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医院凝血常规检查操作程序

合集下载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凝血四项(PT、APTT、TT、FIB)的测定。

2.实验原理凝固法原理:在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试剂后,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

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中血的浑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

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做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 Detection Method法求得血液凝固时间。

3.标本要求3.1.标本准备:采用塑料采血管或硅化玻璃注射器静脉采血,针头必须为21号以上,儿童可用23号。

采血技术熟练,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且以1分钟完成为宜,最多不宜超过3分钟以免某些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活化。

3.2.抗凝剂选择:以109mmol/L枸椽酸钠溶液为佳,血与抗凝剂按9:1混合。

建议用已加有抗凝剂的硅化真空采血管。

也可用带盖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但应保证血与抗凝剂的比例正确。

3.3.收到血标本后应尽快离心分离血浆,并尽快测量,全血储存在4-8℃不应超过2小时,室温下富含血小板血浆可存放3小时,去血小板血浆可存放2小时;4小时内不能测定的血浆应冷藏;不要把血浆置于37℃条件下超过10分钟。

应了解不同存放温度和时间对各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

4.材料4.1.试剂的选择一方面要根据所用检测仪器,例如:光电检测法的凝血仪不宜用透光度差的试剂;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验试剂对疾病的敏感性,例如APTT试剂中所用活化剂不同(可用白陶土、硅藻土和鞣花酸),该试剂对肝素、凝血因子Ⅷ和因子Ⅸ缺乏及狼疮样抗凝物敏感性不同,所以需根据检测项目来选择不同活化剂。

(例如常用的APTT试剂的活化剂,以白陶土对凝血因子敏感,硅土对因子及肝素均敏感,鞣花酸对狼疮样抗凝物敏感性较强.PT试剂的选择也一样,例如对口服抗凝药物(华法令)检测应选择ISI与1.0接近的PT试剂。

)血栓与止血检验应尽可能选用仪器生产厂家推荐的配套试剂,并选择使用与仪器原理相匹配的试剂。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共4张PPT)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共4张PPT)
• 临床意义:增加为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减少为先天 性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下。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PTT)
• 方法原理:用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膜磷脂,为凝 缩方短法, :见冯于克先劳天斯性法因、子光学5增法多和、磁口珠服法避及孕P药T衍和生血法栓{形PT成完性成疾时病,。全部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产生的浊度与纤维蛋白含量成正比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
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脏疾病及血中抗凝物质增加; 减用少激为 活先剂天激性活纤12维、蛋11白凝原血含因量子低。下。
血方浆法纤 :维冯蛋克白劳原斯测法定、(光学FIB法)和磁珠法及PT衍生法{PT完成时,全部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产生的浊度与纤维蛋白含量成正比
浆浊度、粘稠度增加直至凝固。 。待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激活剂、部分凝血活酶悬液和钙离子用来启动内源凝血系统来形成纤维蛋白,使血浆浊度、粘稠度增加直至凝固。
减血少浆为 凝先血天酶性时纤间维测蛋定白(原TT含)量低下。
•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内源凝血系统因子(12、11、 待减检少血 为浆先中天加性入纤足维量蛋的白激原活含剂量、低部下分。凝血活酶悬液和钙离子用来启动内源凝血系统来形成纤维蛋白,使血浆浊度、粘稠度增加直至凝固。
。减少为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下。
钙离子用来启动内源凝血系统来形成纤维蛋白,使血 缩(短AP,TT见是于监先测天肝性素因治子疗5增剂多量、的口首服选避指孕标药)和血栓形成性疾病。
方法原理:将在稀凝释血的酶血作浆用加下入,足待量检的血凝浆血中酶纤使维纤蛋维白蛋原白转原变转成变纤成维纤蛋维白蛋,白使,血测浆定浊其度凝及固粘时稠间度,增凝加血 直时至间凝的固长。短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成反比
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5增多、口服避孕药和血栓形成 方,法利原 用理浊:度将的稀变释化的测血得浆纤加维入蛋足白量原的含凝量血(酶散使射纤比维浊蛋法白和原透转射变比成浊纤法维,蛋原白理,为测将定测其得凝的固浊时度间变,化凝与血 校时准间血的浆长浊短度与的血变中化纤比维较蛋而白得原到含其量含成量反)比}

血凝操作规程

血凝操作规程

血凝项目标准操作规程1.一般注意事项1.1样品采集●静脉抽血;●穿刺要一针见血,避免淤血,气泡,溶血和组织液污染;●如果使用真空采集管,以第二或第三管样品为佳;如果从导管取样,则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前面5ml血不能使用;●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尽快送往实验室;●采血量必须准确,如果少于计划量的90%,则不能使用;●不能在静脉穿刺部位或附近部位采样。

1.2样品处理●使用3.8%或3.2%(W/V)枸橼酸钠溶液作为抗凝剂;●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为9:1,如果血球压积﹤20%或﹥55%,则需调整这个比例,方法是:0.00815X血液毫升数X(100-压积)=抗凝剂毫升数;●血浆分离(如果不能立即测试,应尽快分离血浆);——采样后60分钟内进行;——离心速度为1000g/10分钟●盛血浆容器应加塞,防止PH改变;●血浆应保存在2-8℃;●血浆存放时间不能太久;●低温保存的样品,要在37℃迅速解冻,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并立即测试。

●与样品接触的所有器材(注射剂,样品管,检测杯等)必须采用塑料袋或硅化玻璃材质。

●全部器材均不得含去污剂或清洗液。

1.3影响测定结果的几种因素●抗凝剂:草酸钠、EDTA、肝素不适于作抗凝剂;●黄疸,脂血,重度溶血和冰冻血浆影响测定结果不准;●使用纤溶药物,如双香豆素,链激酶,尿酶等可使凝固时间延长;●超过治疗试剂量的肝素使凝固时间延长;●FDP增加使凝固时间延长;●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天门冬酰胺酶,钠络酮等影响测试结果;●样本采集和处理不当,都会使凝固时间缩短或延长;●妊娠和急性炎症会影响某些测试结果。

1.4干粉试剂及血浆溶解●保证干粉完全溶解;●溶解时,轻轻转动容器,避免剧烈震荡;●确认溶剂种类,一般溶解液包括:蒸馏水/生理盐水/缓冲液/厂家特定溶解液,按说明书选择;复溶后,室温放置5-10分钟后方可使用二.具体项目操作注意事项1.PT凝血酶原时间I. 概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测定用来作为外科手术前对某一凝血因子的评价,以及用于监视抗凝治疗,当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测试时,对于正常结果需有2、3级所有因子。

凝血流程

凝血流程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凝血试验在临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血栓与止血检测的特性,因此规范凝血项目检测过程,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检验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的质量控制流程如下:试剂凝血活酶含钙试剂(ThromborelS)、激活剂、氯化钙溶液、凝血酶试剂D-DimerPlus试剂盒、缓冲液、乏因子血浆、SysmexClean I清洁控血浆(Control)、蒸馏水、其他消耗品二、方法仪器法:全自动血凝仪,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三、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1.采血时,首先应该确认病人姓名,并且将姓名和编号写在真空采血管的标签处。

2.尽可能保证每次采血都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即病人处于休息状态,并且在早前采血。

3.凝血实验标本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否则由于标本的分配、分装等而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

4.取血时,病人应松弛,环境温暖,防止静脉痉挛,止血带的压力应尽可能小血速度平稳顺利,防止产生气泡。

5.用定量为2毫升的一次性枸橼酸钠(109mmol/L)真空采血管采血至指定刻度,取血完毕立即轻轻颠倒混匀,不要剧烈震荡,并避免产生气泡。

6.及时离心,3000转/分离心标本10分钟,以除去血小板。

7.务必于采血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如不能完成试验,冷冻贮存少量血浆(0.5—1ml)(最好在-70℃,或者当贮存时间较短时,可以置于-20℃条件下),在实验前将血浆于37℃下快速融化。

血浆用塑料试管存放并用塑料吸管移取标本。

四、质量控制(一)室内质控1制品平行进行测定室内质控靶值及标准差设定1.1靶值设定:当要更换新批号的控制品时,应在“旧”批号控制品结束前,将新批号控制品与旧批号控,20d内检测完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20次控制测定结果,剔除超过3SD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数作为值。

1.2标准差设定: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质控测定结果出标准差,并作为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标准差作为下1个月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1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次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标准差(第1个月)以此累积的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标准差。

凝血分析仪检测流程

凝血分析仪检测流程

凝血分析仪检测流程如下:
1.将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放置于平稳的工作台上,并确保连接稳定
的电源。

2.使用无菌注射器采集待测血液样本,并将其转移到凝血分析仪
的样本槽中。

3.通过仪器的触摸屏或按键界面,选择所需的检测参数,如凝血
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4.在触摸屏上输入样本编号或扫描条码,确保准确的样本识别。

5.点击“开始”按钮,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将运行与所设定的参数相
符的检测过程。

6.仪器将自动分析样本的凝血情况,并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包
括结果数值及参考范围。

7.在每次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样本槽及相关零件,保证仪器的
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8.检测完成后,及时关闭仪器电源,并进行必要的后续数据处理
和存档。

凝血检查操作方法

凝血检查操作方法

凝血检查操作方法
凝血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凝血功能。

下面是凝血检查的一般操作步骤:
1. 采样:首先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常见的有静脉采血和穿刺采血。

静脉采血时,使用无菌技术消毒采血部位,插入一根无菌注射针,将血液抽取到无菌采血管中。

穿刺采血一般用于小儿或特殊情况,也需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2. 反应管准备:将采集的血液倒入干燥、清洁、无菌的试管中,约占容量的2/3。

3. 凝血触发:加入辅助凝血试剂,一般是凝血酶活化剂(如凝血酶或活化红细胞素C)和钙离子。

这些试剂的作用是激活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引起凝血级联反应。

4. 适当颠倒:轻轻颠倒试管,使血液均匀与试剂混合。

5. 凝血时间观察:注视试管中的血液变化,观察血液开始凝结的时间,即凝血时间,通常以秒数表示。

凝血时间的延长可能与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有关。

6. 记录结果:凝血时间的测定结果通常以正常范围进行评估。

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和标准,正常凝血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凝血检查前应遵循一定的术前准备和操作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严格的无菌技术和正确的试剂使用方法对于凝血检查来说非常重要。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凝血试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判断出血或者血栓形成的风险。

为了确保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二、质量控制目标1. 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确保试验操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及时发现和纠正试验误差,提高实验室的凝血试验质量。

三、质量控制流程1. 试剂准备a. 根据试剂说明书准确配制试剂,确保试剂的纯度和稳定性。

b. 每批试剂使用前进行质控检验,确保试剂批次间的一致性。

2. 设备校准与维护a. 定期对凝血分析仪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b. 每天使用前进行质控检验,确认仪器正常工作。

3. 质控样本选择a. 选择稳定的质控品作为质控样本,确保其与患者样本的相似性。

b. 不同水平的质控样本应涵盖正常范围和异常范围。

4. 质控样本测试a. 每次试验前,使用质控样本进行质控测试,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b. 按照试验方法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质控样本的测试。

5. 数据分析与判读a. 将质控样本的测试结果与预设的质控范围进行比较。

b. 根据质控结果判定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质控结果记录与分析a. 记录每次质控样本的测试结果和试验条件。

b. 定期分析质控结果,发现和纠正试验误差。

7. 异常处理与纠正措施a. 当质控结果超出预设范围时,即将进行异常处理。

b. 根据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如重新校准仪器、更换试剂等。

8. 质控文件管理a. 建立完整的质控文件,包括质控样本的测试记录、校准和维护记录等。

b. 定期审核质控文件,确保质控流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四、质量控制评价指标1. 准确性:通过与参考方法或者参考材料进行比较,评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精密度: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本,评估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灵敏度: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质控样本,评估试验结果对样本浓度变化的敏感性。

血凝操作规程

血凝操作规程

血凝项目标准操作规程1.一般注意事项1.1样品采集●静脉抽血;●穿刺要一针见血,避免淤血,气泡,溶血和组织液污染;●如果使用真空采集管,以第二或第三管样品为佳;如果从导管取样,则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前面5ml血不能使用;●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尽快送往实验室;●采血量必须准确,如果少于计划量的90%,则不能使用;●不能在静脉穿刺部位或附近部位采样。

1.2样品处理●使用3.8%或3.2%(W/V)枸橼酸钠溶液作为抗凝剂;●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为9:1,如果血球压积﹤20%或﹥55%,则需调整这个比例,方法是:0.00815X血液毫升数X(100-压积)=抗凝剂毫升数;●血浆分离(如果不能立即测试,应尽快分离血浆);——采样后60分钟内进行;——离心速度为1000g/10分钟●盛血浆容器应加塞,防止PH改变;●血浆应保存在2-8℃;●血浆存放时间不能太久;●低温保存的样品,要在37℃迅速解冻,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并立即测试。

●与样品接触的所有器材(注射剂,样品管,检测杯等)必须采用塑料袋或硅化玻璃材质。

●全部器材均不得含去污剂或清洗液。

1.3影响测定结果的几种因素●抗凝剂:草酸钠、EDTA、肝素不适于作抗凝剂;●黄疸,脂血,重度溶血和冰冻血浆影响测定结果不准;●使用纤溶药物,如双香豆素,链激酶,尿酶等可使凝固时间延长;●超过治疗试剂量的肝素使凝固时间延长;●FDP增加使凝固时间延长;●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天门冬酰胺酶,钠络酮等影响测试结果;●样本采集和处理不当,都会使凝固时间缩短或延长;●妊娠和急性炎症会影响某些测试结果。

1.4干粉试剂及血浆溶解●保证干粉完全溶解;●溶解时,轻轻转动容器,避免剧烈震荡;●确认溶剂种类,一般溶解液包括:蒸馏水/生理盐水/缓冲液/厂家特定溶解液,按说明书选择;复溶后,室温放置5-10分钟后方可使用二.具体项目操作注意事项1.PT凝血酶原时间I. 概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测定用来作为外科手术前对某一凝血因子的评价,以及用于监视抗凝治疗,当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测试时,对于正常结果需有2、3级所有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2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和巨球蛋白血症,有造成凝血酶时间缩短的可能。
7.6.3凝血酶时间测定也可能作为溶栓和抗凝治疗的一个检测指标,尤其在肝素治疗时。
7.7预期用途
适用于血凝分析仪,供医疗机构用于体外检测让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作辅助诊断用。
8.纤维蛋白原(FIB)
8.1产品名称
中文名称:纤维蛋白原
5.2主要成分
PT试剂:组织因子、缓冲液、0.5%BSA、防腐剂;10*2.0ml
PT缓冲液: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1*21ml
5.3检测介绍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5.4测定原理
凝血酶原时间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8.4预期用途
供医疗机构用于体外检测让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作辅助诊断用。
8.5临床意义
FIB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含量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容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8.6参考值
200~400mg/dl
8.7参考值
6.5参考值
22~38秒
6.6预期用途
7.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
英文名称:thrombi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
7.2主要成分
TT试剂:凝血酶、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10*2.5ml
TT缓冲液试剂: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1*26ml
7.3正常范围
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7.4检测介绍
凝血酶时间(TT)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试验。
7.5测定原理
在血浆中加入适量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TT)。
7.6临床意义
7.6.1凝血酶时间延长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2.1.2仪器开始自检,输入登录密码“888888”
2.1.3顺利进入主界面后,开机完成。
2.2测试准备
2.2.1检查蒸馏水是否需要补充。
2.2.2检查废液和废杯是否已经处理,并检查瓶子气密性。
2.2.3向两个反应杯盘上加满反应杯。
2.2.4放置试剂和清洗液,并保证液量充足,打开试剂盖。
2.3样本处理
2.4样本测试
2.4.1在样本架编辑界面,按样本编号编辑样本号和待测试项目,并选择使用的容器类型。
2.4.2检查试剂,反应杯,样本架是否全部到位。
2.4.3盖好遮光罩,点击测试,仪器开始工作。
2.4.4测试结束后,到报告打印界面,编辑病人信息并打印报告。
2.5关机
2.5.1在主界面点击“关机”,并在提示“确认要关机吗”选择“是”。
200~400mg/dl
4.3开始测试后,在测试结束前严禁打开遮光罩,防止造成人员受伤。
4.4当样本血浆量不足时,须使用微量杯。
4.5废杯和废液要按照传染性废物处理标准处理。
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5.1产品名称
中文名称:凝血酶原时间
英文名称:prothrombintime (PT)
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2.5.2仪器开始保存数据。
2.5.3待显示屏变成黑色后,将仪器背后的开关置于“0”,关机完毕。
2.5.4将试剂盖好,放置在0~8oC环境保存。
3.维护保养
3.1及时倾倒废杯和废液,并按照传染性废物处理标准处理。
3.2用棉签或纱布由上至下单向拭擦加样针。
3.3如果清洗完成后,样品针表面仍有明显的污垢,请确认关闭电源后,用酒精浸湿纱布或其它材料由上至下擦洗采样针,注意擦洗力度,防止折弯或折断采样针。
(1)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浓度通常为0.9g/L或更低。(2)血中存在肝素或类似肝素的抗凝物质,如SLE、肝病、肾病等。
(3)在纤溶状态下,纤维蛋白原的功能降低。
(4)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
(5)如果患者和正常质控血浆混合液的凝血酶时间值更接近于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时间值,并且如果该患者在抽血测定前6h内并没有摄入肝素,则该患者血浆中很可能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2.3.1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液的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中。
2.3.2采血后轻轻颠倒混匀,混匀后放置离心机3000rpm离心15分钟。
2.3.3将样本编号,并放置到样本架上。
2.3.4血浆高度低于1cm的样本,须使用微量杯。
2.4.5样本2~8oC保存不宜超过6小时,22~24oC保存不宜超过2小时测试。
5.7预期用途
适用于血凝仪,供医疗机构用于体外检测让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作辅助诊断用。
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6.1产品名称
中文名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英文名称: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6.2主要成分
APTT(鞣花酸):脑磷脂、鞣花酸、稳定剂、防腐剂;10*1.5ml
5.5临床意义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 V VII X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症,VitK缺乏,肝病,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等。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5.6正常范围
正常值为12-14秒(PT时间有争议,有不同的定值规定,大约在11---16秒之间)。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者有临床意义。应用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曲线,对比患者血浆的PT,可以求出活动度。活动度的正常值为80%-100%。
0.025mol/LCacl2:氯化钙、防腐剂;1*25ml
6.3测定原理
待测血浆加入部分凝血活酶溶液,在Ca参与下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6.4临床意义
APTT测定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也可作为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可检测除VII因子外的其他血浆凝血因子,特别是用于因子VIII IX XII和前激肽释放酶的测定。同时,APTT测定可用于肝素治疗监控。
3.4关机后戴手套使用纸巾或薄纱布擦去试剂位的冷凝水。
3.5如果仪器表面有生物危险物质污染,请用中性消毒液清洁。
3.6定期清洁仪器外壳以保持良好的外观,用温度适中的中性洗涤溶液浸湿柔软的布后即可擦拭。
4.注意事项
4.1严格遵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正确操作和日常维护和保养。
4.2注意保护测试通道,不能让异物掉到通道中。
1.3.标本保存:
检测应在标本采集后4小时内完成,2~8保存不超过8小时,分离后的血浆-20以下密封可保存2周。分析后的标本不保存。
1.4.检测前准备:
采样后应尽快分离血浆,将标本以3000r/min离心10到15分钟,使血浆分层。
2.操作步骤
2.1开机
2.1.1连接好电源线,将仪器侧面的开关置与“1”位。
APT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II V VIII IX XI XII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
适用于血凝分析仪,供医疗机构用于体外检测让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作辅助诊断用。
ATPP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栓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
水电医院凝血常规检查操作程序
1.标本采集与要求
1.1.标本采集:
抽取静脉血,按照9份静脉血,1份抗凝剂的比例加入到含3.8%的枸橼酸钠溶液抗凝真空管中,并轻轻颠倒10次使之充分混匀,不得有凝块,不得形成泡沫,并在试管上做好标识。
1.2.不合格标本的处理:
对凝固、有凝块、严重溶血、重度黄疸、脂血、采血量不符合要求或无标示等不合格的标本,距采集时间2小时并且没有按要求储存的标本,应按医院制定的不和格标本处理流程处理。
英文名称:Human Fibrinogen (FIB)
8.2主要成分
凝血酶:凝血酶、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5*2.5ml/盒
缓冲液:咪唑缓冲液、防腐剂:2*51ml/盒
定值血浆:1*1.0ml
高岭土:高岭土、缓冲液,防腐剂
8.3检测原理
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高浓度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成反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