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素导致的肝脏病变的基础上。
由于其生长快速、转移早、手术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治疗方式效果不佳。
为此,介入治疗成为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作用在于直接注入抗癌药物或热疗剂、肝动脉栓塞或栓塞剂等来进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一、治疗效果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可靠、生活质量好等优点,治疗后早期疗效明显,直接注射的抗癌药物可以快速到达病变区域,对瘤组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肝动脉栓塞可以有效地降低瘤组织的血供,使瘤组织死亡。
经过介入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二、安全性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较为安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局部作用,可避免对全身机能造成影响;用药量控制得当,可避免毒副作用。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减少风险。
三、并发症尽管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安全性较高,但并不代表无风险。
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热、呕吐等情况,有时会引起肝功能损伤或出现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
此时,应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积极处理并发症,及时干预。
四、适用病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适用于肝癌面积较小、数量较少、肝功能较好的患者,以及不适于手术治疗、放疗治疗的患者。
介入治疗的适用情况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通过医生的综合考虑决定。
总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相关并发症。
将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介入治疗的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提升生活质量。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关键 词 】 原 发性 肝癌 ;经 动 脉 化疗 栓 塞 术 ;射 频 消 融 ; T引导 C
中 图分 类 号 : 7 57 文献 标 志 码 : 文章 编 号 :0 87 4 2 1 ) 30 1 —4 R 3. A 1 0 —9 X( 0 2 一 —2 60 0
TACE c mb n d wi o i e t CT- u d d p r u a e u a i f e u n y a l to o h r a m e t o rm a y h g ie e c tn o s r do r q e c ba n fr te te t n fp i r i
wi T g ie e c t n o s r d or q e c b ai n M e h d A o a f 6 a e t e a o el l r t C — u d d p r u a e u a if u n y a l t . h e o to s tt lo 2 c s s wi h p t c l a h u c r i o r n ol d i h ssu y A l h ai n sw r r ae t AC a cn ma we e e r l n t i t d . l t e p t t e e te t d wi T E, w ih wa ol w d b T e e h h c s fl e y C — o
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N I J i a - y a n , X U L i n — f e n g , C HE N Y a o — i r n g , S U N Ho n g - l i a n g , T A N Q i — y i n , HU R e n - m e i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R a d i o l o g y , S u n Y a t — s e n Me m o r i a l H o s p i t a l , S u n Y a t —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1 2 0 , K a p l a n — M e i e r 方法及 L o g — r a n k 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 C o x 逐步 回归方法 。【 结果 】本组 患者中位生存时 间为
2 1 . 5个月 , 1 、 2 、 3 、 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 为 7 2 . 3 %、 4 4 . 7 %、 3 1 . 5 %、 1 3 . 1 %。单 因素分析 与预后有关 的因素有肿瘤大 小 、 B C L C分
( P L C) . 【 M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8 6 c a s e s u n d e r w e n t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T A C E a n d MWA w i t h c o m p l e t e d a t a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f r o m J a n u a y r
靶 向药物 治疗及适 当重复 MWA治疗 可延长 中晚期 肝癌患者 的生存时 间 , 为预后保 护性 因素 ; 大肝癌 、 临床分期较差及 门脉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发布时间:2022-09-15T02:44:53.16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6期作者:高志鹏[导读]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针对80名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研究高志鹏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针对80名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对照组(n=40)和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艾迪疗法的研究组(n=40)。
就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T细胞亚群与NK细胞指标、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躯体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CD3、CD4、CD8、CD4/CD8、NK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肝癌病人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艾迪疗法,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T细胞亚群与NK细胞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当前,主要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这种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但由于原发性肝癌病人身体抵抗力较差,接受该疗法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因此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而经长时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在此基础上采用艾迪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从而使病人更好的生活。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80名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对从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所诊治的80名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治疗。
将病人分到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对照组(n=40)和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艾迪疗法的研究组(n=40)。
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21名和19名,年龄在27岁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2±1.24)岁,处于I期、II期、III期的病人分别有11名、12名和17名。
36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共例 临床资料进行 回 顾性 的分析 , 并针对能够影 响肝癌介入治疗
收集 本 院从 2 0 1 1 年 9月一 2 0 1 3年 8月接受 肝癌介 入 治疗 疗 的 间 隔 时 间 为 4周 。 的患者共 3 6 例, 其中女性 患者 1 3例 , 男性患者 2 3例 。患者 的年 1 . 5疗 效 标 准 龄在 3 5 ~ 7 0岁之 间。入选病例 A F P指标均 大于 4 0 0 u g , 病情连续
明确 的乙型肝炎 阳性 标志的肝 硬化症状 。
1 . 2肝 癌 肿 瘤 的 类 型 和 形 态
例( 3 6 . 8 %) , 结节 型肿瘤患者为 2例( 2 0 %) 。同时在 手术中碘油沉
积 明显的患者 , 其肿瘤 的缩小率也 比较大。 A F P降低率方面 , 巨块
共检查 出患有原发性肝癌 的患者 2 9 例, 其中, 伴有其它部位 型肿瘤 患者共 1 5例 ( 7 8 . 9 %) ,结节 型 6例 ( 6 0 %) ,弥 漫型 6例
【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4 } 0 2 ( c ) 一 O 1 0 8 一 O 2
在对各类肝癌患者在实施介入治疗 以前 .都应 当依据患者 的 者共 1 8例 。 ③ 患者肝功能 比较差 , 并且 出现 了厌食 和体力疲乏症 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正确地判 断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 的 状 , 通过影 像学检 查 , 可 以明显发现 中量 腹水 , 其 肿瘤体 积 比较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李伟良【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年(卷),期】2016(14)1【摘要】目的:筛查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采用介入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生存期进行分组,生存期超过3年作为观察组,生存期小于3年作为对照组,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术后甲胎蛋白(AFP)、血管侵犯、伴有肝硬化、术后感染均是肝癌介入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均<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管侵犯(OR=10.78)、术后AFP高值(OR=8.78)和伴有肝硬化(OR=7.73)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生存期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伴有血管侵犯和(或)肝硬化以及术后AFP高值是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
【总页数】2页(P130-130,131)【作者】李伟良【作者单位】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210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结肠癌根治术后FOLFOX或XELOX化疗的Ⅱ、Ⅲ期老年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帆;罗庆锋2.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 [J], 宋峰燕;薛运华;孔莉军;李青3.肌肉减少症对接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J], 向谦;陈丽;付丹;徐庆;叶斌;陈霞4.术前Ki-67、γ-GT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生存期的影响 [J], 李鹏;李浩田;郭永刚5.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王秋;林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供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影响的研究

第2 4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长治 医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CHANGZHI ME CAL COL EGE DI L
Vo . 4 No. 12 2
Ap . 2 1 r 00
血 供 对 原 发 性 肝 癌介 入 治 疗 预后 影 响 的研究
( F )C A P 、T及病 理学 检查 确诊为 原发性 肝癌 。其中
男 19 , 4 例 , 5 例 女 l 年龄 3 2岁 一9 (O 7 ±1.3 5岁 6 .0 0 3)
上, 不足 5 % , 持 续 一 个 月 以上 ; 3 恶 化 : 0 并 () 肿瘤 两个最 大 的相互 垂直 的直 径乘 积 增大 超 过 2 %以 5
3. 肝 癌 的 血 液 供 应 2
原 发性 肝 癌 及 多数 转 移性 肝 癌 的血 供 几乎 全 部来 自肝 动脉 。肝 动 脉 栓 塞后 可 阻 断 或 减 少肿 瘤 的 主要血 供 , 肿瘤 发生 坏死 、 使 缩小 以至 消失 , 正常
上。
岁。全 部病 例按 血 供 的丰 富 与 否 分 为血 供 丰 富 型
组 1 7例 ( 3 5 ) 6 8 . % 和少 血 供 型组 3 3例 ( 8 5 ) 1 .% 。
2 结 果
2 1 临 床 疗 效 .
手术方 式 为 肝 动 脉 化 疗 (A ) 3 T I 的 3例 ,A E17 T C 6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1 0mL~2 L和 丝 裂 霉 素 2 0m 0mg或 表 阿 霉 素 5 0
m g制成 的混悬 液 。再 用 明胶海 绵数 条栓 塞肿 瘤供 血 动脉 的近段 , 以局部 动脉血 流基本 中断为 度 。若 无 法实现 选择插 管或者 血供 不丰富 者 , 则用 上述化 疗 药物作 动脉灌 注 。血供 欠 丰富者 , 做局 部化疗 仅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介入化疗的护理及疗效的初步研究

【 关键 词 ] 肝癌 ; 介入化 疗; 护 理
【 中图分 类号】R 4 7 3 .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2 ( b ) 一 O 1 4 8 — 0 2 药等处理 。如果呕吐频繁药物疗效不佳 , 可予 留置 胃管持续 胃肠
( 4 3 . 3 0 + - 2 . 1 0 )U / L ;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术前 ( 6 1 . 3 0 + - 4 . 0 0 ) , 术 后为 ( 7 5 . 0 0 + 5 . 0 0 ) 。不 良反 应主要是穿刺 点疼痛 、 胃肠道反应 等, 无 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 精心护理有助 于手术成功 , 改 善疗 效及 减少并 发症 , 更有利于患者 的康复 。
合评价 。 1 . 4 . 4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情况 不 良反应主要评估 穿刺点情 况 、 血 白细胞变化 、 恶心呕吐 、 腹泻及肝 肾功能异常等。
2 结 果
2 . 1 精 心 护 理 和 介 入 治疗 协 同的 结 果
1 . 3 . 1 心理护理 肝癌 患者 心情焦虑 、 烦躁不安 、 悲观 、 抑郁 甚至 绝望 . 应该 主动 关心他 们 , 消 除他 们可 能 的紧张 、 恐惧、 焦 虑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对
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本次选取2011年4月〜2015 年2 月,我院接收原发性肝癌50 例,分析对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
结果本组肝细胞腺癌40例,1 年生存率为
87.5%,2年为42.5%,3年为10%,4年为5%。
肝细胞腺癌中位生存期为21 个月,混合型腺癌12个月,胆管细胞癌11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
TACE 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TAI 中位生存期为10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门静脉高压、组织坏死、大体分型、供血情况、表面抗原、肝外转移均为诱导因素(r 均值=0.033,P<0.05),使生存风险增加。
结论供血情况、门静脉高压、HBsAg,大体分型、肝外转移、组织坏死是独立的对肝癌患者生存造成影响的因素,血供丰富、无门静脉高压、HBaAg 阴性、小癌型、无肝外转移、无组织坏死的肝癌病例,有较高生存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
原发性肝癌(PLC)有较高恶性程度,发病隐匿,
大部分患者到院初诊时手术指征已丧失,至中晚期。
介入微创方案具效果确切、创伤小优势,对介入治疗
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展开分析,是指导临床病例选取
的关键[1]。
本文就此内容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
如
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2011年4月〜2015年2 月,我院接收50例原发性肝癌作研究对象,男39例,女11例,年龄35〜78岁,
平均(60.8±9.4)岁。
均依据CT检查、甲胎蛋白
(AFP)检测,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组织学分型:混合型腺癌3 例,肝管细胞癌7 例,肝细胞腺癌40 例。
大体分型:小癌型2 例,块状型20例,弥漫型8例,结节型20例。
1.2方法本次选取的患者41 例采用肝动脉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化疗栓塞术(TACE),9 例采用肝动脉选择性局部化疗术(TAI )。
药物:表阿霉素40mg,氟尿嘧啶1000mg,奈达铂100mg,碘化油4〜18ml。
介入步骤:完成肝动脉造影操作,应用Seldinger 法,经股动脉插管,在导丝引导下达肝固有动脉,后轻柔操作,经其左支、右支达靶动脉;细致观察血管分布特点及肿瘤直径。
1.3指标观察完成介入后1 个月,对CT 复查,
获取肿瘤横径、长径,以对肿瘤变化评估。
后每月
3个安排1次复查,1年后,复查时间为每6个月1
次。
以总胆红素(TBIL )、腹部CT、谷草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测定内容。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肝细胞腺癌40 例,1 年生存率为87.5%,2 年为42.5%,3年为10%,4年为5%。
肝细胞腺癌中位生存期为21 个月,混合型腺癌12个月,胆管细胞癌11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
TACE 中位生存期为20 个月,TAI 中位生存期为10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门静脉高压、组织坏死、大体分型、供血情况、表面抗原、肝外转移均为诱导因素(r均值=0.033,P<0.05),使生存风险增加。
3讨论实践显示,肝癌患者为小癌型时,生存率居较高水平,块状居其次,再后为结节型、弥漫型,临床总结弥漫型癌特点,有最差的预后。
小癌型为单个存在,
癌肿直径<5cm,通常恶性程度低,有完整包膜,属早期肝癌类型[2]。
应用TACE 法行瘤体栓塞及局部灌注,对供血动脉主干阻断,因栓塞彻底,体积小,通常侧枝循环不易形成,故有较高生存率。
分析血供与生存率的相关性。
正常肝脏组织有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血供,肝动脉仅1/4〜1/3,其它1/3〜3/4为门静脉,而90%的肝肿瘤病灶血供于肝动脉来源,自门静脉的仅10%。
故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可使药物在肿瘤内的浓度高于周围静脉给药。
按供血动脉粗细、肿瘤染色深浅,病理血管多少,可将血供按少血供型和多血供型划分,少血供型1 年生存率经统计示为42%,多血供型为86%,少血供型2 年生存率为0,多血管型为41%。
原发性肝癌在不同组织学分型中,血供最丰富,获取的临床效果也最为理想[3,4]。
应用Cox 回分分析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独立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是肝外转移、门静脉高压、供血情况、大体分型等,表明无组织坏死、大体分型属小癌型,无门静脉低压,无肝外转移,血供丰富,HBsAg 阳性,此类患者有较高生存率例PLC。
Mondazzi 等报道,42 患者采用TACE 治疗,认为碘
化油深积程度、年龄、肿瘤大小、血清胆红素、肝功能分级、肿瘤在
治疗前后的变化均对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有报道应用
Cox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肝功能、肿瘤类型、治疗方法、门脉高栓等为对PLC 预后主要造成的因素[5] 。
也有报道显示,对PIC 预后造成明显的因素为治疗方法、门脉癌栓、肿瘤大小,与本文结果具一定一致性。
同时,还需重视穿刺部位及术侧肢体照护,术毕拔针部位实施15〜20min的压迫止血操作。
因术后患者需较长时间卧床,且局部加压包扎,术肢活动受限,血流出现缓慢状况,易有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故需对患者术侧皮肤色泽、感觉、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行密切观察,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对术肢膝关节以下部位在卧床期间每隔1〜2h行一次按摩,以对血液循环起到促进作用,保障临床安全。
综上,供血情况、门静脉高压、HBsAg ,大体分
型、肝外转移、组织坏死是独立的对肝癌患者生存造成影响的因素,血供丰富、无门静脉高压、HBaAg 阴性、小癌型、无肝外转移、无组织坏死的肝癌病例,有较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吴洁,陈敏华,严昆,等.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11,92(1 1):735-738.
[2]Burrel M ,Reig M ,Forner A,et
al.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by transarterial chemoernbolisation(TACE )using Drug Eluting Beads.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trial design[J].J Hepato,l 2012,56(6):1330-1335.
[3]安锋,韩国宏,郭文斌,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和
肝病学杂志,2006,15(4):401-403.
[4]倪嘉延,许林峰,陈耀锋,等.联合介入治疗中
晚期原发性肝癌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
报(医学科学科),2013,34(5):734-738.
[5]Liang P,Yu J,Yu XL,et al.Percutaneous cooled-tip microwave ablation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a multicentre analysis of 1363 treatment-naive lesions in 1007 patients in
China[J].Gut,2012,61(7):1100-1101.
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