检测来提高阳性预测值。
4. 与说明书中所列结果不同不能判为阳性。
5. 在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的过程中,IgG和IgM抗体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初次感染时,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IgM和IgG均出现(IgM早于IgG出现);而再次感染时可能不出现IgM,因此IgG的检测是唯一有用的诊断方法。
在许多疾病中病人的一生都可能存在高滴度的IgG,而IgM 一般情况下仅在感染后2—3个月存在于血清中,因此是近期感染的一个有效标志物。
6. 九种病原体IgM抗体阴性及阳性结果的荧光染色图谱:阳性结果图谱:编写修改内容及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2007年1月1日责任科室: _________________ 页码: 第1页共 2页阴性结果图谱:10.检验方法的局限性1.本试剂盒用于检测人血清。
2. 建议用户仔细阅读和理解说明书,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才能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特别是样本和试剂的正确吸取以及仔细的洗板、温育的时间控制对获得准确结果都很重要。
3. 样本的检测结果应与临床评价以及其他诊断方法结合使用。
4. 本检测不能指出感染部位,不能单独使用。
5.抗体水平无显著上升时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6.在感染早期采集的样本可能检测不到IgG,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采用IgM检测,或者在14-21天后采集第二个血清样本,并与原标本同时检测来确定是否发生血清转换。
7.婴儿的IgG检测结果要作谨慎解释,因为出生前母体的IgG被动的传递给了胎儿。
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IgM检测是更为有用感染标志物。
8.单一样本抗体检测结果不能帮助作出近期感染的诊断。
应采集双份样本(急性期和康复期)同时检测来观察血清转化或抗体水平的明显升高。
9.对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的血清,用IFA检测时,支原体、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会在细胞上发生非特异性反应,这些血清不能用本方法评价。
质控孔用于检测这种现象。
在嗜肺军团菌和Q热立克次体中,有时血清会含有与卵抗原反应的抗体,所以使用卵黄囊固定抗原会出现非特异性荧光。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该血清就不能用IFA进行分析了。
10. 未对本检测在疗效随访方面的性能做过评估。
11. 除了肺炎外,未对本技术在肺炎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方面的性能作过评估。
11.产品性能指标1. 灵敏度和特异性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与另一个商品化的IFA试剂盒对照检测82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编写修改内容及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2007年1月1日责任科室: _________________ 页码: 第1页共 2页样本数灵敏度特异性IgM 82 94.4% 98.4%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肺炎支原体: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62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样本数灵敏度特异性IgM 62 96.8% 100.0%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Q热立克次体:与另一个商品化的IFA试剂盒对照检测74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样本数灵敏度特异性IgM 74 100.0% 97.6%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肺炎衣原体:与另一个商品化的IFA试剂盒对照检测61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样本数灵敏度特异性IgM 61 100.0% 98.0%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腺病毒: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74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样本数灵敏度特异性IgM 74 85.7% 97.0%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97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样本数灵敏度特异性IgM 97 93.8% 100.0% 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甲型流感病毒: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46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编写修改内容及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2007年1月1日责任科室: _________________ 页码: 第1页共 2页样本数灵敏度特异性IgM 46 94.1% 96.4%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乙型流感病毒: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40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样本数灵敏度特异性IgM 40 100.0% 96.4%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副流感病毒1、2和3型: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36份血清样本。
结果如下:样本数灵敏度特异性IgM 36 100.0% 96.3%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2.精密度分析内精密度: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由同一个操作人员在同一次试验中对3份血清(2份阳性和1份阴性)分别进行5组加样检测。
结果:滴度变化不超过一个稀释度。
分析间精密度:在5种不同条件下(不同操作人员或不同试验日期)对3份血清(2份阳性和1份阴性)进行检测。
结果:滴度变化不超过一个稀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