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最终版本)
原发性肝癌治疗研究论文

原发性肝癌治疗研究论文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早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如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术。
许多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治愈率。
然而,手术治疗不适用于晚期肿瘤患者,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二、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是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常见方法。
这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介入放射治疗和经动脉化疗栓塞等。
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是通过高温或高频电流来破坏肿瘤组织。
介入放射治疗则是利用放射性粒子来杀死肿瘤细胞。
经动脉化疗栓塞则是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区域,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这些局部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肿瘤体积,缓解疼痛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抑制肿瘤生长信号通路的药物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以多潘立酮为代表的多酪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生长。
诸如索拉非尼和利妥昔单抗等单克隆抗体也已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
然而,由于药物耐药性和副作用等问题,靶向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四、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的热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主要包括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免疫疗法等。
TAA疫苗的目的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防止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检测,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
细胞免疫疗法利用患者自身的T细胞或改造后的T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
这些免疫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发性两种类 型【 l 】 。 其具有 高发病率 、 高病死 率 、 高复发率的特点 ,
我国每年大约有 l 1 万人死于肝癌 。 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 肝癌
究 总结 发现 , 肝癌患者 出现营养不 良原 因主要有 三点 : 其一 是
3 8 — 3 9 .
疗 程 组复 发 的概率 要远 大 于 4年组 ,差异 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 < 0 . 0 5 ) 。
f 5 ] 朱郧鹤 , 任亮萍 , 赵长军 , 等. n ’ I 治疗 甲亢前服用 甲巯咪唑对 疗效
的影响f J 】 . 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科学版 ) , 2 0 1 3 , 1 0 ( 3 3 ) : l 7 一 l 8 . f 6 1 李敏 , 雷永 富. 长疗 程使用 甲巯 咪唑治疗 G r a v e s 病I 瞄 床 研究 [ J 】 _ 临 床合理用药杂志 , 2 0 1 1 , 4 ( 4 ) : 8 3 — 8 5 . f 7 】 李绍生 , 杨杰小 剂量 甲巯咪唑治疗原发性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 J 1 . 内
况 与 临 床 结局 之 间 关 系的 研 究成 果 进 行 总 结 分 析 , 以期 为提 高
患者的 6 0 %以上 _ 引 。而 有研 究 指 出 原 发 性 肝 癌 患 者 营 养 不 良将
会直接增加 患者不 良结 局的发生 率 , 乔秋 阁等嘲 对2 5 6例原发
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 调查 , 据 P G — S G A定量评价分 析统计共有 2 6 3例 患 者存 在 不 同程 度 的 营养 不 良 ,营养 不 良发 生率 为
参考文献
[ 1 】 王芳 , 兰丽珍 . 对 1 例 合并 甲状腺癌 的原发 性甲亢患者进行治疗 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王济国王济国,,黄洪疏黄洪疏,,林丽珠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0000摘要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及我国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因之一,原发性肝癌较常见,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所以积极诊治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近些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方面凸显成效,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医、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进展”“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进展”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升中西医治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限。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5735..7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6.50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WANG Jiguo, HUANG Hongshu, LIN LizhuDepartment of Oncology, Bao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ChinaAbstract Malignant tumo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in China.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relatively common, with high incidence and fatality rate. Therefore, a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en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has aroused people's high attention. By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dat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clinical progress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clinical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clinical progress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iming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extend the survival period of patients.Key words Primary liver cancer;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油、高盐、高汤食物的过量摄入,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导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数量明显增多,包括癌症、精神疾病、脑卒中等,损害人体健康,减短生存期限,危及生命[1-2]。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原发性肝癌(HCC) 属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高,居第三位,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患者的45%。
我国肝癌患者多合并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长期慢性肝病导致肝功能代偿能力差, 可切除率低;肝癌恶性程度高, 极易发生早期播散和转移;手术后复发率较高。
肝癌的治愈性切除是原发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一部分小肝癌也可通过肝移植治疗。
但众多的包括介入治疗在内的非手术疗法在肝癌治疗中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HCC各种介入治疗手段的选择进行综述。
1血管性介入治疗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I)等,其中TACE 是目前肝癌介入的主要方法。
1.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正常肝脏的血供25% ~30%来源于肝动脉,而原发性肝癌的血供90% ~99%来自肝动脉,只有少部分由门静脉供血。
TACE应用化疗药物和超液化碘油混合成乳剂,栓塞肿瘤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
由于碘油能较长时间的滞留在肝癌组织内,因此,在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的同时,可缓慢释放化疗药物,长时间的保持药物浓度,有效的杀死癌细胞,而对正常的肝脏影响较小,是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对于小肝癌也是首选疗法之一。
有报道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的1,3,5年生存率分别在50%、20%和6%左右。
对于直径在5cm以下的小肝癌,采用微导管技术,超选择至肝段或亚段动脉,注入较大剂量的碘油化疗药物,使肿瘤终末动脉和小静脉完全栓塞,并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或PVA微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可以达到内科性肝段切除的目的。
TACE 的适应证: 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姑息治疗; 位于特殊部位或巨大肿瘤Ⅰ期切除困难者, 先行TACE 待瘤体缩小后Ⅱ期切除; 肝移植前等待供肝以控制肿瘤进展; 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复发或肝癌复发不能再手术者也可行TACE。
影响TACE 疗效的因素有: 肿瘤类型、大小、血供、肝内病灶是否多发、门静脉癌栓的有无、患者肝功能状况及栓塞技术[4, 6, 8]。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
l, t .V sua d tea rw c 4]Is R, mpnk J un e a acl e ohll o hf — a 1 r n ig a
t r a d t r c p o .KDR.i h ma b a n is e f r s h mi o n i s e e tr n u n r i t u a t ic e c s e
医学创新 2l  ̄ 月一 箜!鲞箜 ! oo
P f r t k ea.Crua eerh 2 0 ,2 3 :0 . ae r ei t rt i l R sac ,0 3 9 ( ) 3 8 t so n h c r
!
塑: 堡 :Q : : : ! 2
o eerl l dFo & Meaoi 2 0 ,3 9 1 5 . f r a Bo l C b o w t l m,0 2 3 ( ):0 4 b s
[ jS n okY .A lren m e f h r—tr t k —id cda— 8 u gWo u a u b r ot e so e nu e n g os m r
( ) 20 9 :0 .
[ 6]B c ekH,A k r Wis e ce T, es r n C,e a.E pes no agnoei t 1 xrsi f ni i n一 o p t
1,a g o o ei 一2,a d t e e t r f rmi d e c r b a re y o — n ip it n n i r c p o s at d l e e r la t r c e e c u i n i t e a . Ame i a J u n l f a h l g- 0 0,1 7 l so n h r t r n o r a o P t o o y,2 0 c 5
原发性肝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王宇【摘要】原发性肝癌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
肝切除术、肝动脉介入治疗术以及肝移植术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常用方法。
但无论哪种方式,单一应用均有其局限性,效果均不佳,术后易复发和转移。
两种方法结合,或者联合消融治疗、化疗、微波治疗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能弥补单一疗法的不足,发挥协同的抗癌效应,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肝移植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肝动脉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为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肝移植术;肝动脉栓塞化疗;综合治疗;综述【Abstract】Primary liver canc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morbidity,poor prognosis and high mortality.Hepa-tectomy,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hepatic artery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However,either way,the single application has its limitations,the effect is not good,with easy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or combined with ablative therapy,chemotherapy,microwave therapy and other methods,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monotherapy,play a syner-gistic anticancer effect,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At present,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mainly includes surgical treatment,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hepatic artery intervention.In this study,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is review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treatment options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Key words】Primary liver cancer;Hepatectomy;Liver transplantation;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Compre-hensive treatment;Review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用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的排名为第二位,死亡率则排第三位。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护理研究进展赖淑妙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护理研究进展赖淑妙发布时间:2023-06-14T07:37:30.719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赖淑妙[导读] 原发性肝癌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然而仍有不患者由于肝癌肿瘤范围较广或是侵犯至肝门等位置,而丧失手术切除的重要时机。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摘要:原发性肝癌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然而仍有不患者由于肝癌肿瘤范围较广或是侵犯至肝门等位置,而丧失手术切除的重要时机。
对肝癌晚期患者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是无外科手术指征肝癌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
其在肝癌治疗中取得治疗效果较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无手术指征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本次研究综述主要阐述肝癌经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的治疗现状,以及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护理以及不同并发症的护理现状,多角度、全方位的阐述了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护理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护理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化疗;原发性肝癌;护理1 前言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癌是目前全球第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患病率仍然呈逐渐上升的态势,目前中国肝癌患者总数约占全世界50%以上。
患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手术基本上是无法企及的治疗方式。
根据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对于手术不可切除的肝癌,认为肝癌介入治疗是其首选方法。
国内学者对HAIC进行创新性改革,将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方案应用于肝癌的灌注化疗中,显著的提高了肿瘤反应率和患者生存率,具有较高的转换率和较好的安全性,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HAIC的治疗技术新颖,但在国内应用时间尚短,普及率较低,但发展迅速。
护理方面与传统TACE治疗有所不同,需要对其护理领域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规范。
学习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HAIC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确保患者在应用大剂量、高浓度药物时实施优质护理,增强患者舒适度,安全的过围手术期,提高肝癌患者生存质量。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关键词:肝癌病理流行病学肝癌病理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肝癌病理的学科,其为肝癌病因和防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就世界而言,不论是肝癌高发或低发国家,在尸检中肝癌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1-4〕。
一、病因意义世界各地肝癌周围肝组织的HBsAg阳性率差异甚大,德国9.52%、苏格兰9.88%、美国35.5%、泰国44.4%、日本55.2%、香港57.8%、新加坡74%、中国大陆80.2%、中国台湾85.7%和印度94%。
尽管资料来源和检测方法敏感性的不同,影响非癌肝组织的HBsAg检出率,但至少就一个侧面了解世界各地肝癌与HBV相关性强度并不一致,甚至差距很大。
德国、苏格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显示HBV以外的病因更为重要〔2〕。
肝癌中p53基因的突变热点,即在249密码的第三碱基上G∶T→T∶A颠换,导致精氨酸→丝氨酸的变化。
这与黄曲霉素B1(AFB1)引起动物实验的突变位置一致,间接支持了其致癌作用〔5〕。
邓卓霖〔6〕等研究广西AFB1高、中、低暴露区的HCC标本,发现p53基因突变热点分别为67%、60%和10%。
国内外研究表明,除中国大陆和南非AFB1高暴露区外,在肝细胞癌(HCC)中极少见有p53突变热点。
世界各地肝癌p53突变热点依次为:启东8/16例和13/25例、莫桑比克3/10例、重庆6/28例、美国4/37例、台湾3/38例、泰国1/15例、欧洲1/20例,而北京、日本、新加坡〔9〕和英国均未见突变热点。
Ozturk等〔7〕从14个不同国家收集的标本,其中包括北美、欧洲、中东和日本等95例HCC均未发现突变热点。
以上资料提示除个别地区外,AFB1可能不是肝癌的重要病因。
二、肝硬化与肝癌的相互关系不同的地区肝硬化合并肝癌率有显著差别。
其中低发区较高发区为低;如低发区的美国、德国和英国分别为5%、9.1%和12.3%;而高发区的乌干达、南非、香港、日本和我国大陆分别高达19%、44%、47%、55%和55.9%,以上结果提示在高发区的肝硬化癌变机会比低发区高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万人,尤其以亚太地区居多,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1]。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二[2]。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及遗传学的进展, 普遍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包括外环境致癌因素( 病毒、寄生虫、饮水污染、烟酒、黄曲霉毒素的摄入、)和自身遗传因素相关。现将近年来有关原发性肝癌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分子靶向药物的选择性高,不易发生耐药,同时安全性优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的阻断剂,有效地干预受该标志性分子调控和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的效果[3]。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口服的有活性的多激酶抑制剂,具有对抗酪氨酸激酶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4]。因而,这种药物可以靶向两个主要通道,通过阻止血管生成和通过阻止Ras/MAPK激活细胞增殖来阻止肝癌形成。临床前研究显示在HCC异种移植模型中其表现出抗肿瘤活性[5]。137例晚期HCC患者的n期临床试验显示索拉非尼可使35%患者的病情稳定持续达4个月,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7个月,部分应答率低于10%。有趣的是,有Ras/MAPKK途径激活的患者可存活178d,未激活者仅存活46d%。 2.射频、介入治疗 RFA 系统由射频发生器、电极针、中性电极板及患者一起构成的闭合循环环路,在影像技术导引下将射频电极插入PHC组织,通过电流方向的改变引起局部组织中离子振动,摩擦产热,局部温度增高使肿瘤组织迅速发生凝固性坏死, 直接原位杀死肿瘤细胞。①直径≤3cm的小肝癌,RFA可以取代手术切除成为首选治疗。Livragh进行的[6]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比较了小肝癌经皮RFA与手术肝切除的 1、3、5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发现手术切除并不优于 RFA,而RFA 治疗的创伤、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优于手术切除者,认为小肝癌应优先选择RFA。TACE是晚期原发性肝癌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组织学发现仅有20%-50%的病例在TACE术后肿瘤呈完全坏死,绝大部分在肿瘤周边、肿瘤包膜下及包膜内显微镜下可见存活的肝癌细胞。而且TACE对大部分门静脉癌栓治疗无效绝大多数中、晚期肝癌均会破坏肝动脉,侵犯门静脉,形成肝动脉-门静脉吻合支,从而增加门静脉对肿瘤的供血。单纯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虽然可以闭塞癌灶的动脉血供,但是不能有效杀伤门静脉供血的癌组织或癌细胞。另外,肝癌复发常伴随肝外动脉供血(寄生供血),特别是肝动脉栓塞后,将妨碍进一步治疗,右膈下动脉是最常见的肝外供血动脉。国内外报道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治疗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TACE与RFA结合治疗HCC可以显著提高疗效[7-8]。有学者研究报道,RFA联合TACE对控制大肝癌和卫星灶及门静脉癌栓有良好效果,并能为肝癌二期切除或肝移植起衔接搭桥作用[9]。RFA 治疗后 PHC 患者的免疫功能可显著改善,对预后有重要作用[10]。 3.高功率聚焦超声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局部高温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其作用机制是利用超声波的可视性、软组织穿透性和聚焦等物理特点,将体外低能量超声聚焦在体内肿瘤病灶处,通过焦点区高能量超声产生瞬态高温的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杀死肿瘤细胞, 从而达治疗目的[11]。国内学者已充分肯定HIUF的疗效,认为HIUF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12-13]。但是,由于肋骨的遮挡,限制了在某些部位的使用。 4.化疗治疗 化疗及放疗作为一种较早的PHC治疗方法,现临床上常联合其他方法使用。与早期的化疗及放疗相比,临床上PHC常用的化疗药有:铂类药物顺铂、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和吡喃阿霉素、羟基喜树碱、卡铂、丝裂霉素。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药如拓普替康、紫杉醇、草酸铂和吉西他滨等. 目前认为化疗总体上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寻找更有效的药物,更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和用药途径,更好的护肝和抑制瘤的多重耐药[14]。国内的文献中,TACE联合砷剂肝动脉灌注可使PHC晚期患者1年生存率达61.13%[15-17]。文献所报道生存率的不同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如不能手术治疗判断标准的不同、患者全身状况及肝功的差异等。对可切除的大PHC数术前或术后是否行TACE的观点已趋于一致,大多数学者认为弊大于利而持否定态度。 5. 放射治疗
继1965年首次报道PHC的放射治疗效果后,放疗在PHC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放疗在经历了局部放疗、全肝放疗和全肝移动照射等探索后,随着放射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已成为PHC根治性或姑息性的重要疗法[18]传统的放疗多采用Co、X线等作为外放射源,因其操作简易无创,并且不受解剖位置和肿瘤是否局限的限制而较早应用于PHC的临床治疗,并有一定治疗。但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大,对正常肝脏组织的损害也随之增大,甚至出现放射性肝损、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3DCRT. 3DCRT是通过非共面高能射线线束入射形状的调整,形成与靶区三维空间体积形状相符合的、剂量分布均匀的射线体积,而在这一体积外则为相对低剂量区,实现了精确治疗,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目前多主张3DCRT加介入治疗或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既可互补各自的不足,又可取得协同抗癌效应[19]。国内外学者均已证实3DCRT联合运用的疗效明显增加[20-21]。目前关于外放射治疗剂量上尚无统一标准,如何根据患者肝硬化程度、受照肝体积等情况估计最高耐受量,如何在可耐受的范围内给予最高剂量,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临床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6.免疫治疗 孙长江等[22]以MTT法检测IFN-α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Annexin V-FITC检测IFN-α诱导肝癌细胞组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IFN-α可以明显抑制体外SMMC-772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TNF可能是通过巨噬细胞、NK和CTL的细胞毒作用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由于全身应用存在较大的毒副反应,目前TNF仅限于局部应用。彭宝岗等[23]报道,对实验性肝癌裸鼠单用TNF-α及联合运用 IFN-γ均可达到抑制移植肝癌瘤体生长、促进移植瘤体坏死的作用。陈玉堂等[24]以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采用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后,肿瘤明显缩小,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肝功能损伤程度相似。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 是来源于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过多种细胞因子的激活和一段时间培养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其主要效应细胞的表面标志为CD3+CD56+,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高效和非MHC限制性的特点,是一类杀瘤活性强和抗瘤谱广的新型抗肿瘤效应细胞,一项来自于国内的报道观察了微创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后联合CIK治疗的疗效,发现联合CIK治疗后患者CD3+、CD4+、CD3+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比例较未联合CIK组显著上升,生存率明显提高,证实CIK治疗在提高肝癌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肝癌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5]。目前,CIK被综合运用在肿瘤治疗中,特别是临床上评价肿瘤达到完全缓解和达到根治性去除瘤负荷之后,被认为是预防肿瘤复发的较好方法之一。DC是目前已知人体内最主要、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将具有高效抗肿瘤活性的CIK和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功能的DC共同培养,无疑会增加CIK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杀伤活性,有望成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法。体外研究提示CIK联合 DC可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系的生长,显著诱导该细胞凋亡[26]。近年来有人提CIK和DC联合IFN治疗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显示,DC和CIK联合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乙型肝炎病毒定量、HBeAg定量均明显下降,而DC、CIK、IFN三者联合组下降更明显,疗效更佳[27]。 7.展望 从近年发表的文献来看,由于肝癌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随着对肝癌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途径选择上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较好地解释了肿瘤异质性、复发转移、肿瘤耐药等问题。但是,在研究中仍有许多困惑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1)、大部分的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不能确定相应的因果联系;(2)、同时强调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临床治疗上应针对病例个体化策略结合手术或微创介入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3)缺少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因此,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系统的整合分析。我们相信随着肝癌基因谱的确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肝癌的基因治疗也一定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El-Serag HB,Rudolph K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pi-demiology and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J]. Gastroenterol-ogy,2007,132(7):2557-2576. [2]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癌学会肝病分会肝癌学组.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3):259-269. [3] Hamilton SR. Targeted therapy of cancer: new roles for pathologists in colorectal cancer. Mod Pathol 2008; 21 Suppl 2: S23-S30 [4] Emami K H,Nguyen C,Ma H,et al A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 of beta-catenin/CREB-binding protein transcription [J].Proe Natl Acad Sci USA,2004,101(34):12682-12687 [5] Wilhelm S,Carter C,Lynch M,et al.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sorafenib: a multikinase inhibitor for treating cancer [J].Nat Rev Drug Discov,2006,5(10): 835-844 [6] Livraghi T. Single HCC smaller than 2 cm: surgery or ablation:interventional oncologist’s perspective.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2010,17:425-429. [7]高恒军,梁惠宏,陈敏山,彭振维,张耀军,黎鹏,庞雄昊,张亚奇,李锦清.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疗效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08;88:2529-2532 [8] Liao GS, Yu CY, Shih ML, Chan DC, Liu YC, Yu JC,Chen TW, Hsieh CB.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fter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as therapy for patients