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介入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我国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我国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我国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没有其他癌症的肝脏细胞中的一种癌症。

它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我国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主要如下:
一、发病原因:
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导致的具体原因还不完全清楚。

但是,研究表明大多数病例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此外,肝硬化、长期饮酒、血吸虫感染、肝囊肿等也可能是导致该癌症的原因。

二、筛查和诊断:
筛查和诊断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超声和CT扫描是两种主要的筛查和诊断方法。

此外,测定CEA和AFP等癌标物也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方法: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包括栓塞、射频消融等)、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

四、干预和预防:
早期干预和预防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方法之一。

在干预和
预防方面,我国进行了大量研究。

例如,避免长期的饮酒和传染性疾病、及时接种疫苗、增强肝脏健康和健康饮食等措施都将有助于降低患得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并且在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和卫生健康保障。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教授意见) The mean survival of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ular
carcinoma is approximately 2–3 months(大约 病程) The doubling time of the tumor size is 2–3 months. Optimal
6/40
肝癌治疗历史回顾
50年代肝癌临床进展(大肝癌切除) 主要是建立在解剖和生化进步基础上;
60-70年代肝癌临床进展(肝移植和小肝癌) 主要建立在免疫学进步基础上;
80年代肝癌临床进展(二期切除、局部治疗等) 则以电脑、新技术为主要研究背景;
90年代生物学治疗进步和推进。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以对肝癌有亲和力抗体或非抗体作为载体,与放射性核素组成交联物进行内 放射治疗,特异导向肿瘤,可较多杀伤肿瘤而较少损害正常组织。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20/40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现实状况
肝肿瘤射频消融总成功率各不相同。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疑受各种原因 影响,包含患者选择、操作者经验及所使用设备。
优点创伤小、病人恢复快; 缺点有治疗范围不足隐患、易复发、预后差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16/40
原发性肝癌放射学治疗进展
近年来伴随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理学研究进展,进展了放疗设备, 采取钴60γ射线或电子直线加速器X射线、高能射线等,对肝癌照射
方法和范围也有了改进,由原来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放照 射-手术定位局部照射和超分割照射等,使肝癌放疗效果有显著提升, 副作用则降低到最低水平。 主要包含体外放射治疗和体内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22/40
(3)寻找新肝癌相关基因,以期提升在肝癌组织中表示阳性率。 (4)多基因联合治疗。如用腺病毒介导p53,B 7-1,GM-CSF和IL-2等4种目标基

肝癌介入指南

肝癌介入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断及操作指南推荐I1.病理诊断:肝或肝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2.临床诊断:〔1〕AFP>400μg/L,持许4周以上,能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生殖性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有坚硬肿块或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2〕AFP≤400μg/L,能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生殖性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3〕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肝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者,并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①AFP≥200μg/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LP或γ-GT明显增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化。

检查方法:推荐I1.多普勒彩色超声和超声造影;2.CT,初诊患者需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需包括动脉期〕;3.MRI,初诊患者需行平扫加动态增强;4.血管造影用于临床高度疑心肝癌患者,而无创检查方法又不能确定诊断时;5.初诊患者需行病灶穿刺活检,假设患者及其家属拒绝,且临床诊断支持肝癌者可无需穿刺活检。

推荐IIPET-CT一、严格掌握肝癌介入治疗适应证肝动脉化疗〔HAI〕的适应证推荐I1. 失去手术时机的原发或继发性肝癌;2. 肝功能较差或难以超选择性插管者;3. 肝癌手术后复发或术后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4. 骨髓抑制经治疗后纠正者。

肝动脉化疗〔HAI〕的禁忌证推荐I1. 肝功能严重障碍者;2. 大量腹水者;3. 全身情况衰竭者;4. 严重骨髓抑制者。

肝动脉栓塞〔HAE〕的适应证推荐I1. 肝肿瘤切除术前应用,可使肿瘤缩小,利于切除,同时能明确病灶数目,控制转移;2. 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无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肿瘤占据率小于70%;3. 小肝癌;4. 外科手术失败或切除术后复发者;5. 控制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6. 肝癌切除术后的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7. 肝癌移植术后复发者。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TACE)临床路径说明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TACE)临床路径说明

C22.900肝恶性肿瘤行38.86007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一、C22.900肝恶性肿瘤行38.86007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C22.900肝恶性肿瘤,行38.86007肝动脉栓塞术。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

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

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

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

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eC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1.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1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o(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1.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2400μg/1.持续1个月或2200μg/1.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1.e)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原发性肝癌(HCC) 属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高,居第三位,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患者的45%。

我国肝癌患者多合并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长期慢性肝病导致肝功能代偿能力差, 可切除率低;肝癌恶性程度高, 极易发生早期播散和转移;手术后复发率较高。

肝癌的治愈性切除是原发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一部分小肝癌也可通过肝移植治疗。

但众多的包括介入治疗在内的非手术疗法在肝癌治疗中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HCC各种介入治疗手段的选择进行综述。

1血管性介入治疗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I)等,其中TACE 是目前肝癌介入的主要方法。

1.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正常肝脏的血供25% ~30%来源于肝动脉,而原发性肝癌的血供90% ~99%来自肝动脉,只有少部分由门静脉供血。

TACE应用化疗药物和超液化碘油混合成乳剂,栓塞肿瘤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

由于碘油能较长时间的滞留在肝癌组织内,因此,在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的同时,可缓慢释放化疗药物,长时间的保持药物浓度,有效的杀死癌细胞,而对正常的肝脏影响较小,是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对于小肝癌也是首选疗法之一。

有报道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的1,3,5年生存率分别在50%、20%和6%左右。

对于直径在5cm以下的小肝癌,采用微导管技术,超选择至肝段或亚段动脉,注入较大剂量的碘油化疗药物,使肿瘤终末动脉和小静脉完全栓塞,并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或PVA微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可以达到内科性肝段切除的目的。

TACE 的适应证: 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姑息治疗; 位于特殊部位或巨大肿瘤Ⅰ期切除困难者, 先行TACE 待瘤体缩小后Ⅱ期切除; 肝移植前等待供肝以控制肿瘤进展; 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复发或肝癌复发不能再手术者也可行TACE。

影响TACE 疗效的因素有: 肿瘤类型、大小、血供、肝内病灶是否多发、门静脉癌栓的有无、患者肝功能状况及栓塞技术[4, 6, 8]。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综合介入治疗及新进展PPT课件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综合介入治疗及新进展PPT课件

六、治疗
外科
恶性肿瘤首选,肝脏移植手术
内科
化疗,生物和免疫治疗
中医
辨证施治、攻补兼施原则
放射治疗 外照射-60Co
内照射-放射粒子
131I碘化油,Y-90微球
综合介入治疗
患者及亲属、 朋友
病理科医生
考虑因素
外科医生
患者方及亲属、 朋友
介入医生
影像医生
肿瘤内科医生
患者及亲属、 朋友
肝脏病学专家
两种肝癌标志物阳性(AF、GGT2、 AFP、AFU等)
肝癌临床诊断标准(2001年) (三)
临床表现 肯定的远处转移 排除继发性肝癌
鉴别诊断-1
继发性肝癌 肝胆管细胞癌 肝血管瘤 肝腺瘤(病) 肝硬化结节 腺瘤性增生结节 局灶性增生结节 肝脓肿
鉴别诊断-2
局灶结节状脂肪浸润 动-门静脉短路 脂肪肝内正常肝岛 肝炎性假瘤 肝母细胞瘤 肝结核 肝淋巴瘤 早期肝脓肿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C
A 抗肿瘤抗生素 ADM EPI MMC
B 亚硝脲类
卡氮芥
C 烷化剂
马利兰 氮芥 草酸铂
可杀伤各增殖状态的细胞,包括G0期,在大分子水平上破坏DNA的 双链,与之结合成复合物,因而影响RNA转录与蛋白质合成,作用与X射 线相似
细胞周期特异药物CCSC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孤立肿瘤没有血管侵犯 T2 孤立肿瘤伴血管侵犯或多发肿瘤最大径≤5cm T3 多发肿瘤最大径> 5cm或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肝静脉支 T4 肿瘤直接侵犯邻近器官(除胆囊)或穿透
脏层腹膜
五、诊断
细胞、病理诊断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2001版)
肝癌临床诊断标准(2001年) (一)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前言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推动规范化治疗,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从事肝癌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1. 诊断1.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消瘦、体重下降等。

1.2 体征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硬化等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1.3.1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可正常或轻度异常。

1.3.2 肝功能ALT、AST、ALP、GGT等指标可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损。

1.3.3 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影像学检查1.4.1 B超可显示肝脏大小、形态、结构及肝内占位性病变。

1.4.2 CT、MR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有较高诊断价值。

1.4.3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阳性率。

1.5 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肝癌的诊断。

2. 分类与分期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将原发性肝癌分为不同分期,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治疗3.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3.2 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3.3 放疗包括外照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等。

3.4 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

3.5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乐伐替尼等。

3.6 免疫治疗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细胞治疗等。

4.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CT评价新进展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CT评价新进展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CT评价新进展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6 个月。

在我国恶性肿瘤中致死率中占第二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作为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ha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首选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CT是评价介入治疗疗效的最佳手段 [1] 。

TACE (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术前 CT 分析能明确病灶的影像学情况,了解病人的预后,确立介入治疗方案;目前 TACE 多使用碘化油及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但是,TACE 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不高,因此,治疗后随访观察、判定疗效对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也非常必要。

本文就 CT 在肝癌 TACE 前后疗效评价进展作一综述。

一 TACE 疗效的术前 CT 评价 CT对肝癌TACE术前疗效评估对医生及患者非常有益。

术者可根据患者对TACE敏感性的预测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而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则有利于他们了解其病情和预后,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术前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颇有争议,一般来讲,肿瘤越大,其生存率越差[4]。

但也有学者认为[30]肿块大小对肝癌预后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

1/ 3以往以CT测得的肿瘤最大径或二维测量值来评价肿块大小对生存率的影响,它们与肿瘤真正的体积有一定的差异。

Lieven[27]等研究结果肝肿瘤螺旋CT三维容积测量能代替一维线性测量技术或二维测量值进行CT随访研究,三维容积测量能更准确反映肝癌形态学特征及对预后的预后影响[27,28,29]。

Vogl等[5]研究CT三维容积测量肿瘤及肝脏体积对预后的影响。

肿瘤容积与肝脏容积百分比小于5%者26例,小于15%者33例, 大于15%者26例。

研究发现肿瘤容积小于200 mL (P lt;0 .02) 及与肝容积比小于5% (P lt; 0.01)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弥漫型肝癌生存率明显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 ( 以下简称肝 癌 ) 临床上最 常见 的恶性 肿 是 瘤之一 , 中9 %以上是 肝 细胞肝 癌 ( e a cl l ac o 其 0 hpt eua cri — o l r n m , C 。肝癌 的全球发病率 已超过 6 . Y 年 , 中 5 % a H C) 2 67 / 其 5 发生于 我 国… , 在我 国 各 种 癌 症 病 死 率 中肝 癌 高 达 第 2 位 。因此 , J 肝癌 的诊 治水平对 延长患者的生命具 有极其重 要 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 肝癌 的诊 断技术 和介 入 治疗发 展迅 速, 尤其是介入治疗 , 在相当一部分肝癌 的治疗 中 , 已取代或
( ) 验室诊断 一 实
声 医学步入一个崭新 的领 域。我国 HC C多发 生 于肝硬化基
础 上 由肝 硬 化 结 节 恶 变 而 来 , 规 腹 部 超 声 对 肝 内 结 节 的 检 常 出 率 高 , 定 性 诊 断 困难 。超 声 造 影 可 实 时 动 态 观 察 肝 内结 但 节 相 对 于肝 实 质 的灌 注 和廓 清过 程 , 示 其 血 流 动 力 学 , 肝 揭 对
靠 的依 据 。
正在取代过去传统的手术治疗 , 形成 了新 的特色学科 。本文
就 目前国 际上 肝 癌 的诊 断 与 介 入治 疗 的现 状及 进 展 做 一
综述。


肝 癌 的诊 断
肝 癌发病 隐匿、 期无 明显症 状 , 早 患者 就诊 时多 已失 去
1 超声检查 : . 超声检查 以其无 辐射 、 实时 、 经济方便 等优 势, 已成为肝癌普查 、 断和 治疗后 随访 中最 常用 的影 像学 诊 检查方法 。对肝癌高危患者 , 每年或 6个月使用 超声筛查 一 次, 可早期 发现 肝 癌 , 著改 变 目前 肝癌 死 亡率 高 的现状 。 显 上海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对 1 1 886例 患者 进行 随机对 照研 究, 对高危 人群每 6个月 A P和常 规腹部超 声 , F 发现肝癌 筛 查有助 于降低肝癌死亡率 3 % j 7 7。 超声造影是超声 医学 发展最快 速 的应 用技术之 一 , 使超
21 00年 1 月 第 7 第 1 期 C i J e Ut s n Eetn d i )D c br 00 V l , o1 2 卷 2 h M d la ud( l r i E i n ,e m e 2 1 , o 7 N . n ro co c t o e 2
s t h d fo c c o p rn t v r lmu .T a s ln a i n,2 0 wic e r m v l s o i e A o e e o i s r n p a t t o 0 9,
( 本文 编辑 : 曹静 )
C ril19 2 ( ) 18 —0 8 a o,9 7,9 5 :0 118 . d
3 K a trnaK,BeckJ 0 l an aii li T,P t eJ ar T,e 1 i ta.Re lt aue n a—i me s rme t me
su d m JP yi e a P yi , 0 9,9 ( ) F 19F 14 on .A h s l nl h s l 20 2 7 4 : 12 一1 3 . oR o
( 收稿 日期 :0 00 —9 2 1 -41 )
b b lsa dutao n u be n I s u d:i ioa n vv b ev t n .JAm ll r nvt ndi ioo srai s h ah ujc s gcnrse h cdut — f ea lo o el ysbet ui ot t n a e la r l n t s n a— n r
8 ( ) 2 12 5 8 2 :6 -6 .
2 We 9 /K,S y a DM ,F rc k kb is h e C,e 1 I t r ci n ewe n mi r — ta . n e a t s b t e c o o
gL / 或有肝 硬化 时 , 已达肝癌 中高危 水平 。专 家们建 议对肝 癌 中高危人群每 6个月 监测 H C, 加 以干预 J 可显 著提 C 并 , 高肝癌的早 期诊 断率 。随着对 肝 癌认识 的进 一步 加深 及实 验室检查方法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 肝癌 的早 期诊 断率得到 明显提高 , 从而进一步提高 了肝癌 的整体 治疗 水平 。
罗晓莉 , 朱建 平. 超声造影 肾血流灌注成像 的临床应 用进展 [/ D] JC .中华 医学超声杂志 : 电子版 ,0 0 7 1 )2 6 —16 2 1 ,( 2 :1 12 6
原发 性 肝癌 的诊 断 与介 入 治 疗进 展
魏 洪芬 林 礼务
可 作 为 复 发 、 移 及 预 后 评 判 的 指 标 。 血 清 aL一岩 藻 糖 转 —
根 治的时机 , 而早期发 现是 提高肝 癌治 疗效 果 、 改善 患者 预
后 的首要前提 。H V感染是 H C的重要病 因。我 国香港学 B C 者创肝癌危 险评分 系统 ,1 0年随访显 示其 可准确 预测 H V B
携带者 的 H C发病 危 险 , 中 当 HB C 其 V感 染 者 白蛋 白 ≤3 5
苷酶 ( F 作为肿瘤标志物对 H C的诊 断价值 也 已得 到认 A U) C
可, 可作为鉴别 原发 和转 移性 肝癌 的指标 。另外 , 热休 克 蛋 白 、一 谷氨酰转 移酶 、 异常凝 血酶 原等对 H C的诊 断具有一 C 定的价值 。
肝癌的实验室检 查 , F A P联 合上 述肝 癌 标志 物 的检测 , 能更好 的提高 H C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检 出率 。 C ( ) 二 影像学诊 断 近年来 ,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 术的飞跃发展 , 为肝癌 的“ 四 定 ” 定位 、 性 、 量 和定 期 ) 治疗 方案 的 制定 提供 了 可 ( 定 定 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