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获奖教案

孔雀东南飞获奖教案

孔雀东南飞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孔雀东南飞》的诗意、诗韵和诗境。

2.2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意境描绘和文化背景。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诗文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意境、诗韵和诗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意的角度欣赏《孔雀东南飞》,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4.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孔雀东南飞》:要求学生认真抄写诗歌,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5.2 作文练习:5.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让学生预习《孔雀东南飞》的相关背景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6.2 作业完成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诗文理解程度。

6.3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把握和创作能力。

7.1 教学内容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7.2 教学方法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7.3 教学效果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篇」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篇」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优秀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孔雀东南飞》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1. 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和创作年代。

2. 解释课文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简单介绍《孔雀东南飞》这首诗。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3. 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章:作者介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的了解和关注。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分析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3. 鼓励学生思考作者的生平对作品的影响。

第三章:诗歌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解释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元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元素。

3. 鼓励学生思考诗歌结构和形式对作品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主题和意象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解释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鼓励学生思考主题和意象对作品表达的影响。

第五章:作品欣赏和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作品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意思维。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作品魅力。

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

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

语文精选《孔雀东南飞》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等相关知识。

1.2.2 诗歌文本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文本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1.2.3 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命运的无奈感慨等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欣赏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2 教学步骤2.2.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孔雀舞的视频,引导学生对孔雀产生兴趣,进而引入诗歌的学习。

2.2.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2.2.3 诗歌文本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文本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2.4 诗歌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命运的无奈感慨等主题思想。

2.2.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

4.2 教学工具PPT、视频播放器、投影仪等。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5.2 时间安排每节课安排45分钟,共安排5节课完成本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1. 诗歌朗读:学生齐读或个人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孔雀东南飞》教案八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八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八篇《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B四、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4.《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5.《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__故事情节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课文《孔雀东南飞》)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课文《孔雀东南飞》)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课文《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1、把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构造(冲突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冲突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提醒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1、品尝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会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很多漂亮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上邪》(苍天啊)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

(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

“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行能的事情来说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南宋年间,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

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

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特别幸福。

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

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

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

唐婉再游沈园,和之。

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奇: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白娘子与许仙坚韧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

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妙的抱负就会实现。

今日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二、解题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

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愁思出门啼”)写兰芝 回
到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
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 第四部分(从“府吏闻此变”到“自挂东南枝”)写成亲的 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死抗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在一
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1、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 妻别离 2、孔雀徘徊返顾,为全诗奠定深沉 悲哀的基调 3、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 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 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 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 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 姥,及时相遣归。”
被遣归家
发展 兰芝抗婚 高潮
(“府吏得闻之— —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 —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 变——自挂东南 枝”)
结局
尾声
双双殉情
合葬化鸟
死别 殉情
歌揭 颂示 青封 年建 男宗 女法 反制 抗度 精罪 神恶
情节结构:
焦 仲 家 卿 刘 兄 刘 妹 家 兄
夫 妻

焦 母 婆 媳

问:此处写兰芝与 婆婆告别,用了语 言描写,表现了兰 芝怎样的性格?
却 与 小 姑 别 泪 落 连 珠 子
“新妇初来 时,小姑始 扶床;……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 忘 。”出门 登车去,涕 落百余行 (há ng)。
却 与 小 姑 别 泪 落 连 珠 子
问:与小姑 的告别表现 了兰芝怎样 的性格?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背景与概述】《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绚烂的明珠。

它热忱讴歌了珍贵的爱情,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语言漂亮、激情四溢,是一篇传世佳作。

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同学通过学习作品,品尝语言,分析意境,培育初步的文学鉴赏力气;陶冶性情思索人生,感受爱情的纯洁与珍贵。

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我发觉本首诗歌可讲的东西实在太多。

比如,在内容方面可以分析刘兰芝的艺术形象,可以分析刘兰芝的反抗方式的选择,可以分析导致焦刘爱情悲剧的缘由,还可以分析焦母变态心理;在艺术手法方面,可以学习通过共性化的人物对话塑造鲜亮的人物形象的手法,可以学习比兴手法和浪漫颜色的运用,可以了解双线交替推动的情节推动方式,还可以学习本诗繁简得当的剪裁和铺排的写作手法。

要想在短短的两节课的时间里,让同学对本诗有一个从零点起步到深刻的熟识,其难度是很大的。

毕竟应当讲些什么?怎么讲呢?新课改新课堂要求培育同学合作探究意识。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准备把讲什么的权利全权放给同学,即同学想听什么,我讲什么。

授课方式以同学自学──提问──争论为主。

结果,同学思维活跃,探究喧闹而踊跃,老师也从中受到启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并超越了预想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以同学自学为主,主要是了解诗歌大意,结合课下注解和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并对诗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老师的任务一是关怀同学回答有关字词方面的疑难问题,一是搜集同学提出的问题。

在下课之前,经过整理,我搜集到了以下问题:1、古代妇女要讲三从四德,其中有“夫死从子”一条,为何焦母可以不听焦仲卿的,反而要焦仲卿听自己的呢?2、焦母可以为焦仲卿纳妾,为什么确定要休了刘兰芝呢?3、焦仲卿和刘兰芝可以私奔吗?4、为什么不把刘兰芝假装送回娘家,说是探望老人,住几天,再接回去?5、刘兰芝漂亮、温存、贤惠,门户也不差,为何焦仲卿的母亲仍看不上她?6、古代女子被休了,怎么还会有人提亲?7、刘兰芝被休回家时自己宣誓不再改嫁,而在哥哥的逼迫下她为什么又答应再嫁,可最终又投水自尽?8、造成焦刘悲剧的根本缘由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吗?9、焦仲卿的母亲是位好母亲吗?10、为什么焦仲卿、刘兰芝会对爱情这么奋不顾身,值得吗?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很感爱好。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焦、刘爱情悲剧,封建家长制摧残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2、了解作品是如何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塑了反礼教、争自由的男女青年的艺术形象的。

3、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诵懂全诗,熟悉情节,探讨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朗读课文;梳理情节;学习小序及起句的作用。

【教学步骤】〖复习旧课〗抽查背诵《离骚》最后一段。

〖学习新课〗导入:请大家在音乐的伴奏下,自读课前提示,以及课后有汉关乐府的知识。

(教师打开网页。

展示课题、背景音乐(梁祝协奏曲)与背景图片。

)2、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见网页)3、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就要了解到另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了。

4、语文知识(强调:《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又称为“南北双璧)。

课文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关于“汉乐府”。

请看40页方框里的介绍。

五言诗起源与发展:(多媒体显示)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以五字句构成。

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孔雀东南飞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 ___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

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

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启发探究式教学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四)重点突破
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
点拨: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谴责。

兰芝离家时:善良
兰芝的再嫁: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
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
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一直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
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
(五)难点突破
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
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兰芝被休。

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2、阅读下面文字,寻找原因。

_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_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

_兰芝: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
点拨:真是“不顺父母”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莫须有”的罪名,是封建礼教在作怪,一段美丽的爱情,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夭折了,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首。

3、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举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
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六)小结
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

放乐曲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一、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二、教学难点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导语
(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始)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
___和发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那么,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1、解有关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3、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4、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本诗大概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
3 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
四、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读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注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4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学生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如果学生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学生的概括。

五、文言常识积累
1、归纳本诗出现的“偏义复词”:①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②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④逼迫有弟兄:意义偏“兄”。

2、归纳本诗出现的“古今异义”①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②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③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④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处罚;⑤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⑥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

3、归纳本诗出现的“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

(主人公的语言尽量用原文)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思考此诗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一、教学重点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二、教学难点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四、课本剧表演
1请同学分组表演课本剧《孔雀东南飞》(如时间有限,可分别表演不同的片段)
2讨论评析同学的表演(注意从文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感知
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具有叛逆精神,请结合具体诗句,感知他们的个性特征。

3、可让学生找出能够触动他们的诗句,读给大家,然后做简要的分析。

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可。

4、歌的艺术特色感知
通过学生对他们所喜欢的诗句的诵读,体会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五、延伸阅读
阅读几首汉乐府诗,体会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可以在学生诵读完后,师生共同总结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案点评:
从《诗经》、《离骚》至《孔雀东南飞》,从四言体、骚体至汉乐府,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定位在了解我国古典诗歌 ___发展及特点上。

因而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诗,亦将重点放在了解汉乐府常识及本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及本诗的艺术特色上。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